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7)
2023(12672)
2022(10798)
2021(9685)
2020(7904)
2019(17700)
2018(17363)
2017(33329)
2016(17325)
2015(19330)
2014(18888)
2013(18816)
2012(18264)
2011(16900)
2010(17419)
2009(16254)
2008(15838)
2007(14447)
2006(13016)
2005(11962)
作者
(49590)
(41496)
(41494)
(39189)
(26856)
(19765)
(18540)
(15919)
(15808)
(14860)
(14307)
(13976)
(13454)
(13400)
(12877)
(12834)
(12213)
(12035)
(11943)
(11479)
(10596)
(10076)
(9965)
(9599)
(9392)
(9381)
(9061)
(9053)
(8304)
(8165)
学科
(100530)
经济(100453)
管理(56202)
(53826)
(43670)
企业(43670)
方法(35360)
数学(30944)
数学方法(30804)
中国(27099)
地方(27053)
(22202)
业经(20752)
技术(19535)
(18658)
环境(17024)
地方经济(16493)
(15928)
农业(15654)
(15630)
金融(15630)
(15371)
(14790)
银行(14777)
(14705)
贸易(14690)
(14380)
(14078)
(13630)
技术管理(13629)
机构
学院(258341)
大学(256471)
(123265)
经济(121095)
管理(99682)
研究(91758)
理学(84767)
理学院(83878)
管理学(82941)
管理学院(82442)
中国(71053)
(54918)
(53628)
科学(50044)
(45092)
财经(42984)
中心(41280)
(40167)
研究所(40066)
经济学(39591)
(38977)
(35730)
经济学院(35450)
北京(34603)
(33616)
师范(33347)
(33072)
(32138)
财经大学(31694)
业大(31570)
基金
项目(163498)
科学(131600)
研究(124799)
基金(119428)
(101456)
国家(100568)
科学基金(88141)
社会(84436)
社会科(80328)
社会科学(80310)
(64772)
基金项目(62616)
教育(56604)
(52792)
自然(52466)
自然科(51208)
自然科学(51196)
自然科学基金(50364)
资助(48308)
编号(48291)
(41332)
成果(39561)
(39232)
(36997)
重点(36719)
创新(35833)
国家社会(35605)
课题(34973)
发展(34624)
(34072)
期刊
(147059)
经济(147059)
研究(85693)
中国(57339)
(41336)
管理(41275)
(33378)
科学(32640)
学报(31796)
(29814)
金融(29814)
教育(28115)
大学(25704)
经济研究(24823)
学学(24103)
技术(23915)
财经(23031)
业经(23015)
农业(22678)
(20018)
问题(18760)
技术经济(15909)
(15081)
世界(14143)
商业(13311)
国际(13175)
科技(12890)
(12514)
统计(12290)
(12280)
共检索到411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培鑫  吕长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进,已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使用2003—2015年中国地级市经济数据,检验创新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二者之间关系,即创新对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创新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强度。其中,高质量创新和绿色创新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更大。进一步,鉴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创新对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效果亦不相同,当地区的人均GDP水平达到约三万元时,创新才能发挥降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创新可以通过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能源强度来降低环境污染强度。本文论证了创新对于环境污染强度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丰富了创新的经济后果以及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的研究,对于以市场化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立宇  莫龙炯  张方  
基于北京大学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中国城市创新区域指数和281个地级市2011—201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考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城市的区域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府公共科技投入、市场金融信贷投资和社会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促进城市区域创新的主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积极效应在教育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城市更为显著;数字经济对城市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性特征。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的机制效应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硕毅  张营营  
本文基于2013—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且具有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促进效应,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有效提高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协同程度,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此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促进效应还受到企业特征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非高技术企业中,数字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天佑   李娜  
选取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单独的创新活动,也提升了企业间联合创新的水平。且在考虑稳健性与内生性后结果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优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中小型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申明浩  谭伟杰  陈钊泳  
本文在运用熵值法测度我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内部创新和合作创新的绩效,且对企业内部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第二,从影响机制上看,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高端人才集聚效应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两个途径,化解企业创新人才资源不足的困境,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第三,在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之间,数字经济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呈现出异质性。在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企业创新新动能的背景下,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创新红利,发挥数字经济促进高端人才集聚和降低环境不确定性的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屈天佑   李娜  
选取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均非常显著。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企业单独的创新活动,也提升了企业间联合创新的水平。且在考虑稳健性与内生性后结果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来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作用优于国有企业;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质量和创新数量的提升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其他行业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大型企业,数字经济对中小型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俊  
行政审批改革通过激发市场活力可以产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两个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利用我国发明专利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分析表明,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提升了城市每单位发明专利存量的经济产出水平,并增强了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对城市创新悖论的治理效应。同时,随着审批中心设立时间的增长、进驻部门和事项的增多,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不断增强。审批中心设立主要通过技术多样化和技术—产业匹配两条路径产生创新悖论治理效应,但未能有效地激活产业多样化这一路径。据此,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和优化科技创新管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小勇   石浩枫   央金卓嘎   王志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探讨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论文利用2010—2019年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的协同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VM-AHP模型对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效应”中的序参量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现出总体向上的态势,但是二者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说明两个子系统的协同步调并不一致。(2)金融创新子系统和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随时间推移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绿色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高于金融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发展增速,说明绿色经济对金融创新的需求推动作用明显,金融创新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有待提高。(3)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之间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是二者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周期性变化,金融创新与绿色经济子系统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说明二者在短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错配现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何代欣  叶子荣  江晓莉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宏观经济态势骤变,加之"5.12"特大地震的持续影响,四川省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研究发现,四川省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巨大落差,形成消费拉动型的经济结构存在很大潜力;近期四川省的投资、产出和消费环节存在脱节现象,市场中微观经济主体亟待保护和扶持;四川居民消费存在"理性迷茫"现象,且拉动内需和保障民生需要进一步结合。在应对地震后续影响及外部经济冲击时,四川省需要更加灵活务实地采取应对措施,实现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的双向增进。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游霭琼  王明珂  
文章使用2005—2019年中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相对全面地构建综合指标测算经济发展质量,借助实证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及其区域和子系统的异质性,并从科技创新投入的调节门槛效应视角探究了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存在区域和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异质性,环境规制的正向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在创新、协调和开放子系统显著;科技创新投入具有调节和门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会负向调节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各个子系统使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呈正向作用显著、负向作用不显著的“倒U型”关系,该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区域异质性。为此,建议加快补足环境规制价格手段的缺位,在实施环境规制时,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加大和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的投入比重,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和市场环境,出台激励性财税金融政策,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对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联动效应,推行区域协同治理环境和协调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环境污染防治的同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拓晨  石孖祎  韩冬日  曾经纬  
提升创新质量是我国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为新型载体驱动创新发展也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本文利用更具国际认可性的专利被引次数作为创新质量的表征变量,并通过CRITIC-G1-Bonferroni算子测度包含了数字环境、数字产业化以及产业数字化三个维度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基于2011—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首先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省域创新质量的直接关系,并进一步引入工具变量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其次,利用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探究了融资约束、交易成本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约束下,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的间接影响与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积极的直接作用,作用效果呈现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区域分布特点;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交易成本间接提高省域创新质量,而在外商直接投资路径上则存在“遮掩效应”;基于省域异质性,数字经济对创新质量存在多样化阈值效应,在宽松的融资约束、较低的交易成本以及适度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下,数字经济能够发挥更加有利的积极影响。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省域差异化政策以及构造良好的数字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韩鹏  岳园园  
随着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过渡,信息悖论已经被打破,但创新行为信息披露对开放式创新影响研究缺失。本文以我国创业板2012年至2014年上市公司为对象,首次检验了创新行为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在提升企业价值方面,创新行为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贡献度普遍大于强制性信息披露水平,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认同方面,结论相反,在提升外部融资能力与降低代理成本方面,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新行为信息披露有效性有待提高,基于累积创新链与降低创新隐性成本需要,应加强创新行为的中间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基于创新行为的行业特征,应加强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分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云  从振楠  刘岳虎  
利用我国276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所得结果均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可信性;数字经济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供给的直接效应、就业岗位创造和技术创新驱动的间接效应,且这一因果关系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突出;人力资本高级化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本高级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向叠加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莹莹  曹家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从数字经济视角探寻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尤为必要。本文基于CMDS微观数据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两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且对新一代农民工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对高物质资本、高人力资本农民工群体就业质量的促进效应更强;在相同资源禀赋下,数字经济为新一代农民工带来的就业效应更大。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进而提高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质量。本文的研究不仅证实了数字经济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为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水平和物质资本水平,从而促进农民工就业质量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