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0)
- 2023(2853)
- 2022(2603)
- 2021(2343)
- 2020(1891)
- 2019(4270)
- 2018(4212)
- 2017(8716)
- 2016(4525)
- 2015(4947)
- 2014(4829)
- 2013(4790)
- 2012(4568)
- 2011(4074)
- 2010(4110)
- 2009(3903)
- 2008(3568)
- 2007(3171)
- 2006(2914)
- 2005(2674)
- 学科
- 济(23997)
- 经济(23985)
- 管理(15274)
- 业(13101)
- 方法(11772)
- 数学(10932)
- 数学方法(10879)
- 环境(9406)
- 企(8580)
- 企业(8580)
- 农(6376)
- 地方(5712)
- 划(5510)
- 学(5174)
- 财(5171)
- 中国(4900)
- 农业(4770)
- 规划(4316)
- 环境规划(4219)
- 资源(4110)
- 税(4033)
- 地方经济(3986)
- 贸(3880)
- 税收(3878)
- 贸易(3878)
- 收(3857)
- 易(3794)
- 业经(3790)
- 发(3553)
- 务(2980)
- 机构
- 学院(66724)
- 大学(66506)
- 济(33260)
- 经济(32796)
- 管理(25221)
- 研究(23859)
- 理学(21886)
- 理学院(21691)
- 管理学(21400)
- 管理学院(21304)
- 中国(18356)
- 科学(14146)
- 财(13942)
- 京(13886)
- 农(12294)
- 所(12192)
- 经济学(11478)
- 财经(11383)
- 研究所(11122)
- 中心(10906)
- 经济学院(10591)
- 业大(10432)
- 经(10418)
- 农业(9609)
- 江(9589)
- 院(8680)
- 北京(8494)
- 财经大学(8425)
- 经济管理(7976)
- 科学院(7466)
- 基金
- 项目(46711)
- 科学(37134)
- 基金(35623)
- 研究(32439)
- 家(31776)
- 国家(31574)
- 科学基金(26973)
- 社会(23137)
- 社会科(22090)
- 社会科学(22085)
- 基金项目(18291)
- 省(17440)
- 自然(16978)
- 自然科(16467)
- 自然科学(16461)
- 自然科学基金(16181)
- 资助(15151)
- 划(14309)
- 教育(13685)
- 编号(11554)
- 发(10738)
- 国家社会(10704)
- 重点(10703)
- 部(10666)
- 创(9250)
- 教育部(9056)
- 科研(9036)
- 人文(8971)
- 制(8829)
- 创新(8814)
共检索到96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肯·奥斯汀 保罗·费思 戴尔·罗思曼 罗伯特·里珀托 黄晏
环境保护与生产率增长○邓肯·奥斯汀○保罗·费思○戴尔·罗思曼○罗伯特·里珀托当经济学家们断言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使一个国家的生产率降低时,他们往往忘记了环境污染也有昂贵的代价。传统的生产率计算方法原理用通常的方法来计量劳动生产率几乎必然会导致环境保护抑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菲 闫书淇
绿色生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环境保护税是促进企业绿色生产的有效手段。以中国环境保护税征收标准改革为自然实验,基于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贝叶斯时空统计方法考察了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保护税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在东部地区、工业发达及污染严重的地区作用显著。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可能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路径影响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保护税法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全面构建环境经济政策框架体系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庆发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杨庆发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现已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自80年代初起,编制了环境保护计划,并将其列为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的组成部分。在1986—1990年的国家五年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份1998—2007年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的结论有: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效率较高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市场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资源环境因素对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名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RP、FDI、结构因素、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公众的环保意识对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在平均意义上,考虑环境管制后,APEC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人均能源使用量和开放度均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良峰 李小平 李松林
生态保护与地区生产率之间可以实现双赢吗?两者之间又存在何种联系机制?本文以2002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划定方案》的实施作为环境规制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环境规制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以产业动态集聚作为中介变量解释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方案的实施提高了环境未达标城市的生产率,而且产业的动态聚集进一步强化了政策的积极影响,但表现出一定时期的滞后而呈现近似"U"型的非线性变化。同时,环境规制也并未降低城市的集聚水平,而仅在初期减缓了企业净流入的速度。结果还显示,环境规制对城市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却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通过分样本检验发现,环境规制对工业城市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支持了中国"波特效应"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环境规制政策的积极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军 笪凤媛 张建华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TFP测算框架,测算并比较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三大区域在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两种情形下的TFP、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结果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3,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环境管制下TFP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西、东、中部,而在未考虑环境因素时为东、中、西部。样本期间西部地区环境技术进步率一直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东部地区则正好相反,但其在两种情形下皆为引领技术革新的主要区域;中部地区2001-2005年环境技术进步率快于传统技术进步率,但2005年后出现逆转。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明 唐东波
本文运用径向非角度方向性距离函数方法测度了2000~2009年之间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部门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值,同时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效率改变和规模效应,并对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环境规制、教育水平、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正向作用,而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一阶滞后项则起反向作用,所有制结构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洁 马从文 刘运材
文章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和投资效率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承担部分中介作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市场竞争激烈、大型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样本中更为显著,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中小企业和成长期的样本中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剑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vity growth measurement and SNA,such as the underlying implications and the background,necessity and probability,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which will be met.
关键词:
生产率增长测算 SNA 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兵
通过构建劳动生产率和TFP增长的分解方程,强调了结构转变通过劳动在不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以及不同部门间资本深化的效率差别对生产率的影响,重新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结构转变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以劳动生产率还是TFP作为生产率的度量指标,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内部的资本深化;要素再配置效率的下降,尤其是差别资本深化效应为负是造成结构转变效应逐期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产率 结构转变 结构红利 资本深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茹 王兵 卢金勇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0-2007年东部工业在考虑SO2和不考虑SO2排放情况下的效率、生产率增长及其成份的增长率,并且估计出了环境管制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结果发现:上海和广东处于生产前沿;考虑SO2排放后,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天津的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都最高,北京环境污染管制的成本最高;FD I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资本劳动比、废气治理投资和环境管制成本对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屈小娥
运用全局ML指数测算了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约束的中国工业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测算结果聚为三类:高质量产业、中间质量产业和低质量产业。结论表明,高质量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中间质量产业和低质量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为薄弱;我国工业的环境规制显著地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研究结论支持"波特假说"。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田银华 贺胜兵 胡石其
本文采用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SML)指数法估算1998—2008年中国各省环境约束下的TFP增长率。研究发现:考虑环境约束之后,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10%,这反映了我国经济粗放增长的现实,技术进步是我国TFP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呈下降态势;样本区间内TFP增长率呈上升趋势的地区包括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南地区,呈下降趋势的地区包括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大西北和东北地区;2005年以来环境约束下的TFP增长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近年出台的环境相关政策对于破解环境问题和转变增长方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回归分析显示,人均收入水平与环境约束下的TF...
关键词:
环境约束 全要素生产率 SML生产率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