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7)
- 2023(6280)
- 2022(5581)
- 2021(5325)
- 2020(4305)
- 2019(9952)
- 2018(9921)
- 2017(18761)
- 2016(10184)
- 2015(11596)
- 2014(11747)
- 2013(11274)
- 2012(10396)
- 2011(9119)
- 2010(9344)
- 2009(8580)
- 2008(8735)
- 2007(7835)
- 2006(7091)
- 2005(6549)
- 学科
- 管理(36697)
- 济(34386)
- 经济(34308)
- 业(30923)
- 企(26808)
- 企业(26808)
- 财(13606)
- 方法(12493)
- 农(12137)
- 环境(10784)
- 中国(10756)
- 制(9650)
- 业经(9512)
- 数学(9378)
- 务(9304)
- 财务(9278)
- 财务管理(9237)
- 数学方法(9169)
- 企业财务(8726)
- 理论(8359)
- 划(8298)
- 学(7949)
- 农业(7812)
- 贸(7205)
- 贸易(7198)
- 银(7183)
- 银行(7180)
- 地方(7101)
- 易(7008)
- 行(6757)
- 机构
- 学院(141313)
- 大学(138377)
- 管理(54810)
- 济(54156)
- 经济(52770)
- 理学(46063)
- 理学院(45605)
- 管理学(44897)
- 管理学院(44645)
- 研究(42330)
- 中国(35817)
- 财(29651)
- 京(29039)
- 科学(24043)
- 江(23519)
- 财经(22461)
- 中心(21439)
- 所(20586)
- 经(20154)
- 范(19417)
- 师范(19277)
- 州(19225)
- 农(18949)
- 北京(18558)
- 研究所(17726)
- 业大(17206)
- 财经大学(16449)
- 经济学(15978)
- 院(15487)
- 师范大学(15118)
- 基金
- 项目(86107)
- 研究(68588)
- 科学(68191)
- 基金(61344)
- 家(51772)
- 国家(51242)
- 科学基金(44950)
- 社会(42914)
- 社会科(40392)
- 社会科学(40380)
- 省(34011)
- 基金项目(32561)
- 教育(32181)
- 编号(29983)
- 划(27964)
- 自然(27838)
- 自然科(27147)
- 自然科学(27142)
- 自然科学基金(26658)
- 成果(25310)
- 资助(24399)
- 课题(20427)
- 部(19126)
- 重点(19046)
- 制(18238)
- 项目编号(18202)
- 发(18146)
- 创(18098)
- 性(17975)
- 年(17238)
共检索到225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晓婉 刘永鑫 徐静柳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未对执行做出具体的规定,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文章力图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不同阶段所发生的诉讼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原则性的制度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的拟定具体实施规则,以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环境 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 执行 林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义松 苏胜利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益诉讼 适格原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祥民 凌欣 陈阳
环境不可能成为权利的对象,环境权论和公共信托理论都无法为环境公益诉讼提供理论支撑。多人利益意义上的环境公益诉讼以公民财产权、人身权等为根据,无须再虚构其他的理论根据。私人检察总长理论、私人实施法律理论是国家论、权力论,这种理论和我国法律中的公民检举权都以"积极公民"的存在为前提。"积极公民"存在于个体与利益共同体关系中。国家、民族、自然环境决定的特定区域中的人的集合等都构成一个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体的责任是公民担当"私人总检察长"、公益起诉人的理由。集体利益环境诉讼的理论基础是作为环境共同体成员的公民对共同的环境利益的责任。多人利益环境诉讼实际上是私益诉讼,只有集体公益的环境诉讼才是需要我...
关键词:
环境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若瑾 张镝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新增的诉讼模式,在环境刑事案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保护受损害生态环境。但在实践中出现了诉前公告程序难以履行,诉讼职责定位不清,法律依据不足等问题。破解困境,要简化诉前公告程序,明确法律依据,突出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公益性。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环境犯罪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辉 张满洋
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对起诉权进行了配置,形成了由环保社会组织和各级人民检察院两大类主体均有权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格局。但这一配置未将行政执法作为起诉前置程序,导致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僭越;对环保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设置了起诉权顺位安排,导致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周期迟滞。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对中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起诉权进行重置:一方面应对司法权和行政权的关系进行再造,适度引入行政执法前置程序;另一方面则应取消环保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的起诉权顺位安排,二者皆可独立提起诉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润民 朱晖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面对来自科技和道德的挑战。以司法权为主导强化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以行政权作为辅助系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司法权的加强容易造成其突破自身权力范围侵入行政权的范围之内或者与行政权功能相重叠,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定位错误。当代环境事业冗杂零碎,更加需要利用行政权来作为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因此,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和有效运用行政权、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纠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 ,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了环境侵权的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 ,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环境侵权 诉讼 公益诉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书敏
通过分析近两年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从案件数量、地区分布、原告资格以及被告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确立并实行公益诉讼以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受案范围不断扩大、被告范围从私主体扩大到公主体,然而在案件受理、原告资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环境观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环境公益诉讼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况安全 李峰
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主,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机制 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谷岩洁 耿涛
结合征信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现状,以征信领域典型侵权案件为例,进行公益诉讼用于征信维权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提出公益诉讼适用于征信维权领域的观点,以期解决征信领域维权存在的金融消费者劣势地位、维权意识和动力缺乏、维权主体缺失等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劲
环境参与权是环境权的核心权能,环境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调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减少环境纠纷,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参与权行使的司法保障,但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主体范围、诉讼类型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还无法满足环境参与权有效行使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权立法、进一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以及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配套制度为环境参与权的行使提供司法保障。
关键词:
环境参与权 司法保障 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霞
公益诉讼中的公益依主体构成不同分为多人公益和集体公益两种。前者是多个人分属的利益。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个人的利益。后者是一种整体利益,是多数人组成的集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多人利益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实际上是侵权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私人权利。可以把它叫做环境公益诉讼。集体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人类环境利益的诉讼,其理论基础是国家利益或人类共同体利益。可以把它叫做环境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诉讼各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本质上是私益诉讼,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权利;环境诉讼是真正的公益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利益理论、国家利益理论。
关键词:
公益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