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4)
2023(12330)
2022(10905)
2021(10290)
2020(8719)
2019(19815)
2018(19836)
2017(39213)
2016(21531)
2015(24150)
2014(23881)
2013(23490)
2012(21969)
2011(19999)
2010(20281)
2009(19475)
2008(19445)
2007(17806)
2006(15807)
2005(14374)
作者
(61712)
(51699)
(51130)
(49421)
(32771)
(24586)
(23566)
(19900)
(19101)
(18610)
(17323)
(17162)
(16280)
(16239)
(16086)
(16071)
(15850)
(15137)
(15132)
(14856)
(12851)
(12848)
(12577)
(11840)
(11667)
(11664)
(11591)
(11357)
(10329)
(10265)
学科
(82496)
经济(82418)
管理(61532)
(56720)
(44860)
企业(44860)
方法(37149)
数学(32969)
数学方法(32578)
(27086)
(25611)
中国(23847)
(22120)
税收(20639)
(20453)
(18427)
(18412)
贸易(18404)
(18221)
(17919)
业经(16885)
环境(16683)
地方(16215)
农业(16152)
(15256)
财务(15220)
财务管理(15183)
(15038)
银行(15010)
(14366)
机构
学院(306801)
大学(303840)
(125586)
经济(122739)
管理(113837)
研究(104383)
理学(96873)
理学院(95801)
管理学(94027)
管理学院(93460)
中国(81424)
(65617)
(64125)
科学(63928)
(54152)
(50232)
财经(50195)
研究所(48521)
中心(48142)
(47866)
(45180)
业大(43181)
北京(40975)
(40426)
师范(40051)
农业(39629)
经济学(38357)
(38085)
(37826)
财经大学(36625)
基金
项目(193583)
科学(151099)
研究(143677)
基金(138544)
(120252)
国家(119278)
科学基金(100757)
社会(88876)
社会科(84116)
社会科学(84093)
(75666)
基金项目(72552)
教育(65966)
(64406)
自然(64397)
自然科(62753)
自然科学(62734)
自然科学基金(61551)
编号(60772)
资助(57950)
成果(50742)
重点(44243)
(42972)
(42541)
课题(41879)
(39529)
科研(37687)
(37556)
创新(37064)
项目编号(36731)
期刊
(142186)
经济(142186)
研究(95566)
中国(56246)
(50452)
(45217)
学报(45080)
科学(41673)
管理(39256)
大学(33413)
教育(31774)
学学(31484)
(30726)
金融(30726)
农业(30446)
技术(24735)
业经(24297)
财经(23950)
经济研究(23791)
(20488)
问题(19131)
(17865)
(17165)
(16408)
(15703)
统计(15331)
国际(15298)
理论(15060)
技术经济(14730)
商业(14651)
共检索到465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石磊  马中  
根据环境政策分析与评估的一般模式,笔者对我国污水排污费政策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污水排污费政策筹集污染治理资金、调节污染者行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功能并未完全实现;污水排污费政策没有明确水环境质量不退化的政策目标;目前以行政事业性收费为主要特征的污水排污费已经偏离了以庇古税原理为理论依据的真正定位;污水排污费政策自身设计没有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排污费费率"一刀切"的管理体制导致不公平、不合理和低效率;污水排污费相关信息不对称,资金机制违背污染者付费原则,过多的监督核查手段导致政策成本过高。根据以上主要结论,同时结合环境保护税即将开征的现实国情,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明确水环境质量不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毛晓杰  徐扬  关国恒  
当前,受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碳中和时间表,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3060"碳排放目标,在体现大国担当的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将在减排上面临艰巨任务和严峻挑战。我国需要在碳减排工具、制度和政策的选择上统筹兼顾,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背景下,适时开征碳税将成为加大碳减排调控力度的重要选择。笔者通过阐述碳税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总结碳税的国际发展历程、特点和经验启示,分析我国开征碳税的积极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我国开征碳税的实施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美晨  刘晔  
考虑到我国2018年首征的环保税是由原排污费采取“税负平移”方式改制而成,本文以国发[2007]15号文颁布实施后各省级政府陆续调整二氧化硫(SO2)排污费标准为准实验;以2005-2014年深沪股市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了SO2排污费标准提高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并以此探讨对环保税政策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提高总体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然而当环保税税额提高到一定程度,环保税征收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由此对我国环保税改革的启示在于,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现行环保税税率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外生政策冲击并采用DID模型,相对有效处理了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对由原排污费改制而来的我国环保税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相应的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牛美晨  刘晔  
考虑到我国2018年首征的环保税是由原排污费采取"税负平移"方式改制而成,本文以国发[2007]15号文颁布实施后各省级政府陆续调整二氧化硫(SO2)排污费标准为准实验;以2005-2014年深沪股市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了SO2排污费标准提高带来的企业创新效应,并以此探讨对环保税政策的相关启示。研究发现: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提高总体上抑制了企业创新,然而当环保税税额提高到一定程度,环保税征收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由此对我国环保税改革的启示在于,需进一步提高我国现行环保税税率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本文主要创新点在于通过外生政策冲击并采用DID模型,相对有效处理了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对由原排污费改制而来的我国环保税的进一步完善具有相应的政策指导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秀萍  
随着我国环境税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分析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增加了宏观调控环境保护的职能,企业需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环境税开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企业的投资过程、生产经营过程的税务风险,最后以实现企业绿色管理为目标,提出了基于环境税开征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策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晔  张训常  
本文以我国在部分省市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为外生政策冲击,采用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排污费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排污费的减排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排污收费制度对于抑制我国污染排放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发现提高排污费只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起到了显著的减排作用,并且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更大,然而对于西部地区,虽然提高排污费也有减排效应,但并不显著。由此从总量减排目标出发,建议设置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环境保护税税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向华  
本文介绍了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详细评价了该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同时进一步比较了排污费和排污税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尽管排污费与排污税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但是通过对比两者在设立程序、审批部门、征收主体、征收对象、资金使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执行力度以及是否无偿等方面的特征,可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排污费在征收对象和资金使用方向上更为明确,而排污税则在征收主体和执行力度方面更占有优势,两者各有所长。最后文章针对排污费改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难题进行阐述,如排污收费的费率与税率的转化、污染排放与税基的联系、税目确定、征收方式的制定、减免税收政策的制定等,并对现行排污费的自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光廷  李建军  
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3年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彰显了中央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在这方面,财税政策也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以及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推进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海  尹俊雅  李卓  
在测算地区排污费征收力度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分析排污费征收力度与企业TFP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企业TFP产生负向影响,呈现"挤出效应",开征环保税可能不利于企业TFP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影响在小城市及非政策关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地方环境法规出台及公众诉求有助于修正这一负向影响。因此,修正地方政府决策偏离,避免环保工作"一刀切",对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树婷  苏伟光  杨琦佳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的环境管理制度,但目前排污收费制度还不够完善,征管效率受到许多质疑。为了探究我国排污费征管效率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数字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排污费征管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0年的排污费征管效率变化状况进行测算,分析排污费征管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测算征管效率对排污费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①2005年至2010年全国征管效率水平普遍比较高,效率值基本处于0.6-1之间,且呈逐年提高趋势;②各省之间征管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上海等12个省市始终征管...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宏翔  熊波  
1970年以来,排污费制度成为欧洲各国进行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普遍政策。其中,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是以鲍莫尔-奥茨税为理论模型构筑的,是欧洲最典型的排污费制度。通过对德国排污费制度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推进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本文采用价格差模型和目的税模型对德国排污费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对控制污水排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价格差模型使得对基准以下的残余污染的课税基本上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也降低了费用效率性,因而通过排污费来进行污染控制的意义无法完全体现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振山  魏嘉男  
在当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构建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产生的可能冲击及政府可能采取的财政干预政策进行模拟,量化分析疫情的冲击及财政干预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情景之下GDP均显著下滑,各经济主体和各行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影响,疫情冲击对于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尤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业等受到冲击最大。增加财政支出、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增值税税率等财政政策对于缓解此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是有效的。同时,财政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刺激居民消费,但政策效果不明显。分行业来看,财政政策能够提高各行业的产出,有效缓解疫情对各行业的冲击,但是对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行业产出的提振幅度较小。因此,应当多举措提振居民消费,强化稳就业措施,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扶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并以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等制度开放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外循环,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刚  赵骥民  房岩  隋华军  安永辉  杨校园  
环境税可解决政府补贴的弊端,鼓励技术创新,避免污染权交易和直接管制手段所存在的问题,具有公平、高效、简单易行、强制性和自我规范性等优点。排污费等相关税收的征收实践、有关的政策和丰富的国际经验,为我国开征环境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我国已具备开征环境税的有利条件,应尽快建立与完善环境税法体系,用税收等强制性方法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许文  
《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是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本文根据征求意见稿,在征收范围、税率、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方面对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进行了制度比较。据此,提出了适度扩大征税范围、逐步提高环保税的法定税率水平、调整部分优惠政策、完善征收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侨敏  王晓岭  
文章基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视角,构建考虑异质性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贸易摩擦政策的效果。研究发现:(1)中美贸易摩擦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显著的不利影响,企业数量与销售额均出现下降;(2)投资便利化措施和市场准入措施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固定交易成本达到稳定外资的目的;(3)企业数量对固定交易成本非常敏感,随着固定交易成本的下降,企业数量加速反弹;(4)随着投资便利化的推进,外资企业销售额和投资额也将逐步回升,但回升幅度小于企业数量;(5)只有当外资政策深入实施达到将固定交易成本降低15%的水平时才能弥补国内福利损失。可见,我国实施的相关政策措施能够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但需要持续推进以实现外资的全面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