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6)
2023(14510)
2022(12197)
2021(11329)
2020(9669)
2019(21960)
2018(21917)
2017(41300)
2016(21681)
2015(23527)
2014(22590)
2013(21907)
2012(19489)
2011(16953)
2010(16873)
2009(15601)
2008(15440)
2007(13294)
2006(11642)
2005(10181)
作者
(56066)
(47115)
(46886)
(44253)
(29838)
(22225)
(21110)
(18156)
(17869)
(16416)
(16084)
(15734)
(14758)
(14601)
(14420)
(14413)
(13952)
(13507)
(13478)
(13310)
(11355)
(11290)
(11237)
(10879)
(10488)
(10385)
(10361)
(10310)
(9273)
(9139)
学科
(91199)
(88388)
经济(88280)
(83341)
企业(83341)
管理(81497)
方法(40276)
数学(31760)
数学方法(31347)
(30369)
业经(30161)
(28926)
(22237)
财务(22198)
财务管理(22168)
中国(21861)
技术(21392)
企业财务(21020)
农业(20515)
(20067)
(18015)
环境(17559)
理论(17107)
(16895)
(15860)
(15797)
地方(14797)
技术管理(14064)
(14018)
贸易(14009)
机构
学院(292224)
大学(285851)
(125169)
管理(124110)
经济(123028)
理学(106910)
理学院(105990)
管理学(104475)
管理学院(103913)
研究(87414)
中国(70372)
(59874)
(58134)
科学(49993)
财经(47000)
(44150)
(43226)
(42849)
中心(42092)
(40510)
业大(39809)
经济学(37681)
研究所(36287)
北京(35857)
财经大学(34757)
商学(34445)
(34228)
商学院(34158)
经济学院(34095)
(33958)
基金
项目(198286)
科学(160183)
研究(149089)
基金(146362)
(125338)
国家(124101)
科学基金(111075)
社会(98054)
社会科(93156)
社会科学(93132)
(79093)
基金项目(77952)
自然(70794)
自然科(69094)
自然科学(69075)
教育(68395)
自然科学基金(67916)
(64032)
编号(58774)
资助(57667)
(47582)
成果(44874)
(43921)
重点(43920)
创新(43581)
(42861)
国家社会(41340)
(40937)
(40132)
课题(39728)
期刊
(137958)
经济(137958)
研究(83394)
中国(56744)
管理(53478)
(51273)
(39680)
科学(37273)
学报(35436)
技术(31427)
大学(29513)
教育(29267)
学学(28002)
农业(27131)
(26315)
金融(26315)
业经(25199)
财经(23525)
经济研究(21244)
(20404)
问题(17784)
(17155)
技术经济(17125)
财会(15854)
科技(14687)
现代(14459)
商业(13850)
会计(13809)
(13396)
统计(13020)
共检索到431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翟华云   刘易斯   高蔚然   刘亚伟  
强有力的司法支持是一国环境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的多学科视角,考察了以环保法庭为代表的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我国环境司法改革实践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基于合法性的双重逻辑,本文识别了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成本倒逼和战略主动机制。进一步地,本文将外部压力和内部决策权力因素引入研究框架,测试不同情境下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差异性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压力、行业压力、上下游压力和公众压力时,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强,而当企业为国有企业和管理层权力过大时,环境司法改革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芳静   谢远涛   刘小娇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话题。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1),根据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检验了“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现:“新环保法”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国企和绿色专利影响更大,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及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强  范振鹏  
2018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与排污费征收相比,环保税的征收层次及严谨性进一步提升,意味着环保收费制度更加完善。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重度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实验组样本,以轻度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对照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测量了上述制度改进的绿色创新效果。研究发现:环保收费制度的改进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京津冀地区;大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中小企业;国有企业的绿色创新效果高于非国有企业;制度改进对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促进作用强于绿色发明专利。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改进环保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崔广慧  姜英兵  
基于2015年正式实施的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别从合规动机与竞争优势动机层面考察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实施并未提高企业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反而导致企业缩减生产规模。进行动态效应分析发现,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始终不明显,但在实施初期对企业生产规模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新《环保法》实施给企业带来的环境治理压力过大,而资源支持不足。截面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结果并未因企业经营绩效好坏而产生差异,且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企业。本文拓展与丰富了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环境规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为政府进一步完善环境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学慧   何铭文   毕茜   赵斌杰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正式出台,其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文章基于2011—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以新《环保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更严苛的环境规制政策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且其影响在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显著,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主要是通过加大政府干预程度进而影响企业投资。研究结果有助于扩展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框架,也有助于深入理解环境规制的政策效应和发展趋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剑波   叶树   张宽元  
本文以2015-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倍差法考察其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能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结论在通过交叠倍差法检验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有效。(2)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同时加剧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缓解非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3)试验区的政策效应随着企业所处行业性质、地域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数字化水平等发生变化,企业ESG表现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史永东  陈火亮  宋明勇  
本文以新《环保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环保法》的实施显著缓解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截面异质性分析显示,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仅在小规模企业和银行业发展较好、污染程度较高、法律环境较差的地区显著;经济机制分析表明,新《环保法》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渠道,缓解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本文结论既拓展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影响的研究边界,也为“双碳”目标下中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一群  徐赛兰  
近年来,中国政府正采取日趋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对此如何响应?本文以新《环保法》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新《环保法》的实施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高研发强度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新《环保法》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协同,为异质性重污染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进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企业因经济动力不足造成对投资的抑制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新《环保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研究,更为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远   官小燕  
作为重要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新《环保法》实施对企业经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新《环保法》这一外生冲击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趋严促使企业提高税收规避程度。机制检验表明,环境规制导致企业融资约束程度和经营风险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环境规制与税收规避的正相关关系主要存在于融资难度较高和经营压力较大的企业,新《环保法》实施情境下的企业避税行为提升了财务业绩和企业价值。研究结论提供了微观企业如何应对宏观环境规制的经验证据,为政府部门结合税收政策优化环境政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国柱   吕杨  
环境规制和市场融资是影响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新《环保法》的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是否产生影响?文章以2015年新《环保法》颁布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2—2021年3 743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的调节作用途径。研究表明,新《环保法》的实施显著缓解了重污染企业融资约束。作用机制检验显示,新《环保法》的实施降低了重污染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而缓解了重污染企业的融资约束。该研究结论为重污染企业制定环保战略提供了参考,有利于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苏涛永  郁雨竹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的作用情境,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雷星晖  张金涛  苏涛永  郁雨竹  
生态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项生态问责的执行机制,本文借助自然实验的设计检验了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的影响,并探讨了媒体报道的情境作用。本文以在沪深A股上市的工业企业为样本,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生态问责对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体现在中央环保督察显著促进了企业增加绿色工艺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影响在不同的媒体报道情境下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生态问责对绿色工艺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媒体报道较少或负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显著,但在媒体报道较多或正面报道较多的企业中不显著。本文拓展了生态问责的作用情境,不仅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还为政府完善生态问责的实施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企业绿色工艺创新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分棉  贺佳  孙宛霖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ISO 14001认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为外生政策冲击,检验了命令型环境规制影响下ISO 14001认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诱发效应。研究发现,企业通过ISO 14001认证可以促进绿色创新。在新标准实施后,ISO 14001认证对企业绿色创新的诱发作用显著增强,且对低污染企业、高创新能力企业和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诱发作用显著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ISO 14001认证通过发挥"环保工具"作用来诱发企业绿色创新。研究结论对有效推进环境规制和企业绿色创新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怀明  陈龙  魏珈玮  
绿色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核心要素。借助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冲击,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调节机制发现,碳市场运行状况越好、政府管控力度越大时,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研究结论为如何充分发挥碳市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实现低碳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琳  马梦茹  
当前企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传统环境规制政策虽然提升了企业被动性环境治理,但难以调动企业主动性环境行为,而数字经济发展为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2007-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作为外生冲击,采用多期DID的方法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提升了绿色创新水平,而外部监管强度并未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对经济后果进行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强化绿色创新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本文拓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后果,同时为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激励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