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3)
- 2023(12193)
- 2022(10810)
- 2021(10246)
- 2020(8527)
- 2019(19724)
- 2018(19766)
- 2017(38600)
- 2016(20824)
- 2015(23358)
- 2014(23256)
- 2013(22761)
- 2012(20831)
- 2011(18490)
- 2010(18199)
- 2009(16545)
- 2008(15766)
- 2007(13444)
- 2006(11669)
- 2005(9818)
- 学科
- 济(78266)
- 经济(78090)
- 管理(62812)
- 业(57664)
- 企(48793)
- 企业(48793)
- 方法(36495)
- 数学(31206)
- 数学方法(30865)
- 农(22272)
- 财(21192)
- 中国(19435)
- 业经(18014)
- 学(17560)
- 地方(17221)
- 环境(16668)
- 农业(14696)
- 务(14407)
- 财务(14324)
- 财务管理(14300)
- 理论(13809)
- 和(13629)
- 制(13603)
- 企业财务(13548)
- 贸(13488)
- 贸易(13482)
- 划(13159)
- 易(13056)
- 技术(12846)
- 教育(10693)
- 机构
- 大学(285880)
- 学院(284760)
- 管理(117675)
- 济(108006)
- 经济(105488)
- 理学(103060)
- 理学院(101949)
- 管理学(100324)
- 管理学院(99824)
- 研究(89408)
- 中国(65543)
- 京(60450)
- 科学(56332)
- 财(49258)
- 所(43136)
- 业大(42504)
- 农(42261)
- 中心(41427)
- 财经(40389)
- 江(39765)
- 研究所(39450)
- 范(38802)
- 师范(38518)
- 北京(37755)
- 经(36714)
- 院(33257)
- 州(32987)
- 农业(32922)
- 师范大学(31329)
- 经济学(31256)
- 基金
- 项目(202987)
- 科学(159767)
- 研究(151201)
- 基金(147036)
- 家(126804)
- 国家(125693)
- 科学基金(108972)
- 社会(94668)
- 社会科(89423)
- 社会科学(89398)
- 基金项目(79701)
- 省(79154)
- 自然(70976)
- 自然科(69244)
- 自然科学(69229)
- 教育(68760)
- 自然科学基金(67972)
- 划(66358)
- 编号(63102)
- 资助(59139)
- 成果(50402)
- 部(44555)
- 重点(44437)
- 发(42445)
- 创(42128)
- 课题(41944)
- 创新(39128)
- 项目编号(38888)
- 科研(38613)
- 教育部(38507)
- 期刊
- 济(115651)
- 经济(115651)
- 研究(80366)
- 中国(50361)
- 学报(42998)
- 科学(40287)
- 管理(40254)
- 农(38431)
- 财(37622)
- 大学(32780)
- 教育(32415)
- 学学(30567)
- 农业(27095)
- 技术(23984)
- 业经(20439)
- 融(20378)
- 金融(20378)
- 财经(18652)
- 图书(17465)
- 经济研究(17218)
- 经(15740)
- 问题(15554)
- 理论(14180)
- 科技(14091)
- 资源(14041)
- 业(13294)
- 实践(13267)
- 践(13267)
- 技术经济(13145)
- 版(12936)
共检索到398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劲
环境参与权是环境权的核心权能,环境参与权的有效行使有利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确立,调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减少环境纠纷,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环境公益诉讼是环境参与权行使的司法保障,但我国目前的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主体范围、诉讼类型以及配套制度等方面还无法满足环境参与权有效行使的需要。因此,应当通过加强环境权立法、进一步扩大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完善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以及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配套制度为环境参与权的行使提供司法保障。
关键词:
环境参与权 司法保障 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宗廷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 ,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本文正是在分析了环境侵权的种类及特点的基础上 ,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研究 ,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环境侵权 诉讼 公益诉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华琪
在简要论述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和维护环境人权方面的多重效用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及法律适用存在的缺失,包括环境公益诉讼起诉主体规制及其司法适用有瑕疵、环境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相关规制不匹配、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资金保障机制缺失。最后提出了完善环境公益诉讼有关起诉主体(原告)、环境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等规制,提高制度契合度,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资金保障制度等策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雏音
税款的使用对于国家财政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税权的权能包括用税决策权、用税执行权和用税监督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用税决策权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对行政机关的用税执行权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督,但因预算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位导致政府用税监督链条断裂,需要司法诉讼制度进行补缺。因此,纳税人充分行使用税监督权可以借助于财税公益诉讼制度。财税公益诉讼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延伸。本文通过案例统计研究方法对财税公益诉讼涉及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入分析财税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保障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现实效果与存在问题,为财税公益诉讼的起诉标准、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司法审判的形式与内容等重要实践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以期将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与司法机制相结合,规范主体机关用税行为,更好地保护纳税人整体利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义松 苏胜利
环境公益诉讼是补救环境管理中政府失灵的良方,但当前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存在严重缺陷。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应该借鉴"生成性思维"以及"法的生成"理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生成研究由此产生。制度生成视角下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应该坚持保守的态度,选择渐进的思路。在司法中,应着重在发挥私益诉讼的公益保护功能,并结合能动司法理念和尝试性司法实践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在立法中,应选择适当的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并以类型化方法确定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润民 朱晖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经常需要面对来自科技和道德的挑战。以司法权为主导强化其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作用,并以行政权作为辅助系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司法权的加强容易造成其突破自身权力范围侵入行政权的范围之内或者与行政权功能相重叠,造成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定位错误。当代环境事业冗杂零碎,更加需要利用行政权来作为主要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因此,就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和有效运用行政权、增设民事公益诉讼前置程序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来纠正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两者的关系,从而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杨晓婉 刘永鑫 徐静柳
新环保法背景下,中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日益完善。随着全国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终审判决的宣布,其作为一个新兴法律制度,目前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中仅有原则性规定,现有司法解释也未对执行做出具体的规定,使该案胜诉后呈现出若干实务问题。文章力图通过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不同阶段所发生的诉讼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诉讼实施方面的问题,并在目前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原则性的制度内容进行细化,有针对性的拟定具体实施规则,以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施难问题,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环境 公益诉讼 生态修复 执行 林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书敏
通过分析近两年环境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从案件数量、地区分布、原告资格以及被告资格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新《民事诉讼法》和新《环境保护法》确立并实行公益诉讼以来,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迅速。立案数量不断增加、受案范围不断扩大、被告范围从私主体扩大到公主体,然而在案件受理、原告资格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环境观念,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为环境公益诉讼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新《环境保护法》 环境公益诉讼 制度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益诉讼 适格原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栾志红
权利的保障必须以切实有效的诉讼手段为依托。就劳动权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注重实质平等、强调社会正义的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私益诉讼往往难以达到目的。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新型的劳动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现代劳动权保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起诉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分配以及诉讼费用负担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劳动权保障的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设想。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千力 张潇文
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开展半年多以来,各地区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受理率、诉讼质量、胜诉率均得到了较大提升。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实行由检察机关主导的环境公益诉讼模式更加贴合我国当前实际。针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由人民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以及作为原告起诉已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成效。未来可以从构建司法行政联动机制、扩大原告资格范围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环境保护 公益诉讼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霞
公益诉讼中的公益依主体构成不同分为多人公益和集体公益两种。前者是多个人分属的利益。之所以称为公益,是因为它是多个人的利益。后者是一种整体利益,是多数人组成的集体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益。多人利益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实际上是侵权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私人权利。可以把它叫做环境公益诉讼。集体利益环境公益诉讼是为人类环境利益的诉讼,其理论基础是国家利益或人类共同体利益。可以把它叫做环境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和环境诉讼各有自己的理论基础。环境公益诉讼本质上是私益诉讼,其理论依据是公民权利;环境诉讼是真正的公益诉讼,这种诉讼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利益理论、国家利益理论。
关键词:
公益 公益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胥楠 王育才
ENGO作为区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主体,在我国环境保护和监督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例如,自我国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公益领域40余起诉讼案件中大部分由ENGO提起。然而,与大量的环境侵害行为和潜在案件量相比,进入环境公益诉讼渠道的显然微乎其微。环境公益诉讼"叫好不叫座"现象的背后则是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理念的偏差和缺乏有效的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我国的ENGO环境公益诉讼激励尚属于起步阶段,国外关于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成功经验可给我们以启示:从资金、组织、人员、渠道、监管等方面完善我国ENGO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将激发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从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的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胥楠 王育才
ENGO作为区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方主体,在我国环境保护和监督中越来越起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例如,自我国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公益领域40余起诉讼案件中大部分由ENGO提起。然而,与大量的环境侵害行为和潜在案件量相比,进入环境公益诉讼渠道的显然微乎其微。环境公益诉讼"叫好不叫座"现象的背后则是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理念的偏差和缺乏有效的环境公益诉讼激励机制。我国的ENGO环境公益诉讼激励尚属于起步阶段,国外关于ENGO环境公益诉讼的成功经验可给我们以启示:从资金、组织、人员、渠道、监管等方面完善我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薛艳华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救济存在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行政责任的功能重叠、环境司法权与行政权间的行权竞合与司法权越位等冲突。究其原因在于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定位的不准确。为此,我们应在对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的一般原理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阐明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应是"互补"与"监督"关系。二者冲突之消解应以"行政优先,诉讼兜底"及"多元治理,尊重专长"为原则。循此为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诉前程序,重点根据环境行政执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请求的匹配度进行精细化设计。调适环境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执法的责任方式,将赔偿损失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有之责任方式,而恢复原状不应纳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民事责任范畴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