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9)
- 2023(11380)
- 2022(10018)
- 2021(9241)
- 2020(7774)
- 2019(17796)
- 2018(17840)
- 2017(34719)
- 2016(18529)
- 2015(20974)
- 2014(21013)
- 2013(20884)
- 2012(19230)
- 2011(17549)
- 2010(17576)
- 2009(16170)
- 2008(15319)
- 2007(13370)
- 2006(11914)
- 2005(10521)
- 学科
- 济(95190)
- 经济(95108)
- 管理(56058)
- 业(48550)
- 企(41033)
- 企业(41033)
- 方法(37703)
- 数学(32600)
- 数学方法(32295)
- 地方(22141)
- 中国(19947)
- 学(19909)
- 农(19140)
- 业经(18403)
- 财(17677)
- 环境(17116)
- 地方经济(14176)
- 和(13920)
- 理论(13201)
- 农业(13029)
- 划(12873)
- 贸(12774)
- 制(12768)
- 贸易(12767)
- 易(12272)
- 技术(11399)
- 务(11052)
- 财务(10993)
- 财务管理(10975)
- 融(10920)
- 机构
- 大学(273302)
- 学院(271109)
- 济(115870)
- 经济(113492)
- 管理(109846)
- 理学(95563)
- 理学院(94501)
- 管理学(93015)
- 管理学院(92534)
- 研究(92365)
- 中国(66521)
- 京(57864)
- 科学(56705)
- 财(49224)
- 所(46094)
- 研究所(42166)
- 中心(40510)
- 财经(40229)
- 农(38931)
- 业大(38748)
- 江(38004)
- 北京(36765)
- 经(36471)
- 范(35589)
- 师范(35317)
- 经济学(35132)
- 院(33487)
- 经济学院(31354)
- 州(31104)
- 农业(30275)
- 基金
- 项目(186146)
- 科学(146291)
- 研究(136792)
- 基金(135347)
- 家(117018)
- 国家(116070)
- 科学基金(100051)
- 社会(87005)
- 社会科(82471)
- 社会科学(82446)
- 基金项目(72419)
- 省(71955)
- 自然(64546)
- 自然科(62942)
- 自然科学(62929)
- 自然科学基金(61785)
- 教育(61342)
- 划(60057)
- 资助(55784)
- 编号(55354)
- 成果(44466)
- 重点(41035)
- 部(40853)
- 发(40135)
- 创(38074)
- 课题(37512)
- 国家社会(35583)
- 创新(35489)
- 科研(35247)
- 教育部(35230)
- 期刊
- 济(131121)
- 经济(131121)
- 研究(82431)
- 中国(45901)
- 管理(40747)
- 学报(40665)
- 科学(38579)
- 财(35751)
- 农(34816)
- 大学(30717)
- 学学(28990)
- 教育(26286)
- 农业(24627)
- 技术(23604)
- 经济研究(21450)
- 融(20194)
- 金融(20194)
- 财经(19975)
- 业经(19385)
- 经(17032)
- 问题(16625)
- 技术经济(14878)
- 图书(14780)
- 理论(13924)
- 科技(12825)
- 现代(12621)
- 实践(12592)
- 践(12592)
- 资源(12224)
- 商业(11854)
共检索到393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博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全球面临着气候变暖、资源能源枯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等危机,将环境问题纳入经济地理分析框架下的环境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将为缓解全球环境危机以及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转型提供新视角。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德国科隆举行的环境经济地理学会议上被首次提出,试图采用演化制度主义理论与绿色技术-经济范式,将环境因素融入经济地理分析之中,旨在修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裂痕,克服环境与经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零和博弈难题,使得探讨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子系统的互动机制和正和博弈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经济地理学兴起的背景,进一步对其理论基础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进行总结,然后重点综述了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两大核心主题:环境问题对经济(空间)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空间)活动的环境效应。最后,本文对环境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前沿与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关键词:
环境经济地理学 研究范式 经济新常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
关键词:
环境经济地理学 研究范式 经济新常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
关键词:
环境经济地理学 研究范式 经济新常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卫东 金凤君 张文忠 贺灿飞 刘志高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愈来愈普遍、国际化趋势明显。在研究方向上,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强化外,出现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区划分、能源与碳排放、全球化与外资外贸、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及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在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地理,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主体功能区划、东北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未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拥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研究进展 社会贡献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福柱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物流活动 经济地理学 全球生产网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文宇 贺灿飞
贸易网络研究起源于复杂网络科学,其研究问题属于经济地理学全球化关注范畴。然而,关系经济地理作为经济地理全球化研究的中坚力量,同样借鉴社会网络和网络科学的思想,几乎没有参与到贸易网络的研究和对话中。论文针对这一现象,从介绍关系经济地理的网络范式入手,阐述关系经济的网络范式来源、过程与研究成果,并梳理现有贸易网络研究的进展,分析现阶段关系经济地理的网络思潮与贸易网络的区别,重新思考经济地理在关系视角下,应该以何种方式参与到贸易网络的讨论中。主要结论如下:(1)关系经济地理的网络范式仅仅借用社会网络研究小部分概念,重视在整体网络空间中行动者的嵌入性,几乎不关注网络的整体结构及其对集体行为的影响;(2)贸易网络研究主要探讨国家间贸易网络的结构与性质,而关系经济地理普遍从企业出发研究贸易流动背后的生产网络,其理论基础难以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3)关系经济地理的贸易网络研究应该重视全球集群网络理论的运用,重新思考网络概念的经济地理学基础和多维网络相互耦合关系研究等问题。论文有助于推动关系经济地理学学者如何借助学科理论基础参与到贸易网络国际化研究中,对探讨现阶段经济地理理论应用和新方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关系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群的网络组织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由于地理现象的非线性特征,在产业集群的空间经济发展中,社会、文化、制度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关系经济地理学产业集群理论的主要观点,探讨了其研究的新进展,并作出了简要评析。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评析 关系经济地理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刘卫东 金凤君 刘彦随 张文忠 刘慧 王成金 王岱
为跟踪世界科技的最新进展,解决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和突出性重大问题,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如科技支撑计划等。气候变化、地表过程、土地利用、自然灾害是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参与最广、研究最深的领域,在地表过程的人文驱动机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为政府编制规划、开展环境外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上述研究计划的基本概貌,以及人文—经济地理学者在其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从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人文地理过程的系统动力学研究、土地利用重点问题咨询与决策、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其中做出的主要贡献和社会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亮 刘卫东
边界作为特殊的区位,受到地理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回顾西方学者对国家边界及其边界效用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当前主要议题,并提出对未来边界及边界效应研究的启示。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的研究集中体现在边界效应上。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发展阶段:传统区位论对边界的研究主要关注边界作为两国分割线所起到的屏蔽作用;随着全球贸易的激增,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学者们用大量的数学模型对边界效应及其屏蔽程度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引起了学者们对一体化和边界效应转化的深入争论。全球化进程中边界和边界效应研究的3大主要议题也随着研究发展阶段贯穿,集中在对边界效应强度的分析,边界地区的一体化效应以及边界效应的转化等方面。根据国外研究进展及我国沿边开放的背景,未来可在边界地区集聚效应、边界地区管治和边界地区合作模式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尚勇敏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地方空间"向"流动空间"转变的背景下,多主体、多尺度的网络化模式成为创新导向,动态性、路径依赖性与邻近性等演化经济地理学分析思维有助于理解创新网络演化规律和机制。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1991—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创新网络演化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创新网络演化研究的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核心研究内容和学术争议。结果表明:①创新网络结构演化、演化路径与演化机理是国外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借鉴西方演化理论和研究范式,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创新网络演化实证探讨受到国内研究重视;②多维邻近性机制下的创新网络形成与演化、全球—地方多空间尺度耦合的创新结网以及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成为研究的知识基础;③创新网络演化是否呈现路径依赖有待解答,不同维度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影响的重要程度存在争议,着眼于多集群的创新网络演化则是新近的前沿领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茹乐峰 段小微 苗长虹
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视角出发,对产业转移概念、国际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国家内部产业转移动因与区位选择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对产业转移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认为:针对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空间格局与过程研究;以国际"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解释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区位选择;从经济地理学学科特点出发建立综合性分析框架研究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加强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以及模拟分析应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位选择 区域效应 经济地理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秀山 汤学兵
本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NEG)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空间问题的重新审视。近年来,NEG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现实中与集聚相关的各种因素纳入 NEG 的研究框架。与此同时试图将城市经济学纳入 NEG的研究领域。本文概括和总结了 NEG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 NEG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