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51)
- 2023(5906)
- 2022(4898)
- 2021(4478)
- 2020(3461)
- 2019(7716)
- 2018(7424)
- 2017(15143)
- 2016(7855)
- 2015(8861)
- 2014(8443)
- 2013(8294)
- 2012(7824)
- 2011(7052)
- 2010(7019)
- 2009(6612)
- 2008(6279)
- 2007(5550)
- 2006(4739)
- 2005(4099)
- 学科
- 济(38895)
- 经济(38857)
- 管理(28551)
- 业(25305)
- 方法(22140)
- 企(21017)
- 企业(21017)
- 数学(20472)
- 数学方法(20382)
- 财(11155)
- 环境(10756)
- 农(9632)
- 中国(8375)
- 务(7935)
- 财务(7932)
- 财务管理(7917)
- 企业财务(7735)
- 业经(7494)
- 划(7421)
- 地方(7084)
- 农业(6750)
- 贸(6750)
- 贸易(6749)
- 易(6551)
- 制(6125)
- 技术(5671)
- 学(5637)
- 融(5508)
- 金融(5507)
- 规划(5000)
- 机构
- 学院(115520)
- 大学(114843)
- 济(50951)
- 经济(50113)
- 管理(47183)
- 理学(41692)
- 理学院(41352)
- 管理学(40938)
- 管理学院(40724)
- 研究(32799)
- 中国(25426)
- 财(24237)
- 京(22038)
- 财经(20319)
- 经(18636)
- 科学(17407)
- 经济学(16945)
- 江(16016)
- 中心(16010)
- 经济学院(15655)
- 财经大学(15296)
- 业大(14631)
- 所(14503)
- 农(14208)
- 商学(13777)
- 范(13758)
- 商学院(13677)
- 师范(13655)
- 北京(13445)
- 研究所(12926)
- 基金
- 项目(80455)
- 科学(65201)
- 研究(61161)
- 基金(60823)
- 家(51271)
- 国家(50846)
- 科学基金(45164)
- 社会(42470)
- 社会科(40477)
- 社会科学(40466)
- 基金项目(32024)
- 省(30591)
- 教育(28366)
- 自然(27173)
- 自然科(26437)
- 自然科学(26431)
- 自然科学基金(25997)
- 划(25346)
- 资助(24721)
- 编号(24101)
- 成果(19209)
- 部(19105)
- 国家社会(18321)
- 重点(17762)
- 教育部(17272)
- 发(17227)
- 人文(17043)
- 制(17031)
- 创(17030)
- 课题(16140)
共检索到157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佳
环境人格权属于一种新型人格权利,其客体是个人的环境人格利益。“环境”为自然之重要指称,在现行环境保护法中,它仅仅是指作为客体的自然物质。就个人的社会生活而言,对环境客体的损害还将侵害到个人人身权、财产权等权益。其中,人身利益损害就属于人格权法的概念范畴。环境人格权证成的理由有三:一是符合道德权利的内在价值;二是蕴含法定权利的实质内容;三是具备权利证立的规范基础。故而,作为一项人格权的环境人格权,在权利内容上,表现为人格尊严下的精神性人格利益与物质性人格利益;在权利救济方式上,可采取既定的人格权保护范式,依据《民法典》的有关规范实现权利保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中华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问题是人格权法立法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人格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格权保护制度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框架,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分析了人格权财产利益的法律风险,依据风险提出了法律保护路径:通过人格权单独立法对人格财产利益的司法地位予以确认,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利用方式;从人格权的诉前请求权、不当得利请求权、无因管理请求权方面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法律救济途径;从明确人格权的财产利益计算方式、确立全部赔偿制度方面完善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等,旨在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实践提出借鉴。
关键词:
人格权的财产利益 法律风险 路径探析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飞飞
制度建构者通常从维护法的实质正义价值视角出发,对弱者的权利做倾斜性保护安排。然而,作为一种对交易规则的人为性制度改观,权利的倾斜性配置因缺乏主体间长期的历史性博弈,容易产生被配置权利空置化、交易量减少、损害最差者利益与道德风险等制度积弊。而在遵循市场规律、不改变主体间固有交易规则的前提之下,责任的倾斜性配置通过对强者的责任而非弱者的权利进行倾斜性安排的方式,达到保护弱者利益与尊重主体行为自治二元协调的制度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霞
环境保护是当前世界各国头等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腾飞后,同样面临着继续发展经济与防止环境恶化的艰难选择。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污染事件的接连发生,更为国民敲醒了环境保护的警钟。为减少环境危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选择合理的环境保护路径已迫在眉睫。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
《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专门立法,是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之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而来,二者协力共同构筑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体系。《民法典》人格权编确立了个人信息民事权益的基本框架,《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的性质、定义、类型、处理原则、处理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等方面发展了《民法典》的规定,更具有可操作性。《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国家保护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建构了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在法律适用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典》存在前者优先适用以及二者协同适用两种情况。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张新平
现代人格权法律保护因人格权实现形式的新发展而面临诸多挑战。人格权法律保护中出现了生命健康无价不可救济与权利损害赔偿的可救济可补偿法律责任理论的相悖与统一,权利主体生命健康自然天赋与生俱有的不可移转性与权利客体的可分性相悖与统一,人格权利益的自然天赋价值尺度与人格权利益的商品价值度量尺度的相悖与统一等问题。应对人格权法律保护面临的挑战,需从人格权保护的价值取向、模式选择、结构内容等层面入手,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格权法律保护体系,加快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发展完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军
法人人格权与自然人人格权具有不同性质,法人人格权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构造,是为了保护自然人以团体形式存在的人格利益。在人格权的基本构架上必须坚持以自然人人格权为基本形态,只有在相应的自然人人格利益可以经历团体性的转化,能够为个体作为团体成员的方式来享有时,相关的人格利益才可以构造为法人人格权,从而通过保护法人人格权,来实现对团体成员的特殊形态的人格利益的保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吕宙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金融保险监管的核心职能,是金融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加强金融保险消费者保护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金融保险监管部门必须转变职能,顺势而为。金融监管现代化考察金融监管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往往是危机的产物。所谓金融监管,它是指"一种补救市场失灵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健有效运行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使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制度安排"。自1863年美国《国民货币法》的颁布,标志世界范围第一次在法律上真正确立金融监管制度。然而,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监管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29年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开亮 丁稳
劳动者隐私权是自然人在劳动关系情境下的人格权利,具有区别于一般隐私权的独特个性。在大数据时代,一方面,劳动者隐私权在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正遭受别样侵害;另一方面,隐私信息认定困难、“知情同意权”规则失灵以及算法产品难以管控等障碍又影响劳动者隐私权保护顺利落实。面对上述矛盾和困境,必须革新思路,构建基于场景理论的隐私动态判断模式、完善劳动者“知情同意”规则、建立融“预防、监管、问责”于一体的算法风险治理体系、构筑多元协同的劳动者隐私保护格局,以实现用人单位劳动管理与劳动者隐私权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炳权 石晓波
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民事立法应当为其“赋权”,最大限度地维护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进而充分保障个人信息的正常有序流通。在信息社会里,个人信息侵权案件数量增多且呈现出传播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不确定性因素强等特征,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事后救济,还要注重事前预防。我国《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应作为个人信息权的司法保护路径之一。人格权禁令横跨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两大法域,其适用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行政监管的事前预防机制、个人信息损害赔偿诉讼不存在冲突,信息主体有自由选择保护路径的权利。司法机关应当以平衡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和利用为基本准则来规范人格权禁令在该领域中的适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史丹丹
从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旅游物流的基本内涵,探讨了景区的"物的流动"问题,分析了旅游景区物流能力的优化路径,并以旅游景区中的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为例,从物流管理视野探究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新思路。
关键词:
旅游景区 物流管理 回收 环境保护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练军
主持人语:民法典编纂中应否将人格权独立成编,此乃当下我国法学界的一大学术热点。人格权独立成编纷争不休之根源,在于对人格权性质存在认知上的分歧。人格权到底是何种性质的权利,民法学界素来诸说并立、各执一词。而关于人格权的性质,宪法学界并无争议,已然形成基本权利属性之通说。既然如此,那就人格权展开宪法学与民法学的对话,无疑大有裨益。毕竟,我国宪法上的人格尊严条款,
关键词:
人格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阮佳琪 胡建
鉴于实体法与程序法部分脱节,《民法典》第997条法条内容不必然限于人格权禁令。人格权禁令诞生于人格权固有救济理念,基于人格权请求权的特性而构建,虽以英美禁令为主要立法参照对象,但理应与英美禁令不同。其广义可包含行为保全和不作为行为给付之诉,狭义应仅指与诉讼完全分离的临时性禁令。为明确各制度之间的界限,狭义人格权禁令以追求程序高效便捷为核心目的,制度设计上可与诉前保全合并而创设为禁令,主要构建于非诉程序之上,引入法官自由裁量权,效力止于临时性。
关键词:
人格权保护 人格权请求权 禁令制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明霞 胡祚教 吴永辉
本文指出中华老字号应从全产业链的角度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根据企业不同类型的战略性资产,给出研发导向型、制造导向型、营销导向型三大类型九种类别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打破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只注重商标保护的误区,有效地保护传统工艺和商业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