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60)
- 2023(18111)
- 2022(15574)
- 2021(14202)
- 2020(12111)
- 2019(27275)
- 2018(26700)
- 2017(51625)
- 2016(27911)
- 2015(30936)
- 2014(30773)
- 2013(29979)
- 2012(27635)
- 2011(25085)
- 2010(25329)
- 2009(23715)
- 2008(22978)
- 2007(20238)
- 2006(18008)
- 2005(16067)
- 学科
- 济(131176)
- 经济(131026)
- 管理(88555)
- 业(80491)
- 企(66951)
- 企业(66951)
- 方法(56471)
- 数学(50729)
- 数学方法(50071)
- 财(33839)
- 农(31055)
- 中国(29908)
- 地方(26872)
- 业经(25993)
- 制(25364)
- 学(23599)
- 贸(21563)
- 贸易(21551)
- 易(20900)
- 环境(20821)
- 务(20715)
- 农业(20663)
- 财务(20650)
- 财务管理(20605)
- 企业财务(19652)
- 银(18886)
- 银行(18846)
- 融(18676)
- 金融(18672)
- 行(17900)
- 机构
- 学院(402682)
- 大学(401543)
- 济(175967)
- 经济(172689)
- 管理(156814)
- 理学(136137)
- 理学院(134727)
- 研究(134708)
- 管理学(132276)
- 管理学院(131554)
- 中国(102059)
- 财(82246)
- 京(82068)
- 科学(80190)
- 所(67001)
- 农(66390)
- 财经(65206)
- 中心(62125)
- 研究所(60679)
- 江(59847)
- 业大(59523)
- 经(59222)
- 经济学(55182)
- 农业(52063)
- 北京(50828)
- 经济学院(49526)
- 范(48538)
- 院(48532)
- 财经大学(48352)
- 师范(47943)
- 基金
- 项目(272480)
- 科学(216338)
- 基金(201563)
- 研究(194501)
- 家(176441)
- 国家(175049)
- 科学基金(151310)
- 社会(127346)
- 社会科(120995)
- 社会科学(120967)
- 基金项目(105767)
- 省(105527)
- 自然(98985)
- 自然科(96746)
- 自然科学(96721)
- 自然科学基金(95017)
- 教育(89907)
- 划(89017)
- 资助(83412)
- 编号(76116)
- 重点(61603)
- 成果(61136)
- 部(60950)
- 发(58286)
- 创(56919)
- 国家社会(53598)
- 创新(53327)
- 教育部(52845)
- 课题(52731)
- 科研(52678)
- 期刊
- 济(193310)
- 经济(193310)
- 研究(117263)
- 中国(73891)
- 财(64314)
- 学报(62480)
- 管理(59348)
- 农(59249)
- 科学(57607)
- 大学(48289)
- 学学(46344)
- 农业(39516)
- 融(38857)
- 金融(38857)
- 技术(35267)
- 教育(33959)
- 财经(33284)
- 经济研究(32480)
- 业经(29401)
- 经(28558)
- 问题(24885)
- 统计(21528)
- 技术经济(20922)
- 业(20292)
- 贸(20128)
- 策(19893)
- 版(18564)
- 理论(17946)
- 商业(17803)
- 决策(17729)
共检索到592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李小胜 束云霞
为考察命令控制型工具一即为召开大型的会议,而实施的短期环境政策,对大气污染控制的有效性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选取“G20”峰会为研究对象构造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38个地区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和六项单项污染物浓度,探究G20期间的环境政策对G20会议后期的空气质量影响并进行反事实检验;其次,利用26个地区2014年第1季度到2018年第1季度共17个时间节点的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研究“G20”期间的环境政策对杭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为了在某一地点某一时期达到较高空气质量的治理手段在一段时间内确实能改善空气质量,但是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距离政策冲击的时间点越远,其政策效果越小且越不具有有效性。(2)从会议型命令控制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没有证据表明其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永友 沈坤荣
环境政策是否有助于实现清洁增长目标,本文利用跨省工业污染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1)我国采取的环境政策对减少污染排放起到了显著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通过污染收费制度实现的,其作用弹性达到了0.4。相比较,减排补贴和环保贷款制度对污染减排作用效果不明显,同时,部分地区试行的排污权交易在经验上还没有显示出其在减排方面的积极效果。(2)公众的环保行为没有被纳入我国环境管制的框架内,公众的环境质量诉求还无法在环保执法中得到满足。(3)临近地区污染控制的严厉程度对本地污染控制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地区间污染控制决策呈现出明显的策略性特征。(4)中央政府控制污染的决心未能对地方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的...
关键词:
环境质量 污染控制 有效实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海霞 曲福田 朱德明 陈雯 陈江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逐步恶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落实科学发展观,减少和控制环境污染排放,必须剖析影响环境污染排放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在分析经济发展和环保制度安排对环境污染排放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用1999~2004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西藏)的混合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导致我国现阶段环境污染恶化的主要因素。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加剧了环境的污染,而环保投资和公众参与、规章制度及政府环境管理制度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变量。最后,提出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加快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保制度安排 政策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雪玲
采用均衡分析法和非线性回归法,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污染控制政策——环境污染税和可交易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运行效应,以进一步说明发展经济的同时可以实现最优污染控制。发现环境污染是由于市场失灵不能给排污者带来的环境外部负效应正确计价而引致的,而污染税的征收能将产量和排污量控制在最优水平,并实现社会净收益最大化,排污权交易的制度安排在保持排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小化和经济资源配置最优化。所以,并非一定要减少经济总量来控制环境污染,市场手段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污染控制 政策效应 计量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蔡亲颜
一引言环境控制是否会损害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个问题有不少争论。有人认为环境控制代价高,会引起通货膨胀,增加失业,妨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相反,也有人认为进行环境控制会增加工作机会,保护宝贵的资源和能源,为改进健康、安全、福利、和平和持久性提供有价值的劳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慧楠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6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的相关性以及环境政策对环保投资的外部影响,并进一步分组检验产权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水平普遍较低,对环境污染治理缺乏积极性;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环保投资规模越大;环境政策的约束加大了企业的环保投资程度。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环保资金。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环境政策 产权性质 环保投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超 李涵
近年来,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关于空气污染如何影响企业生产的微观实证研究并不多见。由于空气污染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空气能见度下降,本文运用企业微观数据,从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运输效率,进而引起企业增加库存水平这一微观渠道,识别了大气污染与企业生产力下降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地,本文用空气能见度中的人为部分衡量空气污染程度,并运用企业层面的固定效应模型,来估计空气污染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库存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我们构建了一个准自然实验(Quasi-natural experiment)来对这一微观渠道背后的
关键词:
空气污染 能见度 企业库存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浩 谭德庆
在考虑污染容量动态变化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与企业间环境政策选择的微分博弈模型,得到排放标准、排污税、排污权交易以及排污税与减排补贴混合政策四种情形下反馈纳什均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表明,若企业间减排成本相同,排放标准、排污税与排污权交易具有等价性,且环境效益优于混合政策,仅当环境受到的伤害小于一定值时,混合政策下的社会福利才优于其他政策;当企业间减排成本不同时,排污税与排污权交易同样等价,排放标准下的环境效益低于排污税和排污权交易,混合政策下的环境效益最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污染容量与社会福利的动态轨迹,为政府有效治理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李晶晶 焦建玲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兰兰 梁雪 李晶晶 焦建玲
2013年颁布实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我国首个针对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为巩固治理效果,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问题,2018年国务院进一步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利用中国258个城市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日度空气污染数据,实证检验了上述两阶段政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从不同污染物治理效果、时间和区域异质性等角度分析了政策效应的差异。结果指出:第一,“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均显著降低了AQI、PM_(2.5)、PM_(10)、SO_2、NO_2、CO;第二,相比“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对NO_2的减排效应更高,且实现对O_3的协同治理;第三,“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对各污染物的减排效应因供暖时期、地区能源资源禀赋呈现出较强的异质性特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梁若冰 席鹏辉
兴建轨道交通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一项有效措施,但传统研究往往受困于内生性所导致的估计偏误。本文利用DID、RD以及RDID等准实验方法估计了中国14个城市新开通的45条线路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发现轨道交通的开通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污染治理效应。此外,本文分别考察了轨道交通减排效应的城市异质性与污染物异质性。前者发现污染治理效应随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及污染程度的提升而增强;后者发现CO、SO_2、NO_2及悬浮颗粒(PM)的减排效果比较显著,且在交通高峰与凌晨非高峰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且还发现轨道交通可以缓解较大规模城市的交通拥堵,而对二、三线城市的作用不显著;对不同交通出行工具的检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婧 徐纯正
利用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效应以及方差分解,以探析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程度上升会导致人口死亡率增加,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则会降低人口死亡率,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口死亡率、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空气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死亡率的格
关键词:
人口死亡率 空气污染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武赫 褚晓 高婷婷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于2018年正式开征环境保护税。为评估环境保护税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14年至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空气污染治理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开征能有效改善空气污染,并且税额标准提升幅度越大,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效应越明显;二氧化碳虽然不是应税大气污染物,但环境保护税的开征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间接的推动作用;环境保护税的环境治理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的政策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环境保护税的征收管理及制度优化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蔚文 刘飞 王新艳
随着对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等点源污染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农业非点源污染对水质环境的影响日益凸现。相对于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不确定时间、不确定途径、不确定量等特点给治理政策的制定带来很大难度。本文从著名的公地悲剧现象出发,着力从市场博弈及政府监督博弈两个模型分析非点源污染制造者之间的博弈格局,并提出以"集体表现"的形式对非点源污染进行管理和控制。市场博弈模型中以一定的排污削减目标为前提,确定以成本最优的原则进行点源-非点源排污权交易是可行且有效率的;而政府监督博弈模型的结果显示:合理的环境补贴和惩罚机制、政府对自身声誉及公众形象的重视及维护对非点源污染治理起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冬梅 王育才 管宏杰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化学投入品和处置废弃物,使得农业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农业污染本质上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外部性问题。在农业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上,经济刺激手段比直接管制手段更有效。治理农业污染的经济刺激手段主要包括农用化学品输入税、补贴、押金、信贷等。在运用经济刺激手段控制农业污染时必须遵守灵活性等原则。
关键词:
农业污染 非点源 外部性 经济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