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1)
- 2023(13748)
- 2022(11347)
- 2021(10495)
- 2020(8873)
- 2019(20382)
- 2018(20144)
- 2017(39041)
- 2016(20714)
- 2015(23047)
- 2014(22412)
- 2013(21849)
- 2012(19570)
- 2011(17080)
- 2010(16888)
- 2009(15816)
- 2008(15240)
- 2007(13280)
- 2006(11311)
- 2005(10056)
- 学科
- 济(90881)
- 经济(90790)
- 业(89455)
- 企(82270)
- 企业(82270)
- 管理(77970)
- 方法(44798)
- 数学(36357)
- 数学方法(35741)
- 业经(29733)
- 财(28212)
- 农(27715)
- 务(22090)
- 财务(22036)
- 财务管理(22012)
- 企业财务(20851)
- 农业(19863)
- 中国(19361)
- 技术(19036)
- 划(17904)
- 环境(17561)
- 理论(17198)
- 和(16645)
- 制(15733)
- 策(15443)
- 贸(14488)
- 贸易(14479)
- 地方(14428)
- 易(14113)
- 学(13266)
- 机构
- 学院(292430)
- 大学(284266)
- 管理(123828)
- 济(122116)
- 经济(120001)
- 理学(107967)
- 理学院(107012)
- 管理学(105117)
- 管理学院(104595)
- 研究(84355)
- 中国(66513)
- 京(57680)
- 财(54923)
- 科学(50851)
- 农(46003)
- 财经(44800)
- 江(42874)
- 业大(42515)
- 经(40875)
- 中心(40326)
- 所(39992)
- 经济学(36751)
- 研究所(36322)
- 农业(36152)
- 北京(34949)
- 商学(34101)
- 商学院(33810)
- 州(33683)
- 经济管理(33525)
- 经济学院(33429)
- 基金
- 项目(201865)
- 科学(162582)
- 基金(149732)
- 研究(147166)
- 家(129258)
- 国家(128148)
- 科学基金(114256)
- 社会(95967)
- 社会科(91260)
- 社会科学(91234)
- 省(80450)
- 基金项目(79335)
- 自然(75166)
- 自然科(73570)
- 自然科学(73557)
- 自然科学基金(72269)
- 教育(68011)
- 划(65984)
- 资助(60907)
- 编号(58665)
- 创(45588)
- 重点(44894)
- 部(44279)
- 成果(43861)
- 发(43180)
- 创新(41870)
- 业(41507)
- 国家社会(40156)
- 课题(38996)
- 科研(38897)
- 期刊
- 济(130629)
- 经济(130629)
- 研究(75904)
- 管理(50589)
- 中国(49335)
- 财(46469)
- 农(42202)
- 科学(39197)
- 学报(38672)
- 大学(31248)
- 技术(30622)
- 学学(30014)
- 农业(29408)
- 教育(24769)
- 业经(24256)
- 融(22081)
- 金融(22081)
- 财经(22052)
- 经济研究(20092)
- 经(19072)
- 业(18388)
- 技术经济(17354)
- 问题(16932)
- 财会(15343)
- 统计(15117)
- 策(14697)
- 现代(14350)
- 商业(14164)
- 科技(13371)
- 资源(13236)
共检索到4104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波
现有对于漂绿成因的研究,都没有将企业绿色管理看作一个多环节的过程,因而将漂绿看作一种单纯的企业欺骗行为。笔者从企业绿色过程视角出发,建立了包含"承诺动力、实施能力、实施动力"三个维度的企业绿色过程模型,对企业走向绿色过程中的八种状态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发现实施能力不足、实施动力不足都可能引发漂绿,并用该框架分析了两个实例。
关键词:
漂绿 绿色过程模型 环境承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文书洋 张琳 刘锡良
当前,绿色金融备受关注,然而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尚需进一步强化。根据经济学的一般原理,由于污染的外部性问题,环保的主要力量应当是公共部门而非金融系统。然而为何越来越多国家选择发展绿色金融?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什么?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是有效制定政策、构建绿色金融理论体系的基础。本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表现出与公共部门环保投入的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基于经济增长框架的绿色金融理论模型,对经验事实给出理论解释。模型证明:绿色金融的成本分摊与风险分担功能使其具有独特的长期增长效应,是经济发展必然选择;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理论层面回答了"为什么需要绿色金融"这一问题,为绿色金融的经济学理论发展和政策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框架。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政策配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董会忠
提高资源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效用是保障其绿色成功转型的关键。文章以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因素为研究视角,对资源禀赋进行储量与产量双维度的评估,并在测度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指数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业外资依存度、劳动力质量建立其空间Durbin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性地分析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源禀赋的内在作用机理及溢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过程中会受到"资源诅咒"效应的影响,而且对邻近地区制造业绿色发展产生扩散与溢出效应。同时,在劳动力质量呈现负向外溢的趋势下,外资引入利用所引发的正向溢出效应作用效果相对有限,且难以弥补地区资源过度消耗而造成制造业绿色转型动能不足的效益损失。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破解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中的"资源诅咒"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制造业 绿色转型 资源约束 空间效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唐贵瑶 陈琳 陈扬 刘松博
本研究基于高阶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高管人力资源管理承诺对企业环保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人力资源管理承诺间接影响了企业的环保绩效和财务绩效,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此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企业规模正向调节了高管人力资源管理承诺和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高管人力资源管理承诺与环保绩效、财务绩效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对我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为我国企业进行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姜磊 郭玉清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游达明 欧阳乐茜
对我国省域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和财政分权条件下不同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的分析表明,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集聚效应,财政分权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存在明显差异,财政分权和环境规制的交互效应在"行政命令型"环境规制中尤为显著。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以及与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我国应优化财政分权制度与地方官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环境规制工具与地方财政分权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环境规制工具,制定跨区域的环境规制政策,发挥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创新补偿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楠博 孙弘远
基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视角,运用2019年我国内地省域数据,构建包含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云模型评价方法,对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中最主要的影响维度;我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整体处于中等成熟度,且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后,基于全新视角,提出提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成熟度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汪海凤 韩刚 李修玉
《环境保护税法》的颁布实施推动了中国绿色税收制度的改革,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2011—2022年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重变换模型(CIC)研究了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有效促进了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且主要通过促进企业内部主动提升ESG表现及在外部提高合法性要求两种方式影响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保护税对不同类型的绿色并购具有不同的效应,对垂直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环境保护税对小规模、风险承担水平高及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本文的研究揭示了环境保护税与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的关系,是对企业环保投资、绿色转型研究的深入,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税法》提供重要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翼 廖建桥
本文在32个组织、1453份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了两个重要问题:(1)服务年限对组织承诺水平有显著的影响;(2)组织承诺水平如何随着服务年限发生改变?先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是基于组织承诺水平随着雇员服务年限的变化而变化,在雇员刚刚进入组织时下降,尔后开始上升。然而,和现存的组织承诺发展理论相反,组织承诺周期理论揭示出雇员的组织承诺随其服务年限的增长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并且显著地划分为五个阶段:震荡期、认同期、稳定期、反刍期、固化期。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雇员组织承诺和预防雇员离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春 曹卫国
为了探索本土化的企业员工职业承诺结构,文章在参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SPSS和AMOS软件通过对预试问卷及正式问卷的编制与分析,探讨企业人员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模式,对职业承诺的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职业承诺的一因子模型、四因子模型及五因子模型,经比较发现四因子模型是拟合度最佳的结构。
关键词:
职业承诺 问卷编制 工作绩效 因子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雨潇 方明月
本文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民营企业"国有化"问题。实证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国有化"的可能性与其所在行业或地区的行政壁垒和利润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中国民营企业戴上"红帽子"是一种短期的逐利行为,其主要目的是克服行业层面与地域层面的行政壁垒;从政府角度来说,选择"国有化"企业时主要遵循了"择优而取"的原则,其主要动机是控制高利润率企业而不是帮助困难企业。"国有化"可能是中国民营企业对于市场环境的应对措施。这对于我们理解转型国家中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政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国有化 民营企业 行政壁垒 政企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韩剑 严兵
企业研发(R&D)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如果内源融资投入不足或者外源融资渠道不畅,企业的创造性破坏活动就会受到限制。本文以2005-2007年38万多家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内外部融资约束对我国企业R&D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融资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R&D活动更多的依赖外部融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融资对企业R&D活动的正向影响对中小规模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高技术企业更为明显。我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银行市场结构由国有大银行垄断,银行贷款重实物资产、轻无形资产,导致企业研发创新活动面临较大的资金瓶颈。因此,深化国内金融改革,降低金融机构准入门槛,拓宽...
关键词:
创造性破坏 内部融资 外部融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立雨 张丹
在回顾总结绿色产品与创新绩效有关文献基础上,以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企业环境许诺与人力资本为解释变量,以污染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企业环境许诺、人力资本对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许诺对绿色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适应能力直接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人力资本并不直接影响绿色产品创新绩效,绿色自适应能力在人力资本与绿色产品创新绩效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生 王倩 柴鑫
分析并界定了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概念,指出企业实施绿色持续创新的最大障碍在于创新效率低下,因而有必要对影响创新效率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改进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基于此,在期望产出指标基础上增加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DEA模型,构建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基于中国201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持续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持续创新 创新效率 非期望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