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5)
2023(11213)
2022(9628)
2021(9032)
2020(7634)
2019(17412)
2018(17341)
2017(33444)
2016(18371)
2015(20715)
2014(20616)
2013(19613)
2012(18119)
2011(16443)
2010(16993)
2009(15829)
2008(15303)
2007(13958)
2006(12500)
2005(11276)
作者
(52922)
(43874)
(43689)
(41871)
(28055)
(20898)
(19764)
(17106)
(16669)
(16034)
(14784)
(14668)
(14251)
(14094)
(13901)
(13491)
(13122)
(12910)
(12675)
(12481)
(10987)
(10892)
(10835)
(10141)
(9907)
(9816)
(9704)
(9688)
(8936)
(8821)
学科
(70586)
经济(70506)
管理(58590)
(50556)
(43040)
企业(43040)
方法(30908)
数学(26978)
数学方法(26386)
(20786)
(19862)
中国(19725)
(15474)
环境(15269)
业经(15185)
地方(14799)
(14712)
(13943)
(13508)
理论(13493)
(12898)
贸易(12891)
(12549)
农业(12435)
(11969)
银行(11946)
技术(11720)
(11591)
(11517)
(11176)
机构
学院(257903)
大学(253843)
(104045)
经济(101705)
管理(99854)
研究(87518)
理学(85599)
理学院(84708)
管理学(82986)
管理学院(82503)
中国(66263)
(53550)
科学(53329)
(51229)
(44205)
(42453)
(40408)
中心(40089)
研究所(39957)
财经(39242)
业大(37029)
(35567)
北京(33600)
农业(33162)
(32739)
(32461)
师范(32371)
(31807)
经济学(30999)
技术(28965)
基金
项目(170770)
科学(134570)
研究(125216)
基金(122985)
(107546)
国家(106690)
科学基金(91555)
社会(78229)
社会科(74202)
社会科学(74183)
(68293)
基金项目(63285)
自然(59657)
教育(58716)
自然科(58332)
自然科学(58319)
自然科学基金(57251)
(57248)
资助(52090)
编号(51205)
成果(42232)
重点(38796)
(37462)
课题(37076)
(36958)
(35728)
创新(33343)
科研(32398)
国家社会(32006)
教育部(32001)
期刊
(116893)
经济(116893)
研究(76024)
中国(53927)
(40065)
管理(39127)
学报(38960)
(38731)
科学(36543)
教育(31604)
大学(29710)
学学(28044)
农业(26087)
(24805)
金融(24805)
技术(24353)
业经(19621)
经济研究(19444)
财经(19085)
(16411)
问题(14744)
统计(14023)
(13860)
(12994)
技术经济(12377)
(12221)
科技(11902)
(11825)
图书(11749)
现代(11612)
共检索到390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德海  赵宁  邹华伟  
在应急处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维稳原因迅速采取停建搬迁的应急处置决策,反而对其他地区的类似事件造成了负面的示范效应。本文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政府应急策略的多周期声誉效应模型,解释了地方政府维稳策略下全国各地爆发PX事件的扩散效应。研究表明,在无政府声誉效应的单周期序贯博弈模型中,当周边群众完全采取妥协策略时,地方政府事前强硬表态绝不搬迁将会降低地方政府的期望成本。考虑政府声誉效应的多周期序贯博弈模型中,地方政府做出停产搬迁决策将对未来时期(或其他地区)产生声誉效应,不仅地方政府的预期成本将会上升,而且声誉效应越大,地方政府预期成本增加值越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沈焱  邹华伟  刘德海  李仕明  
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对我国创新社会治理、保障国家安全战略提出严峻挑战。根据地方政府提供经济补偿和部署警力两种处置策略,构建了应急处置的优化模型,比较了经济补偿、部署警力妥善处置和处置不当事态恶化的三种情境,分别给出了最优的理论解。最后,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理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补偿策略具有事态恶化风险较小的优点,但是容易造成负面的声誉效应。地方政府不依法治理、单纯提供经济补偿的解决思路,从长期上看不利于长治久安。部署警力策略具有经济成本较小的优点,但是处置不当将诱发更大的社会稳定风险。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具体情境权衡两种应急处置策略。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金全  魏玉嫔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类型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根据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阈值特征和类型特征,运用KermacK-mcKendricK传染病模型,构建了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了信息传播(尤其是谣言传播)的特征,以及政府采取信息控制措施如何影响事态演化规律,最后,结合"杞人忧钴"事件进行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的算例分析。研究表明,在谣言的自身传播过程中,谣言传播者的人数先单调增加,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单调减少并趋于零;地方政府对谣言传播施加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降低谣言传播的最大阈值,促使事态尽快收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德海  韩呈军  
近年来全国各地频发的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考虑化工企业立项决策与周边居民抗议行动的斯塔克伯格博弈,构建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的扩展式演化博弈模型。由于扩展式演化博弈均衡求解的困难,考虑参与者的心智模型后简化了求解过程。比较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研究发现,两种演化解均反映博弈双方在稳定状态下的策略选择,但是心智模型演化解更贴近于实际情况。最后,结合大连福佳大化PX事件案例,比较了怀特流形演化解和心智模型演化解的均衡求解结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闫龙  周莹莹  
分析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个体行为信息传播的成因、动力和路径,刻画了群体行为的特点,建立了行为信息传播模型,并运用行为信息传播模型与动态优化理论研究了政府对环境污染群体事件的解决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可根据群体性事件中个人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舆情引导、澄清不良行为信息;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应明确态度以维持政府公信力,对闹事分子进行隔离以避免不良行为信息扩散,根据群众的心理特点尽快提出解决方案且给予群众以适当补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贾留战  马红宇  
群体性事件是部分群众与行政当局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为一种典型的集群行为。介绍了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抗争模型,通过相对剥夺、群体认同和集体效能来解释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阐述了相对剥夺中的个体相对剥夺和群体相对剥夺、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群体认同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和集体效能对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介绍。最后指出社会抗争模型需要对模型中各因素的相互关系进行界定,并将其他重要因素如群际情绪、政治信任等因素包含到模型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美灵  
当前我国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出现频发的态势,其生成机理呈现出"怨恨唤起—怨恨动员—怨恨感染—怨恨发泄"的现实逻辑。政府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已经难以为继,协同治理为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依据。污染驱动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协同治理的困境在于理念滞后造成协同治理的缺失;制度不完善难以为协同治理提供有效保障;主体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不畅使协同治理难以展开。因此,要克服协同治理的困境,必须要转变观念,提升协同治理的意识;切实完善农村居民环境权相关法律体系,为协同治理提供法律保障;构建主体间良好的合作机制,大力发挥媒体与社会组织参与功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立华  程诚  刘宏福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公民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攀升,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威胁。通过对发生在2006-2013年间的50个典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比较分析发现:1.政府回应显著影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效果;2.政府回应的主动性、速度、透明度、公正性、方式的现代性与多样性以及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互动性等要素与事件的有效解决密切相关,其中政府回应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度和回应的主动性最为重要;3.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与热度作为调节变量影响了政府回应对事件解决的效果。面对网络群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福廷  
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是影响校园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应急管理考量着高校乃至政府机关危机管理的水平。置身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其突发群体性事件也必然与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信息传播的聚合效应,对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另一方面讲,网络也有利于高校管理者更及时地获取校园舆情动态,在突发事件萌芽期进行预警处置,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闻效仪  
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和工人权利意识发育的背景下,工人群体性事件随着参与主体的改变正在发生转型,并呈现了利益增进诉求、破坏生产秩序和非组织化等新特征。这给政府的应对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群体性冲突,政府需要转换治理模式,转变对工人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判断,让企业工会独立于雇主,积极发展行业自治组织,构建新的劳资冲突消解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究探索性地构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的演变机理模型,即情境—感知—行为整合模型。这些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维持、重建和提升公信力提供有效的依据,并为引导政府创新和发展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理论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借鉴。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侯俊东  肖人彬  
在虚实交互的现实背景下,网络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加大了政府的应对难度,进而诱致政府公信力水平的变化。然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公信力为什么会变化、其内在的演进变化机理是什么等关键性问题还缺乏深度的研究。本文基于事件(过程)—感知(心理)—行动(公众)的整合框架,借助多案例分析方法,揭示网络群体性事件背景下政府公信力的变化机理。研究发现:触发情境、社会认知、群体结构、群体效能、响应恢复与心理能量6个主范畴对政府公信力变化存在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基于此,结合政府公信力变化的动态过程,本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何鸿勇  蔡明  
对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中参与主体的多属性及其社会网络关系进行了刻画,构建了投资决策中参与主体的信息交互与社会网络演变规则。然后运用多主体仿真技术分析了决策系统中各参数取值对参与主体的状态及社会网络演变过程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中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并依据仿真过程和结果给出了规避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策建议。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彭小兵  谢虹  
【目的/意义】揭示邻避效应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内在机理是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方法/过程】基于"演变机理→治理机制"的论证路径及案例的对比分析,呈现这种转化的演进轨迹及其治理逻辑。【结果/结论】"邻避效应"是否会引爆为"环境群体性事件",取决于"政府处置模式"和"大数据网络平台"这两个主要引致变量的相互作用,即政府与民众的信息应对策略;因此,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逻辑是阻断邻避效应,将社区民众与基层政府置于一种信息完全博弈的环境下,构建政府与公众合作监管的治理机制。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媛  刘德海  赵宁  
本文考虑招投标阶段业主与施工企业之间关于施工质量信息不对称,以及声誉效应对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的约束作用,建立了多周期声誉效应模型。分别对"散兵游击"式的散杂包工队和受声誉效应约束的正规企业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多周期声誉效应条件下,当对施工企业的违规处罚小于其违规所获"超额利润"时,单独依靠加大监管力度无法约束施工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管失灵。在考虑声誉效应条件下,施工方"偷工减料"行为会导致未来期收益降低,起到了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最后以绵阳盘江大桥垮塌事件为案例,对理论结果加以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