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1)
2023(11502)
2022(9630)
2021(8610)
2020(6797)
2019(15409)
2018(15172)
2017(29353)
2016(15150)
2015(17019)
2014(16967)
2013(16779)
2012(15988)
2011(14563)
2010(14836)
2009(13919)
2008(13430)
2007(12004)
2006(11278)
2005(10574)
作者
(44062)
(36945)
(36786)
(34972)
(23616)
(17538)
(16654)
(14196)
(14084)
(13265)
(12883)
(12254)
(11892)
(11885)
(11583)
(11257)
(10977)
(10592)
(10569)
(10281)
(9507)
(8999)
(8816)
(8662)
(8347)
(8310)
(8092)
(8061)
(7427)
(7357)
学科
(86069)
经济(86000)
管理(46652)
(40787)
(31754)
企业(31754)
地方(26295)
方法(24482)
中国(23900)
数学(20439)
数学方法(20266)
(19883)
业经(18819)
(17872)
环境(16620)
地方经济(15991)
(15740)
农业(14163)
(13032)
(12945)
(12941)
金融(12941)
(12389)
银行(12376)
(12251)
贸易(12241)
(12034)
(11712)
(11309)
(11070)
机构
学院(225027)
大学(223048)
(104495)
经济(102552)
管理(83794)
研究(83392)
理学(70100)
理学院(69312)
管理学(68447)
管理学院(68017)
中国(64305)
(48658)
(47700)
科学(47014)
(41626)
中心(37767)
财经(37337)
研究所(37055)
(35007)
(33747)
经济学(33369)
(32411)
(30837)
北京(30650)
师范(30590)
(29727)
经济学院(29701)
(28453)
业大(27485)
财经大学(27291)
基金
项目(140972)
科学(112012)
研究(108048)
基金(101825)
(87453)
国家(86704)
科学基金(74751)
社会(71830)
社会科(68206)
社会科学(68192)
(55251)
基金项目(53033)
教育(47292)
(45409)
自然(43952)
编号(43716)
自然科(42843)
自然科学(42835)
自然科学基金(42096)
资助(40764)
成果(36922)
(36920)
重点(31963)
(30727)
国家社会(30648)
发展(30535)
课题(30243)
(30019)
(29001)
创新(27163)
期刊
(129569)
经济(129569)
研究(75911)
中国(49794)
(38241)
管理(32955)
(30792)
学报(29942)
科学(28652)
(24428)
金融(24428)
教育(23385)
大学(22893)
经济研究(22360)
学学(21325)
农业(20984)
业经(20203)
技术(19803)
财经(19506)
(17005)
问题(16278)
图书(13939)
技术经济(12558)
(12557)
世界(12054)
国际(11312)
商业(11057)
(10797)
理论(10540)
现代(10500)
共检索到3661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潘旭文   付文林  
本文基于2006—2019年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考察了环境信息公开对地方政府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权衡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环境信息公开可以提高社会环保关注度,使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存在权衡替代关系,并且可以加大政府间环境保护目标的横向竞争和纵向加码竞争,从而降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目标,而地方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利于地区实际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曾光辉  冯星宇  
研究对277个地级市在2011—2019年间的信用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1)城市的信用水平与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但仅在东部地区信用对经济具有较高的拉动作用,其他地区主要依靠经济推动信用发展;(2)从全国范围来看,信用—经济的耦合程度保持在初级协调水平,东部的协调程度相对更高,处于中级协调水平;(3)信用—经济耦合协调程度高并不能说明两个系统均衡发展。东部双系统均发展良好,中部地区的城市大多是信用领先经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的经济与信用发展动力不足,发展失调数量不断增加。最后,文章就如何实现信用和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蔓生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这两方面在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人们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繁荣这几方面目标上是一致的。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误解了“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论断,科学技术落后,法制不完善等因素,使两者发生了冲突,不能协调发展。要解决这一矛盾,在宏观上必须不断强化环保宣传,强化产业调控力度,加强环保目标责任制管理,尽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加速发展环保科技与产业,完善相应的环保法律体系;在微观上各地区要做好工业的合理布局,加强县、乡两级环境监理队伍建设及在企业内部确立环保观念和环保目标等各方面的工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景维民  张景娜  
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构建了一个含有地区差距和市场分割的理论模型,运用1993~2016年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分割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993~2016年,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先上升后下降,但2013年以来地区差距缩小的速度放缓;市场分割程度呈现在波动中缓慢下降的趋势;整体上,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分割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会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市场分割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大,而对于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小的地区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越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克烈  
努力实现同步增长,对于加快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将具有相对意义的同步增长论绝对化,则有它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第一,由于同步增长的直接因素是生产中的生产资料消耗定额固定不变,因此,它保护着社会再生产中落后的消耗定额。如果说社会再生产中某一资源的消耗定额是极不合理或极其浪费的,那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春华  王雷  王欣  
保护环境、加快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根据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不能得出既能有效的降低环境污染,又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通过大量文献的研究,介绍了与ICT和环境相关的碳足迹和反弹效应,分析了ICT对环境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得出ICT可以改善环境。接下来又分析了ICT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ICT的引入可以导致经济增长。最后,把ICT、环境和经济增长看作一个相互促进的系统,通过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促进,不断优化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邵全权  
本文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框架下构建了保险业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模型显示,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门槛效应和多重均衡现象,在保险业发达的情形下,经济增长和保险业发展相互促进;在保险业不发达的情形下,经济增长存在低水平陷阱。本文以寿险业为例,运用中国各省份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门槛回归估计结果显示,寿险业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随着人均GDP和保险密度进入更高的区制,寿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当相对寿险深度跨越更高的门槛值后,寿险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程度降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平  
本文研究了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中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认为失衡会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失衡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失衡的原因在于单纯的经济增长主义、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混淆和政府与市场功能的错位。本文的结论是应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校正失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潘家华  胡怀国  
汽车工业不仅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现代产业部门,而且也是一个环境敏感性较强的产业部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2002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全年共生产汽车325.1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6713.46亿元;2003年的产量更达到444.37万辆。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法国,成为位居世界第四的汽车生产大国。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康  程瑜  
宏观调控决策管理当局应特别注重局势的通盘把握与政策组合的审慎权衡,对短期应变、中期升级与避险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好全面的统筹"稳中求进"是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经济工作设定的主基调,面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进而导致世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国贡献最大;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他各国呈现较为复杂的情形,中国走上全面包容性增长轨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洪涛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截然不同的目标定位,不仅具有经济目标,还具有社会目标。该文首先基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国有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之间的内在关系;接着,在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的角色、改革方向和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
[期刊] 改革  [作者] 邱冬阳  白玉铭  
基于2006—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弹性约束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弹性约束会降低投资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其中间效应占比偏小。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弹性约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减小。关于新旧常态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未来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应该设定高目标值与低弹性约束,较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应该赋予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值较高的弹性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