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4)
2023(13528)
2022(11252)
2021(10014)
2020(8382)
2019(18583)
2018(18095)
2017(34272)
2016(18101)
2015(19908)
2014(19551)
2013(19305)
2012(17471)
2011(15638)
2010(16049)
2009(15520)
2008(15130)
2007(13708)
2006(12410)
2005(11508)
作者
(51561)
(43313)
(42792)
(40483)
(27506)
(20431)
(19311)
(16661)
(16187)
(15194)
(14773)
(14303)
(13902)
(13522)
(13346)
(12986)
(12775)
(12464)
(12350)
(12180)
(10701)
(10579)
(10398)
(9908)
(9765)
(9489)
(9441)
(9376)
(8603)
(8435)
学科
(102808)
经济(102713)
(82766)
(77403)
企业(77403)
管理(73099)
方法(36133)
业经(31468)
数学(27464)
数学方法(27215)
(26786)
(25799)
地方(22215)
中国(20468)
(20424)
财务(20387)
财务管理(20371)
企业财务(19301)
农业(18998)
技术(17802)
(17698)
(17309)
环境(16756)
(16627)
(16585)
理论(15846)
(14731)
(14330)
(13668)
贸易(13656)
机构
学院(270193)
大学(261018)
(124053)
经济(121885)
管理(109580)
理学(93881)
理学院(93015)
管理学(91839)
管理学院(91342)
研究(85949)
中国(68469)
(55861)
(53497)
科学(49116)
财经(43954)
(42322)
(41601)
(40002)
(39706)
中心(38772)
研究所(37817)
经济学(37785)
业大(34951)
经济学院(33703)
北京(33251)
(32667)
财经大学(31879)
商学(31436)
商学院(31128)
(31039)
基金
项目(171177)
科学(137526)
研究(128677)
基金(125057)
(106435)
国家(105480)
科学基金(93567)
社会(85834)
社会科(81511)
社会科学(81488)
(69414)
基金项目(65771)
自然(58029)
教育(57510)
自然科(56692)
自然科学(56681)
自然科学基金(55694)
(55157)
编号(51172)
资助(50184)
成果(39189)
(39023)
(38624)
重点(38187)
(37224)
(37224)
国家社会(35704)
创新(35602)
课题(35154)
(33612)
期刊
(151489)
经济(151489)
研究(80456)
中国(50836)
管理(48157)
(47593)
(37853)
科学(33828)
学报(31965)
技术(27180)
农业(26174)
业经(25625)
大学(25477)
学学(24592)
经济研究(24488)
(23262)
金融(23262)
财经(22756)
教育(21354)
(19879)
问题(18568)
技术经济(17825)
(16379)
现代(14323)
商业(14321)
(14215)
世界(14040)
统计(14027)
财会(13882)
(13713)
共检索到412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袁静静  袁广达  彭大菊  
文章以DPSIR为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适合于冶金企业的环境与经济综合绩效评价模型,并以此分析冶金企业环境与经济综合绩效,给出适用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冶金企业的管理和战略规划,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力度以及加强环保培训、增加研发投入等方面,试图促进冶金企业实现环境与经济综合绩效的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强  徐娜  
本文选取全国、河北省和高阳县环境承载力水平作为研究对照组,采用相对指数法对雄安新区大气、水和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于高阳县水平;水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和高阳县水平,说明雄安新区的水环境承载力具有相对优势;大气环境承载力分项指标显示,雄安新区指数与高阳县水平相当,但明显低于全国和河北省平均水平。提高雄安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需要以"减气增水"为目标,将产业升级、治理区域协同和治理方式的市场化作为施政重点,多管齐下、综合整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蓝希  刘小琼  郭炎  陈昆仑  
为揭示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演化特征,理解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武汉城市水环境的承载基础,从水资源环境、水污染控制和社会经济承载3个子系统来构建城市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结构熵权法和均方差决策法进行主客观联合赋权,对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的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背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3年武汉城市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协调性较好,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综合值呈上升态势,具有较好的水环境承载基础;(2)水资源环境和水污染控制两个子系统在武汉城市水环境承载力中贡献较大;(3)长江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水污染控制是提升武汉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未来控制城市生活污水、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是武汉城市水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华  钱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长江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江浙沪为主)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等5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各要素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最主要的是土地与水资源承载力;长三角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念春  
根据PSR概念模型建立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条件整体较好,环境承载力以中等区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59.3%;处于较弱承载力的地区为西部邹平县、高青县、无棣县和庆云县4个行政区,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增长率较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土壤重金属较为富集;无弱承载力区存在。最后根据各区影响因素特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傅微  李婷  刘源鑫  
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是人地关系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自然地理综合研究的前沿及热点内容。近年来,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体现在:(1)建立了综合、广泛的评价指标体系;(2)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与人地关系的调适;(3)综合研究方法的应用;(4)对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动态研究的关注及尝试。目前,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产业规划、灾后重建、资源环境监测及预警等领域。未来仍需在完善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尺度及动态变化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此深化综合自然地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丹  吴凤平  
文章在对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的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综合探析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方向,通过严格控制初始水权和初始排污权,实现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以及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保障产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结合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董锁成  李泽红  
中国水资源短缺,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水资源已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关系,运用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特定年份相关数据计算其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描述中国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以此综合分析评价中国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与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不相匹配;西南省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相对较大;长江、珠江流域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无水资源承载力优势;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如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超载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渐趋枯竭。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史宝娟  郑祖婷  
本文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方面建立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通过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河北省综合承载能力和各系统承压水平,指出河北省综合承载力平稳上升,资源、社会承压能力较弱,河北省应当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节约能源,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贤金  宋娅娅  
厘清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探索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生机制与评价模型,对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乃至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思路,提出区域资源环境与生产生活要素的"共轭角力"理论机制,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解构为"支撑力—敏感点""恢复力—脆弱点""损害力—临界点""发展力—平衡点"四对相互作用力,并据此提出集开发建设、环境灾害、资源生态及社会福祉四个维度的DENS评价模型,为科学地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特征提供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王蕾  万荣  
城市群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向区域协作战略转型的着力点,但是国内以城市群为载体的旅游业发展与旅游环境承载能力的相互关系研究相对不足。通过建立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构造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力测度模型,以定量描述区域旅游环境系统的承载潜力及旅游环境可持续承载状况,提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测度思路,同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2000-2005年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采用灰色预测法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状况进行动态模拟预测,进而提出改善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承载状况的区域优化与调控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志启  郭慧慧  
文章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郑州市区域总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资源环境自身所具有的刚性,郑州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变动性不大,当社会经济及人口增长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将会制约郑州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洁  
文章结合灰关联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07-2016年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和主要障碍因子诊断。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东中西段及11省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除江西、湖南一直处于中级水平外,其余各地均由2007年的中级水平升为2016年的良好水平,但提升压力与潜力俱在;2007-2012年东中西段土地综合承载力基本呈西高东低阶梯状空间格局,2013-2016年基本呈东高西低阶梯状空间格局;4个子系统承载力呈不同幅度上升态势,经济社会系统基本呈线性增长态势,土地资源和科教管理系统上升幅度小,生态环境系统波动频繁,子系统不一致性变化制约了土地综合承载力快速提升;土地资源承载系统是首要障碍系统,人口密度、土地集约化程度、地均废水负荷等是主要障碍因子;土地综合承载力提升应重点突破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