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0)
- 2023(15510)
- 2022(13100)
- 2021(11866)
- 2020(10100)
- 2019(22526)
- 2018(22046)
- 2017(43020)
- 2016(22905)
- 2015(25008)
- 2014(24433)
- 2013(23971)
- 2012(21364)
- 2011(18939)
- 2010(18380)
- 2009(17012)
- 2008(16289)
- 2007(13858)
- 2006(11882)
- 2005(10388)
- 学科
- 济(86156)
- 经济(86023)
- 管理(73561)
- 业(66122)
- 企(55523)
- 企业(55523)
- 方法(42336)
- 数学(37816)
- 数学方法(37377)
- 财(30394)
- 农(23465)
- 税(21983)
- 中国(21506)
- 税收(20527)
- 收(20354)
- 业经(19675)
- 制(19427)
- 环境(18631)
- 务(18161)
- 财务(18115)
- 财务管理(18081)
- 企业财务(17207)
- 贸(16693)
- 贸易(16686)
- 学(16315)
- 易(16273)
- 农业(15364)
- 地方(14487)
- 划(14377)
- 技术(14204)
- 机构
- 学院(313928)
- 大学(313356)
- 济(129703)
- 经济(127359)
- 管理(124612)
- 理学(109518)
- 理学院(108455)
- 管理学(106667)
- 管理学院(106105)
- 研究(98236)
- 中国(73722)
- 财(65536)
- 京(62552)
- 科学(60171)
- 农(52400)
- 财经(51900)
- 业大(48745)
- 所(47490)
- 经(47255)
- 中心(46490)
- 江(45117)
- 研究所(43173)
- 农业(41425)
- 经济学(40875)
- 财经大学(38797)
- 北京(37756)
- 经济学院(37247)
- 范(36460)
- 师范(35948)
- 院(35913)
- 基金
- 项目(224402)
- 科学(178271)
- 基金(167212)
- 研究(158523)
- 家(147271)
- 国家(146124)
- 科学基金(126892)
- 社会(105425)
- 社会科(100247)
- 社会科学(100223)
- 基金项目(88997)
- 省(86966)
- 自然(83151)
- 自然科(81297)
- 自然科学(81273)
- 自然科学基金(79813)
- 划(73292)
- 教育(72272)
- 资助(66873)
- 编号(61308)
- 重点(50364)
- 部(49800)
- 创(47979)
- 成果(47618)
- 发(46785)
- 制(45330)
- 国家社会(45302)
- 创新(45029)
- 科研(44267)
- 教育部(43199)
共检索到441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东敏 沈梦雪
环境税政策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从供求双重视角检验环境税对公众绿色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环境税对公众绿色消费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公众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其中扮演中介变量的角色,公众对环境的关心程度在环境税对公众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过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较高地区,环境税对公众绿色消费水平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鉴于此,政府应当增强执法刚性,保证环境税严格执行;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从而提升公众绿色消费水平,实现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
关键词:
环境税 绿色消费 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关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苏 赵军 达潭枫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我国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生态化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时期和政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拓展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进军 姚孟超 黄奕
文章采用Super-SBM模型测算中国2006—2018年工业企业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基于区域异质性视角,通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通过单一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检验;各地区行业规模、人力资本和市场竞争力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因地制宜设定环境规制政策,充分考虑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握好环境规制的有效强度,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的双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凯 张方
本文以2004~2020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使用SBM函数和GML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运用线性模型分析水平型FDI和垂直型FDI对绿色技术溢出的影响,最后运用面板门槛模型,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分析水平型FDI和垂直型FDI绿色技术溢出的合理环境规制区间,结果发现:(1)水平型FDI相较于垂直型FDI更能发挥出绿色技术溢出效应;(2)两类FDI对绿色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双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超过第一门槛之后,两类FDI均能发挥绿色技术溢出效应,但仅水平型FDI显著;而当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第二门槛值后,水平型的FDI继续发挥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垂直型FDI由正向不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转为发挥出显著的绿色技术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引导和利用外资、制订相关政策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超凡 韩晶 毛渊龙
通过方向性距离函数及GML生产率指数,测度2000—2014年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倒退0.02%,只有轻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增长;环境规制改善了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符合倒"U"型关系;由于行业异质性,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效应不尽相同。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岳立 任婉瑜 江铃锋
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和地方政府间GDP竞争在我国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路径上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存在“黑箱效应”,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竞争是研究该问题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用Super-SBM模型测算绿色经济效率,通过变系数模型分别对环保注意力和GDP竞争的复杂调节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在政府命令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中显著存在,公众参与型规制对绿色经济发展只在短期表现为显著的负面影响,长期影响不显著。地方政府环保注意力和政府GDP竞争均在环境规制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过程中发挥复杂的调节作用,“黑箱效应”主要体现在二者调节作用与其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直接影响存在方向性差异。此外,产业结构水平和市场开放水平均会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阻碍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希宇
在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绿色金融和低碳经济转型是一体两面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需要充分运用和协同推进这两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内生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推进本地区低碳经济转型,反之亦然;第二,绿色金融跨地区对其他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邻近地区低碳经济转型也对本地低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冲击;第三,邻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给本地低碳经济增长带来促进作用,而邻近地区的低碳经济规模的扩大亦对本地绿色金融发展带来正面助推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应持续研究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强化绿色金融与低碳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第二,应树立绿色金融发展全局战略思维,构建互利共生的区域金融发展格局。第三,要及时解决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在低碳经济转型进程中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第四,加快培育低碳技术方面的优质人才,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共享机制,不断推动低碳经济走向更高水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 沈伟
使用全局Malmquis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度了中国29个省区1990~2009年包含3种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构成,在构造3种污染物环境规制强度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它们对工业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生产率及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1)东部地区维持着较高的环境技术效率,全国平均工业绿色生产率年均保持2%左右的增长,且地区差距明显;(2)对3种污染物的检验显示,只有对固体废物的规制满足波特假说"双赢"效果;(3)各地区的检验呈现不同的特点,对西部地区的检验仅能反映较弱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伟 张慧颖 姜巍
基于地方税视角,将环境税税收全部归入地方财政收入,利用CGE模型对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科学合理的税率、税收返还方式以及环境税对其他扭曲性税种的部分替代可以促进"双重红利"目标的实现,也即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就业增加或GDP增长。不过,以上方案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环境税的减排效果。
关键词:
环境税 双重红利 税收返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冕 徐江川 杨福霞
为统筹解决绿色生产率估算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技术异质性、随机因素干扰以及潜在内生性等问题,本文将自助抽样法(Bootstrap)引入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准确评估绿色生产率的稳健方法,并依此考察2003—2016年我国城市层面绿色生产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滞后(SLX)模型,并通过引入空气流通系数这一工具变量解决模型设定的内生性问题,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生产率之间的空间因果关系进行了科学识别。结果显示,经自助抽样法修正后的稳健绿色生产率在样本期限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为6.21%,这一数值要高于修正前的测算结果;从地区层面来看,绝大部分城市的绿色生产率排名在经自助抽样法修正后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动,尤其是处于中间名次的城市排名变动更为明显。其次,空间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增强在显著促进本地区绿色生产率提升的同时,也会对相邻城市的绿色生产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意味着环境规制除了在本地区产生“波特效应”之外,也引发了空间上的“污染避难所效应”;但从净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增强总体上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赵曜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高铁开通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方面,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心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弱。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事件,结合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于国有企业、低碳试点城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并改善市场主体的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地,绿色信贷政策离不开“市场—政府”双螺旋的重要支撑,在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支撑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红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奇迹。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化进程中对基础资源的"饥渴"需求及能源消耗中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机制检验及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
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压力能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吗?——基于环境规制与环保补助双中介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检验
绿色税收促进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以黄河流域为例
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
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检验
绿色金融与企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流通业绿色低碳发展: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关联——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