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2)
- 2023(15611)
- 2022(12935)
- 2021(11754)
- 2020(9567)
- 2019(21509)
- 2018(21721)
- 2017(40492)
- 2016(22292)
- 2015(25062)
- 2014(24928)
- 2013(23777)
- 2012(21774)
- 2011(19867)
- 2010(20506)
- 2009(18895)
- 2008(18597)
- 2007(16736)
- 2006(15188)
- 2005(14086)
- 学科
- 济(94398)
- 经济(94297)
- 管理(61893)
- 业(57845)
- 企(45950)
- 企业(45950)
- 方法(35040)
- 数学(29893)
- 中国(29749)
- 数学方法(29243)
- 农(28403)
- 地方(24915)
- 业经(23154)
- 财(20988)
- 学(20235)
- 农业(19047)
- 环境(18579)
- 制(17289)
- 理论(16567)
- 银(16205)
- 银行(16175)
- 发(15965)
- 贸(15654)
- 贸易(15639)
- 行(15630)
- 融(15627)
- 金融(15624)
- 易(15046)
- 技术(14223)
- 和(14072)
- 机构
- 学院(315390)
- 大学(309760)
- 济(122948)
- 经济(120109)
- 管理(114624)
- 研究(109290)
- 理学(97159)
- 理学院(95989)
- 管理学(93736)
- 管理学院(93192)
- 中国(83963)
- 科学(68751)
- 京(67518)
- 财(57661)
- 所(56288)
- 农(54632)
- 江(51211)
- 研究所(50780)
- 中心(49806)
- 业大(46468)
- 范(45251)
- 师范(44786)
- 财经(44570)
- 北京(42845)
- 农业(42342)
- 州(41194)
- 经(40159)
- 院(39845)
- 经济学(37129)
- 技术(36316)
- 基金
- 项目(204083)
- 科学(159989)
- 研究(151054)
- 基金(144197)
- 家(126101)
- 国家(125007)
- 科学基金(106550)
- 社会(94346)
- 社会科(89296)
- 社会科学(89270)
- 省(82992)
- 基金项目(75074)
- 教育(70336)
- 划(69043)
- 自然(67931)
- 自然科(66302)
- 自然科学(66286)
- 自然科学基金(65036)
- 编号(63103)
- 资助(59190)
- 成果(51490)
- 发(48952)
- 重点(47050)
- 课题(45309)
- 部(43301)
- 创(42450)
- 创新(39687)
- 发展(38973)
- 科研(38679)
- 国家社会(38427)
- 期刊
- 济(147936)
- 经济(147936)
- 研究(94433)
- 中国(72011)
- 农(51963)
- 学报(48694)
- 科学(46462)
- 财(44512)
- 管理(44410)
- 教育(43396)
- 大学(37085)
- 农业(35365)
- 学学(34573)
- 融(31104)
- 金融(31104)
- 技术(30142)
- 业经(26842)
- 经济研究(23315)
- 财经(21455)
- 问题(18943)
- 业(18799)
- 经(18523)
- 图书(17001)
- 版(15659)
- 资源(15573)
- 统计(15541)
- 技术经济(15191)
- 商业(14830)
- 科技(14678)
- 现代(14428)
共检索到489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春枝 赵国杰 穆楠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层次,不同区域、不同梯队省域城镇化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总体呈现出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并且省域之间城镇化效率差距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缩小的趋势;东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较高,总体上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城市群发展程度高而使得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程度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相对较弱,城市体系断层明显,城市群带动作用弱。[结论]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且不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模式和演进机制,区域之间的城镇化效率差异体现在产业结构层次、城市集聚方式以及劳动力转移方式等方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春枝 赵国杰 穆楠
[目的]考虑环境和耕地约束,构建了城镇化效率测算指标体系,测算并分析我国20002014年区域城镇化效率,并且从城镇化发展模式与产业结构分布形态2个角度探索区域城镇化效率差异的机理。[方法]以"工业三废"和耕地面积减少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构建了由11个指标组成的投入—合意产出—非合意产出指标体系,进而利用优化ISBM模型测算了20002014年我国区域城镇化效率,并利用谱系聚类方法分析了其梯队层次特征。[结果]我国各省域城镇化效率总体较低,绝大多数省域处于效率缺损的状态;各省域城镇化效率表现为明显的5个梯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慧 赵一夫
以大豆、玉米为代表的饲料原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进口依赖度最高的粮食品种,而提高自给率面临有限耕地资源约束下大豆和玉米争地矛盾突出的问题,破解争地矛盾急需探索二者的兼容发展模式。我国近期在“开源”和“节流”两端同时发力,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开源”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和扩大粮豆轮作试点(东北地区)是代表性举措;在“节流”端,推广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是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专家测产测算结果和试点情况看,这三项举措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生产生态效益。从实施情况看,要想大面积推广取得预期效果,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是,如何从优化补贴政策设计、提供农机农艺融合解决方案、强化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等方面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此调动关联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自给率 兼容发展 模式技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段禄峰 张沛
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但我国走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是以大城市、中等城市,还是以小城镇为主,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指出,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在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可能成为较有效率和效益、较切合实际的一种形式。
关键词:
城镇化 发展模式 城市群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斌 李伟
城镇化模式是指城镇化引发的社会经济结构转换过程发生的动力机制、呈现的外部形态及特征的总和。地理区位、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这些因素为主要依据,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日本和印度不同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并据此推演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城镇化模式 日本 印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坚
[目的]分析、研究、评价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的影响。[方法]文章在对城镇化发展与耕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从而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策略。[结果] 2005—2016年贵州省城镇化率不断上升,耕地面积则逐年下降,受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张、城市土地低效利用等原因影响,导致贵州省城镇化率与耕地面积呈反向发展;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效应呈现正面效应。其中,对耕地集约的效应影响显著,同时对耕地规模、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正面作用,耕地集约程度、耕地规模与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均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过程。[结论]通过对城镇化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效应研究,据此提出落实土地总体规划,建立耕地保护预警系统、提高贵州省各族农民对耕地保护意识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戈 吴次芳 王杨
城镇的发展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保护 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孟新飞 林耿
就近城镇化作为如今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和现实选择,使21世纪以来形成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文章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采用入户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农民工回流实现就近城镇化对原有的“半工半耕”家庭分工模式造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就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以放弃老人农业为特征的“半耕”弱化,以及返乡就业压力和风险下的“半工”非正规化。农户家庭在参与城镇化的行为决策中,正从以经济收益为考量的方式转向以后代教育为导向的家庭分工新方式。就近城镇化正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发生,但新“半工半耕”模式带来的社会效应是复杂和不确定的。该模式的健康引导,对于探索本土化的内发型发展道路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就近城镇化 半工半耕 家庭分工 农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莉芬 黄季焜
学术界在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争论。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东部14省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城镇化模式对耕地的影响也不同,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而言,城镇化对耕地减少还起到一些缓解的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住宅 耕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岳立 钱佩佩
文章构建2008—2015年50个全国典型城市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反映城镇化效率变动趋势与规律的GML指数,从区域差异、不同行政级别差异、时间变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城镇化效率变化趋势差异显著,GML及其分解项的累积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均呈现出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行政级别相一致的空间格局;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是阻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西部地区城镇化效率水平增长较慢的根本原因则是技术进步;所有城市都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措施和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书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变化的现状;利用人口—耕地模型对中国耕地的中长期变化进行了预测;利用模型对各项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情况进行了预测;对耕地的各项变更进行了预测。主要结论有耕地减少速度近中期较快,长期转缓;建设用地的扩张和占用耕地的数量取决于总人口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建设占地将成为未来耕地减少的主要项目。提出应建立和实施严格的土地普查和管理制度,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城郊农业的土地生产效率,提高耕地的质量水平,加强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
城镇化 耕地资源 中长期预测 中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圣军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世界城市化主要有欧美同步型、拉美城市化超前型和城镇化滞后型三种类型,但无论哪种类型,城镇化过程大体都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城市剥夺农村、城市病与农村病并存、城乡综合治理和城乡一体化。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处于城乡综合治理阶段。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下,全国各地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较有代表性的有成都模式和温州模式,前者的着力点是统筹城乡,后者的着力点是基层治理。借鉴国内外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实现农村财产的资本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辜胜阻,朱农
区域指一定的地域范围。中国常用的区域划分有三种类型:一是两个地带的划分,即将全国分为沿海和内陆省区。沿海指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区、市,其它属于内陆。二是三个地带的划分。它将上述内地进一步细分为中部和西部,东南沿海不变。在内地,西部是新疆、宁夏、甘肃、青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石忆邵 朱卫锋
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本文归纳和提炼了6种典型的城镇化地域组织模式,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地域组织模式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