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3)
- 2023(6986)
- 2022(5840)
- 2021(5469)
- 2020(4474)
- 2019(9683)
- 2018(9814)
- 2017(17540)
- 2016(9867)
- 2015(11287)
- 2014(11573)
- 2013(10631)
- 2012(9968)
- 2011(8928)
- 2010(9250)
- 2009(8199)
- 2008(7986)
- 2007(7480)
- 2006(6534)
- 2005(5951)
- 学科
- 管理(33975)
- 济(30432)
- 经济(30394)
- 业(28226)
- 企(24290)
- 企业(24290)
- 技术(12788)
- 方法(11236)
- 制(11214)
- 环境(11155)
- 体(10690)
- 农(9858)
- 中国(9833)
- 学(9582)
- 财(9427)
- 数学(8892)
- 数学方法(8767)
- 理论(8621)
- 银(8314)
- 银行(8285)
- 行(8046)
- 划(7977)
- 融(7781)
- 金融(7774)
- 业经(7518)
- 体制(7050)
- 教学(6768)
- 技术管理(6750)
- 教育(6460)
- 农业(6032)
- 机构
- 学院(137615)
- 大学(134212)
- 研究(48810)
- 管理(48634)
- 济(47814)
- 经济(46465)
- 理学(40694)
- 理学院(40235)
- 管理学(39430)
- 管理学院(39178)
- 中国(36898)
- 科学(31533)
- 京(29486)
- 农(26583)
- 所(25495)
- 财(23829)
- 研究所(23251)
- 江(23156)
- 中心(23015)
- 业大(22220)
- 技术(21222)
- 农业(20915)
- 范(19113)
- 师范(18840)
- 院(18579)
- 北京(18339)
- 州(18126)
- 财经(18066)
- 省(16916)
- 经(16372)
- 基金
- 项目(93887)
- 科学(72039)
- 研究(70319)
- 基金(63841)
- 家(57304)
- 国家(56806)
- 科学基金(47203)
- 社会(41717)
- 省(39722)
- 社会科(39338)
- 社会科学(39323)
- 教育(34020)
- 基金项目(33505)
- 划(32902)
- 自然(29778)
- 编号(29716)
- 自然科(29035)
- 自然科学(29023)
- 自然科学基金(28470)
- 资助(25337)
- 成果(24720)
- 课题(22377)
- 重点(22147)
- 发(20385)
- 创(20330)
- 部(20216)
- 创新(19122)
- 项目编号(18138)
- 年(17943)
- 制(17897)
共检索到214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光辉 刘学方 宋万召 朱泉雯
在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础上,形成该专业职业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化学、环境监测、给排水、环境微生物、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清洁生产等学习领域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兵 李彩霞
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在生态文明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兆征
近年来我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基础能力逐步增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环境监测体制、队伍、技术、分析能力、装备、投入、内容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尽快构建适应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监测体系:垂直管理、政事分开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敬业、专业、复合型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体系,技术全面、方法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静态评价与动态分析、微观评价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体系,先进实用、种类齐全的环境监测装备体系,稳定、协调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需求的监测内容和业务体系。
关键词:
构建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朝辉 欧绍华 吴文辉
针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存在环境监测体系不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不完善、自然灾害预防体系有待改进、游客体验监测体系没有建立等问题,提出建立长期定位的环境监测保护体系、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建立游客体验监测体系等措施,完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保护其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凌
本文认为,通过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可以促进高职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并且对于提升教学水平、制定新的技能评价标准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技能大赛 环境专业 教学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航
分析了我国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教学现状,提出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要点和方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栗卫清 刘芳 何忠伟
当前中国环境问题不断突出,因此,对环境监测任务要求不断增强。鉴于此,文章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组织结构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的立法工作,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加大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建设;"补齐短板",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发达国家和地区 环境监测 特点 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栗卫清 刘芳 何忠伟
当前中国环境问题不断突出,因此,对环境监测任务要求不断增强。鉴于此,文章介绍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监测组织结构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的特点。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监测体系对中国的启示,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的立法工作,完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加大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建设;"补齐短板",完善环境监测网络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发达国家和地区 环境监测 特点 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欣超 辛晓平 徐大伟 庾强 闫瑞瑞 王路路 秦琪 邵长亮
[目的]加强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开始以数字化管理技术为切入点,实现网络化、空间化、智能控制为主的全面信息化阶段,能够提供系统的数字信息和实用的数字化产品。[方法]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草畜业先进国家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对国外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如下5条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做法:1.从政策大局上转变养殖方式,保护生态环境;2.构建完善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体系;3.加强草原信息化体系建设;4.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及与科研机构的合作;5.促进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结论]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建议,对完善我国草原信息服务体系和推动我国草原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草原 生态环境 监测体系 数据 信息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以完善体系、深化改革和增强吸引力为重心的内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目标是提高质量,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切实保障职业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严格的针对各个层次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测和报告制度,而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起着关键性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冬梅 曾忠禄
基于理论论证和实证检验,通过引进专利分析法和技术环境监测法,构建了一个结合专利分析与技术环境监测的技术预见模型。与传统的德尔菲法技术预见相比,该模型能减少专家预见过程中的认知偏差,使技术预见操作起来更有系统性,并能通过技术环境监测与跟踪的机制及时确认或及时修正对未来的预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冬梅 曾忠禄
德尔菲法技术预见准确性和可靠性低有两大原因:一是专家的认知偏差或有限理性,二是技术发展不确定性水平高。针对第二个原因,本文提出在德尔菲法技术预见后引入技术环境监测法。技术环境监测法的作用是监测德尔菲法专家预见时基于假设和预见结果的早期迹象是否出现,及时确认或修正专家前期的预见结果,从而提高技术预见的可靠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顾洲一 楼裕胜 毛通
本文围绕三大领域(政务领域、商务领域、社会领域)和两个着力点(诚信文化与宣传、信用创新与应用)展开,创新性地构建了基层信用环境监测指标体系,并对杭州市余杭区12个乡镇街道的信用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基层信用环境整体稳定,尤其是在政务领域,但基础信用建设不牢固、建设绩效动力不足等难点急需破解;商务信用侧,信用建设高成效区域存在高风险失信概率的隐患;社会信用侧,信用创新与应用深入性欠缺,存在信用产品的丰富程度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政治”“法治”“德治”“智治”以及“自治”等五个视角加强立信,提升“主和”“守和”“育和”“智和”以及“协和”能力,为“信用+基层治理”提供硬抓手,更好地实现“善治”的社会治理目标。
关键词:
基层治理 信用环境 信用指标体系 立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