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92)
2023(9889)
2022(8431)
2021(7551)
2020(6455)
2019(14718)
2018(14269)
2017(26463)
2016(14949)
2015(16340)
2014(15992)
2013(15372)
2012(14100)
2011(12804)
2010(12723)
2009(11700)
2008(11502)
2007(9893)
2006(8668)
2005(7351)
作者
(47782)
(40127)
(39923)
(37521)
(25274)
(19376)
(18041)
(15940)
(15159)
(14137)
(13616)
(13408)
(12912)
(12521)
(12478)
(12452)
(12212)
(11896)
(11418)
(11337)
(10340)
(9884)
(9648)
(9292)
(9133)
(8974)
(8754)
(8730)
(8291)
(8137)
学科
(60284)
经济(60226)
管理(43905)
(39084)
(32617)
企业(32617)
方法(32106)
数学(28781)
数学方法(28273)
(15874)
(14643)
环境(14393)
(13789)
中国(13263)
业经(12471)
(10931)
贸易(10928)
(10717)
(10627)
地方(10492)
农业(10134)
理论(9633)
技术(9357)
(9068)
财务(9030)
财务管理(9015)
(8973)
企业财务(8600)
(8473)
(7400)
机构
大学(217423)
学院(215645)
(82279)
管理(82066)
经济(80758)
研究(75690)
理学(73229)
理学院(72329)
管理学(70479)
管理学院(70152)
科学(54211)
中国(52877)
(49735)
(45658)
业大(42026)
(40746)
农业(40120)
研究所(38343)
(34191)
中心(33723)
(30516)
财经(28523)
北京(27747)
(27373)
(26978)
师范(26857)
农业大学(26750)
(26071)
经济学(24599)
科学院(24314)
基金
项目(160144)
科学(125358)
基金(118039)
(108180)
国家(107386)
研究(103377)
科学基金(90591)
社会(65840)
(64662)
自然(63989)
基金项目(62951)
自然科(62558)
自然科学(62536)
社会科(62525)
社会科学(62503)
自然科学基金(61385)
(55401)
资助(48184)
教育(47840)
编号(38017)
重点(37107)
计划(34841)
(34008)
(33758)
(33723)
科研(32280)
创新(31703)
科技(30849)
(28484)
成果(28448)
期刊
(79647)
经济(79647)
研究(51398)
学报(47785)
(43187)
科学(40312)
中国(37872)
大学(33509)
学学(32315)
农业(29427)
管理(27616)
(24699)
教育(17679)
技术(17491)
(16608)
业大(13837)
经济研究(13649)
统计(13208)
(12920)
业经(12895)
财经(12811)
(12634)
金融(12634)
(12435)
科技(12301)
资源(11910)
农业大学(11730)
技术经济(11061)
决策(11002)
(10873)
共检索到292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正刚  魏玉清  
【目的】探讨甜高粱不同基因型的环境适应性及对其能源品质的影响,为发展甜高粱生物能源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个不同品种的甜高粱为材料,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山东滨州市和河北黄骅市分别进行田间试验,基于不同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表现,采用方差分析、神经网络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环境因子和基因型及其互作对甜高粱能源品质的影响。【结果】(1)供试的8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地区的产量指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基因型(G)、环境因子(E)及二者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子对甜高粱产量的影响最大。(2)土壤有机质对甜高粱茎秆产量、茎秆产糖量及综合产酒量较重要,土壤全盐含量与茎秆汁液糖锤度重要性比值最高,年降雨量为影响甜高粱籽粒产量的重要环境因子,茎秆出汁率主要受无霜期、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的影响。(3)品种823、Sart和M81-E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综合品质较好,醇甜2号、辽甜1号、能饲1号在山东滨州市综合品质较好,M81-E、能饲杂1、辽甜1号在河北黄骅市综合品质较好。【结论】甜高粱综合能源品质存在品种和地域差异性,发展甜高粱生物能源需因地制宜。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雨  张永乾  刘吉利  吴娜  
为了探明盐碱地不同甜高粱(Sorghum saccharatum)品种能源品质形成规律,并筛选出适宜该地生长且能源品质较高的甜高粱品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利用相关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对龟裂碱土条件下生长的5个不同基因型甜高粱的能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龟裂碱土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高粱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产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增加趋势,其中开花后前20d是甜高粱糖分大量积累的时期。ZNH18和ZNH07可溶性糖含量及糖产量均较高,其次为ZNH12,ZNH05和CT-2较低;不同基因型甜高粱茎秆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峰  李欣禹  唐朝臣  刘惠芬  裴忠有  孙守钧  
为探究影响甜高粱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选取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在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验,分析主要目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构建目标性状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株高、茎粗和茎节数以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长以基因型×环境互作和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重以环境效应为主;影响锤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环境互作三者平均作用的结果。锤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昼夜温差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关系,与降水量等8个其他因子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温度、昼夜温差、土壤pH以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pH效应最大且为负效应;≥10℃有效积温、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锤度的重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贡献率最高,为正效应;影响粗蛋白含量的关键因子为降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海旺  魏建伟  谢俊良  姚文影  曹红梅  陈淑萍  彭海成  卜俊周  
为准确评价黄海海地区夏玉米品种的稳定性、适应性和丰产性,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黄淮海地区25个夏玉米品种进行连续2年的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在不同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品种和试点间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GY(籽粒产量)×WAASB双标图显示,‘衡玉7182’,‘衡9’,‘华农138’,‘宝玉168’,‘郑单958’和‘蠡玉86’等品种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较好的品种。其中,‘衡9’的WAASBY得分最高,属于参试品种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之一。而‘农大108’的WAASBY得分最低,属于表现较差的品种之一。安阳、德州、石家庄和邯郸最适宜种植的夏玉米品种均为‘浚单29’、‘农大108’、‘浚单20’和‘裕丰303’,深州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登海685’,运城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中单856’、‘衡玉7182’和‘梦玉908’。综上所述,WAASB和WAASBY可为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的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佳豪  段雅倩  乜兰春  宋立彦  赵文圣  方思雨  赵佳腾  
【目的】筛选评价‘羊角脆’类甜瓜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和高品质材料,为建立品质评价标准和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6个‘羊角脆’类甜瓜栽培品种和26份高代自交系成熟果实为试材,测定与果实品质相关的18个数量性状指标,将其分为经济性状指标和果肉品质指标,经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和相关分析,得到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结合二维排序图,进行高品质材料筛选。【结果】18个指标中单果重、硬度、维生素C(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变异性较大,变异系数>20%,果实横径、肉厚率和pH变异性较小,变异系数<10%;经济性状中筛选出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71%,解释指标为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腔纵径、果腔横径和肉厚率;果肉品质性状中筛选出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03%,解释指标为VC含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和固酸比。将以上筛选出的6个经济性状指标和7个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品质分析,得到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35%,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指标简便易用和避免信息重叠为原则,果实纵径、肉厚率、硬度、总糖和可滴定酸5项指标可作为评价‘羊角脆’类甜瓜果实品质相关数量性状的代表性指标。根据以上5个公因子得分及其方差贡献率计算各材料综合品质排名,结合二维排序图,筛选出10份高品质材料。【结论】果实纵径、肉厚率、硬度、总糖和可滴定酸5项指标可作为评价‘羊角脆’类甜瓜品质的代表性指标;自交系25、24、22、21、8、1、17、18、20和23为高品质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元震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和第二大木材消费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连续多年超过50%。然而,我国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约为林业发达国家水平的一半,这说明我国林木育种水平与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强林木的规模化试验与精准遗传评估,通过林木良种的精确选育与推广对提高我国人工林的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林木规模化试验与精准遗传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是指基因型的相对表现在不同环境下缺乏稳定性,表现为不同环境下基因型排序变化或基因型间差别不恒定。现有研究证实,林木G×E很普遍且通常很大,要找到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优良基因型往往较困难。由于G×E会减小遗传力和遗传增益,因此了解G×E效应及其驱动环境因子,对育种设计、良种选育和种苗配置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目前研究G×E的主流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BLUP-GGE联合分析法)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也比较了这些G×E分析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B型遗传相关、AMMI分析、GGE双标法、因子分析法和BLUP-GGE联合分析法)的优缺点,其次综述了全球重要经济树种(湿地松、火炬松、欧洲云杉、巨桉、辐射松、花旗松,等)近年来在生长性状(胸径、树高、材积,等)、形质性状(通直度、分枝角度、分枝大小,等)和材性性状(木材密度、弹性模量,等)的G×E研究进展,进而讨论了林木G×E的环境驱动因子及其应对策略,最后针对林木G×E研究新方法开发、加强多性状的G×E分析以及将基因组选择融入G×E分析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新的林木遗传分析模型与G×E分析的联合应用; 2)林木多环境、多性状的G×E的模式和幅度; 3)特定环境的林木基因组育种值的精准估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华  金黎平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表皮擦伤远大于内部损伤,内部损伤大于损伤变色。系统聚类分析把104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的3种损伤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损伤对块茎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为:表皮擦伤>内部损伤>损伤变色,而且得到块茎整体损伤耐性理想的品种(系)类群。简化了损伤性状的研究,为后续的损伤性状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路之娟  张永清  张楚  刘丽琴  杨春婷  
【目的】苦荞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具有耐冷凉、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生理特性,不同苦荞品种间的抗旱性差异显著,探讨苦荞苗期耐旱特性,筛选耐旱基因型材料及耐旱性鉴定指标并建立耐旱性数学评价模型,不仅能够为品种耐旱性评价与品种筛选奠定基础,更为黄土高原冷凉地区的种质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苗期沙培方式,设置正常供水CK和干旱胁迫DS两个处理,对9份不同苦荞品种在不同处理下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及根系活力、根系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各苦荞品种耐旱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天笑   白小刚   何茜   胡冰   曾炳山   陆钊华  
【目的】探究不同黑木相思基因型对缺氮胁迫的生长、生理生化响应,为黑木相思优良抗逆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4个黑木相思基因型(F1、SR3、SR14和SR17)幼苗为对象,以改良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利用砂培盆栽试验方法,设置CK (16 mmol·L~(-1) N素)和-N (0 mmol·L~(-1) N素)两个氮水平,探究氮缺乏对4个黑木相思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进行耐低氮能力综合评价。【结果】缺氮条件下,4个黑木相思基因型幼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均被抑制,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全株干质量降幅最小的基因型是F1,最大的是SR17;根干质量除F1提升外其余基因型均呈下降趋势;全株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降低,其中F1基因型的降幅最小,降低了39%,SR17降幅最大,降低了58.2%。缺氮下4个基因型的根冠比均显著升高,根系中氮素积累量占全株比均较CK升高;而叶绿素a(Chla)含量、叶绿素b(Chlb)含量、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叶绿素a+b(Chla+b)含量均显著降低;4个基因型的净光合速率(P_n)均显著降低,气孔导度(G_s)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_2浓度(C_i)均显著上升,气孔限制值(L_S)下降,这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其中SR17的P_n降幅最大,降低了76.8%;缺氮下SR17的F_v/F_m显著降低,并且低于0.8,而其他基因型无影响,F_v′/F_m′在F1、SR3和SR17均显著降低,而SR14无显著差异。缺氮下4个基因型的POD、CAT和SOD活性均显著提高,MDA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对20个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结合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值,4个基因型对缺氮胁迫的适应能力排序为F1>SR3>SR14>SR17。【结论】缺氮胁迫下,4个黑木相思基因型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全株氮素积累量显著降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缺氮会提高抗氧化相关酶,但过量的活性氧仍给膜脂带来损害;F1耐低氮能力最强,胁迫对其影响较小,而SR17耐低氮能力最弱,表现在光合速率和全株氮素积累量降幅最大,幼苗PSII中心受损程度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鑫  毛钧  李纯佳  徐超华  蔡青  范源洪  
【目的】研究甘蔗基因型与土壤水分条件对甘蔗生物量的影响与互作效应,为甘蔗抗旱育种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在适度水分胁迫条件下,对9份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开展水分梯度胁迫桶栽试验,测定并分析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根冠比等指标。【结果】甘蔗生物量与用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47,不同基因型甘蔗种质间的生物量及WUE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琦  李勇  李文阳  王平  陈晓光  尹燕枰  王振林  
【目的】小麦籽粒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类型及含量是衡量小麦品质优劣的重要性状之一,也是面粉加工品质的主要评价指标。本文旨在揭示水氮互作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单个HMW-GS的相对含量、HMW-GS的总量及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粒度分布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对小麦籽粒中的HMW-GS和GMP粒度进行分析。【结果】灌水增氮条件促进强筋小麦GC8901、中筋小麦TS23的HMW-GS、LMW-GS的积累及GMP中大粒径颗粒所占百分比的提高,且GMP含量相应提高;相同处理抑制弱筋小麦SN1391的HMW-GS、LMW-GS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曼  刘宝锁  黄桂菊  陈明强  范嗣刚  喻达辉  
为了研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不同生长阶段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从2012年1月在海南构建的家系中选取生长快、中、慢3个典型家系(分别编号为F1、F2和F3),于海南陵水黎安、广东湛江覃斗和广西防城白龙3个不同海区进行养殖试验,每个海区每个家系的放养数量为800个,养殖1年。采用方差和加性主效应乘积交互作用(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AMMI)模型对各家系不同生长阶段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4个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海区间合浦珠母贝的生长差异显著(P<0.05),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文静  刘明  赵鹏  张强强  吴德祥  郭鹏宇  朱晓亚  靳容  张爱君  唐忠厚  
【目的】建立甘薯品种(系)耐低氮能力评价体系,筛选耐低氮基因型甘薯材料和评价不同氮效率类型,为研究耐低氮甘薯生理机制和挖掘氮高效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水培试验,以来自国内外不同薯区的 126 份甘薯品种(系)为材料,低氮胁迫(0 mmol·L~(-1)纯氮)和正常施氮(14 mmol·L~(-1)纯氮)处理下,收集 126 个品种(系)地上干重、地上干物质增加量、地下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蔓长、根长、叶数、叶绿素相对含量(CCI)、氮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 11 个性状表征值,计算各指标耐低氮胁迫指数。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各甘薯品种耐低氮能力和氮效率类型。【结果】1)低氮水平条件下,不同供试甘薯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长、蔓长、叶数、CCI、氮素积累量的均值低于正常氮处理,根冠比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均值高于正常氮处理;2)不同品种(系)的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根冠比、根长、蔓长、叶数、氮素积累量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变异系数高于正常氮处理,且其增幅排序为地上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地下干物质增加量>叶数>地上干重>氮素生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根长>根冠比>蔓长;3)对 11 个指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3 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 72.67%,计算综合评价值 Y;4)地上干重、地上部干物质增加量、地下部干物质增加量、总干物质增加率、叶数、蔓长、根长、根冠比、氮积累量、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耐低氮胁迫指数与 Y 值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京宝  黄文龙  陆利行  李新美  马慧珍  师泓  
在全国高粱种质资源鉴定的基础上,对穗粒重>90g的国内27份高粱优异种质的配合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特殊配合力水平比对照种增产达显著水平的有19个;一般配合力水平较高的13个,其发现有2个保持系;配合力水平较高的种质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其次为河北省的近北京地区,辽宁、山西、湖北、山东有零星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庆华  李永红  梁丽松  李琴  王海  许元峰  孙玉波  王贵禧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冬枣果实品质评价的方法,探求冬枣果实品质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并为选择品质优良的冬枣单株(或候选单株)提供依据。【方法】测定20项冬枣优良单株的果实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转化,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采用四次方最大旋转法获得因子载荷矩阵,以公因子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样品前6个公因子分值与相应权重之积的累加和,得到综合分值,结合公因子的二维排序图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转化后的数据经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571%,第1公因子为果实甜脆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257%,第2公因子为果重及其它内质因子,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