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7)
- 2023(17006)
- 2022(14253)
- 2021(13083)
- 2020(11051)
- 2019(24663)
- 2018(24197)
- 2017(47013)
- 2016(24996)
- 2015(27284)
- 2014(26537)
- 2013(26017)
- 2012(23353)
- 2011(20782)
- 2010(20722)
- 2009(19505)
- 2008(18760)
- 2007(16639)
- 2006(14549)
- 2005(12673)
- 学科
- 济(110553)
- 经济(110434)
- 业(98894)
- 管理(82034)
- 企(80663)
- 企业(80663)
- 农(48573)
- 方法(47298)
- 数学(38635)
- 数学方法(38174)
- 业经(33193)
- 农业(32504)
- 财(31703)
- 地方(25972)
- 中国(25547)
- 务(22378)
- 财务(22338)
- 财务管理(22311)
- 企业财务(21150)
- 制(20223)
- 技术(19871)
- 环境(19131)
- 贸(18858)
- 贸易(18849)
- 易(18307)
- 划(18243)
- 和(18147)
- 学(17381)
- 策(17065)
- 理论(16831)
- 机构
- 学院(350847)
- 大学(340097)
- 济(149087)
- 经济(146471)
- 管理(143686)
- 理学(125186)
- 理学院(123934)
- 管理学(122058)
- 管理学院(121407)
- 研究(108166)
- 中国(84791)
- 京(68719)
- 财(65880)
- 科学(65505)
- 农(65478)
- 江(56198)
- 财经(53432)
- 业大(53010)
- 中心(52409)
- 所(52287)
- 农业(50243)
- 经(48597)
- 研究所(47588)
- 经济学(44970)
- 范(43487)
- 师范(43069)
- 州(41625)
- 经济学院(40910)
- 北京(40868)
- 经济管理(40553)
- 基金
- 项目(243564)
- 科学(195683)
- 研究(180337)
- 基金(179552)
- 家(154866)
- 国家(153483)
- 科学基金(135282)
- 社会(118933)
- 社会科(112594)
- 社会科学(112567)
- 省(97601)
- 基金项目(96052)
- 自然(86544)
- 自然科(84578)
- 自然科学(84563)
- 自然科学基金(83047)
- 教育(81013)
- 划(79448)
- 编号(72988)
- 资助(71319)
- 成果(55464)
- 发(54480)
- 重点(54408)
- 部(53871)
- 创(53251)
- 国家社会(49616)
- 创新(49220)
- 课题(48508)
- 业(47097)
- 人文(46884)
- 期刊
- 济(166570)
- 经济(166570)
- 研究(93017)
- 农(64839)
- 中国(60539)
- 管理(53252)
- 财(52349)
- 科学(48093)
- 学报(47191)
- 农业(44110)
- 大学(37270)
- 学学(35967)
- 业经(34348)
- 技术(31641)
- 融(31222)
- 金融(31222)
- 教育(27684)
- 财经(25548)
- 经济研究(24188)
- 业(23094)
- 问题(22706)
- 经(22018)
- 技术经济(18633)
- 资源(18180)
- 商业(16976)
- 现代(16747)
- 版(16721)
- 世界(16466)
- 统计(16143)
- 策(15843)
共检索到501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淑惠 陈晓楠 张春梅
日益稀缺的水资源制约农业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新时期,长江与黄河流经的大部分地区作为中国重要农业生产区,其农业生产须向高质量阶段迈进。在此背景下,考察并比较沿江与沿黄区域农业用水效率,对两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基于2000~2019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混合距离函数模型,按照“用水理想值/实际值”的思路,测度农业用水效率,并从时空演变、地区差异等方面对两区域展开多层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除上海外,两区域其余省份效率提升明显,沿黄区域在2016年前明显低于沿江区域,2016年后,反超沿江区域。(2)两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分布形态发展虽在样本期初期差异较大,但在后期,具有较高相似性,均表现为主峰位置右移,出现左拖尾现象。(3)沿江区域内部相互影响程度较低,其空间效应并不明显;沿黄区域则呈“低-低、高-高”集聚现象,存在较强空间相关性。(4)两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地区差异均呈波动下降趋势,超变密度和地区间差异分别是沿江和沿黄区域差异的主要推动力量。据此,沿江区域各省份应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而沿黄区域应加强协同,坚持农业用水效率“在协同中提升,在提升中协同”的良性发展之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解春艳 黄传峰 徐浩
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将农业碳排放与农业面源污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分别从省域与区域层面探讨中国农业技术效率的区域差异,并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近60%省域的农业技术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东部沿海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处于最优生产前沿面,长江中游地区处于较低水平;粮食主销区效率值最高,粮食主产区最低;农业技术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U型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和农业财政支持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构建了非径向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采用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思路,对污染排放约束下中国分省份及区域的农业水资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并采用Bootstrap断尾回归模型对污染排放下农业水资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2011年、2012年全国平均农业水资源效率分别为0.693、0.671,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未达到生产前沿。在八大区域中,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最高,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业水资源效率处于低水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田水利建设和环境规制对于提升我国农业水资源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水资源丰裕程度则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翔
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利用1989~2009年省际投入产出数据,分析研究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绩效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1)1989~2009年间我国整体环境无效率值为0.1684,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所产生的无效率值合计为0.1251,约占到环境无效率总量的74.3%,是导致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2)在分析期间我国环境无效率呈现出中间低、两端高的特点,2004年之后与污染排放相关的无效率值出现了大幅度反弹,是导致近期环境技术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3)区域间经济环境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和平 王丽影
通过构建基于面板数据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01-2014年工业环境技术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区域工业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的动态演变。结论如下:(1)2001-2014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工业环境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N"型的波动性趋势走向,整体状况并不理想,部分地区的工业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具有可持续性。(2)南昌、上饶和九江在各个转型期的技术效率都在不断地进步,景德镇、新余、赣州和宜春的排名不断下降,整个研究期内达到生产前沿面上的最佳实践地区较少。(3)整体上看,工业与环境的协调性发展不断优化演变,赣北地区优于赣南地区,尤其"十二五"以来,环境技术效率整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传忠 郑丽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近年来的工业效率变动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同时结合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2005—2007年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工业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秀娟
文章基于技术效率改进的随机前沿分析,通过不同时序产业部类发展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决策单元分类效率,开展物流业技术效率增进的时空差异验证。结果证实:全国物流产业在产业规模逐年增长过程中,东部和西部的物流业发展未获得规模化的技术效率递增,我国局部区域的物流产业效率累计不平衡,劳动力投入对物流产业的效率改进作用相对不足。但东部区域对于有劳动力、资本以及其他相关要素的组合投入效率较高。
关键词:
物流业 效率 区域差异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合生 李昌峰
长江沿江区域“点—轴—集聚区”空间机构等级系统主要由三级点形式、三级轴型式和三个集聚区组成,形成机制在于其开发条件、中心—边缘效应以及区位和政策因素等,相应的调控措施主要包括:(1)正确处理沿江轴线和二级轴线(省域主要轴线)之间的关系,扩大参与沿江开发开放的地域范围,构筑与沿江轴线相交的新的二级轴线,重点发展一、二级轴线的节点港口城市;(2)加快沿江综合交通运输网建设,特别是沿江铁路建设;(3)优化长江三角洲港口布局,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4)加强中上游地区重大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并有合理的政策导向,加强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建设和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的区域创新。
关键词:
沿江区域 空间结构 形成机制 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琪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2 0世纪 90年代江苏沿江地区开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已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形成了加工企业带动型、流通企业牵引型、专业市场辐射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依托型、主导产品推进型和外向型农业导入型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地域类型 ,对促进江苏沿江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实现江苏沿江地区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是 :构筑农业创新体系 ,包括完善农村市场组织体制和农业运行机制、建立新型的农业投资机制、创新农业土地流转机制和转变行政、农业科研部门的服务职能 ;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农业和农产品结构 ,加快建设区域专门化农业生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铁山
中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变化,并导致区域之间的差异。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和马尔可夫转换模型测度分析了30余年来(1978~2012)各省区服务业技术效率值,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定量化研究了其演变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1)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变化,服务业技术效率整体有很大提高。当前东部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主要居于较高水平,内部服务业技术效率差异较大;中部地区主要居于较高水平;西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都居于较高水平。(2)各地区服务业技术效率水平越低,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越大;水平越高,变化的幅度和速度越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彪 李健毅
通过构建非期望产出模型,并选择全国30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时空的角度对其环境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角度上看,2003—2012年环境效率水平总体在平稳进步,东南部地区领先于中部、西南部和北部地区。从效率分解变化上看,整体上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呈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从空间角度上看,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的环境效率已呈现两极化趋势,中部和西南部地区环境效率的集聚型由"低-高"进入"高-低",并与东南部地区的集聚特征日趋接近,使得原有的三类型集聚空间格局分布正逐渐转变为二类型格局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相辉 黄子勇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韧性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韧性水平逐渐提高,但不均衡现象显著,且总体差异具有扩大趋势。粮食主产区韧性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韧性水平最低;粮食主销区韧性水平非均衡性最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内极化现象逐渐增强,粮食主产区极化现象逐渐减弱。中国农业产业韧性水平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逐渐减弱。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宏宇 刘刊 范德成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和区域资源禀赋,合理发展区域农业,提升农业对区域资源使用效率和区域资源产业配置效益,形成区域农业高效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技术效率测度、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构建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测度模型,探索地区农业产出的技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区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大部分区域农业产出与资源禀赋未形成最佳匹配,应在大力提高农业对区域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景华 陈姚
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OFDI)获取的国际研发资本作为一项投入要素,测算各省OFDI逆向溢出效率,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刻画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分布动态及演进趋势,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揭示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来源,利用方差分解探析OFDI逆向溢出效率地区差异的成因。结果发现:OFDI逆向溢出效率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省份OFDI逆向溢出效率明显提高;各地区OFDI逆向溢出效率的分布曲线右移,且呈现出绝对差异扩大的演进趋势。区域间总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技术进步的差异是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因此,各地区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OFDI逆向溢出的吸收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协同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研究期内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及其时间变化相对不大,同时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一定的收敛趋势,东北地区呈一定的发散趋势。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态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