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8)
- 2023(4934)
- 2022(3671)
- 2021(2961)
- 2020(2145)
- 2019(4832)
- 2018(4763)
- 2017(9229)
- 2016(4990)
- 2015(5320)
- 2014(5206)
- 2013(5043)
- 2012(4693)
- 2011(4281)
- 2010(4167)
- 2009(3436)
- 2008(3129)
- 2007(2709)
- 2006(2589)
- 2005(2264)
- 学科
- 济(23792)
- 经济(23773)
- 管理(20504)
- 环境(16503)
- 业(10980)
- 企(9147)
- 企业(9147)
- 中国(9052)
- 划(8318)
- 地方(7406)
- 规划(7130)
- 环境规划(6986)
- 学(6362)
- 方法(6303)
- 城市(5963)
- 资源(5922)
- 数学(5337)
- 数学方法(5303)
- 业经(5184)
- 发(4979)
- 生态(4760)
- 和(4664)
- 城市经济(4268)
- 财(4178)
- 农(4029)
- 产业(3903)
- 经济学(3757)
- 域(3473)
- 区域(3472)
- 区域环境(3319)
- 机构
- 学院(69646)
- 大学(69178)
- 济(30057)
- 经济(29325)
- 管理(27495)
- 研究(25347)
- 理学(23666)
- 理学院(23349)
- 管理学(23081)
- 管理学院(22956)
- 中国(18089)
- 科学(15601)
- 京(15305)
- 财(12011)
- 所(11700)
- 中心(11600)
- 研究所(10686)
- 江(10342)
- 院(10190)
- 财经(9941)
- 范(9911)
- 师范(9851)
- 经济学(9676)
- 业大(9510)
- 北京(9225)
- 经(9059)
- 农(8863)
- 经济学院(8769)
- 州(8172)
- 师范大学(8163)
- 基金
- 项目(52206)
- 科学(42920)
- 基金(39746)
- 研究(37156)
- 家(34958)
- 国家(34740)
- 科学基金(31071)
- 社会(26651)
- 社会科(25450)
- 社会科学(25439)
- 基金项目(21776)
- 省(20038)
- 自然(19890)
- 自然科(19379)
- 自然科学(19376)
- 自然科学基金(18977)
- 划(17171)
- 教育(15222)
- 资助(14137)
- 编号(13096)
- 发(12666)
- 国家社会(11922)
- 重点(11916)
- 部(11005)
- 创(10875)
- 发展(10427)
- 制(10339)
- 创新(10303)
- 展(10266)
- 科研(9947)
共检索到99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澜 张兵兵 闫志俊
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基于非径向的动态网络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NSBM),通过双维度考量城市内部网络结构与时间跨期因素,测算得到2003-2018年中国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低碳转型动态评估指数;然后,以城市实施环境立法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城市环境立法对低碳转型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城市环境立法能够显著推动低碳转型进程,且这一影响效应随立法强度的提升而增大,这一结论在多重情形下依然稳健。综合型环境立法和大气污染环境立法更有利于推动经济低碳转型。此外,城市环境立法对创新型政策试点城市、“两控区”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城市环境立法主要通过环境信息披露监督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来推动低碳转型。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环境立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对相邻城市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推进与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区域布局,是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付奎 刘炳荣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当下之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之策,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引擎。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助推低碳转型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实现城市碳排放降低和全要素碳生产率提高,该结论在多重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能源效率提升、绿色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赋能城市低碳转型。深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目标约束对数字经济助推城市低碳转型的作用不同,其中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强化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机,削弱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碳“减排”和“增效”的作用;环境目标约束强化了政府环境监管行为,增强了数字经济的低碳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推动老工业基地城市低碳转型,但囿于对传统资源产业的路径依赖,对资源型城市的低碳治理作用尚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兵兵 董安然 段玉婉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的题中之义。对此,本文构建一个委托-代理框架,揭示碳达峰目标引领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2006~2019年低碳试点城市的五年规划等文件,手工搜集碳达峰目标设立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碳达峰目标对低碳转型的净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达峰目标设立可以显著促进低碳转型。经过安慰剂、异质性处理偏误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碳达峰目标对低碳转型的促进效应因城市资源禀赋、市场化水平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是否面临换届而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碳达峰目标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增加绿色环保投资进而推动城市低碳转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以强时间约束形式设定碳达峰目标,采取弱时间约束形式的碳达峰目标更有利于发挥其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引领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宋晓敏 宋鑫伟 郭檬楠
城市低碳转型是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基于低碳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城市低碳转型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低碳转型显著降低了企业审计费用,城市低碳转型主要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审计风险机制降低企业审计费用。具体的,城市低碳转型可以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降低企业环境违规行为;也可以减少审计师的努力程度,降低企业财务重述概率。此外,城市低碳转型降低企业审计费用的效应在高碳行业、非国有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更为明显。本研究有利于厘清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机制,为理解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费用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梦 常哲仁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政策。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且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环保投资水平促进企业履行环境社会责任。从异质性角度看,位于高法治水平与高市场亲密程度城市的企业、高碳行业企业、国有企业、老企业与家族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表现更容易受到试点政策的影响。此外,媒体关注可以正向调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结论拓宽了试点政策效应评估的研究,有利于政府、企业与媒体形成绿色低碳转型合力,可以为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绩效增长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治 彭百川 郭晶晶 谭欢
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依据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量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有效提升企业的ESG表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环境治理投资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企业市值压力和财务风险更低的企业、市场关注度更高的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鉴于此,地方政府应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分类推进重污染行业的低碳转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秀梅 闫肃
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我国108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组态视角对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驱动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驱动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组态路径有6条,分别是组织与环境共同驱动型、政策驱动资源转型型、政府主导型、技术与组织联动型、技术与环境联动型和环境主导的组织辅助型;政府支持、环境规制在促进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高水平低碳转型组态路径中发现,技术、组织和环境3个层面存在潜在替代关系。研究从多维交互视角系统归纳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的差异化驱动路径,有利于丰富要素替代理论,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实现低碳转型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张郑秋 周倩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业智能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本文借助网络爬虫、手工搜集数据等方法,围绕智能化条件、智能化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出中国283个地级市的产业智能化指数,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产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位于中等水平时,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强;当技术创新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智能化主要作用于低碳试点城市、高碳排放强度城市、东部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低碳经济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静 任梓彤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降低了城市碳排放量,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依然成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对城市碳排放量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更明显;低碳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降低城市碳排放量。因此,应进一步优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因地制宜地完善各地区的低碳发展模式,通过发展数字经济更好地实现碳减排效果,构建区域间减碳协作机制,从而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慧 涂家豪 郭丕斌
以中国能源系统为分析对象,基于社会-技术转型多层级视角,从景观层出发,探讨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具体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运用fsQCA方法进行模型验证,从而形成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多元路径。研究发现:1.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是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等11个因素相互作用、协同互动的结果。2.社会-技术景观驱动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有3条路径,分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型、居民环境诉求型和过渡型路径,且三者层次依次提高,表现出“殊途异效”的特征。其中,居民环境诉求型路径占主导地位。3.中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进程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北、西部、中部和东部依次向好。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郝寿义 倪方树
本文在对低碳城市相关文献梳理把握的基础上,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深入研究了低碳城市的含义、构成低碳城市系统的基本空间单元、支撑低碳城市运转的体系、低碳城市的生态系统及社会系统等内容,并基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伦康 鄢本凤
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生态和谐的思想渊源,在西方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历史根据。生态和谐价值观的内涵包括代内生态和谐、代际生态和谐和种际生态和谐。低碳经济立法的目的性价值是生态和谐,工具性价值是生态效率。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立法 价值诉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辛章平 张银太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揭示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说明低碳城市的构建途径:新能源技术应用、清洁技术应用、绿色规划、绿色建筑和低碳消费。并阐述了低碳城市在中国的实践。
关键词:
低碳 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排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罗良文 孙立雪 王晨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254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评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能够促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但是辐射范围存在距离衰减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初始排放配额采用无偿分配的试点城市拥有更好的转型效果,北京和上海碳试点具有积极辐射作用,而广东、深圳和重庆碳试点则呈现消极辐射影响;空间检验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其他地区工业低碳转型会产生消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运行通过拓宽碳交易覆盖面影响工业低碳转型效果,但碳交易频率的增加并不会直接影响工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詹宇波 管照生
本文研究低碳转型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在研究低碳转型对企业市场价值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21年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市场价值。低碳转型通过增加环境治理投资、优化企业成本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这三个机制提高企业市场价值。在碳排放强度不同的企业,低碳转型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碳排放强度高的企业的市场价值影响更大;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影响高于高新技术企业;低碳转型对新、旧企业市场价值影响存在差异,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了新企业市场价值,阻碍了旧企业市场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