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71)
2023(6465)
2022(5621)
2021(4962)
2020(4114)
2019(9094)
2018(8961)
2017(17166)
2016(9361)
2015(10321)
2014(10096)
2013(9641)
2012(8852)
2011(7938)
2010(7991)
2009(7807)
2008(7897)
2007(7027)
2006(6466)
2005(6180)
作者
(26016)
(21829)
(21739)
(20747)
(13705)
(10374)
(9793)
(8211)
(8179)
(7744)
(7473)
(7286)
(6961)
(6906)
(6883)
(6627)
(6470)
(6353)
(6227)
(6210)
(5412)
(5288)
(5104)
(4912)
(4904)
(4806)
(4780)
(4778)
(4358)
(4172)
学科
管理(38727)
(35991)
经济(35919)
(30698)
(27520)
企业(27520)
(15020)
方法(14615)
(13793)
数学(12457)
环境(12424)
数学方法(12361)
(10381)
业经(9545)
(9537)
(9260)
财务(9244)
财务管理(9221)
中国(9135)
(8941)
体制(8853)
企业财务(8827)
(6976)
银行(6967)
(6684)
(6626)
(6614)
金融(6612)
技术(6383)
规划(5923)
机构
大学(135893)
学院(135056)
(59166)
经济(57992)
管理(53031)
理学(45561)
理学院(45156)
研究(44716)
管理学(44651)
管理学院(44405)
中国(34390)
(31300)
(27741)
科学(24484)
财经(24185)
(21829)
(21336)
(20824)
中心(20387)
经济学(18940)
研究所(18917)
(18625)
财经大学(17924)
业大(17613)
北京(16989)
经济学院(16986)
(16596)
(15861)
(15706)
师范(15568)
基金
项目(90344)
科学(73093)
基金(67936)
研究(67838)
(58244)
国家(57824)
科学基金(50744)
社会(46885)
社会科(44528)
社会科学(44514)
基金项目(35860)
(34930)
自然(30886)
教育(30627)
自然科(30107)
自然科学(30100)
自然科学基金(29577)
(28792)
资助(26583)
编号(26003)
(24214)
成果(21423)
(21189)
重点(20699)
国家社会(20279)
(19425)
(18998)
教育部(18708)
创新(18400)
课题(18281)
期刊
(67602)
经济(67602)
研究(41257)
中国(28608)
(26628)
管理(21089)
学报(18792)
科学(18377)
(17424)
大学(15320)
学学(14598)
财经(12926)
(12912)
金融(12912)
教育(11771)
农业(11337)
(11091)
技术(10760)
经济研究(10318)
业经(10296)
问题(8709)
财会(6977)
(6596)
技术经济(6412)
会计(6400)
(6301)
科技(6224)
现代(6182)
理论(5924)
世界(5623)
共检索到204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祥  张伟  
本文以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环境分权作用下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环境监测分权等在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效率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环境规制与工业污染治理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2)随着地方政府环境行政权、环境监察权和环境监测权的扩大,环境污染治理的自主选择权提高,导致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3)在空间异质性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环境分权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的积极作用,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与之相反;低排放强度地区的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环境监测分权与环境规制的交叉项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高排放强度地区却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此,应在提高环境分权程度的同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环保督查力度;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分权策略;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财政分权与环境分权之间的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娟  
本文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份14大类制造业的地区—行业维度数据,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环境规制对工业SO_2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在总效应分析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地理区域和行业污染密集度的差异对分析结果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排放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即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水平;在环境规制条件约束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污染排放效应在地理区域和行业污染密集度上呈现出显著异质性。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东部地区和非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但对于中西部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启荣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出口贸易与环境污染、环境规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出口贸易规模变化是导致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变化的原因,同时,出口贸易规模与工业排放量呈正相关,所以,我国出口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就地区的情况看,东部地区出口贸易额对工业污染物排放量的弹性明显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各地区治理环境污染的各种投入与其出口贸易额的负相关性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徐圆  
普通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闻媒体对环境破坏的披露不断升级,无形中给政府和排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演变成一种"非正式性"环境规制。在环境服务的"需求—供给"理论框架中,考虑到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分析非正式性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污染的影响机制和总体效应。研究发现,虽然相比于正式性环境规制,非正式性环境规制的影响要小很多,但也直接促进了中国工业污染的治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机制,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协力保护环境的管理体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严晓星  陈劭锋  刘扬  
全要素生产率是动态效率的一种度量。以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污染治理投入产出的统计数据为实例,运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9年中国省际的工业污染治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结果显示:2000~2009年期间我国工业污染治理全要素生产率增加7.1%,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省际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河北省工业污染治理全要素生产率改善最多,而青海省下降最多;工业污染治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和技术变化随时间都呈现U型曲线规律。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提升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萍萍  
一、引言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企业弥补环境负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倒逼企业开展旨在降低成本的技术创新活动(赵连阁等,2014)。Lanjouw和Mody(1995)最早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支出和环境技术专利数分别作为衡量环境规制和环境技术创新的指标,使用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于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污染治理支出的增加能够促进环境专利数的增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建明  高楚涵  朱春奎  张娟  
文章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分权、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洋环境管理事务权力的下放不利于海洋环境治理,将导致地方政府间“逐底竞争”,产生“绿色悖论”效应。(2)海洋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但在环境分权的影响下,海洋环境规制的治污效果会被弱化。(3)当以环境分权为门槛变量时,海洋环境规制对于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分权水平超过0.0605时,海洋环境规制的治污效果将被显著削弱。为促进海洋环境良性发展,应适当增加中央政府对于海洋环境治理的权力,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健全垂直型环境规制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地设计环境分权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张为杰  
在已有的研究中,东、中、西部工业污染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较少得到关注。本文在增长模型基础上得出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基本因素,并运用1993—2009年东、中、西部三个地区29个省份的年度数据,在Panel Data模型基础上对三大地区的工业污染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应瑞瑶  周力  
本研究在“污染避难所”的理论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我国,FDI是工业污染的格兰杰原因;各地区FDI的相对水平与工业污染程度正相关,东部地区对工业污染的弹性低于中西部地区;在时间序列上,FDI与我国工业污染呈U型的“环境污染曲线”;此外,各地区治理污染的投资额与FDI显著负相关。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杨刚强  
基于2000—2016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识别环境规制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竞争状态因污染类型不同具有异质性,环境规制竞争并没有出现恶性的"逐底竞争",但废气和废物污染处于"弱竞争"状态,废水污染是"标尺竞争";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EKC假说得以验证,否定"污染天堂"的存在,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对环境污染具有显著影响。此外.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牛冲槐  寇东  姚西龙  
为寻求中国地区性环境技术效率改善策略,采用DEA-SBM四阶段模型,从“管理环境”维度解构工业污染物治理的环境技术效率,通过不同污染物对比视角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传统综合型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对现实情况存在高估;污染物治理效率及其分解效率存在省际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污染物控制情况采取对应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艳楠  孙蕾  张宏梅  孙娜  
以分权式环境规制为背景,针对聚合式发展的城市群出现的环境激化问题,引入地方政府的治理成本、机会成本、治理收益等合作性参数,及中央政府的经济激励、经济补贴等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新的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同时分别对不同主体进行策略选择研究,分析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系统均衡稳定策略及其存在的条件。通过对不同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分权式环境规制下城市群污染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提出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联防联控机制、区域一体化协同机制发展建议。研究表明:对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与其他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呈正相关;中央政府选择"严格督查"的概率与地方政府选择"合作行为"的概率呈负相关。对于系统稳定策略,主体策略的演化速度会受到自身及其他主体策略选择比例的影响,但无论比例取值如何变化,都不会改变群体的最终策略决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伯凡  吴莉昀  
财政分权理论中环境污染治理的研究一直是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热点。本文根据理论的发展轨迹梳理了财政分权理论对环境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以"仁慈的政府"为假设,认为政府的目标是实现居民效用水平的最大化,重点对提供环境规制和进行环境治理的政府层级以及不同性质的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第二代财政分权则将政府的目标设定为财政预算收入的最大化,强调了政府间的竞争尤其是税收竞争和FDI竞争的环境影响;晋升锦标赛理论则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将地方政府的目标设定为经济增长率,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为了在锦标赛中获胜在环境规制和FDI方面竞争所产生环境影响。然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和晋升锦标赛理论都没有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动机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这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基于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和晋升锦标赛理论分析政府对不同污染物的规制策略也将是未来需要讨论的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劳可夫  刘思华  
我国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环境污染治理形势,由于我国大量企业无力单独处理其工业污染,传统的环境政策工具如排污费和可交易许可证经常无法发挥作用。工业污染公共处理作为一种新环境政策工具,不但可以克服我国企业在污染处理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缺乏障碍,而且可以发挥我国政府集中社会经济资源办大事的优势,更好地克服工业污染处理的外部性问题,这一新环境政策工具必将给我国的环境污染治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时中  
为有效评价中国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1998-2015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工业污染面板数据为样本建立三维时序立体数据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中国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环境污染具有较强的地区差异和时空差异,西部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最小、中部次之、东部地区最大。以财政支出分权为解释变量,设立相关控制变量,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全国和地区层面分别检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的提高会加剧环境污染,要迈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需要加速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