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8)
2023(16169)
2022(13766)
2021(12978)
2020(10906)
2019(24591)
2018(24100)
2017(45428)
2016(24223)
2015(26922)
2014(25899)
2013(25453)
2012(22924)
2011(20379)
2010(19806)
2009(18196)
2008(17022)
2007(14283)
2006(12388)
2005(10673)
作者
(65857)
(55054)
(54743)
(52162)
(34653)
(26226)
(24832)
(21482)
(21029)
(18978)
(18708)
(18612)
(17093)
(17071)
(16952)
(16892)
(16381)
(16125)
(15838)
(15643)
(13404)
(13337)
(13054)
(12521)
(12457)
(12214)
(11925)
(11784)
(10931)
(10789)
学科
(102324)
经济(102229)
管理(65896)
(60928)
方法(47099)
(46909)
企业(46909)
数学(42733)
数学方法(42208)
(29098)
中国(27961)
(24017)
地方(22554)
业经(20751)
(20024)
贸易(20013)
农业(19593)
(19537)
(19413)
环境(18790)
(15922)
(14506)
财务(14464)
财务管理(14435)
(14129)
(14027)
(13912)
金融(13910)
(13735)
技术(13707)
机构
学院(327480)
大学(326175)
(142346)
经济(139903)
管理(127251)
研究(112773)
理学(111213)
理学院(110020)
管理学(108014)
管理学院(107414)
中国(86343)
科学(69003)
(67812)
(61092)
(55915)
(55272)
中心(52763)
研究所(50881)
财经(49834)
业大(49751)
(46230)
(45779)
经济学(45025)
农业(43836)
(41704)
北京(41573)
师范(41258)
(41216)
经济学院(40750)
财经大学(37370)
基金
项目(234549)
科学(186862)
基金(173950)
研究(169276)
(152933)
国家(151775)
科学基金(131003)
社会(111160)
社会科(105614)
社会科学(105588)
基金项目(91279)
(91097)
自然(84457)
自然科(82539)
自然科学(82518)
自然科学基金(81044)
教育(77016)
(76154)
资助(71359)
编号(66856)
重点(53255)
(52050)
成果(51838)
(51468)
(49027)
国家社会(47903)
创新(46018)
科研(45629)
课题(44947)
教育部(44768)
期刊
(145603)
经济(145603)
研究(90843)
中国(60968)
学报(51621)
(50122)
科学(48430)
(45897)
管理(45044)
大学(39763)
学学(37646)
农业(35389)
教育(29521)
技术(28541)
(26016)
金融(26016)
经济研究(25138)
业经(23944)
财经(23666)
(20514)
(19500)
问题(19365)
统计(17752)
(16969)
资源(16804)
(15901)
技术经济(15853)
世界(15820)
(15450)
科技(14883)
共检索到471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闵锐  李谷成  
本文利用1978-2010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在使用单元调查评估法计算各省份DMU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序列DEA技术,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环境污染成本对于测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这对于政策导向意义重大;两种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有限,主要靠技术进步单独贡献,并同时存在技术进步与效率损失并存的现象,粮食增长成本与代价相对高昂;从经济增长、资源与环境的协调程度来看,国内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表现最优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扮演了"双重恶化"与失衡的角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柴志贤  
利用2001—2009年我国3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测算了不考虑环境约束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考虑环境约束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高外资比重行业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对更高;外资对行业传统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高度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企业资本有机构成对行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环境管制显著抑制了工业传统生产率的提升,但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齐亚伟  陶长琪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了2000-2009年我国各省市的环境效率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将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等4个因素,并与当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未考虑非期望产出时Malmquist指数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无效率普遍存在,且在省际间的分布差异较大;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省际差异都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出现不同程度地恶化;如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增长显著地低于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在全要素框架下运用基于连续前沿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增长指数方法,估算了1987—2009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对中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发展、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利用核密度估计,对累积相对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累积相对技术进步和累积相对效率改善做分布动态演进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整体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趋于上升,但上升幅度逐渐减小;东、中、西三大区域的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呈东高西低的增长格局;东、中部地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金春雨  王伟强  
该文首先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03~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然后从增长源泉、影响因素及经济增长贡献三个方面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变化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总体都呈增长趋势,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FP增速依次递减,并且技术进步是推动各城市群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低下是造成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tFP增速缓慢的根本原因。人均GrP和资本劳动比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t...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冉启英  王倍倍  周辉  
采用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SBM的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碳排放约束下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各区域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2000—2014年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5%、1.91%、0.43%和0.98%,相比无碳排放约束下的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农业非期望产出的过度排放对农业能源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效率损失;(2)考察期内,碳排放约束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冰  程婷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海啸  
本文首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对长三角的环境效率进行测度,发现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在此基础上,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长三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显示长三角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城市为无锡、绍兴和南通,样本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无约束条件下均低于在资源环境约束下测算出的值,主要原因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闵锐  
本文使用粮食主产区湖北省2004—2010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序列DEA分析方法对该省全面落实粮食补贴政策和免除农业税以后的粮食生产进行分品种全要素生产率核算与分解,并讨论了该省粮食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粮食生产TFP增长主要体现为技术进步单独驱动的模式,技术效率改进的作用相对有限。从TFP的变化趋势来看因为技术进步动力不足和技术效率持续恶化而在考察期内呈刚性下降的趋势。粮食生产增长的贡献来源仍然主要为生产要素投入,TFP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较小。因此,扩大TFP增长对该省粮食产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尤其是改善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成为该省粮食实现发展方式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基于省际水足迹和灰色水足迹等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8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变化。研究发现:①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②非期望产出情况下的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具有正的空间集聚现象,且非常显著;③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出现恶化,波动变化都很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康发展提出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柯孔林  冯宗宪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导向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跨期动态变化,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变化指数。为了减少计算偏差,我们引入了不良贷款和资本要素。分析表明,2000~2005年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4.8%,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但国有商业银行生产率改进明显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强。同时我们发现,如果不考虑不良贷款,则会高估中国银行业生产率增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亮  余康  
基于1978—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和O’Donnell提出的加总数量框架,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混合效率,通过测度混合效率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贡献,进而评估要素投入结构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要素投入结构对主产区粮食TFP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1978—2004年内蒙古、河南、辽宁和吉林的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促进了粮食TFP的增长,而其余省份则阻碍了粮食TFP的增长;2005—2017年黑龙江、吉林、河北和安徽的要素投入结构变化推动了粮食TFP的增长,而其余省份则相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维国  范丹  
本文将能源和非期望产出二氧化碳纳入生产率分析框架中,基于序列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及Malmqul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1999~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及其分解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绿色生产率大于传统生产率,绿色生产率呈现W型波动趋势,主要的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与2009年;从区域差异来看,绿色生产率东部区域最高,其次为东北部、中部,西部最低;考虑碳排放约束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呈现出规模效率的提升;从经济增长的分解效应来看,全国的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主要来自投入要素的增长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比例仅为5...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  邵汉华  
本文引入考虑了"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1998~2007年地区工业考虑了环境因素情况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研究发现,忽略环境因素会高估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东部地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人均GDP、资本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的生产率增长水平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牛泽东  张倩肖  王文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各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并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配置效率变化四个方面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经验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TFP都有所增长,其增速皆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TFP增长对全国装备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仅为0.117。对TFP增长的分解发现,技术进步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恶化则严重阻碍了中国装备制造业TFP水平的提高。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的TFP增长率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