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32)
2023(16395)
2022(13584)
2021(12624)
2020(10091)
2019(22895)
2018(22667)
2017(42499)
2016(22731)
2015(25649)
2014(25268)
2013(24445)
2012(22233)
2011(20455)
2010(20688)
2009(19241)
2008(18664)
2007(16413)
2006(14988)
2005(13854)
作者
(64475)
(53652)
(53255)
(50696)
(34158)
(25493)
(24056)
(20642)
(20480)
(19013)
(18329)
(17957)
(17178)
(16948)
(16543)
(16470)
(15977)
(15448)
(15335)
(15316)
(13543)
(13138)
(13104)
(12234)
(12053)
(11968)
(11874)
(11822)
(10757)
(10459)
学科
(103578)
经济(103483)
管理(61375)
(58061)
(44620)
企业(44620)
方法(39194)
数学(34703)
数学方法(34093)
中国(33990)
(30070)
地方(26016)
业经(23788)
(20340)
贸易(20323)
(20269)
农业(20175)
(19724)
环境(19306)
(18258)
(18221)
(17033)
银行(17017)
(16742)
(16638)
金融(16634)
(16582)
理论(14865)
技术(14548)
(14066)
机构
学院(322479)
大学(318630)
(138919)
经济(136252)
管理(118880)
研究(116454)
理学(101395)
理学院(100231)
管理学(98237)
管理学院(97662)
中国(90463)
(69243)
科学(68971)
(61673)
(58597)
研究所(53016)
中心(52093)
(51030)
财经(48505)
(48365)
北京(44483)
(44319)
(44129)
业大(44040)
师范(43902)
经济学(43551)
(42316)
农业(39458)
(39301)
经济学院(39091)
基金
项目(212159)
科学(167978)
研究(158648)
基金(153273)
(133644)
国家(132567)
科学基金(113320)
社会(102609)
社会科(97349)
社会科学(97328)
(82440)
基金项目(78931)
教育(73101)
自然(69962)
(69549)
自然科(68379)
自然科学(68366)
自然科学基金(67133)
编号(64400)
资助(63332)
成果(52557)
(51210)
重点(48760)
(46852)
课题(46032)
(44377)
国家社会(43409)
发展(41641)
创新(41578)
(40969)
期刊
(160029)
经济(160029)
研究(100536)
中国(70493)
(49211)
管理(46762)
学报(46450)
科学(45932)
(45229)
教育(40529)
大学(36261)
农业(33964)
学学(33927)
(32806)
金融(32806)
技术(30079)
经济研究(27276)
业经(27065)
财经(23986)
(20891)
问题(20876)
(18710)
(18165)
世界(16701)
统计(16612)
国际(16469)
技术经济(16105)
(15213)
图书(15082)
资源(14995)
共检索到499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笪凤媛  吴军  
从技术效率和环境技术效率二维角度将我国工业化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利用1999—2008年省级工业部门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化发展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相对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工业发展模式,而中西部地区总体上仍未走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粗放式发展老路。地区间工业发展路径差异显著,河北、内蒙古、浙江、四川和重庆等地区实现了渐进式发展,广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陕西出现了倒退,而黑龙江、湖北、天津等地区则在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间摇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南  刘一  
本文基于生态经济效率视角,选取2005~2006年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地区工业的生态经济效率是由地区工业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共同构成,并据此划分出各地区在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中的4种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探讨了生态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的关系。本文提出了新型工业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应符合生态经济效率的二维结构特征,为促进全国各地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萍  刘辉  
赶超战略常被人们称之为"GNP"增长率竞赛。日本和东亚国家战后经济腾飞的实践证明"赶超型"工业化是行之有效的,但建国后中国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工业化却引起众多非议。针对这种工业化模式,东北"赶超型"工业化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动态比较优势原则,通过重化学工业资源禀赋优势的动态化,使该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升级为技术依赖型,进而实现经济从生产要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向生产要素质量深化的集约型增长转变,以达到GNP的可持续高增长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成金华  吴巧生  
中国环境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产生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有助于建立"环境成本内化"发展模式构建。"环境成本内化"发展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建立"成本内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市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绝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特别是在总量规模和品种的丰富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中国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了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储量、投资、产能(包括运输能力)、价格(机制和承受力)是工业资源问题的四个基本层面,其中,不同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征又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所面临的工业资源短缺性危机,一是价格问题,二是产能和投资问题,三是自然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秋石  王一新  
去工业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必须面临的经济现象,不同的去工业化模式会对一国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总量去工业化带来的一种消极后果是产业空心化,这也是目前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结构性去工业化能较好地保存一国的制造业与该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中国目前正处在即将进入去工业化阶段时期,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失、汇率上升以及东南亚国家的竞争等不利因素,同时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行为也对中国制造业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结构性去工业化是中国应该采取的去工业化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宝银  喻春娇  
我国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需要选择、调整和制定好贸易政策。根据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应以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制定结构贸易政策。新贸易政策需坚持五个基本原则。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日本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在不断突破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条件下形成的,升级路径也基本上是沿着资源替代和资源能源节约型方向演进的。在推动日本产业结构向循环、低碳环保方向转变的过程中,高新技术园区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创新示范作用。在推动日本经济向集约型、低碳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生态工业园则成为日本推进循环经济,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更新的重要载体。正是资源环境约束下日本产业升级的低碳路径选择带来了日本生态工业园发展模式的质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新建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正处在加快实现工业化的特殊历史阶段:一是工业化与我国所处的工业化阶段;二是中国工业化的特殊路径;三是发展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村与全国工业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匡远配  连大鹏  
地区两型农业的生态经济效率是由地区农业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共同构成。在两型农业建设进程中,根据各地区的生态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大小,可以界定9种发展模式。基于生态经济效率视角,选取全国2008—2009年数据,使用DEA分析模型对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两型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型农业发展路径应该符合生态经济效率的二维结构特征,但是大部分省份是处于一种两型农业的过渡状态。各省需要建立健全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发展两型农业技术以及选择正确的两型农业发展路径来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利  张洪潮  王泽江  
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保障地区经济发展稳定和谐的必然选择。我国现有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阻滞煤炭产业集群向高级化发展的资源、环境、技术等主要约束因素,并以系统战略的观点提出,从规划可持续战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等多条路径实现我国煤炭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本文根据中国30个省市地区1998~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产出和污染排放数据,构建环境生产前沿函数模型,解析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特别是环境管制和产业环境结构变化对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污染排放总体上增长缓慢;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中国工业高速增长、污染减少的核心动力;环境管制对中国工业增长尚未起到实质性抑制作用;产业环境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污染减少的贡献日益增大,逐步成为中国工业增长模式转变的中坚力量。总体上,通过产业环境结构优化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转变工业增长模式,环境约束对经济增长的抑制效应呈减低态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工业化不仅是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工业化是干出来的,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造,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推向前进的“干”的动态过程。因此,广西加快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成功经验和不断探寻新路子。广西加快推进工业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好工业化的新模式新途径。广西的工业应有利于比较充分地就业,发挥广西劳动力充足的优势;有利于真正的技术进步,形成自我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保护环境,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保持广西山川秀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哺农的长效机制;有利于广西全面、协调、可持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伟  
面对资源与环境的约束,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必须寻找一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产业发展模式。文章围绕西部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如何走出困境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以更新资源型产业定位,树立新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观为重点,构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思路。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松龄  杜彦瑾  
新型工业化既是为了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也是为了缓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应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作为在培育有利于新型工业化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