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992)
2023(19719)
2022(16554)
2021(15688)
2020(13042)
2019(29848)
2018(29267)
2017(55981)
2016(29924)
2015(33648)
2014(33107)
2013(32231)
2012(29460)
2011(26495)
2010(26613)
2009(24724)
2008(23988)
2007(21185)
2006(18809)
2005(16862)
作者
(82240)
(68929)
(68289)
(65154)
(43652)
(32638)
(30953)
(26603)
(26092)
(24501)
(23427)
(23121)
(21835)
(21565)
(21295)
(21244)
(20394)
(19992)
(19791)
(19657)
(17087)
(16606)
(16579)
(15607)
(15366)
(15308)
(15003)
(14992)
(13655)
(13401)
学科
(118947)
经济(118795)
管理(93820)
(88859)
(73669)
企业(73669)
方法(53369)
数学(46917)
数学方法(46167)
中国(35478)
(34725)
(33543)
业经(27584)
(26841)
(24011)
贸易(23994)
(23492)
农业(22748)
技术(22527)
(21308)
地方(21291)
环境(21258)
(20773)
银行(20744)
(20092)
财务(20016)
财务管理(19971)
(19907)
理论(19580)
(19262)
机构
学院(418349)
大学(416948)
(178411)
经济(174924)
管理(165121)
理学(142609)
理学院(141134)
研究(139143)
管理学(138690)
管理学院(137896)
中国(108830)
(86990)
(84447)
科学(80650)
(67330)
财经(66247)
中心(64669)
(63216)
(62115)
研究所(60814)
(60422)
业大(58000)
经济学(55122)
北京(54792)
(53273)
师范(52766)
(50835)
经济学院(49592)
财经大学(49309)
农业(49102)
基金
项目(281231)
科学(225041)
研究(209306)
基金(207058)
(179485)
国家(177994)
科学基金(154945)
社会(135938)
社会科(129105)
社会科学(129078)
(108381)
基金项目(107919)
自然(98417)
教育(97502)
自然科(96240)
自然科学(96220)
自然科学基金(94564)
(91366)
资助(84986)
编号(83884)
成果(68419)
(63424)
重点(63292)
(61828)
(60293)
课题(58340)
国家社会(57368)
创新(57257)
(55750)
教育部(55397)
期刊
(194205)
经济(194205)
研究(125258)
中国(86710)
(65587)
管理(64359)
学报(58311)
科学(57669)
(57484)
教育(48802)
大学(46825)
学学(43999)
(40839)
金融(40839)
农业(39320)
技术(39154)
财经(32892)
经济研究(32121)
业经(31216)
(28420)
问题(24857)
(21882)
(21666)
技术经济(21258)
统计(20748)
(19689)
科技(19509)
世界(18887)
(18731)
国际(18714)
共检索到626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文卿  董景荣  张海涛  罗佳惠  
本文从环境政策的创新模式选择效应视角剖析了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速放缓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考虑投资型规制、费用型规制、研发补助三类环境政策和外源型、内源型两种创新模式,本文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了“环境政策工具-创新模式选择-GTFP”因果传导关系,发现不同环境政策工具以创新模式选择为中介对GTFP施加动态异质性影响;环境政策工具的内源创新激励效应越强,其对GTFP的短期促进作用越弱、长期促进作用越强。进而考察我国环境政策历史沿革,发现费用型规制强度持续、快速提高所引发的创新模式过度内源化是导致我国GTFP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上述结果揭示,发展单一的内源型创新模式难以实现GTFP平稳增长,即激进的创新驱动无法满足绿色发展的战略诉求。政策启示是设计环境政策空间布局,引导不同地区落实差异化环境政策方案,从而实现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战略统筹,使GTFP回归平稳增长轨道。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会  姜影  陈园园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迎港  常向东  
基于中国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将2013年的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试点运行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合成控制法进行反事实研究,并通过安慰剂检验、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分析评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整体上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尤其是湖北、北京和上海的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通过促进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两个重要途径来提升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袁宝龙  李琛  
创新驱动工业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采用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域工业面板数据,利用扩展的CDM模型分析工业行业在回应环境规制时的创新行为差异,以及不同创新行为对工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不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况下,研发强度对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考虑环境规制的情况下,研发强度仅对策略性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实质性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策略性创新对TFP和GTFP的影响并不显著,表明发明专利创新才是促进工业绿色增长的驱动因素。(3)分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工业存在以"小发明""小创造"回应政府环境规制的策略性创新行为。从创新绩效来看,实质性创新能够促进三大地区的TFP和东、中部地区的GTFP,但是策略性创新只对西部地区的GTFP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夏建红   刘松   丁晨峰   陶鑫庆  
在“双碳”背景下通过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超效率(SBM—GML)模型阐释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内在逻辑,在分别控制时间和地区的双固定效应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PQRM)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1)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是先抑制后促进;(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环境规制对高端分位点省级行政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程度远小于低端分位点省级行政区;(3)技术进步是我国东、中、西和东北等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全域技术效率尤其是规模效率是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地方政府首先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完善环境规制政策,缩小区际差异;其次要加强基础性研究,破除技术垄断,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规模经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旭   侯杰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在《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政策背景下,试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及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业融合”政策主要是通过市场示范机制和结构优化机制引导试点企业“精准”融入重点领域,降低企业试错成本,促进创新投入结构优化,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新能源和制造业、研发设计服务和制造业等试点领域提升更明显;西部、东部地区提升效果相对优于中部地区但整体差异并不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梁彦希   王渊   王玉  
二十大报告指出将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拓展了波特效应的理论边际,从环境政策的影响程度角度检验了“绿色创新→清洁生产”在“环境政策→企业生产效率”中的链式中介作用,以厘清环境政策对于企业生产效率这一作用结果在企业内部的作用机制。通过将环境政策划分为规制型环境政策与激励型环境政策,分析不同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规制型环境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2)激励型环境政策并不利于企业进行绿色创新,但同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绿色生产,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而后在企业性质的异质性检验中,亦得到了新的拓展结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玲  陶锋  
按照污染排放强度,本文将中国28个制造业部门分为重度污染产业、中度污染产业和轻度污染产业三大类,在测算1999—2009年三大产业部门环境规制强度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力图从促进生产率的角度找出不同产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拐点。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污染产业当前环境规制强度相对合理,能够促进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效率改进;中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创新和技术效率的关系呈"U"型,相对于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而言技术效率可以更早地突破"U"型拐点;轻度污染产业环境规制强度与三者的关系也呈"U"...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泳泽  张先轸  
我国区域创新竞争中呈现了一定的"R&D崇拜"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政府对创新的支持行为,部分地区主观强制推动的自主创新战略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为此,本研究引出了适宜性创新模式的讨论,考察了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理论研究表明,适宜性创新模式选择应该与要素禀赋、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只有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水平以及制度环境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内源式创新模式将有利于提升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否则采取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模仿性创新是相对有效的。在此基础上,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验证了以上提出的适宜性创新模式...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海英  谢建政  张纯洪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内含了环境规制因素,二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短期抑制、长期促进生产率增长的"波特假说"。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工具所引致的污染治理成本和排放成本并不相同。如果污染治理成本相对小于污染排放成本,则环境规制实施当期就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否则会使之恶化。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其在污染治理和污染物排放两方面,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效应的相对强弱。在有效环境规制工具选择问题研究上,提出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众多因素中"剥离"出环境规制的研究路径,通过"剔除"环境规制变量前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识别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呈"U"型关系。就中国的具体实践而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作用受地区技术创新、要素结构和FDI水平的异质性影响,影响效应最大的路径是要素结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龚新蜀  李梦洁  
本文选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能源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借助面板模型分析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力度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OFDI和环境规制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符合"波特假说",同时环境规制能够促使OFDI发挥技术溢出与结构优化效应来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间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并向中等标准组看齐;门槛检验显示,OFDI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门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乌赶  周小亮  
环境规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双重作用机理,运用非期望产出的EBM-DDF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域2003—2014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检验了三种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尚未直接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符合倒"U"型关系,当前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支持了"波特假说";自愿协议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