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6)
- 2023(12932)
- 2022(11432)
- 2021(10739)
- 2020(9085)
- 2019(20911)
- 2018(20912)
- 2017(40747)
- 2016(22332)
- 2015(25079)
- 2014(25122)
- 2013(24869)
- 2012(22687)
- 2011(20376)
- 2010(20235)
- 2009(19001)
- 2008(18594)
- 2007(16301)
- 2006(14501)
- 2005(13035)
- 学科
- 济(82876)
- 经济(82747)
- 管理(71196)
- 业(63027)
- 企(54483)
- 企业(54483)
- 方法(37930)
- 数学(32332)
- 数学方法(31931)
- 财(28047)
- 税(21832)
- 农(21458)
- 中国(20941)
- 税收(20379)
- 收(20201)
- 学(19566)
- 制(19512)
- 业经(19210)
- 环境(17366)
- 务(17001)
- 财务(16932)
- 财务管理(16902)
- 地方(16231)
- 企业财务(16059)
- 贸(15216)
- 贸易(15210)
- 和(15098)
- 易(14801)
- 理论(14439)
- 划(14155)
- 机构
- 大学(316373)
- 学院(313421)
- 管理(124997)
- 济(121899)
- 经济(119112)
- 理学(108265)
- 理学院(107055)
- 管理学(105338)
- 管理学院(104760)
- 研究(102552)
- 中国(76181)
- 京(67372)
- 科学(63800)
- 财(63551)
- 所(51397)
- 财经(49384)
- 农(47049)
- 研究所(46386)
- 江(46145)
- 中心(45932)
- 业大(45838)
- 经(44663)
- 北京(42744)
- 范(40209)
- 师范(39831)
- 院(37515)
- 州(37142)
- 农业(36721)
- 财经大学(36601)
- 经济学(36374)
- 基金
- 项目(214202)
- 科学(167827)
- 研究(157512)
- 基金(155518)
- 家(135067)
- 国家(133981)
- 科学基金(115076)
- 社会(98672)
- 社会科(93450)
- 社会科学(93427)
- 基金项目(82878)
- 省(82609)
- 自然(74880)
- 自然科(73003)
- 自然科学(72986)
- 自然科学基金(71663)
- 教育(71173)
- 划(69648)
- 编号(64629)
- 资助(64059)
- 成果(53345)
- 重点(47440)
- 部(47288)
- 发(44475)
- 创(44323)
- 课题(43697)
- 制(42329)
- 创新(41407)
- 科研(40866)
- 项目编号(40631)
共检索到460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许文
《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是我国环境保护税立法进程中的重要节点,本文根据征求意见稿,在征收范围、税率、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等方面对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进行了制度比较。据此,提出了适度扩大征税范围、逐步提高环保税的法定税率水平、调整部分优惠政策、完善征收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晔 张训常
本文以我国在部分省市调整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为外生政策冲击,采用2003-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排污费在污染减排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排污费的减排效应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排污收费制度对于抑制我国污染排放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还发现提高排污费只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起到了显著的减排作用,并且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更大,然而对于西部地区,虽然提高排污费也有减排效应,但并不显著。由此从总量减排目标出发,建议设置东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环境保护税税率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排污费 减排效应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向华
本文介绍了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理论基础,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详细评价了该制度在我国的现状。同时进一步比较了排污费和排污税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尽管排污费与排污税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但是通过对比两者在设立程序、审批部门、征收主体、征收对象、资金使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执行力度以及是否无偿等方面的特征,可发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排污费在征收对象和资金使用方向上更为明确,而排污税则在征收主体和执行力度方面更占有优势,两者各有所长。最后文章针对排污费改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难题进行阐述,如排污收费的费率与税率的转化、污染排放与税基的联系、税目确定、征收方式的制定、减免税收政策的制定等,并对现行排污费的自我...
关键词:
庇古税 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费 排污税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学龙 杨倩
我国自2018年1月1日起开征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的开征,目的是解决原排污费制度的各种弊端。但对于环境保护税能否达到该目的,以及如何进行征收管理,学界有热烈的讨论。本文主要研究环境保护税制度对比原排污费制度的改进及其征收管理,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排污费 制度设计 征收管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湖炜 钟启明
基于环境税费征收标准调整的改革实践,采用倍差法考察环境税费政策干预的异质性效应,并探讨环境保护税改革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税费征收标准调整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都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支持"波特假说";环境税费成本上升倒逼大中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但对小规模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环境税费征收标准调整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在高污染行业、政策执行力较强城市和实施绿色税收政策地区更为突出。优化环境保护税收体系和推进税制绿色化转型,有助于释放环境治理红利,但需要配套政策降低环保税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不利冲击。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薛钢 明海蓉 蔡颜西
征收环境保护税的理想状态是在改善环境质量、产生绿色红利的同时,又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蓝色红利,即双重红利效应。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保护税是否可以同时实现上述目标。研究结论发现,环境保护税的开征比以往的排污费更有助于促进双重红利的实现,但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本文借鉴环境保护税建设较为成熟国家(地区)的经验,从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款使用制度以及其他配套措施方面,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税制度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保护税 环境治理 经济增长 双重红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梁春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周志波 胡江峰
环境保护税自2018年开征以来,不仅实现了“费改税”的平稳过渡,还在激励降污减排、促进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政策效应,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但考察环境保护税制度运行情况,脱胎于排污费制度的环境保护税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应完善环境保护税征税客体的规定,适度扩大征税范围;二是应逐步提高环境保护税税率标准,优化减免税政策;三是应完善环境保护税共治共管机制,提升基层合作征管效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永 邹江 王红艳 王宇昊
环境保护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市场定价机制以及碳税,都是重要的绿色减排机制。从理论上分析,环境保护税与其它绿色减排机制具有四个方面相同的共性化特征和六个方面不同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的启示和展望表明:环境保护税和绿色减排定价机制之间是互补关系而非互替关系,国际合作减排机制更为复杂,但中国和欧盟可以合作创建以人民币、欧元作为减排交易指定结算货币的"中欧碳币"体系。理清环境保护税和其它绿色减排机制之间的理论关系,对于完善环境保护税征收实践,探索各种绿色减排机制的价格形成、运行、调控、传导和国际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樊杏华
排污收费制度是通过对排污者的排污行为征收一定数额的费用,利用市场竞争中的价格传导机制,影响排污企业的生产成本或利润获取,从而间接诱导企业进行污染预防的制度。作为"激励—诱导"型经济政策,要求排污费费率的设定必须科学合理,才能对企业发挥较强的诱导作用;要求排污费的征收必须建立在对排污者排污量的有效监控上,杜绝企业的偷排行为;要求降低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为污染企业提供防治污染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支持;要求征收的排污费通过竞争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传达给排污者或是消费者,从而影响排污者的排污行为。
关键词:
排污收费 外部不经济性 环境治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宏翔 熊波
1970年以来,排污费制度成为欧洲各国进行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普遍政策。其中,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是以鲍莫尔-奥茨税为理论模型构筑的,是欧洲最典型的排污费制度。通过对德国排污费制度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制度的积极效应和局限性,从而有助于推进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本文采用价格差模型和目的税模型对德国排污费制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对控制污水排放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德国的排污费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特别是价格差模型使得对基准以下的残余污染的课税基本上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也降低了费用效率性,因而通过排污费来进行污染控制的意义无法完全体现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何辉 魏卓凡
作为我国绿色税制的重要税种,环境保护税能否发挥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14—2021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以及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对环境保护税的环境与经济红利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税的实施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程度,促进了经济增长,实现了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红利效应,而且其双重红利效应具有空间溢出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律制度环境、环境绩效考核以及技术创新对环境保护税释放红利效应具有调节效应,地区行政等级和地理位置会影响环境保护税双重红利效应的空间溢出程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完善环境保护税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税征管协作以及完善其他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的双重红利效应,助力环境改善与经济增长共同提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晓颖 韩娇艳 李呈豪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环境保护税是推动经济发展绿色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税制度存在征税范围有限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税额设置不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制约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税制度,助力高质量发展,应扩大征税范围、提高最低税额标准并建立层级税额制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丁道兵 许建国
一、合理确定计税依据一是要明确处置固体废物的时间和计税依据。针对现行法律法规对纳税人"当期"处置固体废物的具体时间不够明确的问题,根据环境保护税实行按月计算税款的规定,建议将"当期"明确为"当月"。同时,由于纳税人产生的固体废物排放、贮存、处置和综合利用是动态的,而环境保护税是按月计算应纳税额的,如果纳税人当月产生的应税固体废物当月未能按规定标准进行贮存、处置或综合利用,其已经造成对环境的影响,理应按规定纳税。因此,建议将固体废物的计税依据明确为:"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