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1)
- 2023(7023)
- 2022(5998)
- 2021(5327)
- 2020(4503)
- 2019(9696)
- 2018(9313)
- 2017(17580)
- 2016(9620)
- 2015(10393)
- 2014(9875)
- 2013(9535)
- 2012(8526)
- 2011(7582)
- 2010(7421)
- 2009(6790)
- 2008(6576)
- 2007(5730)
- 2006(4897)
- 2005(4213)
- 学科
- 济(34514)
- 经济(34477)
- 管理(32410)
- 业(30307)
- 企(24429)
- 企业(24429)
- 方法(16009)
- 数学(14215)
- 数学方法(14088)
- 环境(11379)
- 农(10807)
- 财(9413)
- 贸(9379)
- 贸易(9379)
- 学(9280)
- 易(9180)
- 中国(8498)
- 业经(8141)
- 划(7525)
- 销(7224)
- 供销(7216)
- 农业(6932)
- 务(6300)
- 财务(6291)
- 财务管理(6283)
- 技术(6160)
- 企业财务(5966)
- 地方(5894)
- 制(5555)
- 和(5270)
- 机构
- 学院(136482)
- 大学(135737)
- 济(54470)
- 经济(53562)
- 管理(52742)
- 研究(48052)
- 理学(46976)
- 理学院(46461)
- 管理学(45662)
- 管理学院(45460)
- 中国(34057)
- 科学(33507)
- 农(33150)
- 京(27934)
- 业大(27295)
- 农业(26853)
- 所(26122)
- 研究所(24620)
- 中心(21477)
- 财(21429)
- 江(19038)
- 财经(18116)
- 农业大学(17839)
- 院(17673)
- 北京(16839)
- 经(16565)
- 经济学(16201)
- 范(15983)
- 师范(15642)
- 省(15432)
- 基金
- 项目(103111)
- 科学(80155)
- 基金(75872)
- 家(70415)
- 国家(69828)
- 研究(66633)
- 科学基金(58386)
- 社会(43723)
- 社会科(41573)
- 社会科学(41559)
- 省(41016)
- 自然(40807)
- 基金项目(40670)
- 自然科(39871)
- 自然科学(39856)
- 自然科学基金(39187)
- 划(35192)
- 资助(30182)
- 教育(29331)
- 编号(24183)
- 重点(23558)
- 计划(22325)
- 发(22247)
- 创(21976)
- 部(21842)
- 科研(21114)
- 创新(20655)
- 业(20347)
- 科技(19944)
- 国家社会(18673)
共检索到183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邵盛男 缪宇平 周宏农 陈海峰
链状亚历山大藻是一种能产生麻痹性贝毒的有害赤潮藻类,研究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综合影响,找到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有效预报赤潮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0℃,盐度30,光照强度5 000 lx,培养基中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影响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因素强弱顺序是:温度>光照强度>起始氮磷含量>盐度。本实验中四个因素对链状亚历山大藻生长都有显著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缪宇平 袁骐 周宏农 陈海峰 邵盛男
微小亚历山大藻是产生麻痹性贝毒的主要生物之一。产毒藻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毒素总量有差异,因此研究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找到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毒的适宜条件,对麻痹性贝毒在赤潮中是否造成贝类蓄毒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个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温度、盐度、营养盐、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对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与产毒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9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25℃,盐度30,培养基中氮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2倍,光照强度10000 lx。最佳产毒条件除了氮磷含量为基础f/2培养液配方中氮磷含量的3倍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亚军 余新威 方力 刘其林 任斌 罗红宇
为考察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础液再利用对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氮(NaNO_3)、磷(NaH_2PO_4)、微量元素(FeCl_3、Na2EDTA、CuSO_4、Na_2MoO_4、ZnSO_4、CoCl_2、MnCl_2)、维生素(Vitamin B12、Vitamin H、Vitamin B1)、碳(NaHCO_3)的不同含量以及海水(培养基础液)利用方式(不循环与循环利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C4生长、毒素含量(μmol/L)与毒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浓度对C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唐莹莹 乔玉宝 蒋志伟 张静 张若男 田晓清 马丽艳 张晓玲 陆亚男 樊成奇 杨桥
有害赤潮(harmful algal bloom,HABs)是全球性的严重海洋生态灾害及重大环境热点问题,其产生的赤潮毒素经食物链传递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是已知贝类毒素中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对人类威胁最严重的贝毒,但PSP来源问题仍悬而未决。藻菌相互作用关系是揭示PSP产生机制的关键,为揭示产PSP典型赤潮甲藻——东海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LZ1706)的共附生菌群多样性信息,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LZ1706的共附生菌群种类及相对丰度,同时对其可培养共附生菌株进行了选择性分离及其16S rRNA基因序列扩增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链状亚历山大藻(LZ1706)共附生菌群包括6门,10纲,19目,25科及34属。其中优势门4个,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3. 9%)、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7. 5%)、蓝藻门(Cyanobacteria,16. 8%)及螺旋菌门(Spirochaetae,1. 5%);优势属5个,包括Cryomorphaceae科未知属(22. 9%)、Cyanobacteria纲未知属(16. 8%)、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未知属(7. 9%)、糖螺菌属(Saccharospirillum,14. 7%)及Maricaulis属(5. 6%),其未知属种群比例高达50. 6%。分离获得的12株可培养菌株中LZ-27及LZ-7分别为Ponticoccus属与Pseudooceanicola属潜在的新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晓丽 章超桦 解万翠 杨锡洪 秦小明
为了研究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PSP)的来源和检测,对实验室分离培养的产麻痹性贝类毒素的链状亚历山大藻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接种对数生长期藻细胞,培养8d内就能达到最高细胞密度(2.4×104cells/mL)左右,再以0.05mol/L的醋酸超声波破碎藻细胞提取粗毒素,结合小白鼠生物检测法,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本株藻主要含有C1/2、GTX4、GTX5和NEO,浓度分别为GTX5(0.8275)>GTX4(0.3392)>C2(0.2526)>NEO(0.1266)>C1(0.0455)(单位:μmol/L),毒素粗提液经过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卞中园 杨锡洪 解万翠 章超桦 李翥 杨亚东
为研究微小亚历山大藻生长和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规律,采用不同初始密度对微小亚历山大藻进行培养,综合采用显微镜计数、小鼠生物检测(MBA)、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HPLC-FLD)等方法分析微小亚历山大藻在不同接种密度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密度增加微小亚历山大藻通过静止期的时间缩短,到达最大生长密度的时间提前,但是生长的最大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率却呈下降趋势,增值模型反应的情况与观测结果相一致,随着初始密度的增加,依赖于初始种群密度的参数(a)减少,环境容量(K)减少,种群瞬时增殖速度(r)下降。4种不同初始密度(0.05×104、0.10×104、0.15×10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颜天 王丽平 陈洋 于仁成 周名江
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机制。将海湾扇贝受精卵暴露于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中,观察其对胚胎孵化各阶段的影响,并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胚胎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800mL-1;2000mL-1的ATHK延缓或破坏了胚胎的正常发育,胚胎内部出现大量溶酶体,原肠胚腔不能形成,且部分细胞出现胞质肿胀、线粒体自溶的现象,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性分化;观察发现实验组中有些担轮幼虫的外形畸变,鞭毛发育迟缓;至24...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海湾扇贝 胚胎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谭志军 李吉涛 梁俊平 葛红星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测定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染毒后1~6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活性均增加,12和48 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中国明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 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2002年10月16日晚,有"世界最佳建筑"之称的新亚历山大图书馆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主持下正式开馆。由于亚历山大图书馆开馆象征人类古代文明的复兴,所以穆巴拉克总统说:"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灯塔,是文明的交汇。这里是埃及看世界,也是世界看埃及的窗口。"古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228年托勒密一世时期,距今已经2300年,堪称世界上第一座收集人类文明成果的资料库,同时还是一所大学。鼎盛时期该馆藏书达90万卷,是当时世界上藏书最多、文种最多、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海涛 吴海燕 郑关超 郭萌萌 冯志华 谭志军
本研究将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暴露于一株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优势产毒藻—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GY-H25株),模拟现场赤潮藻密度,探究了贻贝内脏团和可食组织中蓄积代谢及生物转化过程,并通过蓄积代谢动力学,重点比较了不同细胞密度GY-H25对紫贻贝体内毒素蓄积代谢和转化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GY-H25生长及产毒稳定,PSTs组分主要为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C1&C2),单细胞最高产毒能力为2.96 pg STXeq/cell。暴露实验中紫贻贝对PSTs有较强的蓄积作用,2种暴露浓度下PSTs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结束时2种暴露组贻贝内脏团中PSTs均超过欧盟国际限量标准(800 μg STXeq/kg),但可食组织则均低于限量标准;比较发现,高浓度组紫贻贝内脏团最高蓄积浓度达到6815.36 μg STXeq/kg,而且高浓度组暴露期间平均蓄积速率为17.89%,显著高于低浓度组13.06%的蓄积速率。另外,紫贻贝对PSTs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转化能力,在对C1&C2>X5三者的转化研究中发现,快速代谢时期和平稳期C2→GTX5的转化为GTX5生成的主要途径,同时期C1的相关转化中C1→GTX5途径超过C2→C1,致使C1整体占比减少。综合评估贻贝中PSTs转化产物和毒性当量因子(Toxic Equivalency Factor, TEF),发现贻贝对PSTs代谢转化进一步促使高毒性GTX5的生成和占比提升,总体终端毒性升高,这也可能是秦皇岛贻贝中PSTs风险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贻贝中PSTs风险,为建立区域性风险监测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海涛 吴海燕 郑关超 郭萌萌 冯志华 谭志军
本研究将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暴露于一株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优势产毒藻—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 GY-H25株),模拟现场赤潮藻密度,探究了贻贝内脏团和可食组织中蓄积代谢及生物转化过程,并通过蓄积代谢动力学,重点比较了不同细胞密度GY-H25对紫贻贝体内毒素蓄积代谢和转化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GY-H25生长及产毒稳定,PSTs组分主要为N-磺酰胺甲酰基类毒素(C1&C2),单细胞最高产毒能力为2.96 pg STXeq/cell。暴露实验中紫贻贝对PSTs有较强的蓄积作用,2种暴露浓度下PSTs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结束时2种暴露组贻贝内脏团中PSTs均超过欧盟国际限量标准(800 μg STXeq/kg),但可食组织则均低于限量标准;比较发现,高浓度组紫贻贝内脏团最高蓄积浓度达到6815.36 μg STXeq/kg,而且高浓度组暴露期间平均蓄积速率为17.89%,显著高于低浓度组13.06%的蓄积速率。另外,紫贻贝对PSTs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转化能力,在对C1&C2>X5三者的转化研究中发现,快速代谢时期和平稳期C2→GTX5的转化为GTX5生成的主要途径,同时期C1的相关转化中C1→GTX5途径超过C2→C1,致使C1整体占比减少。综合评估贻贝中PSTs转化产物和毒性当量因子(Toxic Equivalency Factor, TEF),发现贻贝对PSTs代谢转化进一步促使高毒性GTX5的生成和占比提升,总体终端毒性升高,这也可能是秦皇岛贻贝中PSTs风险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有助于科学评估贻贝中PSTs风险,为建立区域性风险监测技术提供科学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任海 葛倩倩 葛红星 李吉涛
选择在中国分离得到的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株,研究其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鳃组织氧化胁迫和Caspase基因(FcCasp)表达的影响。将中国明对虾分别暴露于200 cells/mL和1 000 cells/mL塔玛亚历山大藻中,于胁迫后3、6、12、24、48、72和96 h测定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FcCasp基因相对表达量,以不加藻的过滤海水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彬 颜天 周名江
报道了一株非PSP产毒的相关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affine,株AC-1)对甲壳类生物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存活、生长及种群繁殖的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该藻对黑褐新糠虾有急性致死作用,96 h LC50为5 000 cells.mL-1。研究该藻各组分:藻液、藻细胞重悬液、藻细胞培养过滤液、内容物对糠虾存活的影响时,发现只有藻液和藻细胞重悬液显著降低了糠虾存活率,过滤液和内容物也有影响,但不显著,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活体藻细胞的毒性最强。通过对糠虾63 d的慢性毒性实验研究,发现在密度为50 cells.mL-1藻液中,糠虾的繁殖就受到了不利...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赵俊梅 方建光 包振民 张继红 王巍 蒋增杰
20 0 3年 4月在实验室内采用静水法 ,研究了长牡蛎、紫贻贝、栉孔扇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清滤率 (CR)和摄食率 (IR) ,实验时间持续 3d ,水温 17℃。实验中每 1种贝都分别投喂 :(1)叉鞭金藻 (对照藻 ) ,(2 )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去藻过滤液 1.5L ,(3)叉鞭金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结果表明 ,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 ,对 3种贝的清滤率的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3种贝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叉鞭金藻混合液的清滤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