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57)
2023(12606)
2022(11199)
2021(10440)
2020(9069)
2019(19781)
2018(19682)
2017(37653)
2016(20676)
2015(22944)
2014(22655)
2013(22354)
2012(20248)
2011(18211)
2010(17814)
2009(16307)
2008(15570)
2007(13296)
2006(11492)
2005(9750)
作者
(62579)
(51884)
(51705)
(48822)
(32897)
(25062)
(23216)
(20540)
(19722)
(18199)
(17683)
(17356)
(16452)
(16119)
(16010)
(15987)
(15776)
(15557)
(14783)
(14692)
(13261)
(12607)
(12349)
(11733)
(11622)
(11558)
(11433)
(11363)
(10511)
(10386)
学科
(76875)
经济(76791)
管理(60848)
(55952)
(46565)
企业(46565)
方法(38360)
数学(33216)
数学方法(32868)
(20774)
(20179)
(19504)
中国(18974)
业经(17206)
环境(17009)
地方(15340)
(14946)
贸易(14938)
(14501)
农业(14051)
技术(13388)
(13191)
(13014)
(12939)
财务(12874)
财务管理(12857)
理论(12848)
(12398)
企业财务(12179)
(10823)
机构
大学(293193)
学院(290955)
管理(117167)
(108883)
经济(106495)
理学(103223)
理学院(102079)
管理学(100153)
管理学院(99678)
研究(96955)
中国(69328)
科学(66079)
(62475)
(55743)
业大(51491)
(49681)
(46678)
研究所(46329)
农业(44557)
中心(43711)
(40219)
财经(38869)
北京(38860)
(37250)
师范(36713)
(35478)
(35383)
(33061)
经济学(31483)
技术(31454)
基金
项目(213698)
科学(165879)
基金(154826)
研究(147666)
(138388)
国家(137275)
科学基金(116570)
社会(91590)
社会科(86749)
社会科学(86724)
(84123)
基金项目(83685)
自然(80010)
自然科(78077)
自然科学(78053)
自然科学基金(76647)
(71631)
教育(66861)
资助(63238)
编号(58842)
重点(47951)
(45582)
成果(45386)
(44784)
(44521)
科研(41903)
计划(41894)
创新(41536)
课题(39976)
大学(38762)
期刊
(110560)
经济(110560)
研究(77009)
学报(56578)
中国(49208)
(48849)
科学(48295)
大学(40948)
管理(39986)
学学(38934)
农业(34170)
(33665)
教育(27387)
技术(23439)
(19415)
金融(19415)
业经(19173)
经济研究(17845)
财经(17743)
(17436)
科技(16476)
图书(15966)
业大(15699)
(15126)
(14954)
问题(14606)
资源(14161)
理论(13911)
技术经济(13452)
实践(13004)
共检索到397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文博  李爱华  
环境胁迫(environmental stress)是指环境对鱼类所处的生存状态产生的压力,可以分为急性环境胁迫和慢性环境胁迫。捉捞(handling)和干扰(disturbance)等引起急性环境胁迫,而水质逐渐恶化和高密度放养等造成慢性胁迫。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渔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程度的加深,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范东军  
资源环境绩效审计是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源使用、管理、环境治理保护等事项所进行的综合、系统的审计评价活动,主要表现为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环境保护、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与效果,相关资金筹集、分配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审计公告和审计建议等手段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相关部门改进管理,实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左然涛  麦康森  徐玮  艾庆辉  
替代脂肪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鱼油短缺问题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替代水平的提高,鱼体常常表现免疫水平和抗病能力降低。鱼油替代的本质为脂肪酸替代,深入研究脂肪酸与鱼类免疫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综述了脂肪酸对鱼类免疫性能的影响及调控机制。饱和脂肪酸会降低鱼类免疫力,而适量添加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C-PUFA)、共轭亚油酸(CLA)或提高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有利于鱼体免疫力发挥;饲料中脂肪酸主要通过细胞膜结构、信号传导、类花生四烯酸、细胞因子和类固醇激素等途径对鱼类免疫进行调控。脂肪酸与鱼类的免疫性能具有高度相关性,而调控机制的研究尚有较大空间。未来研究应该侧重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为了解低氧胁迫条件下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变化及机体抗病力变化,将九孔鲍置于不同的溶解氧环境中,观测相关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2.1±1.3)oC,盐度为30.72±0.54,pH值为8.20±0.14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含量由(7.49±0.14)mg/L下调至(2.53±0.16)mg/L后120 h内,平均体质量为(14.25±2.21)g的九孔鲍未见死亡,而每只鲍注射5.0×105CFU副溶血弧菌后120 h内实验鲍的累计死亡率高达91.11%±7.70%,比对照组(11.11%±3.83%)累计死亡率高出80%,血淋巴抑菌清除率下降至(3 340.47%±298.57%)...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哈承旭  刘萍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对高pH养殖水体中"黄海1号"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群体和野生群体的存活率,血清中的溶菌酶(LSZ)、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变化进行了测定。经高pH胁迫72h后检测发现,在pH8.2~8.6,"黄海1号"和野生群体存活率均高于90%,两群体机体表现出一定的应激能力;在pH8.8~9.0时,"黄海1号"及野生群体死亡率都急剧增加,几种免疫相关酶类较在pH8.6时都有较高幅度的变化,"黄海1号"的死亡率及酶突变程度均小于野生群体;在pH9.2时,2群体的死亡率及体内的几种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幅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梅  吴梦晓  商泽昊  尤昆  米笛  王光毅  张云龙  
为探究气呼吸型鱼类在养殖运输中常遭遇的短时干旱胁迫对其免疫应答的影响,本实验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空气中12、24、48、72、96 h后检测血清和肝脏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空气暴露显著增加了大鳞副泥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但对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补体C3和补体C4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血清热休克蛋白70和热休克蛋白90含量在暴露48 h分别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3倍和2.0倍。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空气暴露12 h,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上升至基础水平的1.4倍,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2上升至1.5倍。上升的免疫指标表明短期(0~48 h)的干旱胁迫对大鳞副泥鳅有明显的免疫刺激作用,随后多数免疫指标在实验后期(48~96 h)下降,表明持续的干旱胁迫导致免疫刺激转为免疫抑制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田青  荣小军  李彬  廖梅杰  姜燕  范瑞用  王印庚  李强  
为了探究饥饿胁迫对刺参免疫和生长的影响,在11?13℃条件下,研究体质量为(20±0.15)g的刺参在不同时间(0、10、20、30、40、50、60 d),饥饿胁迫对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呼吸爆发(RB)活性、吞噬活性以及对刺参体质量、脏壁比、存活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LZM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饥饿60 d后,比初始值分别下降47.06%、17.57%;SOD活性、RB活性和吞噬活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饥饿胁迫第20、20、10天时达到最高值依次为32.88、0.32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蔡然  陈立敏  辛颖  赵早亚  俞筱筝  黄金凤  廖宗甄  李文笙  
为探究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免疫的影响,对体质量(35.0±5.0) g的尼罗罗非鱼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的盐度胁迫实验,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在急性盐度胁迫中,设置0、5和15盐度组,分别在胁迫后6、12、24、48和96 h进行取样,检测血清SOD、CAT、GSH-Px和AKP的活性。在慢性实验中,设置0、10、20和30盐度组,胁迫8周后检测血清SOD、CAT、GSH-Px和AKP活性,并进行了无乳链球菌易感性实验。结果显示:①血清中SOD活性在急性盐度胁迫6、12和24 h时都有随盐度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但在96 h时盐度15组酶活性显著低于盐度5组;在慢性盐度胁迫下,各组的酶活性呈现出随着盐度升高而显著性下降的趋势。②血清CAT活性在急性盐度胁迫下12和24 h时呈现出随着盐度升高而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慢性胁迫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③血清中GSH-Px活性在急性和慢性胁迫后,均呈现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④血清AKP活性在胁迫后6 h随盐度升高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在慢性盐度胁迫下,盐度20组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⑤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易感性实验中,盐度10组的易感性和盐度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盐度20和30组的易感性高于盐度0组。研究表明,两种盐度胁迫均会引起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急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盐度5和15可导致尼罗罗非鱼机体氧化损伤,但尼罗罗非鱼可以逐渐适应这一变化;慢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盐度高于20会抑制尼罗罗非鱼多种免疫指标活性,造成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易感性升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岳峰  潘鲁青  谢鹏  李健  
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胁迫对其酚氧化酶原系统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分0mg/L、1mg/L、5mg/L、20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h、6h、12h、24h、48h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氨氮胁迫对三疣梭子蟹血淋巴多巴胺含量、血细胞数量、血细胞酚氧化酶原(proPO)活力和mRNA表达以及抗菌、溶菌活力的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唐辉荣  
自刘家义审计长提出要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审计同仁纷纷响应,借用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出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但迄今为止,查遍国内所有文献,尚未找到审计"免疫系统"运行结构模型的研究。笔者从我国实际出发,在深入研究审计"免疫系统"运行规律并借鉴国际国内管理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个可以检验的、由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晓亮  李成林  赵斌  胡炜  韩莎  李琪  
以养殖刺参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强度盐度胁迫对刺参生存、生长及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性及抗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度16实验组刺参存活率最低,为66.7%,与其他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盐度≥22时,刺参能够全部存活,实验组刺参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盐度≤20时,刺参生长表现为负增长。2)刺参体腔液中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随时间变化呈现总体降低的趋势。实验开始时,各实验组SOD、LZM活性及抗菌活力均为最高值,30d时,各实验组SO...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汉  李义  王玥  郭明凯  俞泉宇  
测定了不同pH(4.5,6.0,7.5,9.0,10.5)胁迫1、4、7、10 d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呼吸爆发(RP)、血细胞破碎物上清液(HLS)酚氧化酶(PO)、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H胁迫后第1天,pH 4.5组的R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H 7.8)和碱性胁迫的3个组,pH 6.0组的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H 7.5组和pH 9.0组,pH 10.5组的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H 6.0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碱性胁迫的3个组(P<0.05);在pH胁迫后第7天,pH...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益鸣  李琪  刘士凯  孔令锋  
为探究岩牡蛎(Crassostreanippona)对不同温度和盐度急性变化的适应性,本研究通过将岩牡蛎从暂养环境(27℃,盐度32)直接转移至5个温度梯度(15℃、19℃、23℃、31℃、35℃)和6个盐度梯度(16、20、24、28、36、40),研究了急性胁迫对岩牡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存活的影响。温度实验结果显示,15~31℃组岩牡蛎存活率均高于71.11%,35℃组存活率最低(34.44%),而15℃组免疫指标活性均受到明显抑制, MDA含量在144 h时达到最大值(46.93 nmol/mg prot);温度19℃、23℃、31℃组SOD、CAT、AKP和LSZ活性及MDA含量受应激显著上升后均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盐度实验结果表明, 40组盐度变化对岩牡蛎存活抑制明显,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孟广玮  李琪  徐成勋  刘士凯  
夏季海水温度升高会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体内生化反应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养殖牡蛎的存活率。本研究探讨了长牡蛎‘海大3号’在受到温度突升和温度渐升胁迫时的高温耐受性,以及在温度突升胁迫条件下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5种相关免疫指标在72h内的变化。温度渐升实验中,实验海水的温度从16℃逐渐升温(2℃/d)。温度突升实验中,将长牡蛎从暂养水温(16℃)分别直接转移至18℃、22℃、26℃、30℃和34℃。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渐升时长牡蛎‘海大3号’的最高存活温度(survival temperature maximum, STMax)为33.63℃,最高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 CTMax)为40.13℃,存活率为50%时的温度(50%critical temperature maximum, 50%CTMax)为36.67℃。在温度突升胁迫实验中, 72 h的半数致死高温(median lethal temperature)72-hLT_(50)为30.13℃。各实验组内脏团中5项相关免疫指标随时间增加变化显著。在前12 h, CAT、SOD及LSZ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恢复到初始水平。MDA含量在6~9 h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下降。这些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会引起长牡蛎‘海大3号’体内的抗氧化免疫和溶菌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对牡蛎的存活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检测的高温环境的耐受能力,将为长牡蛎新品系‘海大3号’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俊  肖琛  尹晓燕  汤蓉  李大鹏  
为探讨亚硝态氮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影响,将草鱼(0.15±0.05 g)分别暴露在0 mg/L、0.2 mg/L、0.4 mg/L、0.8 mg/L、1.0 mg/L、2.0 mg/L、4.0 mg/L和8.0 mg/L的亚硝态氮溶液中,分别在暴露后0 d、1 d、4 d、7 d测定草鱼体内补体C3和C4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活性。结果表明,亚硝态氮胁迫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产生了消极影响,其胁迫效应随着暴露浓度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当暴露浓度低于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