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
2023(1251)
2022(1133)
2021(1038)
2020(846)
2019(1855)
2018(1850)
2017(3449)
2016(1866)
2015(2011)
2014(1951)
2013(1788)
2012(1755)
2011(1604)
2010(1599)
2009(1546)
2008(1463)
2007(1385)
2006(1280)
2005(1236)
作者
(5377)
(4448)
(4435)
(4247)
(2772)
(2111)
(2014)
(1700)
(1689)
(1561)
(1506)
(1471)
(1373)
(1364)
(1346)
(1319)
(1318)
(1300)
(1282)
(1253)
(1098)
(1072)
(1014)
(1006)
(998)
(994)
(974)
(916)
(887)
(878)
学科
管理(8377)
环境(7600)
(6259)
经济(6257)
(4581)
(4327)
企业(4327)
(4164)
规划(3615)
环境规划(3537)
(3006)
方法(2495)
资源(2357)
(2255)
(1906)
理论(1902)
(1824)
区域(1820)
生态(1803)
数学(1780)
区域环境(1759)
数学方法(1748)
(1641)
中国(1566)
教育(1546)
地方(1449)
工作(1437)
(1403)
财务(1403)
财务管理(1401)
机构
大学(28691)
学院(26965)
管理(10374)
(10010)
经济(9775)
研究(9149)
理学(8989)
理学院(8880)
管理学(8767)
管理学院(8712)
中国(6275)
(6245)
科学(5902)
(4754)
师范(4722)
(4508)
(4392)
中心(4100)
(4063)
研究所(4048)
师范大学(3931)
北京(3807)
财经(3732)
业大(3447)
(3419)
(3375)
(3306)
(3154)
经济学(3084)
经济学院(2785)
基金
项目(18811)
科学(15057)
研究(14246)
基金(13763)
(11884)
国家(11783)
科学基金(10327)
社会(9524)
社会科(9051)
社会科学(9047)
基金项目(7355)
(7231)
教育(6330)
自然(6289)
自然科(6086)
自然科学(6084)
(6021)
自然科学基金(5964)
编号(5866)
资助(5226)
成果(5031)
重点(4237)
国家社会(4192)
(4102)
(4053)
项目编号(3819)
(3807)
课题(3748)
科研(3737)
大学(3730)
期刊
(10890)
经济(10890)
研究(8059)
中国(5336)
教育(4436)
学报(4304)
科学(3851)
(3799)
图书(3380)
大学(3312)
管理(3311)
学学(2831)
(2469)
书馆(2324)
图书馆(2324)
资源(2238)
情报(1914)
财经(1908)
农业(1752)
生态(1690)
技术(1668)
(1626)
经济研究(1540)
业经(1501)
环境(1446)
(1401)
问题(1373)
科技(1356)
(1352)
论坛(1352)
共检索到40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南宫梅芳  
自2012年“环境人文学”这一术语正式亮相以来,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环境人文学被看作是西方传统人文学科在应对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出路。环境人文学融合了“后人类主义”和“新物质主义”的新思潮,首先反对人类的特殊性,拆解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二元对立,认为人类与其他所有存在物一样,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主体性非人类独有,非人类也具有施动性质的主体功能;最后,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构建人类与大自然平等的环境伦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巨大的社会转变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思考,就是怎么看待我们的文化。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文化自信”将会转变人文社科工作者的研究视角。我认为,人文学科应该重视文化自信。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在北京大学举行,在几个月前的筹备仪式上,林建华校长提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观点,即我们的学术发展方向过去较多是重视差异,现在应该重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雨亭   柯平  
[目的/意义]考察人文领域开展数字人文研究的现实情况,把握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的看法,为数字人文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学科领域期刊的发文情况反映了当前该学科领域的关注与侧重,选取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5个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代表,以这些学科CSSCI核心期刊发表的106篇数字人文主题文章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计量、关键词分类统计等量化思想,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结果/结论 ]人文领域核心期刊中数字人文尚未成为关注焦点,但诸多知名人文学者已经介入数字人文研究;已有研究以质性为主,缺少实践探索;数字人文在不同学科呈现不同特点:莫莱蒂及其远读思想对文学领域数字人文研究产生极大影响,历史领域集中以清代为主要数字人文研究朝代,数字人文翻译研究以及数字人文对外语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语言学者关注的重点,艺术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显著聚焦在电影领域;人文学者认为数字人文难以突破既有研究框架,无法平衡与中国传统阐释学之间的矛盾,对数据库质量、中文字符特殊性、研究范式等方面问题持有困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欧阳剑  
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从新数字化环境下数字人文发展及其内涵的变迁出发,分析了数字人文中的人文学科研究的变革。大数据的思维模式给人文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使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研究呈现出大视野、定量化、跨学科、集成化及多维度分析等新特点,给人文学科的数字人文带来了大视野、长时间、大空间等多样化的思维模式与研究视角,形成了大数据时代数字人文研究新的范式,而数字化资料集成与融合及计算机分析成为其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茂泽  孙学功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讲学术道德,自觉地树立优良学风;日新即要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行霈  
关于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袁行霈人文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如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个是怎样才能符合人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我想就后一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后者和前者也有关系,因为我们所要建立和发展的人文学科应当是适...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颖  吴飞鸣  
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生命力源自于不断创新。针对博士研究生在进行学位论文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人文学科为背景,分析了该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定位、特点,以及博士学位论文创新的内涵,提出可以从健全学术规范、积累知识和人生经验、注重学科交叉、论文选题和研究的独立性四个方面切入推进学位论文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清杰  
有效提高人文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需高度关注研究选题问题。研究选题是学习思考的产物,是学术研究的开端,是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文学科研究生来讲,应该坚持小题大做的原则,从做小题目开始,培养素质提高能力。在做好小题目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实现由做小题目到写大文章的飞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王晓宇  
[目的/意义]在数字人文由单纯的学术热点演化成一门渐进完善的独立学科的同时,关于其学科归属问题并未在学术共同体之间达成共识。[方法/过程]文章从本质目的、内容议题、成果分布、主流趋势四个维度阐述数字人文归属于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厘清数字人文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档案学之间的关系,指出四者的核心指向在于知识创新。[结果/结论]文章的最后分别论述了数字人文对于图情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把握机遇,转型升级”和“正面挑战,迎难而上”两个方面针对数字人文与图情档的交叉融合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骆小春  胡永红  
理工科高校适度建设与发展人文学科有其必要性。其人文学科应适合理工科高校自身的定位,忌贪大求全。理工科高校发展人文学科的主要举措包括:彰显本校的理工科特色并借助优势理工科学科,谋求人文学科的曲线发展;加强学科的集成与关联,凸显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优势;关注社会需求和就业,科学设置人文专业和课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祖健  文春  
从文科研究生教育的文化特性的认同入手,在揭示目前文科研究生碎片化阅读、浅表性思维以及外在性研究诉求这些教育困境的同时,以整体贯通的阅读方式、历史意识的思维的养成以及在场体验的为己之学三个相应的方面,提出人文学科研究生文化自救的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振超  邬大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辉  
[目的/意义]嵌入式学科服务是研究型图书馆转型的重要方向,业界正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方法/过程]通过分析发现,在新型科研信息环境中,学科馆员和用户之间存在能力差异。一方面,用户存在有效信息资源稀缺、资源管理能力稀缺、数据密集型科研能力稀缺等困惑和需求;另一方面,学科馆员具备较强的知识组织能力、数据密集型研究能力、知识环境搭建能力等。[结果/结论]应有效构建学科馆员与用户之间的深度对接和精准服务,深挖需求,提供信息资源保障和数据密集型科研能力保障,并通过不断学习保持能力差异。最后给出当代中国史学科嵌入式服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尤西林  
现代科学的定理型知识范式对大学人文学科教学产生了本质主义与还原主义的诱导偏向 ,阅读原典作品受到诸种概论模式的排挤。文本阅读不仅是特定专业学术史与知识训练 ,而且同时是更为普遍的人文方法与素质训练。研读经典文本能力是文科生基本考核指标 ,是否拥有成熟的经典文本导读课程体系 ,则是大学文科教学评估的基本指标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