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61)
2023(11082)
2022(9142)
2021(8252)
2020(7263)
2019(16185)
2018(15878)
2017(31192)
2016(16549)
2015(17891)
2014(17723)
2013(17902)
2012(16563)
2011(14487)
2010(14685)
2009(13912)
2008(14389)
2007(13021)
2006(11326)
2005(10361)
作者
(47033)
(39288)
(39212)
(37141)
(25546)
(18894)
(17834)
(15166)
(14745)
(14281)
(13398)
(13398)
(12690)
(12434)
(12400)
(12043)
(11558)
(11549)
(11430)
(11228)
(9917)
(9673)
(9655)
(9012)
(8918)
(8882)
(8819)
(8654)
(7853)
(7842)
学科
(86184)
(80039)
企业(80039)
(79931)
经济(79835)
管理(70972)
方法(40526)
数学(32229)
数学方法(32039)
(29787)
业经(27288)
(24673)
(24126)
财务(24109)
财务管理(24078)
企业财务(23044)
农业(18505)
技术(17440)
(16257)
(16165)
中国(15392)
环境(14748)
(14286)
(13950)
理论(13659)
(12910)
贸易(12906)
(12682)
(12537)
企业经济(12349)
机构
学院(247190)
大学(241995)
(108450)
经济(106602)
管理(103914)
理学(89676)
理学院(88925)
管理学(87894)
管理学院(87441)
研究(71320)
中国(59061)
(53435)
(48707)
财经(42937)
科学(40543)
(40063)
(39126)
(37354)
(34889)
业大(34352)
中心(34133)
经济学(33583)
财经大学(31872)
农业(31271)
研究所(30832)
商学(30822)
经济学院(30683)
商学院(30579)
北京(30123)
(29247)
基金
项目(160863)
科学(129483)
基金(121168)
研究(117507)
(103736)
国家(102824)
科学基金(91625)
社会(78603)
社会科(74826)
社会科学(74807)
基金项目(64182)
(62717)
自然(59371)
自然科(57881)
自然科学(57862)
自然科学基金(56981)
教育(53344)
(50751)
资助(49659)
编号(44857)
(36930)
(36722)
(36392)
重点(35254)
成果(34687)
国家社会(33416)
(33195)
创新(33152)
(32495)
教育部(32252)
期刊
(118798)
经济(118798)
研究(67815)
(47643)
管理(44397)
中国(42815)
(36809)
科学(32576)
学报(32551)
大学(25943)
学学(25173)
农业(25060)
(24412)
金融(24412)
技术(24061)
财经(22908)
业经(21535)
(19613)
经济研究(18502)
(15916)
问题(15864)
教育(15550)
技术经济(15282)
财会(15138)
会计(12831)
商业(12487)
(12330)
现代(12072)
统计(11679)
世界(11528)
共检索到359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丁煜  
使用中国环境权益交易市场2007年在试点地区开展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排污权交易对试点地区企业费用黏性的政策效果。运用中国A股上市企业2002—2012年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排污权交易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费用黏性,提升效果达67.6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排污权交易与试点企业费用黏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排污权交易政策通过创新激励效应刺激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进而提升企业费用黏性,且发明型创新专利申请数目对二者的中介效应最为显著,实用型和外观型创新专利申请数目的中介效应均不显著。排污权交易政策对试点企业费用黏性的作用强度还依赖于行业要素密集度、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和代理成本。相较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排污权交易对费用黏性的提升作用更强;企业融资约束程度或代理成本越低,排污权交易对试点企业费用黏性的提升作用越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在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永友  文云飞  
全域性雾霾天气使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了中国各级政府最感头痛的一项工作。为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引入了市场机制,在部分地区试点排污权交易政策。本文基于中国2007年扩大试点范围这次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对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政策减排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各种可能影响结果变量的因素和消除时间效应后,中国在11个地区试点的排污权交易政策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产生了显著政策效应,说明就减排效果而言,中国试点的排污权交易政策整体上是有效的。但对比研究也发现,2007年扩大试点后,排污权交易显著的政策效应与排污权交易政策的制度化密切相关,后者通过规范化排污权交易促进市场机制发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诗一  张建鹏  刘朝良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7年起排污费提高的政策冲击和2004-2013年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文使用倍差法考察排污费提高的污染减排效果以及融资约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费提高后,污染排放水平显著下降,但产出也受到较大冲击;企业减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主要通过降低污染强度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采取降低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进一步基于环境投融资角度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分析揭示,融资约束影响中小企业污染减排,加剧排污费提高对产出的影响。因此,提高绿色金融的环境投融资供给能力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任胜钢  李波  
中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环境和就业双重压力,有必要深入研究环境规制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估计碳排放权交易对受规制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可能路径,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显著减少了工业碳的排放量,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促进生产规模扩大是碳排放权交易正向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有效路径之一。排污权交易可以实现环境和就业的"双重红利"。因此,政府应积极推进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实施和推广,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的有效执行实现"改善环境"和"促进就业"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胜钢  郑晶晶  刘东华  陈晓红  
本文利用中国首次大规模的市场型环境规制——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研究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检验"波特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基于省份和地级市层面数据的预评估,本文发现,试点地区的SO_2减排和经济增长显著高于非试点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三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显著提高了试点地区的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年度效应滞后两年后逐年递增。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两条途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从企业所有制类型看,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对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敏感;从环境执法力度看,环境执法力度越高的地区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越大。本文的发现为中国在环境治理领域进一步推行市场型环境规制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芦彩梅   李欣瑜  
当前全球经济模糊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突出,企业韧性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指标,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国2009—2022年八大高耗能行业上市企业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有助于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主要通过发挥创新效应、信息效应和绿色治理效应提升高能耗企业韧性水平。内部控制水平和政府补助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融资约束发挥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大规模以及高科技企业中,碳排放权交易对高能耗企业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显著。因此,研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高能耗企业韧性这一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康娟   朱四伟   潘敏杰   黄敏  
市场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评估环境规制对社会效应的潜在影响是环境政策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制度遵循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以及结合局部静态均衡模型探究环境监管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以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对2004—2018年中国A股SO_2排放企业观测,运用双重差分法揭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SO_2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年度效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低技能劳动力具有偏向影响,显著减少了被监管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引致企业劳动力质量结构向高层次转化。此外,排污权交易制度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劳动力价格水平对企业劳动力雇佣产生消极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受到环境执法力度、行业集中度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抑制企业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对雇佣结构产生影响。本文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铺开SO_2排放权交易制度和保障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洪涛  周艳坤  
中央对地方执行环境政策监督是中国环境治理至关重要的环节。环保部2014年下半年推出的环保约谈,为环境执法监督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准自然实验场景。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从企业环境绩效视角考察环境执法监督的微观效果。研究发现,环保约谈显著改善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环境绩效,但环境绩效改善仅显著存在于国有企业,环境执法监督的压力并未在非国有企业得到显著体现。本文进一步验证了企业面对环境执法监督压力时的行为反应,发现环保约谈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约谈地区企业的减产行为,但未能增加企业的环保投资。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英  谢建政  
我国现有环境规制侧重于将干预作为清洁技术需求方的企业,却忽略了对清洁技术研发的引导。文章将作用于企业的排污权交易与引导研发方向的清洁技术研发补贴相结合,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二者搭配是否有助于清洁技术水平的提高,并使用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际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工业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在观察期内提高了试点省份的清洁技术创新水平,这与理论模型结论相一致;(2)我国试点省份的排污权交易政策未能发挥减排作用,这与理论模型结论不一致;(3)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只有与排污权交易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政策效果;(4)清洁技术研发补贴对相应的研发投入存在双门槛效应,补贴并非越高越...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建梁  
环境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我国排污权交易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背景,提出了基于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说的环境资产管理会计观。探讨了企业环境资产属性,以排污权为例,对企业环境资产确认计量记录以及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彩云  
基于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这一自然实验,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其对就业和环境的影响,以明晰市场机制能否实现"双重红利"及其实现条件。以2002—2013年中国272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就业水平,实现了"蓝色红利",但尚未发现实现"绿色红利"的证据。为探究背后机理,本文进一步以"两控区"政策和"约束性污染控制"政策作为总量控制政策的代表,来明确总量控制政策于"双重红利"的作用。结果发现,仅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无法实现"双重红利",同时实施总量控制政策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样本,"双重红利"效果是显著的,可见总量控制政策是排污权交易制度获得"双重红利"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对探索市场机制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作用有一定学术启发,对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给予一定现实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德米  虞铭明  
排污权交易是控制环境污染非常重要和有效的环境经济手段,论文首先从产权、公共事务民主治理以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公众、政府、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依据;运用环境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三方的共同参与能有效解决排污权市场失灵的问题,使排污权价格能实现地区整体企业成本一效益的最优化;最后,阐述了如果政府和公众能参与到排污权市场的交易,就可以改变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或影响排污权交易,从而提高各自的满意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攀娜  徐博韬  尹长萍  
放松卖空管制后,投资者可通过挖掘公司"坏消息"在资本市场投资获利,在允许被卖空情境中,公司内部股东和管理层面临股价下行压力增大,会积极采取行动以规避被卖空的风险。借助中国证券市场2010年开始逐步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以2007—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卖空压力对企业债券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债券期限显著负相关,特别是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管理层市场压力更大时。进一步分析发现,放松卖空管制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相关,表明放松卖空管制会促使企业缩短发行债券的期限。研究结果显示,面对放松卖空管制引起的股价下行压力,公司大股东和管理层为了规避被卖空风险,会积极选择缩短发行债券期限以传递信号,证实了卖空机制对改善市场信息环境的积极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卖空机制制度建设和监管,推动企业调整行为决策,降低信息不对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