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42)
2023(18036)
2022(15363)
2021(14220)
2020(11874)
2019(27221)
2018(26825)
2017(51492)
2016(27723)
2015(31059)
2014(31065)
2013(30569)
2012(28713)
2011(26097)
2010(26382)
2009(24523)
2008(24047)
2007(21590)
2006(19105)
2005(17516)
作者
(80489)
(67568)
(67320)
(64073)
(43053)
(32388)
(30618)
(26196)
(25585)
(24252)
(22948)
(22498)
(21518)
(21405)
(20963)
(20951)
(20033)
(20007)
(19428)
(19421)
(16877)
(16697)
(16376)
(15552)
(15339)
(15140)
(14867)
(14839)
(13664)
(13431)
学科
(131648)
经济(131519)
管理(80749)
(76283)
(60975)
企业(60975)
方法(51941)
数学(45659)
数学方法(45112)
中国(35050)
(34388)
地方(31152)
(30907)
业经(27157)
(26150)
贸易(26137)
(25383)
(25213)
农业(23046)
(22423)
环境(21532)
(19556)
银行(19521)
(19324)
金融(19321)
(18806)
技术(17967)
(17868)
(17864)
财务(17802)
机构
学院(401065)
大学(398777)
(176734)
经济(173217)
管理(153676)
研究(139765)
理学(131587)
理学院(130118)
管理学(127908)
管理学院(127169)
中国(107089)
(84065)
科学(83484)
(80297)
(70876)
(66418)
中心(64285)
研究所(63941)
财经(62963)
(61751)
业大(57091)
(57055)
经济学(54877)
北京(52999)
(52438)
师范(51915)
农业(51823)
(50157)
经济学院(49198)
(48582)
基金
项目(261866)
科学(207498)
研究(191430)
基金(190992)
(165808)
国家(164440)
科学基金(141839)
社会(123686)
社会科(117370)
社会科学(117342)
(102753)
基金项目(100132)
自然(90816)
自然科(88748)
自然科学(88723)
教育(87983)
自然科学基金(87138)
(86040)
资助(78998)
编号(76814)
成果(62394)
(60473)
重点(59058)
(58446)
(54308)
课题(53537)
国家社会(51453)
创新(50810)
教育部(50342)
科研(50295)
期刊
(201484)
经济(201484)
研究(121309)
中国(81051)
(62365)
(60810)
学报(59186)
管理(58036)
科学(55806)
大学(45493)
学学(42982)
农业(41269)
教育(40755)
(40485)
金融(40485)
技术(36687)
经济研究(33207)
业经(32142)
财经(31605)
(27291)
问题(26189)
(22975)
(21703)
技术经济(21512)
统计(20449)
国际(19862)
世界(19272)
商业(18706)
(18598)
理论(18289)
共检索到614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万建香  
笔者基于环境污染的溢出效应以及要素的产出、替代弹性,引入内生化环境政策,构建以和谐生态为导向的企业价值模型,以此分析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各个效应因子在其中的作用。通过数理分析与数字模拟发现,以征收生产税和加大污染税收惩罚为主的环境政策,既能刺激经济增长,更能抑制污染、改善环境;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的程度,取决于要素生产与溢出弹性的强弱对比及投入要素间替代弹性的强弱。笔者据此提出了两类最优均衡发展路径,以指导实现环境质量改善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斌  曹万林  
本文在脱钩指数的基础上把脱钩弹性系数分解为规模脱钩弹性、技术脱钩弹性和结构脱钩弹性,详细分析了我国1991—2011年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关系。发现规模脱钩弹性和技术脱钩弹性在1990—2011年间基本都处于强脱钩状态,结构脱钩弹性和总的脱钩弹性系数变化幅度较大,但大致都经历了弱脱钩—复钩—强脱钩的过程,并且所处的状态和脱钩程度的大小与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高度相关。本文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三种脱钩弹性对我国污染治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规模脱钩、技术脱钧和结构脱钧弹性均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有显著影响,并且技术脱钩弹性和结构脱钩弹性滞后1期对污染治理投资行为的影响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汤泰劼  胡珺  宋献中  
本文从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基于2011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哈药集团的"环境污染门"事件,采用事件研究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事件对肇事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在资本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门"事件日后7天内哈药集团的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平均下降了11%,说明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于环境污染的肇事企业进行了惩罚;受哈药集团"环境污染门"事件的影响,处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股票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降低了0.5%,表现为"传染效应";而医药类行业的其他企业却"因祸得福",平均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提高了1%,表现为"竞争效应"。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环境治理的分析性框架,拓展了企业环境污染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汤泰劼  胡珺  宋献中  
本文从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角度,基于2011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哈药集团的"环境污染门"事件,采用事件研究和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事件对肇事企业及其相关产业在资本市场产生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门"事件日后7天内哈药集团的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平均下降了11%,说明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于环境污染的肇事企业进行了惩罚;受哈药集团"环境污染门"事件的影响,处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股票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降低了0.5%,表现为"传染效应";而医药类行业的其他企业却"因祸得福",平均股票累计异常收益率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吉生保  姜美旭  
基于2004—2016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FDI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溢出效应及其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FDI的溢出效应降低了环境污染排放,污染效应加剧了污染排放,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FDI对环境污染的净效应为正值;(2)FDI对环境污染的净效应在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均显著为负,但是FDI的污染净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呈递减趋势;(3)通过不同FDI水平影响环境污染的作用进行分析发现,FDI加剧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随FDI水平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4)人力资本分组研究发现,FDI加剧环境污染的净效应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呈现递减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力菲  张晓涛  
当代中国,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威胁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尽管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提出多年,但却并没有向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在肯定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地区发展的不均衡、要素分配的不均衡、地区分工的差异性和人均收入的不均衡都将制约环境污染防范、控制、治理的效率。采用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回归方程,对中国30个省份1995~2012年人均GDP和5类环境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环境污染规律与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于卫国  
以中国1993~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均GDP与人均"工业二氧化硫"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而与人均"工业烟尘"和人均"工业粉尘"排放量之间呈自上向下的曲线关系;经济结构和技术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影响,而经济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火根  滕玉华  
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空间扩散关系。根据Stem(2002)的模型,以SO2排放量来表征环境污染水平,利用MATLAB软件对2000-2010年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西藏由于数据不全)的PANEL DATA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SO2污染物质的排放与经济发展存在空间自相关,经济规模扩大、工业产业比重提高和贸易顺差会加剧我国环境污染,生产技术创新会降低我国环境污染,并估算了这四个要素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各自实际贡献率。这一实证结果对于完善我国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和制定相关环境保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数字经济为政府治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抑制了环境污染是亟需解答的问题。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城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的排放,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引入外生政策冲击、替换解释变量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污染物的降低作用有所差异,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排放量次之,对PM_(2.5)浓度的降低效应最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城市各类环境污染物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空间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污染减排效应相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且数字经济发展仅在东、中部地区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内容丰富了有关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是对有关数字经济研究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助力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同时为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污染减排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红军  孙涛  白林  张坤  
文章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对象,将环境污染视为环境资源的生产投入,建立了环境资源生产函数模型。对实证数据进行了ADF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研究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针对生产函数中多重共线性的问题,采用岭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出环境资源投入对区域经济产出的经济贡献度为7.0%,远远大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应该以环境资源投入的经济贡献为基础,完善环境相关税费和环境治理投入标准;改变以GDP为核心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模式,引入生态环境考核指标;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本的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可  汪东芳  
本文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和相互作用机制。从生产投入端和产出末端视角,将环境污染拓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理论模型,并运用2002—201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表明: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经济集聚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对经济集聚存在反向抑制作用,且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均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经济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与周边地区密切相关,且相邻城市间的经济集聚和环境污染存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正松  孔凡斌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指数表明,江西省整体环境污染状况在1990-1997年间保持稳定,1998年之后则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正N型"曲线关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贸易开放则加剧了江西省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并没有显著地改善江西省环境污染状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同山  
2013年中央政府文件首次承认了"癌症村"现象的存在。通过对2015年(含)之前媒体报道癌症村的新闻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文章首先对癌症村的被曝光时间、主要癌症类型进行了总结,然后对癌症村的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癌症村的地域分布与水污染分布、大气污染分布存在一致性,各省份癌症村数量与各省份GDP总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各省份人均GDP不相关。随后文章对乡镇企业、环保局以及村民等癌症村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结论与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帆  
基于1992—2012年中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变参数反应模型和滚动回归模型研究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超敏感系数分别为0.6510和0.6659,利用LC/PIH分析框架不能精确阐释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城镇的利率跨期弹性很不显著,而农村的利率跨期弹性利率显著为负;城乡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分别为11.890和10.025,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降后升,而农村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先升后降,这导源于城乡居民的消费环境出现了趋势性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华军  刘传明  杨骞  
本文将SO2作为环境污染的代理指标,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关系进行识别,并采用QAP方法从环境规制的地区差异和地理近邻效应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环境污染空间溢出的来源。研究发现:(1)我国环境污染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已经突破了地理上的近邻效应,呈现多线程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2)环境规制的地区差异和地理近邻效应对环境污染空间溢出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从地理距离上看,地理距离在0—750千米范围内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而超过这一范围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便不再显著。(3)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地理近邻效应可以解释环境污染空间溢出的18.1%,而不同的环境规制代理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