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5)
- 2023(18147)
- 2022(15322)
- 2021(14040)
- 2020(11983)
- 2019(26898)
- 2018(26302)
- 2017(49278)
- 2016(27056)
- 2015(30130)
- 2014(29363)
- 2013(29322)
- 2012(26817)
- 2011(24174)
- 2010(24285)
- 2009(23211)
- 2008(23309)
- 2007(20945)
- 2006(18353)
- 2005(16528)
- 学科
- 济(115767)
- 经济(115630)
- 业(99264)
- 管理(90331)
- 企(86738)
- 企业(86738)
- 方法(53137)
- 数学(43649)
- 数学方法(43234)
- 农(36108)
- 财(34282)
- 业经(32810)
- 中国(30509)
- 农业(24650)
- 贸(24117)
- 贸易(24107)
- 务(24027)
- 财务(23986)
- 财务管理(23949)
- 易(23512)
- 学(22943)
- 企业财务(22687)
- 制(22321)
- 技术(20323)
- 和(19906)
- 环境(19682)
- 划(19069)
- 理论(18804)
- 地方(18580)
- 策(17515)
- 机构
- 学院(399678)
- 大学(396437)
- 济(168266)
- 经济(165265)
- 管理(152681)
- 研究(136388)
- 理学(132048)
- 理学院(130604)
- 管理学(128419)
- 管理学院(127709)
- 中国(104794)
- 科学(85756)
- 京(83539)
- 农(78420)
- 财(75895)
- 所(71133)
- 研究所(65048)
- 业大(63703)
- 农业(62499)
- 财经(61306)
- 中心(61112)
- 江(59455)
- 经(55752)
- 经济学(52094)
- 北京(52061)
- 范(48731)
- 院(48177)
- 师范(48093)
- 经济学院(47232)
- 州(46705)
- 基金
- 项目(266240)
- 科学(209589)
- 基金(195513)
- 研究(187530)
- 家(173351)
- 国家(171886)
- 科学基金(146392)
- 社会(121642)
- 社会科(115358)
- 社会科学(115326)
- 省(103756)
- 基金项目(102605)
- 自然(96256)
- 自然科(94112)
- 自然科学(94077)
- 自然科学基金(92502)
- 划(87714)
- 教育(85157)
- 资助(80295)
- 编号(73169)
- 重点(60621)
- 部(58751)
- 成果(57954)
- 创(57597)
- 发(57572)
- 创新(53412)
- 业(53125)
- 科研(52008)
- 国家社会(51120)
- 课题(50512)
- 期刊
- 济(184380)
- 经济(184380)
- 研究(111967)
- 中国(72823)
- 农(72193)
- 学报(68891)
- 科学(62813)
- 财(60982)
- 管理(58007)
- 大学(50820)
- 农业(49363)
- 学学(48602)
- 融(34447)
- 金融(34447)
- 教育(33575)
- 技术(33426)
- 业经(31626)
- 财经(30766)
- 经济研究(30417)
- 业(29181)
- 经(26573)
- 问题(24325)
- 技术经济(21696)
- 贸(21659)
- 版(20816)
- 世界(19798)
- 商业(18854)
- 国际(18814)
- 统计(18671)
- 科技(18519)
共检索到584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丽云 李彤 赵慧峰
加快推进奶业振兴,产业链生产率的健康快速增长成为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5年中国28个省份乳业发展的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了各省份乳业供应链、上游奶牛养殖阶段和下游乳制品加工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实证分析影响中国乳业供应链TFP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中国乳业供应链、奶牛养殖阶段和乳制品加工阶段的TFP分别以5. 36%、9. 50%和3. 40%的速度年均增长,且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动力源泉;六大区域及各省份TFP变化趋势不同且差距显著;乳制品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对乳业供应链TFP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奶牛养殖规模和地区生产结构则表现出显著负影响、而环境规制则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环境约束 乳业 供应链 TFP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邱晓兰
文章基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造纸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1国的造纸产业的生产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境规制的特征,通过应用Malmquist方法测算了环境规制之下中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2000-2008年的生产率及其成分,并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管制后11个国家的造纸工业平均全要素生产效率是下降的;具体每个国家而言,考虑环境管制后美国、奥地利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比不考虑环境规制要高,而其他八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胜 余芝雅 安庆贤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很多环境污染指标在世界排名也显著提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经济增长对环境一定是有害的吗?也就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讨。但是很多文献都是利用人均收入和人均排放关系来识别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没有认清这两者都是生产过程的产出,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导致产出的结果。忽略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组合的效率变化,只研究两个产出之间的关系会影响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基础,也妨碍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识别。正是循着这个方向,很多学者构建了一个综合的环境绩效指标。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军
本文通过Mal 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环境因素纳入全要素生产率(TFP)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7年地区工业TFP增长及其成分,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测算结果显示,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工业TFP增长最快且波动幅度较大,中部地区增长最慢且较为平稳,东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各地区工业TFP增长均主要源自技术进步;东部地区是推动环境技术创新的主要地区。收敛性分析则进一步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工业TFP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中部地区仅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怀玉 菅利荣
为了研究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全部以实物量指标作为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以避免价格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并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来看呈增长趋势;造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普遍下降,从四大地区来看,只有中部地区生产率提高,其他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海彬 赵丽芬
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评价模型,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93-2010年环境约束下中国29个省份农业TFP增长,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①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考察期内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并且该增长主要是由农业技术进步推动,但是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②从地区差异来看,环境约束下中国各地区农业TFP在增长的同时呈现东、西、中部地区依次递减;③当不考虑环境因素时,全国范围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农业TFP平均增长率分别比考虑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传忠 张丽
文章基于产出导向的非参数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省域外资工业企业在2001-2010年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对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内中国外资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全国及四大地区的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均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波形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在趋缓,各区域之间外资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特征;贸易开放程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汪思齐 滕泽伟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t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秀丽 孟飞荣
运用索洛残值法测算了1997—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物流业TFP,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对物流业TF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物流业TFP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地理环境因素对物流业TFP的影响显著,地理位置相邻地区的物流业TFP具有趋同现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进程对物流业TPF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市场需求条件和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李阳明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2000~2011年农业能源效率,分析比较了碳排放约束下全国整体、五大区域及31个省份农业能源效率和节能潜力,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和收敛性检验。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地区能源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全国及五大区域能源效率动态演进趋势由相对集中到逐渐扩散,且增长不明显;考虑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五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全国整体上各地区间差距在逐渐缩小,最终将会稳定在同一水平。文章作者提出制定差别化的农业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有利于缩小各地区间农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成柏 毛春梅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了我国各地区1995—2007年碳排放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估计了在碳排放约束和传统情形下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并检验两种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差异。主要结论有: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东部地区TFP增长最快,西部地区增长最慢,中部地区则均介于二者之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效率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但在碳排放约束情况下不及传统全要素生产率高;在28个省市区中,有8个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本文还实证考察了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能源强度和开放度等因素对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果,并据此给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和东
文章以1997~2007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进一步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的前瞻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传旺 刘希颖 林静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碳强度指标,表明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碳强度约束。针对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法没有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本文提出了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通过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比较,表明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碳强度目标相吻合,能够实现对低碳经济发展中全要素生产率较准确的评价。经过进一步对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推动生产可能性边际外移的创新者分析,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推动碳强度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引导技术进步的创新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平均碳强度最大,目前碳强度约束下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