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6)
2023(1480)
2022(1392)
2021(1217)
2020(1039)
2019(2336)
2018(2387)
2017(4727)
2016(2481)
2015(2713)
2014(2683)
2013(2584)
2012(2505)
2011(2331)
2010(2440)
2009(2338)
2008(2144)
2007(2007)
2006(1881)
2005(1770)
作者
(8169)
(6939)
(6902)
(6496)
(4327)
(3345)
(3030)
(2650)
(2640)
(2410)
(2391)
(2325)
(2155)
(2131)
(2084)
(2083)
(2077)
(2054)
(2011)
(1970)
(1722)
(1712)
(1595)
(1533)
(1521)
(1512)
(1500)
(1462)
(1383)
(1377)
学科
管理(10753)
(9320)
经济(9315)
环境(8209)
(5950)
(5105)
企业(5105)
(4386)
(4028)
规划(3754)
环境规划(3670)
(3523)
资源(3418)
方法(3292)
数学(2634)
数学方法(2567)
(2369)
(2341)
(2340)
(2329)
生态(2255)
土地(2105)
经济学(2012)
区域(1944)
(1944)
地方(1904)
区域环境(1849)
业经(1783)
(1686)
财务(1685)
机构
大学(38485)
学院(38404)
研究(13539)
管理(13335)
(13051)
经济(12684)
理学(11347)
理学院(11207)
管理学(10974)
管理学院(10922)
中国(10635)
科学(9894)
(8876)
(7673)
(7672)
研究所(6990)
业大(6603)
农业(6223)
中心(6043)
(5993)
(5981)
北京(5519)
(5257)
师范(5199)
(5172)
财经(4970)
(4807)
科学院(4690)
资源(4661)
(4660)
基金
项目(26869)
科学(20647)
基金(19541)
(17938)
研究(17928)
国家(17825)
科学基金(14809)
社会(11446)
社会科(10844)
社会科学(10838)
基金项目(10341)
(10292)
自然(10156)
自然科(9832)
自然科学(9829)
自然科学基金(9624)
(9006)
资助(7877)
教育(7245)
编号(6911)
重点(6142)
(5674)
(5600)
计划(5455)
科研(5414)
成果(5325)
(5116)
国家社会(4945)
(4928)
科技(4928)
期刊
(15115)
经济(15115)
研究(8687)
中国(8302)
学报(7893)
科学(7169)
(6590)
大学(5219)
学学(4948)
(4843)
农业(4682)
资源(4618)
管理(4269)
图书(3195)
(2543)
财经(2527)
业经(2449)
(2426)
金融(2426)
书馆(2355)
图书馆(2355)
环境(2168)
教育(2167)
(2135)
技术(2113)
问题(2086)
(2079)
生态(2016)
科技(1946)
(1920)
共检索到56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社坤  
本文首先从环境容量利用权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自然科学基础出发,指出环境容量利用权是一种新型无形财产权,是对环境生态功能的商品化,兼具公权与私权属性。然后,本文深入探讨了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权利构造,指出环境容量利用权的主体不限于排污者,而是一般主体,但要成为具体的环境容量利用权主体还需受到一定的公法管制;环境容量利用权的客体就是环境容量,通过环境容量所依附的物质载体的空间范围、利用环境容量的期限、所利用的环境容量的数量、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等参数可使环境容量具有确定性;环境容量利用权的核心权能是排污和收益,环境容量利用权的功能定位是"利用"而非支配或控制环境容量,一般不具有占有和排他权能,通过排污保证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付丽琴  
文章从身份权、社会权、主张权、受益权四个方面解释读者权利的本质。身份权体现着读者从非读者的区分;社会权表明了读者权利来源的本质特点;主张权确立了图书馆的服务责任;受益权代表着读者权利的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是目前人口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更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故出现了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派和以美国西蒙为代表的盲目乐观派。但是,无论是悲观派还是盲目乐观派,都没有从理论上正确阐述人口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片面性。因此,本文试图就人口和生态问题作些探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松  陆林  徐茗  
二战后,随着世界大众化旅游的逐步普及,现代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旅游地在旅游高峰期变得拥挤起来,景区超载、旅游污染等现象日益加剧。因此,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对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要比国外起步迟,但由于我国旅游发展道路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旅游环境容量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加强我国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显得格外紧迫和必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锐  
LAC(可接受的改变极限)是从游客环境容量概念发展而来的,用于解决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很多国家的规划和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从环境容量到LAC理论的发展过程,描述了LAC理论的九个步骤,简要介绍了LAC理论的衍生技术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红阳  由亚男  
由于旅游景区的环境破坏经常是在游客数量还未达到由传统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得出的最大容量值前就发生了,因此本文试从管理的角度出发重新定义旅游环境容量的体系构成,并提出管理容量的计量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卫振林,申金升,徐一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鸣远  姚云峰  王林和  
额济纳荒漠绿洲生态环境的变迁经历了一个复杂且漫长的时期 ,伴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进程和人工绿洲建设的过程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荒漠河岸林植被退化、水质恶化等情况严重。本文通过对绿洲水资源、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的系统分析 ,以“以水定地”、“水土平衡”的生态考核原则对绿洲环境容量进行评价。并对绿洲开发利用作了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额济纳荒漠绿洲水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经济发展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林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自然人姓名权开始具有更多、更直接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被商业利用。法律应赋予自然人平等享有姓名权商业利用的权利,只要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或一定领域内能够明确无误的指向特定自然人的称谓都是姓名权商业利用中的姓名。在实际生活中,自然人姓名权商业利用的基本法律表现形式主要有将姓名许可他人进行商业利用、将姓名作价用于商业活动及通过提供赞助使用其姓名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郎咏梅  孙洪涛  田家怡  慕金波  
通过对历年游客流量调查,分析了崂山风景区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景区9条步道游线,3条索道和7个人文景观区的日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并分析了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发现2004年景区各条步道游线、各条索道和各个人文景观区的日、月、年容量利用强度均为适载,但第一、第二和第三高峰日已严重超载。最后,制定了游客流量宏观调控对策及微观调控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建春  王蓉  
以海南省三亚市经典海岛景区——蜈支洲岛观光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旅游体系容量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法测算观光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力、设施配置能力、区域环境能力以及社会环境能力。结果显示:设施配置能力和区域环境能力是该观光景区消费者规模的制约要素。建议采取增设新的游乐设施,增加观光景点,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对不同的消费力度期间设定不同的管控办法等,以实现景区区域环境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缓解消费力度较大期间环境容量过载等主要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剑英  杨财根  
南京总统府是一个集科学研究、文物保存、科普教育与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对总统府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总统府游客局部超载和游客人数不足并存的现象,提出了有计划分散客流、采用淡旺季门票、充分利用景区现有空间、提供旅游供给等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利军  李艳丽  
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探讨和实践存在着理论支撑不足、内部化不明显、技术障碍难以突破等问题。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理论主张把环境容量也作为生产要素,企业采购环境容量生产要素的成本费用列入增加值核算的减项,从而实现国民经济核算对环境污染的损害计量。这种思路符合经济学的原理,可以借助市场的力量实现环境负外部性的内部化,并合理绕开现行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障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昌顺  谢高地  鲁春霞  
水环境容量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各地区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布及其紧缺度的基础上,揭示水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与区域功能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中国水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和区域功能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的态势;②各省(市)水环境容量紧缺度差异明显,除天津、上海、宁夏等少数省市水环境容量高度紧缺外,其余省(市)均有水环境容量剩余;③区域社会、经济功能的众多因子与区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功能随其水环境容量增加而增强,但社会、经济功能增强的同时,随之增加的生活和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静波  
移民环境容量的研究使移民安置规划建立在稳妥的科学基础上,扩大了移民安置范围的视野和任务范围。本文从经济、社会、生态与环境三重效益向良性循环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