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08)
- 2023(12830)
- 2022(10712)
- 2021(9885)
- 2020(8158)
- 2019(18626)
- 2018(18697)
- 2017(36439)
- 2016(19802)
- 2015(22197)
- 2014(22205)
- 2013(21688)
- 2012(19493)
- 2011(17409)
- 2010(17073)
- 2009(15514)
- 2008(14934)
- 2007(13001)
- 2006(11421)
- 2005(10008)
- 学科
- 济(79765)
- 经济(79682)
- 管理(59531)
- 业(55056)
- 企(45841)
- 企业(45841)
- 方法(36640)
- 数学(31584)
- 数学方法(31254)
- 农(21827)
- 中国(21574)
- 财(19562)
- 业经(19016)
- 学(17698)
- 环境(16725)
- 地方(16620)
- 农业(14601)
- 贸(13293)
- 贸易(13287)
- 理论(13264)
- 和(13144)
- 划(13103)
- 制(13045)
- 技术(12954)
- 易(12877)
- 务(12793)
- 财务(12726)
- 财务管理(12709)
- 企业财务(12105)
- 银(10989)
- 机构
- 大学(280423)
- 学院(278439)
- 管理(113639)
- 济(110174)
- 经济(107810)
- 理学(99541)
- 理学院(98496)
- 管理学(96809)
- 管理学院(96329)
- 研究(91073)
- 中国(65639)
- 京(59385)
- 科学(57634)
- 财(48503)
- 所(44803)
- 农(43048)
- 业大(42147)
- 研究所(41249)
- 中心(40717)
- 财经(40110)
- 江(39045)
- 北京(37142)
- 范(37090)
- 师范(36762)
- 经(36615)
- 农业(33729)
- 院(33518)
- 经济学(33026)
- 州(32025)
- 财经大学(30079)
- 基金
- 项目(198625)
- 科学(156836)
- 研究(145333)
- 基金(144948)
- 家(126000)
- 国家(124960)
- 科学基金(108240)
- 社会(92261)
- 社会科(87447)
- 社会科学(87425)
- 基金项目(77722)
- 省(77123)
- 自然(70499)
- 自然科(68842)
- 自然科学(68828)
- 自然科学基金(67568)
- 教育(65815)
- 划(64681)
- 编号(59162)
- 资助(58758)
- 成果(46938)
- 重点(44011)
- 部(43483)
- 发(42127)
- 创(41104)
- 课题(39965)
- 创新(38268)
- 国家社会(38035)
- 科研(37940)
- 教育部(37395)
- 期刊
- 济(116494)
- 经济(116494)
- 研究(80444)
- 中国(48158)
- 学报(44383)
- 科学(40974)
- 管理(40718)
- 农(39237)
- 财(35184)
- 大学(33565)
- 学学(31494)
- 教育(30235)
- 农业(27701)
- 技术(23626)
- 融(20553)
- 金融(20553)
- 业经(19860)
- 财经(18867)
- 经济研究(18635)
- 图书(16072)
- 经(16022)
- 问题(15715)
- 科技(14100)
- 业(13910)
- 理论(13813)
- 技术经济(13461)
- 现代(12899)
- 实践(12779)
- 践(12779)
- 资源(12768)
共检索到390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严翔 成长春 秦腾 金巍
生态与能源不仅是科技创新发展的要素投入,同时也影响着科技创新发展的效率质量。本文首先从生态环境、能源消费与科技创新三方面对既存文献进行梳理,勾勒生态与能源约束对科技创新发展的融合传导机制,随后基于Romer的经济增长阻尼假说,从空间溢出视角构建生态能源对科技创新的增长阻尼模型,评测1998-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科技创新发展。研究显示:流域科技创新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临近地区科创发展每提高1%,会提升本地0. 148%的科技创新发展。生态与能源约束引起的增长阻尼效应明显,科技创新年增速因此而降低2. 1%。总体看来,流域的科技创新缓解了生态压力,其发展要素不仅有赖于能耗总量的提升,更仰仗科创人才投入与物质资本增长。各地阻尼效应显示:江浙沪三地的生态约束并不明显,而能源约束源自科创产业拉动形成的能耗回弹效应;中游地区在科技创新进程中,除湖南以外的其他三省存在较高的生态约束,但四省的能源阻尼值皆高位运行;上游四省市的生态与能源约束对其科技创新的增长阻尼明显,但总体阻尼效应低于中游地区。进一步指出,促进科技创新对传统能源的脱钩,以生态环境检验科技创新的质量,是实现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才志 李欣
通过构建海洋资源承载力和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与Romer模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利用2000—2011年的数据测度了环渤海海洋资源与环境的阻尼效应,并对其进行空间分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沿海17市海洋资源和环境对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阻尼效应,并按阻尼值高低将其分为低约束型、高约束型和强约束型3种,然后将资源、环境阻尼组合效应分为7种,并对每一种组合类型进行机制分析,最后提出缓解海洋资源、环境阻尼效应以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萍 刘辉
赶超战略常被人们称之为"GNP"增长率竞赛。日本和东亚国家战后经济腾飞的实践证明"赶超型"工业化是行之有效的,但建国后中国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却引起众多非议。针对这种工业化模式,东北"赶超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动态比较优势原则,通过重化学工业资源禀赋优势的动态化,使该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升级为技术依赖型,进而实现经济从生产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向生产要素质量深化的集约型增长转变,以达到GNP的可持续高增长率。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从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与城市化的特点入手,解析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尼效应的内涵,深入探讨阻尼效应形成途径。研究发现:①阻尼效应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效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固化效应、对农村人口的排斥效应;②阻尼效应有三条形成途径,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通过阻碍生产和消费资料流动形成强化效应,二是通过阻碍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形成固化效应,三是通过阻碍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来形成排斥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万永坤 董锁成 王隽妮 毛琦梁 刘佳骏
国内学者借鉴"增长阻尼"的研究方法,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限制每年下降1.45%,但由于在模型和数据选取存在一定的不足,并忽略了投入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使得所计算出的阻尼系数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本文针对当前资源阻尼效应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对北京市水土资源阻尼系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水土资源阻尼系数都围绕着经济增长上下波动,因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集约利用,北京市水资源阻尼效应从2002年开始逐渐减弱;土地资源阻尼效应在1998年-2008年期间有所缓解,但2008年以后又开始围绕经济增长上下波动,深入研究后得出由于技术进步发挥了要素替代作用,短期内缓解了资源约束;但要最终解决资...
关键词:
水土资源 经济增长 阻尼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借鉴Romer经济增长阻尼理论,结合非线性回归拟合方法构建了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测度模型,并利用1990~2010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阻尼是持续上升的,这表明城乡数字鸿沟的阻碍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现实中的城市化速度统计值实际上是在城乡数字鸿沟存在状况下观察到的,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前提下我国城市化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远没有达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韩经济崛起时的超高速城市化状态。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笪凤媛 吴军
从技术效率和环境技术效率二维角度将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利用1999—2008年省级工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化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总体上仍未走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粗放式发展老路。地区间工业发展路径差异显著,河北、内蒙古、浙江、四川和重庆等地区实现了渐进式发展,广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陕西出现了倒退,而黑龙江、湖北、天津等地区则在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间摇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罗罡辉 韦仕川
根据Romer(2001)模型,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会受到水土资源对经济的"增长阻尼"作用,如何定量测度符合中国水土资源特点的经济"增长阻尼",对于宏观水土资源调控目标的制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以Romer(2001)模型为分析基础,通过修正前提假设使其更符合中国的水土资源特点,同时,将建设用地加入到土地资源数据中,计量发现水土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为1.18%,是美国的4.92倍,该数据比已有学者计量的结果要小。又通过以下事实的考察,如水土资源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额正在下降、技术进步、水土资源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大于1,认为水土资源制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能影响至多是中度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宗秀梅 张兴
电机组中的偏航阻尼和制动力矩均以摩擦形式输出,因此在风电机组的长期运行中摩擦片属耗材性产品,达到最大磨损程度需立即更换,并且更换周期随摩擦状况趋于恶劣逐渐缩短。同时偏航期间存在震动与噪声问题,对机组本身稳定性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利用液压系统的可压缩性用一种液压阻尼装置代替传统偏航工作流程,解决上述问题同时降低风电机组运行成本。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雪 金晓斌 周寅康
由于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限制,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没有限制情况下降低的现象,即为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本文将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合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解释资源环境复合要素,对传统的阻尼模型进行修正,定量测算资源环境对南京市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结果表明,南京市经济发展迅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对经济发展的增长阻尼为0.03611。充分发挥资本对资源环境的替代作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人口的增长率是实现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南京市 增长阻尼 生态足迹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
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演进,公司治理状态和债权人治理力度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出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通过对企业生命周期进行科学划分,探讨企业不同生命阶段债权人对代理成本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以代理成本为表征的公司治理状态在企业生命周期内表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且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的代理成本最高;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债权人短期借款均对公司代理成本有负的解释能力,即其能够抑制波动的代理成本而产生阻尼效应,而长期借款却促进了代理成本的增加,且其促进效应在生命周期内边际递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景贵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从欠发达到发达,都经历了“两次革命”,即资产阶级革命(生产关系革命或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或经济革命),“两次革命”的特征有所不同但有其逻辑关联;从对西方工业革命过程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起飞”存在着制度性障碍;为此,我国为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就必须作出突破制度性瓶颈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工业化 两次革命 生产关系变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凤竹
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考察了指数窗对阻尼估计的影响 ,探讨了脉冲响应加窗后的傅里叶变换特性 ,研究了窗截断对变换的影响 ,导出了阻尼比校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 ,加指数窗对半功率点法估计的阻尼有显著影响 ,但对频率识别影响较小 ,所提出的阻尼比校正公式 ,能明显改善阻尼的估计精度。
关键词:
阻尼 频响函数 傅里叶变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借鉴粘滞摩擦学中阻尼系数概念,建立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测度模型,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阻尼系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阻尼系数逐点估计值围绕总体估计值0.07695在区间[0.06898,0.08799]内小幅波动,说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动力的耗损是其固有的一种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对科技进步动力的耗损远大于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耗损,通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更为"划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