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0)
2023(9686)
2022(8201)
2021(7638)
2020(6378)
2019(14204)
2018(14369)
2017(26163)
2016(14830)
2015(17106)
2014(17297)
2013(16487)
2012(15102)
2011(13601)
2010(14054)
2009(13434)
2008(13671)
2007(12820)
2006(11635)
2005(10843)
作者
(44240)
(37127)
(36934)
(34979)
(23525)
(17520)
(16752)
(14157)
(13997)
(13517)
(12816)
(12579)
(12043)
(12035)
(11897)
(11313)
(11044)
(11004)
(10969)
(10579)
(9499)
(9295)
(9005)
(8578)
(8465)
(8440)
(8156)
(8073)
(7538)
(7419)
学科
管理(58288)
(48949)
经济(48855)
(45631)
(41493)
企业(41493)
(20065)
方法(18286)
(17970)
中国(14231)
(13914)
数学(13873)
(13641)
数学方法(13636)
(13404)
财务(13355)
财务管理(13315)
业经(13312)
环境(13063)
(12797)
企业财务(12611)
(12276)
理论(11850)
(11513)
银行(11484)
(10845)
(9953)
金融(9945)
(9876)
体制(9512)
机构
大学(213685)
学院(212916)
管理(79741)
(78460)
经济(76253)
研究(71860)
理学(65911)
理学院(65101)
管理学(63909)
管理学院(63483)
中国(57175)
(46672)
科学(44460)
(43960)
(37067)
(35906)
(35766)
中心(33352)
研究所(33306)
财经(32563)
业大(30921)
(29226)
北京(29183)
(28155)
农业(27998)
(27997)
师范(27765)
(26345)
(25035)
技术(24386)
基金
项目(135883)
科学(105986)
研究(100013)
基金(96995)
(85035)
国家(84331)
科学基金(71640)
社会(61897)
社会科(58450)
社会科学(58434)
(54036)
基金项目(50898)
教育(47064)
自然(46174)
(45439)
自然科(45015)
自然科学(44997)
自然科学基金(44160)
编号(40655)
资助(39320)
成果(35209)
重点(31167)
(30045)
课题(29827)
(29440)
(28204)
(28200)
创新(26485)
科研(25781)
(25560)
期刊
(97877)
经济(97877)
研究(63076)
中国(51637)
(38782)
学报(35549)
管理(35130)
(32856)
科学(32074)
教育(27440)
大学(27287)
学学(25530)
农业(21675)
(21344)
金融(21344)
技术(20130)
财经(16978)
业经(14868)
(14639)
经济研究(13601)
(12241)
(12010)
问题(11835)
财会(11123)
图书(11037)
会计(11000)
现代(10076)
科技(10069)
(9525)
论坛(9525)
共检索到339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文钊  
环境质量的提升需要变革环境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和创新,以新时代的治理新科学为基础来设计我国新型环境管理体制,以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这一新型环境管理体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多中心治理思想,其核心是将环境问题与治理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使得治理结构符合环境问题特征,以多组织、多规模和多层次的治理结构应对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实现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有机平衡,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共同行动的环境管理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琛伟  
"管理"与"治理"在参与者、目标、过程等方面都有本质不同,由管理迈向治理是政府治道的升华和趋势。改革政府主导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是从管理到治理的核心和关键。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应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健全行政运行机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政府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途径、权力配置的根本性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国君  金书秦  傅毅明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市场解决,必须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研究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内部化,即纠正市场失灵。本文对外部性进行了主体划分,建立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准的外部性分类矩阵,构建了外部性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的概念模型。基于这些研究,分别回答环境问题是否需要管理、由谁来管、采取什么手段以及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三级两层"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框架。跨行政区的环境外部性应当由上一级政府负责管理,在总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应当在尽量小的范围实现较高程度的内部化,内部化手段的搭配符合费用效果最好原则。建议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在保留国家、省、市三级环境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置环保总局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顾海波  
俄罗斯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是一种相对集中、分工负责、分散管理的综合性环境管理体制。这是俄罗斯在坚持了前苏联环境管理体制改革正确方向的同时,又对其作了并不恰当的修正的产物。体制中的不合理因素导致环境管理机关之间经常发生相互推诿或相互争夺管理权等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俄罗斯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俄罗斯必须进一步对其环境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或改革。调整或改革的主要方向应是精简机构,将国家环境监督管理权真正相对集中在一至两个确实拥有较大职权的专门环境监督管理机关的手中,并使其享有协调其他与环境监督管理活动有关的国家机关活动的权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崔潮  
我国近现代财政形态,可归纳为从帝国财政崩溃走向公共财政建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财政体制逐渐瓦解,分级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逐步融入与先发现代化国家趋同的财政联邦主义改革方向。我国有必要建立宪政化、法治化的财政体制框架,在社会监督下形成政府间稳定的法律关系,使财政体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性制度之一。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亮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体制变迁始终是我国电信业改革的核心话题。回顾60多年来我国电信业体制变迁的过程,按照电信业制度改革的不同阶段分别总结了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前15年、电信市场两次分拆的10年以及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最近5年里我国电信业体制变迁的过程。要借鉴发达国家电信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建立公平、有效的电信业竞争环境,一方面要加紧电信法律体系建设、推动成立独立监管机构,另一方面则要考虑电信产权制度的改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刚  王印红  
我国沿海滩涂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其环境管理体制不畅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沿海滩涂环境管理体制结症体现在三个方面:是一种分散管理体制;是一种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管理体制;是一种环境保护从属于经济开发的管理体制。概括而言,目前的沿海滩涂管理体制是"分散管理、资源管理、入口管理"。要破解当前沿海滩涂环境管理体制结症,关键是设置职责明确的沿海滩涂管理委员会,从而实现沿海滩涂的"综合管理、生态管理、过程管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翌  刘莹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各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流域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危及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流域综合管理体制是保护流域环境质量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比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流域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差距,从机构设置、执法、监督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黄河、长江流域管理典型案例的剖析,提出了改善流域管理体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杰  
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必须主动重构与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务相匹配、相适宜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新型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体制还存在诸多与经济发展不兼容的问题。为此,应积极探索和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地方化、专业化中小银行体系,加快发展具有直接融资功能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久文  李恒森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我国现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明显:多支点的空间骨架逐渐形成,产业转移成为区域空间变化的主导力量,宏观经济因素对空间均衡的影响逐步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有:区域间绝对差距扩大,地区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此,应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打造新的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精准化,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未来,我国将逐步建立开放型区域经济新体制,应充分利用区域分化格局推动政策创新,加快绿色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卢嘉  
选择合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旨在解释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为深化改革提供依据。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程度、中央与地方关系、城镇化进程和产权制度四个关键局限约束下合约演进的过程;住房合约是国家合约的组成条款,它以适应国家合约的形式出现,以辅助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住房制度的未来选择,也将取决于局限的走向,可以通过判断关键局限的转变,来判断住房制度的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东京  田清旺  
以政府转型为主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根据中国政府转型的历史演进路径,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1987~2002年为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2003年至今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政府转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客观界定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志勇  
1979年以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93年,我国恢复了预算报告与批准制度,建立了以《国家预算管理条例》为标志的新预算管理制度,着重加强预算平衡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管理。1994~1999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初步形成,注重预算收入管理,与此同时初步形成了复式预算体系,完成了《预算法》的立法工作,并进一步加强了预算平衡与赤字控制和债务管理。2000~2013年,我国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健全。这一阶段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中心,以支出预算管理为重点,统筹预算内外资金。2013年至今,预算管理制度正在按照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总体方向进行改革。未来预算管理制度将在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