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9)
2023(16332)
2022(14285)
2021(13203)
2020(11461)
2019(26385)
2018(26244)
2017(50568)
2016(27447)
2015(30945)
2014(30541)
2013(29754)
2012(27310)
2011(24494)
2010(24618)
2009(23140)
2008(22435)
2007(20038)
2006(17280)
2005(15326)
作者
(79934)
(66683)
(66645)
(63285)
(42297)
(32451)
(30488)
(26231)
(25317)
(23973)
(22723)
(22561)
(21135)
(21107)
(20769)
(20683)
(20450)
(19860)
(19321)
(19311)
(16644)
(16428)
(16331)
(15271)
(15089)
(14942)
(14886)
(14868)
(13617)
(13365)
学科
(110907)
经济(110795)
管理(80540)
(74876)
(63163)
企业(63163)
方法(54165)
数学(47727)
数学方法(46939)
(30863)
(29404)
中国(27004)
(25643)
业经(23595)
(23218)
贸易(23210)
(22658)
地方(20564)
(20159)
财务(20081)
财务管理(20032)
(19771)
理论(19121)
农业(19111)
企业财务(19004)
环境(18692)
(17238)
技术(16318)
(15694)
(15293)
机构
学院(388182)
大学(387188)
(152702)
管理(150385)
经济(149410)
理学(129971)
理学院(128564)
研究(126739)
管理学(125796)
管理学院(125123)
中国(95399)
(82168)
科学(81725)
(69745)
(68864)
(64904)
业大(61663)
中心(60021)
研究所(59272)
(58507)
财经(56119)
农业(54773)
(50940)
北京(50831)
(49874)
师范(49227)
经济学(46705)
(46423)
(46379)
技术(43071)
基金
项目(266198)
科学(208352)
基金(192411)
研究(188846)
(169782)
国家(168437)
科学基金(143959)
社会(117664)
社会科(111553)
社会科学(111516)
(105790)
基金项目(101240)
自然(96409)
自然科(94213)
自然科学(94186)
自然科学基金(92460)
(89348)
教育(88705)
资助(80832)
编号(77129)
成果(61698)
重点(60736)
(58198)
(56686)
(55211)
课题(53094)
科研(52300)
创新(51697)
计划(50334)
大学(49373)
期刊
(160460)
经济(160460)
研究(103282)
中国(75006)
学报(65386)
(60941)
科学(58674)
(56196)
管理(53079)
大学(48343)
学学(45479)
农业(41629)
教育(40425)
技术(35991)
(29614)
金融(29614)
业经(27321)
财经(27107)
经济研究(26564)
(23290)
(22984)
图书(21692)
问题(21366)
统计(21210)
技术经济(19433)
(19294)
(19229)
(18182)
资源(17968)
科技(17675)
共检索到560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国平  刘黎明  付永虎  袁承程  
土地利用过程中会产生期望和非期望产出,针对以往土地利用结构评价中忽略环境产生的非期望产出而影响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真实性问题,以大都市城郊的上海青浦区为例,宏观上,运用信息熵模型对该区2005~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进行评价;微观上,运用非期望产出模型测算青浦区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结构效率,为寻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效率损失的原因及改善途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时序上呈现"M"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向东西两翼递减;(2)2005~2014年青浦区土地利用结构效率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呈现"W"形变化趋势,空间上由中部的中心城区向东西两翼递减格局;(3...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伟峰   柴逸贝   王佳炜   李琛  
深入开展典型城郊村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理分析,对于落实城郊村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探索城郊村转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参与式农村评价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微观视角揭示其1980—2020年的土地利用显性与隐性形态转型过程。结果表明:(1)佘村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林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工矿用地先增加后减少;(2)佘村土地生产功能经历了由农业生产功能向工业生产功能再向旅游业生产功能的转变,生活功能不断加强,生态功能先减弱后不断加强,土地呈现多功能复合化;(3)在资源禀赋、政策制度、市场需求、土地利用主体等因素作用下,佘村形成了当前的村域圈层式布局结构,完成了从生活和生产空间向消费空间的转型。大都市郊区旅游型乡村经历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和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阶段,土地利用类型多元化、功能复合化、经营主体多样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要时刻把握乡村内源驱动和城市的外源驱动对土地利用形态的共同影响,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城乡融合。研究结果可为城郊村转型发展提供实证案例和理论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承亮  安立仁  师萍  岳宏志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增长效率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对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节能减排约束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平均水平为0.758,仍有24.2%的提升空间;从分省来看,除云南和青海处于生产前沿以外,其余各省份经济增长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中部地区,这可能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同时要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德贵  吴群  
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县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科学相关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变化趋势,在分析区域未来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碳排放目标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控的CO2当量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及其目标函数,通过集成Markov模型和结构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低碳优化动态调控模型(LUSCC)及其求解方法。最后以江苏泰兴市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情况,获得3种不同碳排放目标调控程度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及其调控方法,研究表明,建立的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动态优化调控模型,能够满足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术魁  朱祥波  张路  
运用计量地理模型、信息熵的方法,分析湖北省17个市(州)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差异,研究土地利用信息熵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市州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差异较大,多样化空间格局整体呈现东部偏高、中部均匀、西部较低的递进结构;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意义,林地、草地、其他土地一般,园地不显著;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空间格局呈现高信息熵区域主要聚集在东部、中高信息熵区域位于中部、中低和低信息熵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递进规律。土地利用信息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无密切关系,与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具有紧密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为探讨平谷区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借助DEM提取地形信息,对平谷区土地利用变化在各地形因子分级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平谷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和林地为主,1993—2008年的15年间,平谷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园地、居民点及工矿和交通用地面积明显增加;2)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分级差异明显。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转化主要发生在0~300m高程带和小于15°的坡度带,林地与草地的互转主要发生在高程300~800m、坡度大于8°的阳坡与半阳坡;园地与草地的转化主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荣中  杨敏华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利用1996-2008年长株潭区域各县(市、区)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1996-2008年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浪式趋势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用地内部结构的分析可知:林地、果园、桑园、交通用地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主要因素。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呈现出较大的时空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小汎  
以辽宁省2005—2010年土地利用为实证对象,从土地利用变化方向、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变化态势等三方面比较分析了研究区近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除耕地外,辽宁省所辖各地市土地利用变化方向与全省较为一致。相比全省土地利用增加或减少,各地市耕地、牧草地变化速率呈现较高、较低或一致,而另4种土地利用类型只有较高或较低两种情况。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在各地市分布趋向均衡,而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则由分散趋向集中的态势发展。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熵模型引申扩展出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方向、速率和态势,可更全面地阐释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值得推广和应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李文波  
为了测度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探讨提升各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革方案,本文选取北京、天津等15个典型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排放效率模型和期望产出效率模型,得到各省份城市非期望产出减排潜力(1-α)和期望产出扩张潜力(β),结合(1-α)和β值,将15个典型省份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区、粗放区和相对无效区三类区域。通过GML指数分析,得到三类区域在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变动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李文波  
为了测度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探讨提升各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革方案,本文选取北京、天津等15个典型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排放效率模型和期望产出效率模型,得到各省份城市非期望产出减排潜力(1-α)和期望产出扩张潜力(β),结合(1-α)和β值,将15个典型省份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区、粗放区和相对无效区三类区域。通过GML指数分析,得到三类区域在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累积正效应。三类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幅度和影响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高效区和粗放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相似,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效率增长;技术进步是影响相对无效区效率变动的根本原因,技术效率是促进相对无效区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贾克敬  王宏  徐小黎  何春阳  
研究目的:构建一个可全面定量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相关环境影响的模型体系。研究方法:系统整合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计算模型、多样性指数模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等相关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该模型体系比较全面地评价了上海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结果显示上海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将导致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明显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区域生态压力。研究结论:该模型体系能够客观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田伟  杨璐嘉  姜静  
基于非期望产出(碳排放)的SBM模型,本文对2002~2012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无效率来源的分解,并对中国三大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最后对全国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潜力与潜在规模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总体较高,宁夏、山西、云南等7个省(区)的农业环境效率较低;各地区的农业环境效率主要受生产特征、技术条件和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区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农业生产的碳减排效果非常明显,全国农业碳排放的中心已由东部转移到中部,因此,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碳减排的潜在规模较大,尤其是河南、安徽、河北等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宇  单玉红  陈银蓉  
碳氧平衡法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引起的释碳耗氧量与生态用地的固碳释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测算碳氧平衡标准下生态用地需求量。以武汉市为例,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建设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多目标函数,以2013年为基期年且2020年为目标年,探索了碳氧平衡约束条件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2020年较2013年增加了40 908hm2标准生态用地,产生431亿元的综合效益,年固碳能力和释氧能力分别达到532.03万t和1 418.33万t,分别占武汉市释碳耗氧量的43.25%和30.29%,能完成区域内的固碳任务且有盈余,但不能实现区域内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群  张雯  李飞雪  张琳  杨云丽  李满春  
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地理学、统计学支撑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评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的16个乡镇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独特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优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角度,指出武进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戎晓红  李春侠  张晓燕  
根据信息熵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2005—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对影响信息熵值大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做了初步探讨,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对2010—2015年徐州市的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信息熵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土地利用结构逐渐由有序向相对无序状态发展;均衡度逐年递增,优势度逐年递减,说明徐州市土地利用结构正在向平衡状态不断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