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5)
2023(5904)
2022(4910)
2021(4454)
2020(3777)
2019(8547)
2018(8328)
2017(16511)
2016(8754)
2015(9309)
2014(8973)
2013(8955)
2012(8520)
2011(7572)
2010(7561)
2009(6987)
2008(6760)
2007(6223)
2006(5790)
2005(5412)
作者
(26977)
(22484)
(22244)
(21170)
(14166)
(10830)
(10132)
(8652)
(8569)
(8072)
(7714)
(7606)
(7340)
(7274)
(7122)
(7080)
(6878)
(6633)
(6510)
(6439)
(5726)
(5634)
(5541)
(5163)
(5077)
(5027)
(4903)
(4852)
(4600)
(4562)
学科
(34369)
经济(34333)
管理(31360)
(27798)
(24829)
企业(24829)
方法(14561)
(13584)
数学(12696)
环境(12661)
数学方法(12551)
(10451)
(9737)
财务(9733)
财务管理(9708)
(9630)
企业财务(9421)
中国(9367)
(9044)
银行(9014)
(8822)
金融(8822)
(8694)
(8191)
(7948)
(7798)
业经(7495)
地方(7191)
体制(6915)
(6147)
机构
大学(123927)
学院(122897)
(52358)
经济(51305)
研究(45719)
管理(44898)
理学(38364)
理学院(37958)
管理学(37231)
管理学院(37056)
中国(36768)
科学(29261)
(26835)
(25438)
(24350)
(24257)
研究所(22225)
中心(20895)
业大(20284)
财经(19902)
农业(19400)
(19261)
(18177)
(17222)
北京(16881)
经济学(16813)
经济学院(15206)
财经大学(15001)
(14970)
(14906)
基金
项目(85037)
科学(66699)
基金(63116)
(57335)
国家(56916)
研究(56876)
科学基金(48190)
社会(37270)
社会科(35465)
社会科学(35451)
(33264)
基金项目(33153)
自然(32961)
自然科(32179)
自然科学(32164)
自然科学基金(31616)
(28441)
资助(26545)
教育(24632)
编号(20146)
重点(19993)
(18900)
(18722)
(17780)
计划(17338)
科研(17152)
创新(16840)
(16147)
国家社会(15992)
成果(15886)
期刊
(56483)
经济(56483)
研究(36046)
学报(24885)
中国(24337)
科学(21040)
(20814)
(20764)
大学(18304)
管理(17680)
学学(17669)
(16186)
金融(16186)
农业(13967)
财经(10334)
经济研究(9947)
(8896)
技术(8553)
业经(8256)
(7875)
教育(7409)
问题(7336)
业大(6458)
(6395)
(6234)
国际(6165)
科技(5720)
技术经济(5714)
世界(5443)
资源(5443)
共检索到187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兵  郭少宇  
在中国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外商投资企业撤资的规模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以“十一五”规划中减排目标的约束收紧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环境监管对外商撤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监管约束“硬化”的确导致了外商撤资,但这一效应仅在短期存在,政府的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减缓外商撤资;环境监管约束“硬化”虽然使部分存量外资撤离,但并不会影响外资的流入,而且有助于从整体上推动外资结构绿色升级。此外,来自环境监管较严格国家(地区)和污染强度较高行业的外资对监管“硬化”的反应更加敏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左喜梅   朱汉年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处于发展与防治相持阶段,随着政府环境监管的力度不断增大,绿色创新已成为帮助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发展、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讨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同时采用异质性分析以及变量替换法对实证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环境监管增强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系数为0.0755,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2)根据“挤出”效应,融资约束在环境监管与企业绿色创新关系中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企业性质异质性分析表明对非国有企业表现出完全中介效应;(3)环境监管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4)环境监管对林业相关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影响系数为0.0258,影响系数和效果均弱于非林业相关企业。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政策启示:一是要通过合理的监管措施和力度为企业绿色创新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二是要给予非国有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要打通中西部地区“环境监管—绿色创新”体系、信息传导机制;四是要兼顾森林的保护,长远维度实现企业绿色创新的更大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晶  
本文以2008—2017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融资约束、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融资约束与绿色并购间存在显著负向关;融资约束具有削弱非正式环境规制与绿色并购间关系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露元  
我国流通产业覆盖领域广、社会影响大,推动其转型升级对实现经济新常态至关重要。作为金融创新的体现,绿色金融可以为流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A股上市流通企业与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绿色金融与融资约束对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与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呈正相关关系,绿色金融能够通过有效缓解流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为流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结论反映了我国要持续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减少流通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桑百川  王拾  
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跨国公司正在把中国视为全球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与跨国公司大举投资的同时,外商撤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外商撤资现象常为人所忽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熊云飚   代宇杰  
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基于企业外部制度环境的视角,采用2010~2021年省级层面营商环境指数与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进行匹配,考察营商环境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在使用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与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营商环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因绿色专利类别、企业产权、企业所属行业、企业所处地区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表明,营商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质性绿色技术创新与策略性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此,各地区应着力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低制度性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以缓解融资约束,制定绿色发展激励措施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孟科学   孙苗欣   魏霄  
绿色融资期限的选择会直接影响绿色投资以及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绿色项目投融资期限较长、风险较大且国内绿色项目融资中债务资金占比较大的事实出发,构建企业绿色债务融资三期模型,分析企业绿色债务期限决策与绿色资金市场和信息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绿色债务资金束紧和信息非对称对企业绿色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债务的再融资风险与长期债务成本水平是影响绿色融资期限决策的重要因素,企业绿色债务融资期限决策受到企业管理者权衡私人收益与损失的重要影响,企业绿色项目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和融资约束缓解有助于企业绿色债务融资期限延长。企业绿色项目的自融规模、项目风险、内部激励、管理成本等因素变化也与企业绿色债务融资期限决策关系密切。据此,金融机构应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企业应着力改善绿色项目信息披露质量,政府应构建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康雯  吴云霞  
绿色企业的融资约束既有外部环境不均衡,亦有内部因素使然。文章构建均衡模型分析引致绿色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企业的资产规模、市场利率以及运营收益都会对其融资约束环境造成影响。绿色金融能够有效缓解绿色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其反融资约束主要通过门槛效应、资本效应和技术效应三大效应路径来实现。同时构建一般静态模型验证了三大效应能够促进绿色企业增量投入的边际成本递减,从而有效实现绿色金融的反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子寿  刘鹤麟  
市场约束、官方监管和内部管理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三大支柱,官方监管和市场约束之间既对立又统一,它们的相互配合是银行外部监管的关键,但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玉龙   刘玉海   宋悦  
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是中国式分权下提升中央发展战略实施绩效的关键,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治理行为的有效监督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微观工业用地供应以及中央环保督察的通报结果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政府选择性供地策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促使地方政府降低污染密集型工业用地供应,增加清洁型工业用地供应,从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地方领导人职业发展激励机制以及产业转型能力机制对不同特征的城市工业土地供应结构策略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结论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央地互动关系与地方利用土地偏向性供给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殷宝庆  颜青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促进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升级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外向型经济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通过构建绿色贸易转型升级指标体系,测算了浙江省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升级的变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4年间浙江省对外贸易绿色转型升级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在不同的时间区段内增加幅度有差异;从构成绿色贸易转型升级指数的三个分层指标来考察,浙江省出口产品质量持续改善,但提升速度有所放缓,产业高度较低但转型升级潜力较大,出口部门碳生产率略高于全国水平且不同行业间差异性较大。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优化、构建绿色技术进步的支撑和保障机制、优化绿色...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瑞纲  尹菁菁  
以2010~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搜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简称“董责险”)和绿色创新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考察董责险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购买董责险能够显著激发绿色创新意愿;融资约束在董责险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门槛两侧样本企业购入董责险均对绿色创新起到激励作用,且当融资约束高于门槛阈值时,董责险对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该结论表明董责险与绿色创新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为推进董责险在我国的发展,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动力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晓蕾  
我国在成为引资大国的同时,撤资现象也随之增多。因此,有必要重视我国FDI中的撤资问题。本文以韩资为例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撤资理论和主要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然后,对韩国在我国投资和撤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层面归纳了韩国企业从我国撤资的原因。最后,分别从我国和韩国企业的角度探讨了防范撤资的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盛光华  庞英  张志远  
基于生态红线约束,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出环境关心对绿色消费意图的传导机制模型,通过结构方程验证了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关心与绿色消费意图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关心显著正向影响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绿色消费意图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主观规范通过态度的中介作用对绿色消费意图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珂  李国敏  
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从分析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入手,剖析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现实必要性,进而探讨城市住房及土地资源绿色利用的有效途径——秉持绿色发展观,从制度层面建立城市基本住房制度体系,抑制非适度、非理性的城市住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破解城市住房发展的资源瓶颈与环境困局。从技术层面构建低碳生态化城市住房土地绿色利用模式,加快城市住房建设的产业化和节能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