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47)
2023(19001)
2022(16533)
2021(15261)
2020(13191)
2019(30093)
2018(29908)
2017(57484)
2016(32020)
2015(35874)
2014(35864)
2013(35535)
2012(33194)
2011(30136)
2010(30123)
2009(28016)
2008(27823)
2007(25017)
2006(21857)
2005(19479)
作者
(97414)
(81106)
(80772)
(76839)
(51357)
(38990)
(36718)
(31951)
(30634)
(28789)
(27490)
(27322)
(25872)
(25594)
(25076)
(25059)
(25012)
(24067)
(23295)
(23293)
(20582)
(19952)
(19752)
(18339)
(18294)
(18210)
(17975)
(17838)
(16467)
(16255)
学科
(127438)
经济(127293)
管理(89789)
(85695)
(69159)
企业(69159)
方法(58858)
数学(51175)
数学方法(50645)
(35862)
中国(34266)
(33419)
(30274)
地方(27979)
业经(27973)
(25098)
贸易(25085)
(24369)
(24186)
农业(24061)
环境(21961)
(20680)
财务(20606)
财务管理(20557)
(20371)
银行(20275)
(20156)
理论(19593)
企业财务(19465)
技术(19351)
机构
大学(465113)
学院(462210)
(181248)
经济(177216)
管理(176379)
研究(159039)
理学(152925)
理学院(151093)
管理学(148313)
管理学院(147492)
中国(117503)
科学(103901)
(99503)
(87653)
(83641)
(83264)
研究所(76357)
业大(76161)
中心(72042)
农业(69567)
(68652)
财经(67118)
北京(62652)
(61194)
(60896)
师范(60460)
(57250)
(55316)
经济学(54531)
财经大学(49844)
基金
项目(316130)
科学(245077)
基金(226942)
研究(223008)
(201621)
国家(199954)
科学基金(168326)
社会(138314)
社会科(130871)
社会科学(130830)
(125126)
基金项目(120963)
自然(112336)
自然科(109626)
自然科学(109589)
自然科学基金(107588)
(106037)
教育(102195)
资助(93902)
编号(90475)
成果(73402)
重点(71853)
(68926)
(67933)
(64982)
课题(62661)
科研(61509)
创新(60761)
计划(60195)
大学(57646)
期刊
(196063)
经济(196063)
研究(131035)
中国(85146)
学报(85076)
(79098)
科学(72932)
(62568)
大学(61989)
管理(61425)
学学(58538)
农业(53960)
教育(47843)
(39040)
金融(39040)
技术(37227)
业经(32850)
财经(32246)
经济研究(31155)
(28213)
(27494)
问题(26365)
图书(24222)
(23590)
科技(23180)
技术经济(22143)
业大(21826)
理论(21758)
资源(21210)
商业(20933)
共检索到670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盈之  孙剑  
本文首先构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标评价体系,并结合我国省域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我国环境承载力的区域比较;同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境承载力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工业化程度与地区人力资本与环境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正向关系,而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管制对环境承载力具有负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影  
本文从环境污染综合评价、污染物达标排放及综合利用两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29省市1989~2012年的环境承载力进行度量,并采用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方法、以环境承载力为视角对我国29省市进行重新的区域划分。研究显示:(1)新的区域聚类分组与传统的地理区位划分具有明显的相异性,这意味着应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有区域差异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政策。(2)从聚类分组的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值的动态变化来看,2000年以来各区域环境承载力明显恶化且波动较大。第一、二、三区域数值呈现接近且交叉的状态,具有趋同性。第四区域环境承载力一直呈现低位波动,这些省区应成为提升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点监控省份,以缩小我国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春友  张秋艳  邢蕊  
产业集成创新的核心是知识的集成创新,区域产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保持与创新发展植根于对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培育与提升。首先,明确了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内涵,提出面向产业集成创新的区域知识承载力分析框架;然后,分析了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给出培育和提升区域知识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琳  卢佳佳  
构建指标体系评估了近15年城镇化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发展状况,通过曲线拟合分析二者的响应关系,并借鉴点弹性概念测度了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指数,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模型探析了影响该响应关系演变的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持续推进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污染已超过资源环境系统阀值,整体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资源环境治理改善速度滞后于城镇化变动速率,造成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响应关系整体呈“正响应”向“负响应”演变的态势。究其根源,长期以来绿色技术转化欠佳,环境制度安排不合理,环保治理投入利用效率低,造成技术创新的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少惠  韩慧  
[目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承载力水平的提升直接关乎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承载力作为切入点,探讨我国省域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利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域公共图书馆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承载力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31个省的公共图书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的差距较大,承载力的相对水平、内部结构和变化趋势各不相同;(2)公共图书馆承载力提升有赖于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的协同投入,任何单一的资源投入方式对于提升图书馆承载力的效用都不明显;(3)公共图书馆服务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其大小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居民受教育程度和人口密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通过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研究了中国31个地区2004-2013年间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得分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13年中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焦士兴  李勇  李静  
在对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改进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指数研究模型,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发展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以河南省为参照区,计算分析了18个城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指数、综合资源承载力指数。研究表明:①不同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指数和经济资源承载力指数存在明显差异;②区域资源积累量较好、不足和严重不足的城市分别占7个、8个和3个;③城市的发展分为剧烈变化型、起伏和缓型、发展稳定型、良性发展型四个类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小兰  
文章依据PRED框架,建立资源环境压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评价2006~2011年间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基于空间统计方法分析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省域资源环境压力由西向东、由北到南依次递减,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承载率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向西北部梯状下降模式。资源环境压力、承载力和承载率均存在较强的全局正相关,呈现出"中心-外围"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婧  李红军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娟  史文兵  穆兴民  
科学识别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促进科学合理的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总结筛选出15个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应用DEMATEL方法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保护现有水资源的数量,并不断提升水资源质量,能够促进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改变工业生产方式,降低工业耗水量,进而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水资源承载力才能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曾维华  杨月梅  陈荣昌  李菲菲  
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之一。对环境承载力的合理分析,能够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准确地评估区域规划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在环境承载力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结合发展变量与限制变量之间关系的描述,研究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利用强度,由此提出了一种更为直观的环境综合承载力量化方法——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并将其应用到广州市南沙国际汽车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为该规划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合理的建议。该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区域规划对环境的影响,为区域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波,邵波  
区域承载力是区域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本特点是把区域假定为一种封闭型地域,并从土地资源潜力所能提供给人类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指标出发,来研究和测算区域人口承载力。实际上区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存在着密切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联系。从区域本身土地资源潜力来测算开放型区域的开发容量,作为在全球级或国家级层次上的一种研究,有一定的价值,但从指导城市这类集聚空间和某些特定区域开发角度上讲,作用不大,因为其结论往往难以解释当前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聪颖  赖昭豪  郭熙  
以江西省南昌市为研究区域,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4个维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研究2006—2017年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情况,并通过障碍因素诊断模型识别制约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环境系统是保持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稳定提高的有力条件;(2)社会系统、资源系统对南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部分因素也有阻碍作用;(3)随着南昌市人口的持续增加,人类社会活动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以及在工业污染的环境治理方面的需求落后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当前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