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5)
- 2023(8091)
- 2022(6427)
- 2021(5932)
- 2020(4700)
- 2019(10614)
- 2018(10513)
- 2017(19761)
- 2016(10491)
- 2015(12148)
- 2014(11913)
- 2013(11552)
- 2012(10370)
- 2011(9581)
- 2010(9307)
- 2009(8930)
- 2008(8834)
- 2007(7619)
- 2006(6870)
- 2005(6579)
- 学科
- 济(49799)
- 经济(49759)
- 管理(30857)
- 业(27166)
- 企(21418)
- 企业(21418)
- 方法(19332)
- 中国(17829)
- 数学(16747)
- 数学方法(16666)
- 农(13335)
- 环境(12474)
- 贸(11316)
- 贸易(11309)
- 易(11140)
- 业经(11105)
- 财(10703)
- 学(9539)
- 发(9166)
- 制(8893)
- 划(8622)
- 农业(8556)
- 地方(7741)
- 银(7678)
- 银行(7673)
- 发展(7461)
- 展(7449)
- 行(7410)
- 融(7327)
- 金融(7326)
- 机构
- 大学(156908)
- 学院(153882)
- 济(74300)
- 经济(73281)
- 研究(58673)
- 管理(56408)
- 理学(48576)
- 理学院(48010)
- 管理学(47400)
- 管理学院(47107)
- 中国(45692)
- 京(34000)
- 科学(32524)
- 财(31817)
- 所(28873)
- 研究所(26416)
- 财经(25991)
- 经济学(25311)
- 中心(24944)
- 经(23968)
- 经济学院(22807)
- 北京(22054)
- 农(21842)
- 范(21199)
- 师范(21057)
- 院(20999)
- 江(20878)
- 财经大学(19402)
- 业大(18701)
- 科学院(17825)
- 基金
- 项目(101958)
- 科学(82231)
- 基金(77824)
- 研究(76442)
- 家(68011)
- 国家(67517)
- 科学基金(57687)
- 社会(53363)
- 社会科(50633)
- 社会科学(50621)
- 基金项目(39987)
- 省(35273)
- 自然(34229)
- 教育(34159)
- 自然科(33431)
- 自然科学(33423)
- 自然科学基金(32875)
- 资助(31322)
- 划(30958)
- 编号(28838)
- 部(24416)
- 国家社会(24232)
- 成果(24012)
- 重点(23357)
- 中国(23187)
- 发(22866)
- 教育部(21352)
- 创(20766)
- 人文(20201)
- 课题(20051)
共检索到233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雨辰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西方中心论”的价值立场不可能真正揭示当代环境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应该转换价值立场,摆脱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话语系统和研究范式,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本文从该学科价值立场、理论根据、目的、方法上做了探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吕耀怀
在西方文献中,信息伦理学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信息伦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信息伦理学研究类似于西方规范的信息伦理学模式。这种模式似乎是各种有关信息问题应用伦理学的“集装箱”。我们应当建立一种一般的规范的信息伦理学。在今天,不仅要有各自适应本国国情的信息伦理学,而且应当实现信息伦理学在全球信息通道中的整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绍怀
虽说发展经济是现代社会的头等大事 ,但发展要以和平与稳定为前提。因此 ,充分发挥道德在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不论是经济活动还是道德活动 ,其行为主体都是人 ,从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既是“经济人”又是“道德人” ,二者具有着相互同一的天然基础。只要我们不偏执于把经济学仅仅理解为是纯粹“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或一种“增长财富的技术” ,而是同时也把它看作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或“关怀人类幸福的理论” ,那么不是从经济“以外”、而是从经济自身中发生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道德原则 ,或者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传统的道德原则加以分析 ,从中提炼出适合市场经济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昶
本文通过阐述现代信息伦理道德现象的特点,从博弈角度出发,对信息伦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由此肯定了信息伦理学博弈分析的意义,信息伦理分析对信息伦理的构建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信息伦理 博弈 网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形式,它不止于操作层面,更多的是基于价值层面的审视与体察。置身于价值日益多元的现实社会中,一些教师的日常工作可能迷失价值方向。基于舍勒的价值伦理学视角,我们看到教师的志向规定着与其相符的教育行动,并朝向特定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师有必要立足于精神价值的高度,明确教育之"志",坚守教育信念,以"为师之道"引领学生"为人之道",唤醒学生的"向学之心"与"向善之志",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
关键词:
价值教育 志向 行动 为师之道 为人之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卞显红 王国聘 黄震方 王苏洁
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发展哲学,是生态环境伦理学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我们从生态伦理角度考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旅游发展与旅 游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关系问题。本文从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包含的生态环境伦理含义、功能及其核心要点等三个方面对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基础进行了初步评述。
关键词:
旅游 生态环境伦理 道德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龚胜生 徐迎
中国古代游记是中国哲学土壤中生发的一朵奇葩,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如人类应是自然保护者的思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人类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思想、人类与自然生而平等的思想等。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整体的自然观的哲学基础、和谐的人地观的价值取向、人化的伦理观的实践途径等特点。挖掘和提炼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学思想,对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提升旅游开发商的道义责任,开阔旅游研究者的理论思路,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游记 环境伦理学思想 旅游学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长明
一、从企业文化到企业经营伦理微观经济学一直告诉我们的是,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多年来,企业正是这样做的。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企业仅仅能赚钱是不够的。企业要长盛不衰,要取得长期的发展与成功,还需要有诚信,还需要有文化上的追求。企业文化的提出,正说明了这种客观上的需要。在欧美、日本以及韩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优良 莫家豪
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趋势之一,国际化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需要警惕过度西方化的风险。包括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学生和学者的垂直流动、作为学术通用语的英语、国际组织的价值导向等因素,共同促使全球高等教育置身于欧美主导的中心-边缘结构之中。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样存在西方化的隐忧,表现为模仿欧美模式培养人才、偏重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推崇引进海外人才以及刻板学习欧美大学治理模式。中国大学推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必须超越单维度的“西方化”,借鉴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开创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模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关键词:
信息伦理学 界定 理论进路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宋杰
本文通过引入论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分析涉税举报行为的性质,认为举报行为可以归纳为损人利己型和完全害他型两类;涉税举报的效应可以分为经济上的效应和伦理上的效应两类。同时文章提出,随着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通过受理涉税举报而实现的查补收入占工商税收总额的比例将呈逐年加速下降的趋势,而由此带来的经济特别是伦理道德上的负效应却在增加。为了使无法通过其他渠道伸张正义者有一个伸张正义的途径,税务机关可以允许涉税举报,但为了不使非正义的行为泛滥,税务机关不应该鼓励这一行为。
关键词:
涉税举报 举报人 举报行为 举报效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巍
西方社会具有权威性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式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劳伦斯.柯尔伯格(1927—1987)提出的道德认知理论。从本世纪70年代起,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产生的关怀伦理学开始对这一理论进行冲击。关怀伦理学是一种建构在女性主义视角之上的,肯定女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天宇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学的主流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其主要表现有三种,即经济学论证方法数学化;经济学教学内容西方化;经济学学术活动市场化。笔者认为,在经济学中运用数学应以扎实的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为前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一样提供了理论市场经济的有用视角,二者均不应偏废;学术活动市场化则需要具备必要的市场规则和学术评审制度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将会损害经济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学,数学化,西方化,市场化,误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蒲昌伟
国际环境法的环境伦理学依据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有所争论,概括起来,主要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长期论战,这给国际环境法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理论上的困惑。澄清这个问题,并进一步确证出国际环境法的环境伦理学依据及其伦理基础是很有理论和现实必要性的。国际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超越的环境伦理观"这个理论逻辑之上的。作为深具广泛共识性的可持续发展伦理正是"超越的环境伦理观"的最完美的体现,构成了国际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瑞玉
榜样教育是教育实践的常用方式,但对榜样教育的理论反思缺乏从"教育者应当如何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习者(去好地)生活"这个伦理学基本问题维度的系统探究。舍勒价值伦理学认为"榜样追随"是人格生成的重要时机。榜样教育的原发机制是促成学习者的"榜样追随"。"榜样追随"以"爱"为原发动力,以"同思同构"为本真状态,以"人格生成"为根本朝向。基于此,学校榜样教育实践可以通过审慎思考榜样、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悉心呵护学生爱的能力,躬亲引领学生投身与榜样同思同构的状态,敏于体察师生的人格生成进程来构建一条现象学伦理学的榜样教育路径。
关键词:
榜样 榜样教育 榜样追随 人格生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