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6)
- 2023(10286)
- 2022(8383)
- 2021(7475)
- 2020(6260)
- 2019(13874)
- 2018(13402)
- 2017(26239)
- 2016(13803)
- 2015(15071)
- 2014(15167)
- 2013(15279)
- 2012(13747)
- 2011(11998)
- 2010(12275)
- 2009(11771)
- 2008(11867)
- 2007(10825)
- 2006(9739)
- 2005(8967)
- 学科
- 业(73384)
- 济(72423)
- 经济(72358)
- 企(65750)
- 企业(65750)
- 管理(57731)
- 方法(29910)
- 农(27709)
- 业经(26240)
- 数学(21208)
- 数学方法(21088)
- 财(20890)
- 农业(19019)
- 地方(17646)
- 务(16464)
- 财务(16458)
- 财务管理(16451)
- 企业财务(15531)
- 技术(15453)
- 划(14278)
- 环境(14018)
- 和(13852)
- 中国(13535)
- 理论(13141)
- 贸(12893)
- 贸易(12883)
- 易(12525)
- 策(12386)
- 制(11473)
- 企业经济(10570)
- 机构
- 学院(212414)
- 大学(200639)
- 济(91703)
- 经济(90152)
- 管理(87792)
- 理学(75484)
- 理学院(74751)
- 管理学(73768)
- 管理学院(73390)
- 研究(64463)
- 中国(52200)
- 京(41679)
- 财(40408)
- 科学(39660)
- 农(35973)
- 江(33323)
- 财经(32291)
- 所(31838)
- 业大(30060)
- 中心(29738)
- 经(29143)
- 研究所(28686)
- 农业(28115)
- 经济学(26851)
- 州(26276)
- 北京(25999)
- 范(25478)
- 师范(25225)
- 商学(25211)
- 商学院(24988)
- 基金
- 项目(138956)
- 科学(112222)
- 基金(102263)
- 研究(102119)
- 家(87944)
- 国家(87161)
- 科学基金(77518)
- 社会(67991)
- 社会科(64755)
- 社会科学(64742)
- 省(57311)
- 基金项目(55147)
- 自然(49724)
- 自然科(48494)
- 自然科学(48482)
- 自然科学基金(47670)
- 划(45045)
- 教育(44065)
- 资助(41095)
- 编号(39464)
- 业(33255)
- 发(32520)
- 创(31793)
- 重点(31039)
- 部(29459)
- 创新(28717)
- 国家社会(28389)
- 成果(28218)
- 课题(26845)
- 发展(26627)
共检索到310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俊杰
本文分上下两篇,记录的是作者以低碳方式出行,环绕喜马拉雅山脉,历时4个月,途经6 700多公里,考察喜马拉雅山脉周边地区旅游产品和交通工具设计,并且为他们未来生产生活的方式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俊杰
穿过尼泊尔山地,到达印度平原大大小小的城市,随处可见风格迥异的汽车和多如蚂蚁的三轮机动车,这就是当地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虽然国际上对于这两类交通工具褒贬不一,甚至当地政府也曾因为城市规划而对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交通工具大动干戈,但终究它们留存下来,成为当地运输业的主力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淑芬 王欣 谢自楚 刘时银 林剑 蒋宗立
基于1970年代、1990、2000、2010年4个时相的冰湖编目数据,分析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不同时段、不同流域和不同海拔冰湖的变化特征。近40 a来中国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变化总体呈现"数量弱减少、面积持续显著增大"的趋势,平均数量减少0.3%,面积增加53.1%±11.5%,但冰湖变化年代际差异明显。西部流域冰湖面积增速明显快于东部流域,由西至东,平均以线性递减率为2.4%/(°)的趋势减少。不同海拔高度的冰湖面积呈扩张态势,76.7%的流域冰湖面积年净增率在不同高度带上呈现出"单峰型"增长模式,其他流域呈"双峰型"甚至"多峰型"扩张模式,体现不同高程上冰湖扩张的复杂性与气候变化的垂...
关键词:
中国喜马拉雅山区 冰湖 遥感 四级流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孔山
为避免旅游产品开发的盲目性、随意性 ,很有必要探讨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原则问题。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应遵循 :市场导向 ,适应需求的原则 ;符合美学要求的原则 ;注重特色 ,突出主题的原则 ;塑造形象 ,引导消费的原则 ;系统开发 ,协调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关键词:
旅游产品 设计 开发 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克兢 田合伟
通过对全球化生态设计思潮的了解,阐述了生态旅游以及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的观念,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中原地区生态旅游产品的设计现状,基于对中原传统服饰文化中服装材料、服装装饰以及服装观念中所蕴含生态理念的分析,提出了其在现代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提供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建平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在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31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总产值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英姿
旅游业面临的环境,既复杂又易变。旅游业受环境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文章从探讨发挥灵活性、打造优势品牌、构建以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供应链三方面探讨中国旅游业竞争力问题。
关键词:
旅游业 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 服务供应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辉 陈沫
旅游产品对游客们来讲,应渗透着地域性的历史人文背景和地域特殊标志性元素,以起到了解认识该地域人文故事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因此,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理应将其最显著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独特精华元素融人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近年来乡村、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新的形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渠道。只有在地域物流产业环境背景下,构建独特的旅游产品品牌,才能从众多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带来巨大的商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岩
通过对旅游产品现状的描述,剖析旅游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地域文化在旅游产品设计上的界定,提出基于地域文化条件下的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原则,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在旅游产品中"保护和利用"的双重价值,为各地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旅游产品 设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晓云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作为"有特色的优势产业",西部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超过了20%,普遍高于同期西部12个省区市的GDP增长。总体上,西部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由于后劲不足,目前正面临发展困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融合化发展是当前世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被称为新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在当前更具现实意义,无论是发达地区的产业转型,还是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突破,都需要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红江 李艳锋 陶炼 杨文渊 代安国 左力 宦云敏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青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南亚接壤,自古就存在着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与外部市场具有密切联系。在加快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西藏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着眼于环喜马拉雅区域,统筹内外资源和市场,将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内外统筹的重点是,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通过贸易富民兴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着力增强核心支撑,内外发展,统一布局,特别是加强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青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南亚接壤,自古就存在着多元多向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与外部市场具有密切联系。在加快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扩大对外开放合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西藏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着眼于环喜马拉雅区域,统筹内外资源和市场,将建设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与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融合。实现内外统筹的重点是,着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通过贸易富民兴业,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着力增强核心支撑,内外发展,统一布局,特别是加强拉萨和日喀则两市的发展,强化口岸先导作用,促进重要节点城镇和各类特定区域的发展;整合各类跨国资源,建立产业分工体系,重点在旅游业、农牧产品加工业、天然饮用水产业、建材业上形成分工;统筹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深化环喜马拉雅区域联动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