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7)
- 2023(18210)
- 2022(15825)
- 2021(14731)
- 2020(12298)
- 2019(27703)
- 2018(27660)
- 2017(53258)
- 2016(29178)
- 2015(32347)
- 2014(31851)
- 2013(31425)
- 2012(28873)
- 2011(25979)
- 2010(25797)
- 2009(23830)
- 2008(22970)
- 2007(20313)
- 2006(17923)
- 2005(15407)
- 学科
- 济(111078)
- 经济(110952)
- 业(82444)
- 管理(79892)
- 企(60216)
- 企业(60216)
- 农(50013)
- 方法(47720)
- 数学(41340)
- 数学方法(40873)
- 农业(33227)
- 中国(28748)
- 业经(27831)
- 财(27568)
- 学(26722)
- 地方(23815)
- 环境(21984)
- 制(21750)
- 贸(20743)
- 贸易(20732)
- 易(20147)
- 技术(18108)
- 理论(17444)
- 银(17242)
- 务(17203)
- 银行(17159)
- 财务(17127)
- 和(17125)
- 财务管理(17098)
- 划(16885)
- 机构
- 学院(408177)
- 大学(404820)
- 济(156898)
- 管理(156623)
- 经济(153415)
- 研究(139239)
- 理学(136688)
- 理学院(135127)
- 管理学(132561)
- 管理学院(131862)
- 中国(103333)
- 科学(91916)
- 农(90289)
- 京(85708)
- 所(71944)
- 业大(71918)
- 农业(70473)
- 财(69063)
- 研究所(66248)
- 中心(63929)
- 江(59774)
- 财经(55961)
- 范(53957)
- 师范(53315)
- 北京(53101)
- 经(51091)
- 院(49991)
- 州(48628)
- 经济学(45811)
- 农业大学(44988)
- 基金
- 项目(287588)
- 科学(223535)
- 基金(206703)
- 研究(204357)
- 家(183581)
- 国家(182012)
- 科学基金(154066)
- 社会(127583)
- 社会科(120381)
- 社会科学(120344)
- 省(114234)
- 基金项目(110742)
- 自然(102621)
- 自然科(100161)
- 自然科学(100131)
- 自然科学基金(98311)
- 划(96126)
- 教育(92371)
- 资助(84073)
- 编号(83765)
- 成果(66133)
- 重点(64891)
- 发(62157)
- 部(61948)
- 创(59560)
- 课题(56994)
- 创新(55578)
- 科研(55514)
- 计划(54250)
- 大学(52180)
- 期刊
- 济(172878)
- 经济(172878)
- 研究(111994)
- 农(87809)
- 中国(76804)
- 学报(75095)
- 科学(66034)
- 农业(59423)
- 大学(55486)
- 学学(52891)
- 管理(51591)
- 财(50993)
- 教育(41540)
- 融(35546)
- 金融(35546)
- 业经(33854)
- 技术(32151)
- 业(29352)
- 经济研究(26001)
- 财经(25847)
- 问题(23991)
- 版(22700)
- 经(22050)
- 科技(21187)
- 业大(21084)
- 资源(20603)
- 图书(19892)
- 技术经济(18318)
- 理论(17868)
- 现代(17732)
共检索到58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孔森 杨新军 尹莎
选取生态脆弱的民勤绿洲,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该区农户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户的生计现状为介质,对环境变化背景下农户生计的变革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变化导致农户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本受到削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且趋于多样化,形成了六类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2农户生计资本指数整体偏低,且存在属性间和农户间的分异,生计资本耦合协调性严重不足。3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整体较差,在农户间表现出新型农户>过渡型农户>传统型农户的特征。最后,结合民勤绿洲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结果,就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环境变化 农户生计 可持续性 民勤绿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莎 陈佳 吴孔森 杨新军
适应能力及其评估框架为农户生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在干旱环境背景下,借鉴农户可持续生计和适应能力相关理论,探讨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适应能力及适应行为。按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在农户适应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不同适应类型农户的适应能力,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类型的因素。结果表明:1从农户的适应行为来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为选择较多,减少消费、参加社会保险等适应行为选择较少;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的比重最大,被动适应型最小。2农户的适应能力方面,各维度整体分布较为均衡,但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存在显著分异,而物质能力、金融能力、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均衡;不同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农户适应能力更稳定,务工主导型和被动适应型的稳定性较差。在适应能力六大维度中,物质能力在六大农户适应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自然能力最小。3家庭物质资产、非农就业比重、社会网络、人均"退还关压"面积、受教育程度等适应能力指标对农户的适应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芬昀 曹美珍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单位,其区域内的经济活动与区域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农户经营行为的个体性与环境资源的公共性、农户追求利益的短期性和环境影响的长期性、农户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风险性、生态治理中农户的成本和收益具有不对称性等矛盾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农户参与绿洲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民勤绿洲生态治理应该是一种国家行为,政府对农户的经营行为必须加以调控和引导,其中,国家对农户的外在利益激励和农户对政府政策的响应程度是绿洲生态治理成败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孔森 刘倩 张戬 杨新军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获取研究数据,按照调整的VSD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户生计脆弱性,应用障碍度模型识别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促成因子,并对研究区农户生计适应方式及适应模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暴露度—敏感性指数整体呈现随农户生计非农化水平增加而减小的特征,适应能力呈现出兼业型(农兼户和兼农户)农户高于专营型(纯农户和非农户)农户的特征;②不同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在各维度主要促成因子具有趋同性,种植业收入比重、人均水资源配给量、饮水质量、人均劣质耕地量、人均非农收入、农技培训应用情况、住房情况与大牲畜资本量等分别从不同维度促进了生计脆弱性的形成;③根据生计脆弱性促成因子与适应行为选择,可将研究区生计适应总结为"节水技术+设施农业适应模式""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技术适应模式"以及"种植规模削减+劳动力转移适应模式"等三种适应模式,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具有积极的缓解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雪雁 刘江华 王伟军 兰海霞 马平易 杜昱璇
增强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不仅是新时期农村扶贫的现实需求,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及生计环境出发,建立了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脱贫农户的入户调查资料,评估贫困山区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识别脱贫农户的生计障碍。研究发现:①从川坝河谷区、半山区到高山区,从早期脱贫到后期脱贫,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依次降低,且务工型与农工互补型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强于其他生计方式农户;②陇南山区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比重达28.83%,高山区、传统务农型及后期脱贫户中生计不可持续农户比重较高,而川坝河谷区、农工互补型与务工型及早期脱贫户中该比重较低;③生计不可持续脱贫户均面临着多元生计障碍,其中近2/3的农户面临多维资本—环境阻滞型与多重要素阻滞型障碍;④针对生计不可持续脱贫农户面临的多元生计障碍,需分类实施多维生计干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江浩 陈佳 杨新军 张小文
土地利用是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和重要载体,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区域社会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切入,探究其对干旱区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演变的影响,对缓解干旱地区乡村人地矛盾、促进其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基于恢复力评估分析框架,从社会、经济、人文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构建干旱区乡村社会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民勤绿洲作为案例区,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前后民勤绿洲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变化对乡村社会恢复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乡村社会恢复力呈现中部和南部乡村不断升高,北部乡村先降低后升高的演变过程;(2)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变化会对乡村社会恢复力时空分异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耕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移对恢复力变化方向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2000—2007年草地向耕地转移以及2007—2015年耕地向生态用地转移会提升恢复力;不同时期影响恢复力的主导土地利用功能因子存在差异,流域重点治理前土地垦殖率和人口密度的影响更显著,流域重点治理后生态用地占比和乡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旺 李保国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绿洲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 ,定量化的研究二者的互相作用将有助于绿洲区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建立和该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民勤绿洲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 ,把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 ,利用ArcViewGIS处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 ,与所建立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模型相联接 ,模拟了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很好的模拟土地利用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作用 ,如保持民勤绿洲内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模式 ,则民勤绿洲内部的地下水埋深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这将导致绿洲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陆远权 刘姜
基于2018年重庆市3个贫困县脱贫农户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LVI模型精准度量生计脆弱性,实证检验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产业扶持贷款政策、教育扶贫政策以及安居房工程政策对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扶贫项目开发政策的检验结果并不显著。在考虑了遗漏变量和地区异质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表明:扶贫政策是提升脱贫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的重要软环境,精准识别扶贫政策的影响效应、因地制宜地建策施策有利于促进脱贫农户的生计可持续性,从而提高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脱贫农户 生计可持续性 扶贫政策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郑风田 丁冬 喻志军
首先用"公地悲剧"理论解释了民勤地区石羊河来水减少和民勤地下水超采的现象。对民勤绿洲沙漠化过程的进一步归纳梳理发现:经过多年的过度开发,民勤水资源的"公地"问题已经由人类内部争夺水源的问题升级为人类能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用经典的解决"公地悲剧"的办法已无法解决民勤绿洲面临的沙漠化威胁,需要从更高层级的制度设计入手,将宝贵的水资源用于恢复生态,而不是用于农业灌溉。
关键词:
民勤 水资源 公地悲剧 沙漠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1956年-2003年石羊河上游天然来水量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变化趋势,采用生产法计算了1950年-2006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2543×108m3;中游粮食作物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502...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天龙 郭庆海
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近三十年来农民保持着较高的种粮积极性,以粮为主的收入结构是农户种粮积极性的内在支撑。然而,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中,以粮为主的收入结构正面临着弱化的趋势。本文认为,若继续保持粮食大省农户种粮积极性,必须在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使农户家庭收入50%来自于粮食生产同时使规模经营农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建议国家应在支持粮食大省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土地流动性方面实施支持性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文章通过对干旱区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网络等调查,探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的原因。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以新疆于田绿洲为研究区域,2000、2005、2010年为时间段,同时考虑社会经济结构和空间扩散因素,综合检验气候变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差异、族群及相邻效应等因素对干旱区家庭生计脆弱性空间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年均纯收入、家庭抚养比率、女性户主的家庭比例、仅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比例等社会经济因素及空间相邻关系是影响干旱区生计脆弱度空间扩散的最主要原因。族群因素方面,维吾尔族对干旱区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更为适应。而不同的地理位置,如乡村和城市、绿洲和荒漠等则表现出不同的生计脆弱度空间聚集状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竟源 刘普幸 孙国军 白杨 程英
民勤绿洲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实体,绿洲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在绿洲内部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尤为重要和关键。本文分析了民勤绿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民勤绿洲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民勤绿洲 现代农业 科技 产业化 人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伦 陆迁
农户生计能力存量的积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生计能力临界点,即农户生计能力积累需要达到一定存量才能促进农户摆脱持续性贫困束缚,由此对应出现"高能、低贫"与"低能、高贫"两种匹配结果。利用陕西省贫困地区微观数据,考察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门槛值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的门槛值下,生计能力总指数和各个维度与农户持续性贫困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通过门槛回归检验,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与农户贫困持续性的门槛值为0.696、0.763、0.808、0.611和0.235,生计能力与农户贫困持续性的门槛值为0.622。当农户生计能力存量跨过一定"门槛"值后,生计能力才会显著的降低农户持续性贫困时间,生计能力对农户持续性贫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此外,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互作用才能跨过门槛值显著降低农户持续性贫困时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向慧 王兵 高志海 纪永福
根据在我国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连续实测资料,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地区沙土温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样带上,红柳沙包、白刺沙包和流动沙丘上的土温均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节动态以及垂直变化规律;与红柳和白刺沙包相比,流动沙丘地表层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日较差达30 4℃,而且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的变化也非常快;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层内温度的昼夜变化与地表温度有很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大和最小温度来临时间上的延迟以及土温变化幅度的大小上,在5cm土层土温的昼夜变化相对剧烈,温波振幅大,而到80cm处,沙土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接近于0;影响沙土温...
关键词:
民勤 沙土温度 绿洲荒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民勤绿洲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其对农作物需水量的影响
基于景观结构和空间统计方法的绿洲区生态风险分析——以石羊河武威、民勤绿洲为例
我国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非农就业对农户清洁能源消费及其持续性的影响——以炊事清洁能源消费为例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民勤绿洲农业系统碳排放仿真模拟研究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初步研究
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户金融服务的可持续性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农户生计变化影响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忠县天子村社区为例
生计可持续性视角下精准扶贫的政策效应评估及其分异研究——以武陵山区石柱县为例
小额农贷可持续性发展实证分析——基于农户需求、供给实证分析(以江西婺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