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6)
- 2023(12967)
- 2022(11221)
- 2021(10811)
- 2020(9124)
- 2019(21292)
- 2018(21618)
- 2017(40451)
- 2016(21885)
- 2015(25119)
- 2014(25210)
- 2013(24458)
- 2012(22238)
- 2011(19786)
- 2010(19889)
- 2009(18009)
- 2008(17650)
- 2007(15391)
- 2006(13174)
- 2005(11495)
- 学科
- 济(84577)
- 经济(84493)
- 管理(62931)
- 业(57096)
- 企(48915)
- 企业(48915)
- 方法(42793)
- 数学(37316)
- 数学方法(36522)
- 学(23057)
- 中国(20489)
- 农(20367)
- 财(19178)
- 理论(18673)
- 业经(17826)
- 环境(16494)
- 地方(15820)
- 和(14538)
- 教学(14252)
- 贸(14130)
- 贸易(14122)
- 易(13709)
- 技术(13573)
- 农业(13527)
- 划(13510)
- 教育(12912)
- 务(12838)
- 制(12782)
- 财务(12758)
- 财务管理(12735)
- 机构
- 大学(311248)
- 学院(309219)
- 管理(123043)
- 济(113786)
- 经济(111055)
- 理学(107092)
- 理学院(105916)
- 管理学(103479)
- 管理学院(102948)
- 研究(98432)
- 中国(71417)
- 京(66656)
- 科学(65102)
- 财(50091)
- 所(49191)
- 农(47850)
- 业大(47586)
- 研究所(45363)
- 中心(45065)
- 江(44159)
- 范(42633)
- 北京(42215)
- 师范(42096)
- 财经(41162)
- 农业(37614)
- 经(37410)
- 州(36486)
- 院(36353)
- 技术(35878)
- 师范大学(33888)
- 基金
- 项目(216040)
- 科学(167869)
- 研究(156546)
- 基金(154052)
- 家(134688)
- 国家(133592)
- 科学基金(114751)
- 社会(94365)
- 社会科(89286)
- 社会科学(89261)
- 省(85789)
- 基金项目(81443)
- 自然(77062)
- 自然科(75257)
- 自然科学(75236)
- 教育(74415)
- 自然科学基金(73823)
- 划(72011)
- 资助(65191)
- 编号(64885)
- 成果(52334)
- 重点(48344)
- 部(46480)
- 课题(45145)
- 发(44767)
- 创(44486)
- 科研(41648)
- 创新(41400)
- 大学(41262)
- 项目编号(40213)
- 期刊
- 济(120366)
- 经济(120366)
- 研究(85681)
- 中国(57504)
- 学报(50888)
- 管理(45971)
- 科学(45517)
- 教育(44165)
- 农(41977)
- 大学(38386)
- 财(37849)
- 学学(35636)
- 技术(31877)
- 农业(30005)
- 融(20305)
- 金融(20305)
- 图书(19507)
- 业经(19366)
- 财经(19193)
- 经济研究(18859)
- 经(16257)
- 业(15756)
- 科技(15466)
- 技术经济(15078)
- 问题(14902)
- 理论(14762)
- 版(14369)
- 统计(14346)
- 实践(13768)
- 践(13768)
共检索到438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孙艳 胡洪营 陆韻 杨宏伟 徐必 任韵如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学科,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实验前准备、实验中操作及实验后分析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开放式实验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科研热情,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又增强了师生的沟通和理解。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创新意识,强化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环境工程 微生物学实验 开放式教学模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立超 李炳学 钮旭光 刘灵芝 肖亦农 孙军德
高等学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大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中,通过确定教学内容、课前自学、课堂讨论和考核制定等环节,对环境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改革与设计,加大翻转课堂教学硬件投入,转变任课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和谐、平等和亲切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环境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邢子鹏 万家峰 于秀娟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只有坚持实践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文章探讨了地方综合类大学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开展环境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给出了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和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期为环境微生物学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清 梁成云 李太元 李艳茹
延边大学作为地方民族大学,结合地方民族文化和食品产业特色及优势,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与朝鲜族传统发酵食品的加工与安全质量控制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等形式提高了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加强了与校企间的协同发展,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艳
课程思政是高校"金课"、"一流课程"建设的更高层面,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直接关系甚至决定接班人问题、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这对专业课教师育人角度和育人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高教出版社原总编辑杨祥先生谈到,课程教材是高校育人、课程思政、特色融合创新的三大重要载体。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游晓拢
翻转课堂是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或学习课件,课上探讨疑难问题,巩固理论知识的翻转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文章对翻转课堂应用到微生物学检验教学进行探讨研究,从学生角度观察,通过闭卷考试和问卷调查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微生物学检验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学生成绩显著上升,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步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春梅 杨金铭 杨洪升 薛春梅 罗志文 董锡文 戚晓利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将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运用到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两者有效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冲伟 李海英 宋福强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提高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微生物学课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对策。
关键词:
微生物 教学效果 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霍振响
沈锡辉,1972年11月生,陕西丹凤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7),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019)、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进计划(2018)和陕西省“特支计划”(2018)。1994年、1997年,先后在西北农业大学获农学专业学士学位和生化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获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2008年为美国普度大学生物科学系博士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微生物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马超 许钟 杨宪时
对标称保质期内瓶装蟹糊感官、理化、微生物学品质安全及残存细菌菌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产品感官品质良好;水分含量(65.48±0.99)%、盐分含量(8.26±3.15)%、水分活度(Aw)(0.90±0.03)、pH(8.18±0.38)、T-VBN(48.02±19.61)mg/100g;菌落总数(5.60±0.81)lgCFU/g,大肠菌群
关键词:
蟹糊 冷藏 细菌菌群 潜在危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彬
本文认为,在微生物学课程教改项目实施中,应从职业活动入手,与发酵企业行家共同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群职责,细化各项能力要求。要围绕能力培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能力本位 微生物学 课程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建和 王恒安 严亚贤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微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突出以"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为核心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优化教学方法、融汇艺术元素、述评科学典故、剖析重大事件和关注社会热点等创新措施,让学生从改革的教学方法中养成创新思维习惯,从经典成果和成功案例中获得学习的思路和动力,从重大科学突破和社会热点上挖掘微生物学与社会的内在关系,达到形式上吸引学生、内容上充实学生、精神上激励学生,实现专业知识、人文素养、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同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业成
慕课属于高校教学运用的重要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其在病原微生物学习和免疫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解决知识讲授枯燥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将知识以系统化方式呈现,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学 免疫学 教育信息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文华 张文钊 侯海军 魏文学 盛荣
镉作为一种毒性极大的重金属,极易在稻米中富集,严重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但稻米镉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镉污染稻米防治措施和“镉大米”安全利用技术。常德米粉生产过程可使镉超标稻米的镉含量低于国家标准(0.2 mg/kg),本研究从微生物角度对该过程的降镉效应进行探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米发酵液中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构特征;同时通过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方法获取纯菌株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在此基础上,以镉含量重度超标的稻米为试验材料,探究分离菌株的降镉效果。研究表明,发酵液中优势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通过分离培养共获得58株菌,其中乳杆菌属的菌株占比最大,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均表现出一定的降镉效果。其中,乳酸片球菌P1和发酵乳杆菌L4的降镉能力最强,发酵48 h的降镉量可达到0.55 mg/kg。菌种添加后发酵体系p H值降低,乳酸含量升高,从而有利于蛋白结合态镉的溶出,可能是米粉加工过程中稻米镉含量降低的主要微生物作用机制。稻米粉碎可提高功能微生物活性,提升降镉效率。本研究证明大米发酵液中存在高效降镉的菌株可有效降低镉超标稻米镉含量,可为降镉微生物菌株挖掘以及镉超标稻米有效利用提供新思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雅慧 卜登攀 杨红建 王之盛
反刍动物副产品如肉、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其在瘤胃内的氢化程度有关,瘤胃内微生物主要参与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的氢化过程。综述了反刍动物日粮中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瘤胃中参与脂肪酸氢化的主要微生物群落、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微生物参与下的氢化代谢途径和日粮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为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在反刍动物肉、奶中的含量提供调控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瘤胃 瘤胃微生物 生物氢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