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3)
2023(10010)
2022(8491)
2021(7824)
2020(6350)
2019(13892)
2018(14023)
2017(26023)
2016(14170)
2015(15460)
2014(14999)
2013(14322)
2012(13136)
2011(11866)
2010(12172)
2009(11898)
2008(11415)
2007(10487)
2006(9501)
2005(8513)
作者
(38503)
(32113)
(32019)
(30509)
(20270)
(15323)
(14471)
(12111)
(12030)
(11520)
(10918)
(10740)
(10287)
(10044)
(9991)
(9841)
(9473)
(9399)
(9251)
(9223)
(8061)
(7866)
(7679)
(7390)
(7272)
(7152)
(7140)
(7070)
(6463)
(6262)
学科
(51261)
经济(51177)
管理(47161)
(36988)
(30961)
企业(30961)
(17056)
环境(16878)
(16350)
方法(15890)
中国(15640)
(15246)
地方(14633)
业经(13846)
数学(12646)
数学方法(12476)
(11662)
(11011)
农业(10988)
(10445)
(9466)
(9444)
财务(9413)
财务管理(9389)
(9162)
银行(9152)
理论(9022)
(8988)
金融(8984)
企业财务(8859)
机构
学院(192929)
大学(189672)
(74944)
经济(73120)
管理(70097)
研究(65444)
理学(59066)
理学院(58357)
管理学(57301)
管理学院(56941)
中国(50190)
(40517)
(39265)
科学(39082)
(32128)
(31467)
中心(30605)
财经(29548)
(28697)
研究所(28536)
(27001)
师范(26773)
(26454)
业大(25859)
北京(25408)
(24992)
(24311)
经济学(22820)
农业(21783)
财经大学(21558)
基金
项目(126986)
科学(99867)
研究(98211)
基金(89969)
(77775)
国家(77095)
科学基金(66057)
社会(62677)
社会科(59159)
社会科学(59147)
(50747)
基金项目(47557)
教育(45080)
(42216)
编号(41182)
自然(40045)
自然科(38931)
自然科学(38922)
自然科学基金(38163)
资助(34815)
成果(34179)
(29845)
重点(29421)
课题(29377)
(28612)
(27677)
(26900)
国家社会(26003)
(25167)
创新(25164)
期刊
(93785)
经济(93785)
研究(59180)
中国(45899)
(32221)
(28046)
学报(27412)
管理(26993)
教育(26902)
科学(26024)
大学(21458)
学学(19802)
农业(18689)
(18237)
金融(18237)
业经(16609)
技术(16498)
财经(14862)
经济研究(13762)
(12841)
问题(11703)
图书(10272)
资源(10105)
(9402)
(9297)
科技(8945)
现代(8902)
职业(8866)
(8778)
论坛(8778)
共检索到302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兴平  
环境正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实现环境正义,既有助于正确地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也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西部地区生态建设补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因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不够健全、补偿主体和对象不清、补偿缺乏显著产权激励作用、补偿标准不尽合理和相关补偿途径不够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区域环境正义的落实。本文将从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补偿标准评价体系,明确生态建设补偿资金来源,完善补偿渠道、方式和保障体系等建议来实现西部地区的环境正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干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相对滞后,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在我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本文从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影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思路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潘杨  陈刚  尹希果  
双二元经济是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面临的根本约束条件。首先简要回顾了我国双二元经济的形成逻辑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我国政府在建国初期所采取的赶超战略和改革开放后的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是联系二者的历史渊源。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博弈模型表明,在双二元经济结构的约束条件下,生态建设供给的博弈均衡应是由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先进部门承担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生态建设成本。因此,我国生态建设补偿机制的构建方向就应该是构建一个有效完善的跨区域、跨部门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以平衡生态建设者和生态建设收益者之间的成本和收益,这是保障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信  尹杞月  
西部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建立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认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应遵循国家补偿、区域间补偿、社会补偿和国际补偿的原则,采用财政转移型生态补偿、"反哺"式生态补偿及环境成本生态补偿等基本模式;同时,要推行相关配套措施,如西部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界定、建立科学的生态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多渠道强化生态补偿资金的筹集,以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景华  游杰  
一、西部生态的现状及恶化根源西部地区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全国三分之二的石油可采储量、83.9%的天然气储备、38.6%的煤炭储量、23.9%的铁矿石储量在西部地区;全国76.85%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集中在西部地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慧琴  郑元宁  
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兼具生态功能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二重性,在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众多问题。本文从三个理论角度分析贵州省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认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本文从转变观念、制度创新、开征生态税及加强监督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大能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中央政府主导的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补偿机制,但现行补偿机制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补偿不充足性、非长期高效性的特点,本文探讨如何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一种长效、稳定的兼容政府纵向和省区际间、流域间政府横向的财政补偿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天添  
本文认为有效的西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点。目前资源开发补偿无法改变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的现状,只有通过优化资源开发补偿机制,通过明确西部地区矿产的集体产权,建立矿租的"矿区优先分享"机制,实现环境资源的多元补偿,让矿区居民直接分享资源开发收益,才能实现西部地区"富饶的富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耿翔燕  葛颜祥  
公私合作模式是创新生态补偿融资运营的新模式,可缓解生态补偿中政府进行生态建设的财政压力,二者在领域发展和国家政策方面高度耦合。理顺运作流程、选择各阶段的适宜模式、明确"政府主导、私企参与"的角色定位,是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项目运行的关键因素。其中,生态补偿资金是与其他领域公私合作模式项目的区别所在,也是提高生态建设中公私合作模式落地率的关键。此外,做好风险防范、模式差异化、健全法律法规,可保障生态补偿中公私合作模式的顺利开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明远  郑奋田  
政府主导型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政府委托代理链最终到达“种树人”环节。由于链条本身存在重复性大规模剥蚀资金的缺陷,当资金到达最终环节时,往往因数量的大幅减少而陷入高成本低收益困境。即使那些能够到达最终环节的资金,也会因补偿机制的不适当而缺乏效率。如何克服这种由政府包办而形成的低效率补偿机制?基本途径是让资金运动绕开政府委托代理链,直接到达最终环节,实行治理成果与补偿机制直接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承武  孟梅  李玉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供给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长期以来,由于资源补偿机制的缺失和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现象非常突出。如何让资源开发价值对西部的贡献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来,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现行的资源税费体制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资源耗竭补偿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协调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利益分配关系,不断加大政策向西部倾斜的力度。论文从资源补偿法律制度、产权制度、税费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利益分享机制五个方面对当前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廷  张文秀  
本文深入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比较机会成本论和要素禀赋论 ,并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西部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最后论述了西部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的三大制度保障———政府制度、中观层次的协调合作制度和科技体制的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旭蕾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虽然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研究视角仅限于环境补偿立法、补偿管理等宏观层面,并且生态补偿资金主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本文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入手,坚持"污染者付费,使用者补偿"的原则,对环境会计进行再造,并以生态环境负债账户作为企业环境补偿的基础,从而建立宏观和微观的"双翼"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艳红  康慕谊  
生态补偿措施是退耕还林(草)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退耕还林(草)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实施情况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首先,建立退耕还林(草)的补偿组织体系;其次,以退耕还林(草)所造成的农民机会成本的损失来确定补偿标准,根据工程的进程和资金的投入情况,可将生态补偿划分为基本补偿、产业结构调整补偿和生态效益外溢补偿三个阶段;第三,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所需的时间来确定补偿年限;最后提出退耕还林(草)的补偿方式及可能的资金渠道来源。生态补偿计量方法的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