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3)
2023(14967)
2022(13116)
2021(11998)
2020(10142)
2019(22924)
2018(22854)
2017(43889)
2016(23663)
2015(26335)
2014(25835)
2013(25501)
2012(23387)
2011(21247)
2010(21212)
2009(19814)
2008(18557)
2007(16139)
2006(14353)
2005(12530)
作者
(67999)
(56505)
(56284)
(53433)
(35975)
(27048)
(25490)
(22112)
(21608)
(20082)
(19322)
(19104)
(17897)
(17751)
(17429)
(17250)
(16785)
(16700)
(16295)
(16028)
(13955)
(13942)
(13510)
(12973)
(12738)
(12450)
(12377)
(12304)
(11403)
(10979)
学科
(112223)
经济(112126)
管理(68353)
(60786)
(50471)
企业(50471)
方法(45263)
数学(39508)
数学方法(39105)
地方(25945)
(25541)
中国(24740)
(23669)
(22816)
业经(22498)
环境(19731)
农业(17239)
(16415)
贸易(16406)
(15950)
理论(15895)
(15865)
(15793)
地方经济(15432)
(14951)
(14399)
财务(14332)
财务管理(14312)
技术(14225)
企业财务(13569)
机构
学院(335250)
大学(334932)
(140217)
经济(137382)
管理(132187)
理学(115121)
研究(114100)
理学院(113850)
管理学(111863)
管理学院(111284)
中国(82478)
科学(71273)
(70645)
(60036)
(57256)
(53208)
研究所(52558)
(52085)
中心(50697)
业大(50648)
财经(48928)
(44380)
(44368)
师范(43939)
北京(43614)
经济学(42490)
农业(41740)
(41449)
(39048)
经济学院(38035)
基金
项目(232665)
科学(182951)
研究(169551)
基金(168456)
(146588)
国家(145397)
科学基金(125027)
社会(107812)
社会科(102177)
社会科学(102146)
(92068)
基金项目(90016)
自然(81181)
自然科(79191)
自然科学(79175)
自然科学基金(77737)
教育(77131)
(76187)
资助(69164)
编号(69020)
成果(54692)
重点(52133)
(50776)
(50480)
(48016)
课题(47191)
创新(44824)
科研(44272)
国家社会(43965)
教育部(43437)
期刊
(157050)
经济(157050)
研究(98359)
中国(59750)
学报(52630)
科学(48615)
管理(48185)
(47433)
(44286)
大学(39404)
学学(37343)
教育(34568)
农业(33210)
技术(29179)
经济研究(25983)
(25484)
金融(25484)
业经(24902)
财经(23886)
(20454)
问题(19684)
技术经济(17631)
图书(16924)
(16409)
资源(16088)
科技(15880)
理论(15647)
现代(15159)
商业(15038)
统计(14482)
共检索到484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传清  董旭  
全要素能源效率是衡量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了环境作用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一般机制,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了环境约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基于面板数据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企业行为、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资本—劳动禀赋结构、技术进步等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服务监管职能,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传清  董旭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ML指数法,考察长江经济带1999~2013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环境约束下的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2.9%,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年均下降幅度仅为0.4%,污染是导致能源效率损失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整体层面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发展演变基本呈"双峰一谷"的"M"形分布,表现为两个"上升—下降"周期,而省际和上中下游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演变特征迥异;从空间差异看,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远远大于上中下游差异,但近年来这种差异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强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合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付华健  蒋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庆民  吴秀琳  
用融合径向与非径向距离函数特征的EBM方法测度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工业能源环境效率,借助效率核密度图和技术分解分析效率随时间的演变趋势和空间差异;继而利用泰尔熵量化区域工业能源环境效率的总体差距,并将其分解结果运用于地区差异的成因识别中。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环境效率普遍偏低,在经历短暂的上升期后,近年来持续走低,规模效率下降是主要原因;研究期内区域工业能源环境效率的总体差距逐渐缩小,区域间差距仍为驱动总体差距的主导因素,缩小上游区域内差距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东童童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该区域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雾霾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对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与雾霾污染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雾霾污染水平,雾霾污染增加则会导致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降低;二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因素作用能够降低二者之间产生的负效应;整个长江经济带均表现出明显的雾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东童童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该区域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区域雾霾污染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对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与雾霾污染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雾霾污染水平,雾霾污染增加则会导致全要素工业能源效率降低;二者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因素作用能够降低二者之间产生的负效应;整个长江经济带均表现出明显的雾霾污染问题,其中上游地区表现出“低效率”与“高污染”并存的发展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长明  陈学云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物流效率是评价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核心。文章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的投入产出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运用超效率SBM和ML模型,对物流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环境效率总体呈现类"U"型趋势,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1.7%,技术进步是效率的突破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显  丁文斌  
本文通过DEA-SBM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值,运用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差距,下游效率最高,其次是中游地区,上游地区效率最低;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长江经济带整体能源效率起着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起着正向促进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张技辉  张华  
本文运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影响环境约束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样本期间整体处于持续下滑状态,其中西部地区下降的幅度最大;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广东、辽宁、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6省市均在生产边界上,而云南、新疆、河北和贵州具有低水平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人均GRP、外商直接投资、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以及能源价格都对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均衡地区经济发展,弱化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佟金萍  陈洁  赵路路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并运用Moran’s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在研究期内,全局Moran’s I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本地区用水效率的影响,还会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升  
文章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长江流域2003-2012年24个城市考虑环境因素和不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技术无效率是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的普遍现象,各城市之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大,但这种差异在逐渐缩小;长江流域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源泉;多数城市技术效率明显恶化,成为阻碍长江流域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长江上游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中下游城市;当考虑环境因素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泽  严铭  顾欣  
运用改进的超效率DEA-EBM模型和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2006~2014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以揭示时间演进规律和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考察期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得到提高。从空间分布看,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呈现出东高西低特点;从时间看,整个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呈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长江经济带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差异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影响节能减排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技术进步是推动长江经济带节能减排效率提升和区域差异缩小的主要动力,并得出结论与有意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启英  周辉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为0.732,除2004年前后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外,其他年份变动较为平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环境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影响因素中,农业技术水平、农村收入水平、地区农业占比以及农业内部结构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深化、能源价格则对农业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负效应。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经济地位,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避免农业资本过度深化,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成为改善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启英  周辉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2000-2013年间我国30个省份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均值为0.732,除2004年前后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外,其他年份变动较为平缓,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环境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影响因素中,农业技术水平、农村收入水平、地区农业占比以及农业内部结构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资本深化、能源价格则对农业能源效率有着显著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课题组  朋琳  
本文分别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层面研究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区域层面,分别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索洛残差法和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的TFP。结果显示,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TFP增速均保持先"M"后"N"型趋势;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层面,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工业和服务业TFP。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工业TFP指数较高,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服务业TFP指数较高;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