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87)
- 2023(21337)
- 2022(18316)
- 2021(16826)
- 2020(14181)
- 2019(32290)
- 2018(31822)
- 2017(60776)
- 2016(32911)
- 2015(37058)
- 2014(36914)
- 2013(36385)
- 2012(33730)
- 2011(30673)
- 2010(30740)
- 2009(28507)
- 2008(27765)
- 2007(24612)
- 2006(21987)
- 2005(19922)
- 学科
- 济(145019)
- 经济(144852)
- 管理(96276)
- 业(88924)
- 企(73087)
- 企业(73087)
- 方法(58050)
- 数学(49933)
- 数学方法(49291)
- 中国(38972)
- 农(37156)
- 财(34580)
- 地方(33264)
- 业经(31982)
- 学(31799)
- 制(28255)
- 农业(25037)
- 环境(23720)
- 贸(23427)
- 贸易(23410)
- 易(22596)
- 理论(22409)
- 银(22185)
- 银行(22111)
- 融(21867)
- 金融(21861)
- 和(21442)
- 行(21217)
- 技术(20724)
- 务(20679)
- 机构
- 大学(474857)
- 学院(472774)
- 济(193474)
- 经济(189294)
- 管理(179843)
- 研究(167343)
- 理学(154529)
- 理学院(152722)
- 管理学(149879)
- 管理学院(149036)
- 中国(124747)
- 科学(103822)
- 京(102550)
- 财(89607)
- 所(85382)
- 农(80884)
- 研究所(77519)
- 中心(74923)
- 江(71661)
- 业大(71449)
- 财经(70467)
- 北京(64992)
- 经(63933)
- 范(63690)
- 农业(63173)
- 师范(62978)
- 院(60973)
- 经济学(58945)
- 州(57184)
- 经济学院(52676)
- 基金
- 项目(319048)
- 科学(250416)
- 研究(230902)
- 基金(230638)
- 家(202663)
- 国家(200979)
- 科学基金(171341)
- 社会(145896)
- 社会科(138203)
- 社会科学(138168)
- 省(124928)
- 基金项目(121384)
- 自然(111424)
- 自然科(108775)
- 自然科学(108746)
- 自然科学基金(106764)
- 教育(106522)
- 划(105595)
- 资助(95323)
- 编号(93178)
- 成果(76265)
- 重点(72588)
- 发(70793)
- 部(70018)
- 创(65823)
- 课题(65413)
- 创新(61570)
- 科研(60981)
- 国家社会(60324)
- 教育部(59778)
- 期刊
- 济(221545)
- 经济(221545)
- 研究(143520)
- 中国(97762)
- 学报(78193)
- 农(73628)
- 科学(71223)
- 财(68694)
- 管理(68604)
- 大学(59429)
- 学学(55959)
- 教育(54542)
- 农业(50310)
- 融(42956)
- 金融(42956)
- 技术(42220)
- 经济研究(35538)
- 财经(35227)
- 业经(35139)
- 经(30317)
- 问题(28180)
- 业(25775)
- 图书(23818)
- 技术经济(23389)
- 版(22470)
- 科技(22399)
- 理论(21461)
- 统计(21069)
- 资源(20999)
- 贸(20905)
共检索到715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秋丽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资源环境与要素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可以对当期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但规模效应是环境污染逐年上升的根本原因。逐渐恶化的资源环境又会制约要素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应重视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关键词: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因素分解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安锦
要素集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与区域环境、区域创新能力间的相关性表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既可以优化和改进区域环境,也可能给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中,应当高度关注人力资本的集聚。区域创新能力正是借由高端人才的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唯有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为主轴,同时发挥政府在要素流动和聚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洪,边俊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楚旋 吁婷
人才支撑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撑。在理论方面需要厘清人才支撑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关系,探求两者高协调、高效益的动态发展关系。基于文献综述来阐释人才支撑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构建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阐释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要素,将人才支撑力分为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效能、人才潜能五个关键指标,为未来人才支撑力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耦合测定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盼强 谢富纪 曹洪军
"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命题已被普遍接受。然而,以往文献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文章提出要素流动成本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和模型来研究二者关系。结论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本质上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及其变动率,关键手段就是进行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彩黎
在宏观经济中,生产要素的配置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同时法治环境建设水平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着眼于法治环境建设约束下生产要素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表征各经济主体生产要素配置的Lilien指数研究了要素配置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经济主体中的生产要素和法治环境优化均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两者的优化在实证层面呈现出相互替代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突出 ,以东、中、西部地区差异最为显著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的话 ,会使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受到阻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区域经济产生的差异 ,从制度分析入手 ,指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制度的建立、市场体制的完善、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政策 制度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华军
当前基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资源约束或者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其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借助品牌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文章构造了基于产业集聚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模型,从产业集聚强度、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品类分工程度、资源消耗三个维度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概括为8种类型。通过分析发现,只有基于高集聚强度、高品类分工程度和低资源消耗产业集聚基础上的区域经济才可以实现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鸿 王崇光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呈扩大的态势。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本文不期望全方位研究和揭示这些原因,仅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对东西部差距作一分析研究。从结果看,东西部要素禀赋各有自己的优势,应该说东西部差距的根源不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而从政策因素看,由于对东西部经济发展政策的不同,从而导致了东西部制度性差异、观念差异、资本及人力等要素丰裕度差异等,并进而导致了东西部的差距和变化。对于东西部差距,显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由于马太效应和不可逆效应,必须给予西部更加特殊的政策,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缩小东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治栋 吴迪
产业集聚通过与要素流动发挥协同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2005~2016年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发展差距的视角,对两者和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关系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但能通过与要素流动的交互作用而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从要素层面来看,资本与技术要素总体上对扩大经济发展差距表现为负的显著性,而劳动力要素则表现出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因此,需构建产业梯度合理转移的路径与机制;加大对下游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技术支援以及对上游欠发达地区的资本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宠 郭明君 何理
随着中国政府全面推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其在全国层面集聚产生的作用愈发不可忽视。在理论分析中充分考虑城市之间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和贸易网络的特征,将互联网基础设施密度纳入多城市空间一般均衡模型中,分析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大尺度空间中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实证方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具有本地效应,互联网基础设施集聚也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集聚产生的效果主要通过区域创新溢出、区域市场一体化和缓解劳动力在空间中的错配实现。
关键词:
互联网基础设施 集聚效应 区域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军华 李心
文章结合区域经济的时代内涵,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归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协调4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动态数据分析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评价要素 关联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志科 吴江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从小城镇建设对三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对2018年某省302个镇进行抽样分析,随机选取其中50个镇,对其经济发展数据和城镇建设的情况进行量化处理和实证分析,揭示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综合本文研究来看,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动的,小城镇建设将促进产业集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可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继而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提升小城镇建设进度,促进小城镇各产业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 城市化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军 赵启兰
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助于揭示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文章围绕物流能力的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以及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这三个维度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互动关系方面的文献,以明确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互动关系的研究现状、方法及基本脉络,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展望了未来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方向,即:强化对企业物流能力、供应链物流能力等相关概念的深入研究、强化对物流能力理论体系和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强化基于物流网络维度的物流能力问题的研究等七个方面。
关键词:
物流能力 区域经济 物流业 供应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