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20)
2023(12830)
2022(11400)
2021(10761)
2020(8974)
2019(20564)
2018(20591)
2017(39959)
2016(21993)
2015(24787)
2014(24812)
2013(24243)
2012(22232)
2011(19967)
2010(20038)
2009(18680)
2008(18471)
2007(16235)
2006(14592)
2005(13314)
作者
(63188)
(52184)
(51957)
(49558)
(33305)
(25045)
(23546)
(20349)
(19901)
(18832)
(17966)
(17543)
(16543)
(16511)
(16151)
(15957)
(15539)
(15490)
(14921)
(14864)
(12916)
(12863)
(12518)
(11914)
(11729)
(11673)
(11529)
(11526)
(10514)
(10201)
学科
(82574)
经济(82437)
管理(71746)
(64089)
(55423)
企业(55423)
方法(36608)
数学(30867)
数学方法(30441)
(25895)
(23096)
中国(21740)
(21342)
业经(20028)
(18821)
环境(17433)
(16667)
财务(16593)
财务管理(16554)
地方(16208)
企业财务(15731)
(14943)
理论(14735)
农业(14633)
(14583)
(14484)
(14478)
贸易(14471)
(14069)
(14023)
机构
大学(313720)
学院(311227)
管理(124742)
(120454)
经济(117562)
理学(107497)
理学院(106325)
管理学(104572)
管理学院(104004)
研究(102605)
中国(77083)
(67360)
科学(63055)
(60031)
(51303)
财经(47095)
(46993)
中心(46497)
(46203)
研究所(46156)
业大(44803)
北京(42862)
(42539)
(41269)
师范(40942)
(37565)
(37424)
农业(36359)
经济学(35372)
财经大学(34884)
基金
项目(209982)
科学(165082)
研究(156429)
基金(152067)
(131326)
国家(130211)
科学基金(112148)
社会(97913)
社会科(92575)
社会科学(92549)
(81670)
基金项目(80928)
自然(72440)
教育(71466)
自然科(70639)
自然科学(70623)
自然科学基金(69322)
(68517)
编号(64523)
资助(62180)
成果(53688)
重点(46669)
(46528)
课题(44267)
(43700)
(43541)
(42059)
创新(40610)
项目编号(40203)
教育部(40155)
期刊
(137144)
经济(137144)
研究(94778)
中国(60189)
学报(47897)
(47337)
管理(46530)
科学(44123)
(43728)
大学(36729)
教育(36371)
学学(34333)
农业(29855)
(27649)
金融(27649)
技术(25903)
财经(23224)
业经(22162)
经济研究(20192)
(19675)
问题(18097)
图书(17148)
理论(16395)
科技(15013)
实践(14988)
(14988)
(14501)
技术经济(14237)
现代(14230)
(14018)
共检索到461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浩  
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传统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并不能有效适应生态优先的理念。因此,文章探析了以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环境组织、上级政府等为核心的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并分析了多元治理机制的特征与优点。最后,以日本环境污染治理模式为案例,分析了多中心综合治理模式的具体运营模式与实行机制,借鉴其环境治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改进的方向,文章对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的选择与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可  豆建民  
文章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集聚的污染外部性作用机制理论框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该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并计算了能反映各城市集聚的污染程度指数。结果发现,产出规模、产出结构和产出效率是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产出规模导致的污染占总污染的1/3;集聚所引起的产出效率和成本的提高反而加重了环境污染。大城市的集聚对周围城市有较大的临近污染效应,使成本对污染的约束作用失效;中国城市的集聚水平与集聚的污染效应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分异趋势,东部地区城市的集聚水平较高,集聚的污染效应却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省会城市的集聚是环境有效率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集聚的环境效率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爱荣  
从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重要性,强调了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应坚持的六项原则,明确了建立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总体思路,构建了统一规划、统一评估等京津冀治理生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框架,搭建了两个平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天菊  姚平  
基于博弈论构建了隐性声誉激励与显性收益激励相结合的动态激励机制,分析了企业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声誉激励因素的激励效应,探讨了非对称信息下隐性声誉激励机制效应发挥的有效均衡条件和相关要求,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动态声誉激励机制,不仅能促使企业更加努力进行治污。而且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或行为不可验证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婉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环境保护与治理相较于城市来说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恶化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不断加强保护农村环境的制度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锐波  石思文  
基于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考虑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内生性,探讨了二者相互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具有的知识共享及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降低单位产出能耗,改善生态环境。而环境污染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加速企业外迁,抑制了产业集聚。研究结论证实了我国存在"污染避难所"现象,提示政府应动态看待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间的互动关系,避免盲目产业转移而降低环境治理效率,引起更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鹏程  刘杰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稳增长、降排放的转型阶段,信息化已成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关键所在,有必要研究考察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发展能否减少环境污染的相关问题。理论上,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中间影响机制包括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人口集聚效应。基于2011—2016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与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信息化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并对中间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论表明:1)信息化发展降低了城市环境污染水平,这一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定;2)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通过引发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人口集聚效应进而起到改善环境污染的作用。在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研究信息化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高扬   刘明广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抑制环境污染的新抓手。基于大数据试验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环境污染。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及排除同期相关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和提升实质性技术创新两条传导路径抑制环境污染,而策略性技术创新传导路径未获数据支持。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基础设施统筹发展试验区相比,跨区域试验区和区域示范试验区所体现的数字经济环境污染抑制效应更强;沿海城市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高扬   刘明广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抑制环境污染的新抓手。基于大数据试验区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抑制城市环境污染。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及排除同期相关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可通过加强环境规制和提升实质性技术创新两条传导路径抑制环境污染,而策略性技术创新传导路径未获数据支持。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基础设施统筹发展试验区相比,跨区域试验区和区域示范试验区所体现的数字经济环境污染抑制效应更强;沿海城市以及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较高的城市数字经济对环境污染的抑制效应更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薛伟贤  刘静  
FDI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在当前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巨浪下,如何避免FDI带来的污染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分析FDI对我国污染现状的基础上,从FDI对我国环境影响的环境效应、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政府环境规制等三个方面,全方位地对国内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评述,重点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我国问题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顺恩  
立足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考察了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加剧了污染物排放、加重了环境负担;第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引发的FDI竞争行为,加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第三,财政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福子  孙立达  卢衍航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路径。通过SCP范式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在政策网络视角下,系统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及内容结构,依托场域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了治理行为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实现、资金利用及公众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尚未成熟,根据环境场域特征与利益相关层级变化所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及自治主导模式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策略,而不同的行为策略在绩效评估内容方面会有所侧重,进而对治理结构及行为产生多种信息反馈。据此,应通过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顶层设计、健全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内容、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商制度等方式优化治理机制,推动生态振兴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树旺  边小涵  
通过分析旅游业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机制,运用哈肯模型建立旅游业与环境协同发展演化方程,对我国31个省份旅游业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序参量,环境污染的治理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且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环境污染治理。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佐证了环境保护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福子  孙立达  卢衍航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路径。通过SCP范式的“结构—行为—绩效”框架,在政策网络视角下,系统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主体及内容结构,依托场域理论及利益相关者理论讨论了治理行为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实现、资金利用及公众满意度三个维度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发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多元协同机制尚未成熟,根据环境场域特征与利益相关层级变化所形成的行政主导、市场主导及自治主导模式是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典型策略,而不同的行为策略在绩效评估内容方面会有所侧重,进而对治理结构及行为产生多种信息反馈。据此,应通过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顶层设计、健全环境污染治理的政策内容、完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与协商制度等方式优化治理机制,推动生态振兴进程。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楠  陈桂兰  
目前,我国在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过程中,仍存在政府官员责任意识不强、排污企业外界压力不足、治污企业责任担当不够等问题。应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构建"前期准备+中期监管+后期防范"的良性运行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