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3)
2023(13742)
2022(11951)
2021(11137)
2020(9194)
2019(21035)
2018(20650)
2017(39803)
2016(21359)
2015(23840)
2014(23613)
2013(23279)
2012(21279)
2011(19189)
2010(18971)
2009(17208)
2008(16616)
2007(14376)
2006(12675)
2005(10987)
作者
(61648)
(51431)
(51130)
(48529)
(32534)
(24722)
(23172)
(20211)
(19365)
(18086)
(17650)
(17246)
(16245)
(16081)
(15747)
(15604)
(15332)
(15257)
(14594)
(14585)
(12689)
(12393)
(12201)
(11629)
(11464)
(11212)
(11197)
(11157)
(10235)
(10035)
学科
(89895)
经济(89812)
管理(65347)
(58880)
(48718)
企业(48718)
方法(41661)
数学(36487)
数学方法(36112)
中国(22730)
(22725)
(22278)
地方(21448)
(19400)
(19110)
贸易(19104)
业经(18803)
(18599)
环境(18494)
农业(15651)
技术(15585)
(15257)
(13909)
(13802)
理论(13754)
财务(13741)
财务管理(13721)
(13397)
(13057)
企业财务(13037)
机构
大学(305855)
学院(303448)
管理(124190)
(121368)
经济(118770)
理学(108894)
理学院(107673)
管理学(105878)
管理学院(105339)
研究(100398)
中国(72953)
(65017)
科学(64318)
(53247)
(49432)
(46353)
业大(45578)
研究所(45578)
中心(45443)
财经(44024)
(42502)
(40801)
北京(40635)
师范(40480)
(40226)
(37338)
经济学(36827)
农业(36317)
(35000)
经济学院(33615)
基金
项目(219311)
科学(173813)
基金(160680)
研究(159020)
(140231)
国家(139153)
科学基金(120396)
社会(101621)
社会科(96538)
社会科学(96513)
基金项目(86539)
(85105)
自然(78851)
自然科(76923)
自然科学(76907)
自然科学基金(75520)
(71500)
教育(71372)
资助(65148)
编号(63989)
成果(49923)
重点(48715)
(48230)
(47079)
(45500)
课题(42915)
创新(42447)
国家社会(42289)
科研(41800)
教育部(41143)
期刊
(125096)
经济(125096)
研究(85758)
中国(54119)
学报(48333)
科学(45074)
管理(42944)
(40421)
(38142)
大学(35901)
学学(33559)
教育(30335)
农业(29012)
技术(24979)
(21461)
金融(21461)
业经(20702)
财经(20473)
经济研究(20006)
图书(18790)
(17380)
资源(17136)
问题(17017)
科技(16959)
(14911)
技术经济(14819)
理论(14782)
实践(13671)
(13671)
现代(13408)
共检索到427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斐  张建清  杨刚强  孙元元  
将环境约束的异质性引入到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中,构建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比在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与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并引入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国省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分布格局的非均衡性特征较为明显,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要比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时较大,但两种情况下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都整体偏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②省级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与直接效应表现出相同的影响方向,但是不同解释变量对于本地区与其它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影响作用的显著性不同。③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更多地强调了劳均GDP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忽略了环境因素与市场化因素对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考虑环境约束下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测度更为科学、合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林  李青  刘兵  
基于环境约束视角,开展了四方面研究:①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不考虑和考虑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分析其时空格局,发现非期望产出显著降低整体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环境因素对四大地区的制约强弱排序依次为东北、中部、西部和东部地区;②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测算各省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揭示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演变机理,发现相邻省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的集聚特征且呈现增强态势;同时呈现相似的空间集聚特征但变化趋势不显著;③通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非期望产出因素的影响程度,发现工业三废对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对其影响程度最大,工业废水排放量次之,工业粉尘排放量影响程度最小;④提出基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钊  申洋  
本文考察了始于大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对于住房市场泡沫的空间转移以及住宅用地出让空间布局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购政策导致部分非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相对上升,并且商业住宅用地出让在政策实施后也向非限购城市倾斜。由于非限购城市经济活跃程度并没有因此增加且并非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流入地,这就意味着限购政策的空间溢出不仅放大了泡沫转移可能造成的房地产市场风险,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空间错配。本文研究为决策部门更好地落实总书记关于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供了研究依据及未来政策优化的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传哲  管琳娜  杨梦满  
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数据包络法(DEA)对我国各省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然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金融资源配置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第一,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是不均衡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由东向西递减趋势;第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本地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对邻近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具有消极影响;第三,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唐松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东、中、西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逐渐增大,而在东部地区逐渐下降;外地金融资源对本地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大幅度增加,而在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因此,为了实现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我国应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加强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改革、推动金融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及制定合理的金融资源转移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小鹰  
文章以1995—2014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采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经济增长无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污染排放严重和能源效率低下,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无效率值低于中部和西部,非期望产出是三大区域增长无效的主要原因;东部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技术效率低下是阻碍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政府干预程度和环境管制能力对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而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人力资本、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慧  易金彪  徐建新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面板熵权法、三阶段DEA方法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空间关联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要素市场化配置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全国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以带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从区域层面看,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畅通东中部地区要素配置和循环通道,形成“集聚-优化-再集聚”的良性循环,但对西部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有负向影响,进而导致区域创新效率差距不断扩大。本文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要素市场活力与空间溢出效应,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构建数字创新生态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蓉  陈良华  王惠庆  
运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开发验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量表,阐释影响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的内在和外在因素,进而结合资源配置市场化分析科技中介服务发展模式选择,角色定位、目标选择、发展路径与实现手段,最后提出市场化资源配置下区域科技中介服务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春杨  许浩楠  
基于2009~2015年我国省域创新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大学研发资源配置及其溢出效应对企业创新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波动中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大学研究经费的集聚对促进该地区工业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备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区域的创新产出。但是,"产学"合作无论是在区域内还是在区域间,对工业企业创新产出均呈现显著的负效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工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提出了合理配置大学研发资源及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玉林  马运鹏  
研究目标:科学测度中国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深入分析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运用变异系数与静态面板模型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各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较小且较为相近;中国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绝对差异经历了"上升-下降"的过程。具体来看,东部区域绝对差异经历了先降后升最后又微弱下降的态势,中部区域的绝对差异总体波动幅度较大,后期呈下降趋势,西部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样本考察期内,东中西部区域均未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区域不仅都存在σ收敛,也都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研究创新: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至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模型更科学的测算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而研究其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情况。研究价值:揭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及演变趋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慧娟  兰宗敏  
基于地理邻接、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人口流动权重矩阵,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探究了高校资源配置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识别出高校资源影响创新的空间差异。研究发现,在地级市尺度下,高校资源集聚在带动本地城市创新的同时,通过空间溢出机制抑制了周边城市创新。高校资源配置对城市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人口流动空间传导路径下存在显著差异。在地理距离权重矩阵下,高校发展对区域创新影响的“直接效应”在空间上呈现出典型的“梯度”特征。占据枢纽地位城市的高校资源集聚将对周边地区创新要素产生极大“虹吸效应”,进而抑制全国整体创新涌现。未来对于偏向枢纽城市的高校资源配置政策应保持审慎态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霞  蒋伏心  
技术势力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苏南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结果显示,苏南科技资源配置规模强大,但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原因在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因此,提出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嘉仪  
本文从知识溢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首先,分析了我国创新活动的区域分布格局,计算其空间集聚度,并通过Moran`sI指数检验证实了我国区域创新活动确实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构建含知识溢出的创新知识生产函数,并通过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邻地区之间的知识溢出以及各省市的科技经费、人员投入的差异是引起创新活动集聚的重要原因;其中,知识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衰减,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我国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阳军  汪传旭  
将环境污染引入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11—2015年我国各省份绿色经济效率值进行测算,并将其与传统经济效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存在的区域差异,然后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省级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经济效率水平相比,我国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水平偏低,且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我国省级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绿色经济效率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产业结构对其有显著的正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琦  马玉  刘莎  
资源与环境约束条件下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当前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探索性地提出辅助政府相关决策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以内蒙古为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进行了分析,并将资源与环境加入到主导产业的评价体系中。根据构建的评价体系,经过综合分析,最后得出: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下,内蒙古地区应将黑色及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