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3)
2023(8293)
2022(7000)
2021(6221)
2020(5225)
2019(11361)
2018(10951)
2017(20357)
2016(11327)
2015(12374)
2014(11748)
2013(11452)
2012(10879)
2011(9785)
2010(9611)
2009(8766)
2008(8470)
2007(7583)
2006(6631)
2005(5984)
作者
(37388)
(31337)
(31070)
(29271)
(19834)
(15373)
(13890)
(12355)
(12070)
(10889)
(10849)
(10412)
(10314)
(10000)
(9944)
(9792)
(9657)
(9376)
(9053)
(9018)
(8210)
(7692)
(7434)
(7146)
(7116)
(6989)
(6936)
(6747)
(6456)
(6432)
学科
(41772)
经济(41715)
管理(33396)
(30750)
(23851)
企业(23851)
方法(18407)
数学(16160)
数学方法(16011)
(12934)
(12205)
环境(12077)
(11857)
中国(11797)
(10037)
贸易(10034)
(9788)
业经(9681)
农业(8870)
(8272)
地方(8174)
(7706)
技术(7674)
(7043)
财务(7040)
财务管理(7024)
企业财务(6716)
(6378)
银行(6335)
(6308)
机构
大学(163124)
学院(162171)
(64014)
经济(62762)
研究(62067)
管理(58717)
理学(51449)
理学院(50801)
管理学(49788)
管理学院(49544)
中国(44673)
科学(43173)
(42135)
(35285)
(34294)
农业(33987)
业大(33008)
研究所(31929)
(27668)
中心(27309)
(24517)
(23012)
财经(22264)
农业大学(22134)
北京(21801)
(21327)
(20434)
(19967)
科学院(19782)
师范(19524)
基金
项目(119417)
科学(92352)
基金(87159)
(81723)
国家(81055)
研究(76991)
科学基金(66817)
社会(49352)
(47188)
自然(46960)
社会科(46737)
社会科学(46722)
基金项目(46399)
自然科(45832)
自然科学(45814)
自然科学基金(45040)
(40986)
资助(35140)
教育(34145)
编号(27848)
重点(27805)
(26096)
计划(26041)
(25428)
(25283)
科研(24398)
创新(23679)
科技(23564)
(23268)
国家社会(21143)
期刊
(65182)
经济(65182)
研究(42296)
学报(39389)
(36889)
中国(32789)
科学(32301)
大学(27970)
学学(26979)
农业(25367)
管理(20266)
(20165)
(13812)
教育(13083)
(12448)
金融(12448)
业大(11805)
经济研究(11558)
业经(11061)
技术(10733)
财经(10602)
农业大学(10039)
(9979)
科技(9349)
(9096)
问题(8720)
林业(8472)
资源(8155)
(7565)
中国农业(7364)
共检索到233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清  綦志仁  戴振炎  文祝友  
为确定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最适形成和最适孵化条件,对不同温度、pH值和光照条件下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进行了促产和孵化研究,结果表明,外界环境因子的刺激是诱导轮虫两性生殖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pH为7.5时壶状臂尾轮虫的休眠卵产量最大,混交雌体百分率也最高;30℃时休眠卵孵化率最高;光照对壶状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和孵化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席贻龙  黄祥飞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卢亚芳  邢颜丽  张红燕  
应用数值分类方法,将13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十指平甲轮虫(Platyias militaris)、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等15种轮虫作为分类单元,选取它们的45项性状作为变量,以卡方距离类平均的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的聚类树状图将14种臂尾轮虫分为3个类群,其结果与遗传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并支持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十指平甲轮虫隶属于臂尾轮虫属。研究表明,数值分类可以较好地反映臂尾轮虫属的自然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志浩  陆开宏  唐学玺  
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使轮虫的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不同藻浓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吕林兰  杨家新  匡腾蛟  黄金田  董学兴  
采用两天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研究了不同浓度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的毒性影响。结果显示:轮虫种群增长率与氟他胺浓度对数负相关。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率的半效应浓度(EC50)、最低可见效应浓度(LOEC)和无可见效应浓度(NOEC)分别为4.31、3.17和1.59 mg/L。氟他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内禀增长率和世代时间有显著的影响(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成永旭  王武  吴嘉敏  黄显清  
以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catilis )为实验动物并设计不同脂肪源饵料 ,分别为 :面包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ce(对照组 ) ,微绿球藻Nannochlorpsisoculata (A) ,5 %大豆磷脂 + 5 %鱼油 + 90 %面包酵母 (B) ,10 %鱼油 + 90 %面包酵母 (C)。结果表明 :(1)接受不同脂肪源的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显著不同 ,尤其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 ,2 0C)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饵料中HUFA含量对轮虫体内相应脂肪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投喂饵料C的轮虫具有高含量的n - 3HUFA(2 6 .7% ...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彦强  黄旭雄  李伟微  施兆鸿  华雪铭  杨志刚  
以小新月菱形藻强化效果为对照,研究了3种油脂型强化剂(墨鱼油、精制鱼油、混合鱼油)在不同剂量(0.25 g/L、0.35 g/L和0.45 g/L)下强化12 h后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成活率。结果表明,不同强化剂和强化剂量下褶皱臂尾轮虫的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用小新月菱形藻强化轮虫的成活率最高(96.82%),随着油脂型强化剂剂量的增大,轮虫的成活率显著下降。当强化剂量为0.45 g/L时,墨鱼油型强化剂强化过程中轮虫的成活率仅为72.54%。不同强化剂强化后轮虫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强化前轮虫的EPA、ARA和DHA的量分别为2.56%、0.95%和7.73%,PUFA含量仅为16.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玉珂  蔺丽丽  刘洪建  王秋举  杨翼羽  罗莎  高永生  张东鸣  
【目的】探索L-肉碱对圆型臂尾轮虫(Brachionus rotundiformis)(简称轮虫)种群增长、怀卵率和个体大小的影响。【方法】用0.012 5mg/mL氯霉素作为轮虫培养液中的抑菌药物,1mg/L L-肉碱作为轮虫的营养强化剂,以正常培养条件下不添加L-肉碱和氯霉素的培养组为对照,分别设添加L-肉碱、氯霉素和L-肉碱+氯霉素处理,以纯酵母菌投喂培养轮虫5d。每天测定各组轮虫的种群密度、培养液中的细菌含量以及第5天时各组轮虫的背甲长、背甲宽。【结果】3~5dL-肉碱组的细菌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4d氯霉素组和L-肉碱+氯霉素组的细菌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家新  王笑  周宁  
本文报道了不同温度下萼花臂尾轮虫 (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增长参数和生长周期 ,结果表明 :其内禀增长率rm (h-1)、净生殖力R0 和世代时间T (h)分别为 :0 0 6 ,15 70和 37 70 (2 0 +1℃ ) ;0 0 6 ,17 5 2 ,36 0 0 (2 5 +1℃ )。种群的最大密度随温度的升高增加 ,而种群到达高峰所需时间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三种农药的实验中 ,敌百虫、噻嗪酮、氯氰菊酯在 2 4h中的LC50 分别为 :32 1 6mg/L ,2 6 3 5mg/L ,36 8 5 μg/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成成  陈玉珂  董晓庆  董婧  张东鸣  
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分别以0、0.4、0.8、1.2 g/L的牛磺酸处理轮虫,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牛磺酸对圆型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期为264 h。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轮虫种群增长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0.8 g/L处理组在整个试验周期内轮虫种群密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对照组种群密度和日平均增长率在试验进行至144 h时均达到最大值,而处理组种群密度最大值出现在168 h,且0.8 g/L处理组的种群密度峰值最大,168 h后对照组轮虫种群增长极显著下降。0~24 h时,对照组怀卵率迅速升高,而其余各组缓慢升高。168~264 h阶段内,对照组怀卵率迅速下降,而各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冀焕红  冯颖  赵敏  陈智勇  陈晓鸣  叶寿德  
研究了温度、光照和基质含水量对喙尾琵甲(Blaps rhynchopetera Fairm aire)卵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28℃6个恒温条件下卵均可孵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卵的发育历期缩短(32.92~5.83 d),发育速率加快(0.03~0.172/d)。12~25℃下孵化率较高,平均孵化率70%,8℃和31℃未见卵孵化。喙尾琵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8±0.93)℃,有效积温为(99.91±8.11)日.度。在0~8 000 lx光照条件下,随着光照度的增加,孵化率呈下降趋势,光照度≥8 000 lx,卵不孵化。基质含水量和温度共同影响试验中,基质含水量、温度以及二者的交互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和荃  杨新瑜  
角突臂尾轮虫的培养研究杨和荃,杨新瑜(上海水产大学,200090)关键词角突臂尾轮虫,小球藻,混合食料,培养EXPERIMENTALSTUDIESONTHECULTUREOFBRACHIONUSANGULARIS¥YangHequanandYangX...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程双怀  魏世祥  张逸  孙道琴  江静  穆维平  席贻龙  葛雅丽  
通过对尾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和十指臂尾轮虫8种臂尾轮虫的ND4和ND5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褶皱臂尾轮虫、萼花臂尾轮虫、转轮虫和旋轮虫的ND4和ND5基因序列,使用MeGa6.0软件构建这12种轮虫系统发生树(NJ树、Me树、UPGMa树),探讨了8种臂尾轮虫之间的系统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所涉及的轮虫ND4和ND5基因序列差异百分比均值为40.3%,可作为分子标记应用于轮虫属内种间系统关系研究;系统树所显示亲缘关系与形态学研究基本一致,均支持将十指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归入臂尾轮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陆建学  林听听  黄艳青  高露姣  夏连军  周凯  龚洋洋  
以活性干酵母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对照,并以南极大磷虾粉对轮虫进行强化,设定轮虫培养液中南极大磷虾粉质量浓度分别为30、50和70 mg/L。分别测定强化12 h和18 h时轮虫的密度、带卵率以及强化后6 h、12 h、18 h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结果表明,12 h和18 h时,50 mg/L组的轮虫密度急剧升高,并显著高于其他3组,依次表现为50 mg/L组>30 mg/L组>对照组>70 mg/L组。带卵率方面:第12小时和18小时带卵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0 mg/L组、30 mg/L组、70 mg/L组、对照组(P<0.05)。脂肪酸方面: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大命  孙显  杨家新  
选用根据SOX基因蛋白序列设计的1对兼并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萼花壁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非混交雌体基因组DNA。结果显示:实验得到1个约220 bp的片段。经过克隆和测序分析,共获得2个有差异的DNA片段,其中一个DNA片段证明为萼花臂尾轮虫SOX2蛋白编码序列,与人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DNA序列碱基组成相似性分别为68.98%和75.93%,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秀丽隐杆线虫SOX2蛋白相似性分别为为84.72%和81.94%。另一个DNA片段长209 bp,用BLAST程序在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没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