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6)
- 2023(6095)
- 2022(5228)
- 2021(4552)
- 2020(3762)
- 2019(8154)
- 2018(7837)
- 2017(14768)
- 2016(7970)
- 2015(8376)
- 2014(7873)
- 2013(7621)
- 2012(6788)
- 2011(6092)
- 2010(5763)
- 2009(5265)
- 2008(4995)
- 2007(4215)
- 2006(3614)
- 2005(3032)
- 学科
- 济(30897)
- 经济(30863)
- 管理(25720)
- 业(22904)
- 企(18040)
- 企业(18040)
- 方法(15979)
- 数学(14554)
- 数学方法(14461)
- 环境(10878)
- 财(8652)
- 农(8611)
- 学(7646)
- 贸(7554)
- 贸易(7553)
- 易(7392)
- 中国(7106)
- 划(7012)
- 业经(6644)
- 农业(5968)
- 务(5762)
- 财务(5760)
- 财务管理(5754)
- 技术(5610)
- 企业财务(5517)
- 规划(5090)
- 地方(5049)
- 环境规划(4960)
- 制(4538)
- 产业(4457)
- 机构
- 大学(113760)
- 学院(113340)
- 济(47397)
- 经济(46720)
- 管理(44171)
- 理学(39890)
- 理学院(39451)
- 管理学(38762)
- 研究(38634)
- 管理学院(38595)
- 中国(27762)
- 农(27116)
- 科学(26861)
- 业大(22905)
- 京(22797)
- 农业(21906)
- 所(20182)
- 财(19161)
- 研究所(19106)
- 中心(17545)
- 财经(16458)
- 经(15201)
- 江(15149)
- 农业大学(15108)
- 经济学(15085)
- 经济学院(14025)
- 院(13958)
- 北京(13545)
- 经济管理(13105)
- 范(12686)
- 基金
- 项目(87968)
- 科学(69186)
- 基金(66592)
- 家(61752)
- 国家(61283)
- 研究(55578)
- 科学基金(51876)
- 社会(38270)
- 社会科(36454)
- 社会科学(36442)
- 自然(36180)
- 基金项目(36132)
- 自然科(35344)
- 自然科学(35331)
- 自然科学基金(34733)
- 省(33957)
- 划(29326)
- 资助(26065)
- 教育(24227)
- 重点(20158)
- 编号(19137)
- 部(18929)
- 计划(18807)
- 创(18754)
- 发(18563)
- 科研(18122)
- 创新(17646)
- 国家社会(16989)
- 业(16981)
- 科技(16487)
共检索到146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鲁青 范德朋 马甡 董双林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环境因子对缢蛏 (Sinonovaculaconstricta)滤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温度、盐度和pH对缢蛏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 (F >F0 .0 1)。当温度、pH值分别在 15~ 30℃和 6~ 9时 ,缢蛏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 ,当温度为 2 0℃、pH值为 8时 ,其滤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 ;当盐度在 6~ 30时 ,随着盐度的增大缢蛏的滤水率亦逐渐增高。
关键词:
缢蛏 温度 盐度 pH值 滤水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巧情 刘俊 冯抗抗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下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的滤水率。结果表明,在15℃、20℃、25℃、30℃4个温度梯度下,橄榄蛏蚌的滤水率呈一个峰值变化,滤水率最大值出现在20℃,最小值出现在30℃;对于大规格和小规格橄榄蛏蚌,最大值分别为0 2388L/(ind·h)和0 1353L/(ind·h),最小值分别为0 0607L/(ind·h)和0 0358L/(ind·h)。方差分析(ANOVA)表明,温度和个体大小对橄榄蛏蚌的滤水率有极显著影响(F>F0 01),并且不同规格的橄榄蛏蚌,小规格组滤水率大于大规格组滤水率。此结论与多数双壳贝类的生理现象一致,即在一定温度范...
关键词:
橄榄蛏蚌 温度 滤水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范德朋 潘鲁青 马甡 董双林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关键词:
缢蛏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华 张志伟 姚国兴 张曹进 刘广丰 吴旭峰 沈和定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底质、养殖密度及饵料密度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底质对大竹蛏稚贝生长、存活均有影响,生长速度细砂组>粗砂组>细粉砂组,细砂组存活率(64.25%)>粗砂组(62.79%)>细粉砂组(60.4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2)随着养殖密度增大,大竹蛏稚贝的生长速度减慢,存活率也逐渐降低。(3)随着饵料密度增加,大竹蛏稚贝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表现为先高后低,饵料密度为20×l04ind/mL时的成活率最高。可见,粒径在0.25~0.063mm的细砂为大竹蛏稚贝培育的最佳底质,壳长5~10mm稚贝的适宜培育密度为1×l04ind/m2,每日2次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星鸿 郑家声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研究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肠的结构,并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肠壁由内向外可分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缺乏肌层,其中粘膜层包括粘膜上皮和粘膜肌层。粘膜上皮为单层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微绒毛柱状细胞和分泌细胞构成。纤毛柱状细胞除了能运输食物外,还具有细胞内消化、贮存能量及细胞外消化的功能;微绒毛柱状细胞具活跃的吸收、细胞内消化和贮存能量的功能;分泌细胞以顶浆分泌方式分泌酶原和粘液,其分泌的酸性和中性混合粘液物质可起到润滑肠道、保护粘膜的作用,分泌的消化酶参与肠腔中进行的细胞外消化。粘膜肌层为薄层环行的平滑肌。粘膜下层为丰富的疏松结缔组...
关键词:
缢蛏 肠 组织学 组织化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众望 潘鲁青 董双林
以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9种金属离子(Cu2+、Mg2+、Fe3+、Hg2+、Zn2+、Ca2+、Pb2+、Ag+和Mn2+)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缢蛏壳长(5 64±0 25)cm,9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2×10-6mol/L、2×10-5mol/L、2×10-4mol/L、2×10-3mol/L、2×10-2mol/L5个梯度。实验表明,缢蛏3种消化酶活力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Cu2+、Fe3+、Mg2+、Pb2+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不显著,Hg2+、Zn2+、Ca2+、Ag+、Mn2+对蛋白...
关键词:
金属离子 缢蛏 蛋白酶 淀粉酶 纤维素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栋 韩雨婷 高葛琪 王杰 牛东红
为研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tricta)最适的低盐驯化方式,本实验首先设置盐度0、1、2、3、5等5个梯度测定低盐半致死盐度,获得缢蛏96 h低盐半致死盐度为2.005。以此盐度为驯化目标盐度,设置A、B、C 3种不同驯化方式(A组:等速驯化;B组:交替驯化;C组:梯度驯化)对缢蛏进行盐度16到2的低盐驯化处理,驯化到目标盐度后再进行4 d的适应期;记录3种驯化方式下的存活率、潜泥率,检测各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驯化到盐度2时C组缢蛏存活率(88%)及潜泥率(90%)显著大于A、B组(P<0.05)。C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显著高于A、B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驯化到盐度4时达到峰值,且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驯化到盐度2时达到峰值,且C组显著低于A、B组(P< 0.05)。综上所述,梯度驯化(C)组的低盐驯化方式更有益于缢蛏的低盐养殖。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内陆低盐水域海水贝类养殖品种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缢蛏 驯化 低盐 行为 生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广丰 沈和定 陈慧 林国文 李家乐
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 f.minutissim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对缢蛏稚贝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缢蛏稚贝对6种微藻的清滤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清滤率反而下降;在相同浓度下,稚贝对中规格的绿色巴夫藻、小新月菱形藻和湛江等鞭金藻的清滤率显著高于小规格的小球藻、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邓敏 刘瑞琦 杨栋 袁立 沈和定 牛东红
脯氨酸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调节物质,对海洋贝类适应盐度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脯氨酸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高盐耐受性的影响,本研究对缢蛏进行高盐(32)胁迫,并在高盐条件下添加外源氨基酸,对比不同条件处理下缢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脯氨酸转运基因表达水平。高盐胁迫下,3种游离氨基酸显著上升,其中,脯氨酸含量积累最多,并始终处于高水平合成状态;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排氨率升高;脯氨酸转运基因SLC6A7-1和SLC6A7-2表达显著上升。当添加外源脯氨酸后,脯氨酸含量积累更多,在72h时达到了峰值;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显著增加,排氨水平显著下降;脯氨酸转运基因SLC6A7-1表达先上升后下降,而SLC6A7-2一直处于高表达状态,在24h时表达量达到峰值。结果表明,脯氨酸可以促进缢蛏体内大分子蛋白合成,为缢蛏高盐适应性生存提供更多能量,为深入探究脯氨酸调控海洋贝类高盐适应性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
缢蛏 高盐 脯氨酸 耐受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博 程之扬 彭茂潇 牛东红 刘晓军 蓝天一
#N/A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 彭茂潇 叶博 牛东红 蓝天一 刘晓军 李家乐
#N/A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慧 房斌 周凯 李长松 么宗利 来琦芳 庄平 夏连军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24℃水温下,研究了饵料生物种类及浓度对不同规格青蛤滤水率(FR)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蛤的FR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大,符合幂函数回归关系:FR=0.5725WD0.705 3(R2=0.9987),单位质量的滤水率(FR/WD)随着青蛤规格的增大而减小。(2)FR随着饵料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异胶藻浓度达到8×105ind/L时,开始迅速下降。(3)FR受不同饵料种类的影响,青蛤对牟氏角毛藻的平均滤水效果最好,达到0.6左右,滤水效果最差的是异胶藻,平均FR只有0.3左右。
关键词:
青蛤 滤水率 规格 饵料种类 浓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杜鑫鑫 牛东红 张树源 邓敏 王杰 李家乐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一种埋栖型双壳滤食性贝类,为研究缢蛏生态行为应对高盐养殖环境的响应能力,以2个缢蛏群体(“申浙一号”群体:SZSC、自然群体:ZRSC)为实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盐度(20、24、28、32)对缢蛏群体潜沙行为、摄食生理的影响,对比2个群体潜沙指标和摄食率的差异。其中,潜沙行为实验设置盐度应激组(缢蛏从暂养池取出放进各盐度组开始实验)和胁迫组(缢蛏在各盐度条件下胁迫24 h后开始实验)。结果表明,SZ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4.04,ZRSC的120 h半致死盐度为32.04。应激组中,SZSC的半数潜沙时间(BT_(50))显著大于ZRSC(P<0.05),盐度24时SZSC的BT_(50)为4.2 min,显著低于盐度28和32时的BT_(50),盐度32时SZSC潜沙深度分布更集中,且潜沙率为88.33%,显著高于ZRSC(P<0.05);而在胁迫组,SZSC BT_(50)均显著低于ZRSC,潜沙率均显著大于ZRSC(P<0.05)。摄食生理上,除对照组外,SZSC的摄食率均显著大于ZRSC(P<0.05),SZSC的摄食率在盐度24下达到最大[89.54 mL/(g·h)],显著大于其他盐度组(P<0.05)。由此可见,2个群体的生态行为均会受到盐度的影响,盐度越高,应激反应越强烈,其中SZSC对高盐环境具有较好的耐受性。本研究从生态行为水平评估了2个缢蛏群体对高盐环境的耐受性,揭示了高盐养殖环境下缢蛏在底泥中的垂直分布情况和摄食能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缢蛏耐高盐新品系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缢蛏 潜沙行为 摄食率 高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新星 杜鑫鑫 杨栋 刘琦 牛东红 沈和定 李家乐
为了探究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低盐水域养殖的可行性,从生存、摄食和生理代谢方面,比较分析不同驯化方式下缢蛏的淡化效果。设置3种不同低盐驯化方式的驯化组(Da组:盐度每48 h下降3的等速驯化组;Db组:盐度每24 h下降1.5的等速驯化组;Dc组:盐度大于10时每48 h下降3,盐度小于10时每24 h下降1的分段驯化组)和未驯化组(Ud组:盐度5),水体盐度从20淡化至5,驯化周期为10 d;检测了各实验组缢蛏的存活率、耗氧率、氨氮排泄率、摄食率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各驯化组缢蛏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Ud组(43%),且Dc组成活率(86%)最高;Dc组缢蛏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均显著低于Da组和Db组;Dc组摄食率显著高于Da组和Db组;Dc组缢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波动最小。由此可见,采用较低淡化速率的分段式淡化模式优势显著,该结果为低盐水域开展缢蛏淡化养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红兵 李浩宇 陈义华 陈丽芝 刘琦 牛东红
以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研究对象,设置养殖周期为60 d的对照组(20)和高盐组(30)进行比较实验,分别在0、10、30和60 d取样,检测高盐对缢蛏生长存活、鳃组织Na~+/K~+-ATPase(NKA)活性及肝胰腺和血清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盐组缢蛏在30~60 d的养殖时间段内存活率为45.1%±2.9%,壳长、壳宽、壳高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15%/d、0.17%/d、0.13%/d和0.6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时间点高盐组NKA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和60 d时对照组缢蛏肝胰腺己糖激酶(HK)活性显著高于高盐组,血清中葡萄糖(GLU)含量、乳酸(LA)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也显著高于高盐组,高盐组缢蛏无氧代谢水平低于对照组。30 d时高盐组血清中GLU含量、LA含量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高盐组缢蛏无氧代谢水平高于对照组。0、10和30 d时高盐组肝胰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高盐胁迫下缢蛏需氧代谢水平上升。研究表明:长期高盐养殖下,缢蛏仍能保持一定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高盐影响了缢蛏的渗透调节和能量代谢,渗透调节增加了其能量消耗。本研究为进一步培育缢蛏耐高盐新品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