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37)
- 2023(3446)
- 2022(2841)
- 2021(2273)
- 2019(4125)
- 2018(4016)
- 2017(7700)
- 2016(3824)
- 2015(4351)
- 2014(4475)
- 2013(4651)
- 2012(4610)
- 2011(4573)
- 2010(4734)
- 2009(4611)
- 2008(4188)
- 2007(3835)
- 2006(3773)
- 2005(3558)
- 2004(3219)
- 学科
- 济(46369)
- 经济(46349)
- 地方(14171)
- 地方经济(11477)
- 方法(10713)
- 管理(10674)
- 数学(9730)
- 数学方法(9713)
- 中国(7382)
- 学(7179)
- 业(6769)
- 业经(6626)
- 经济学(5983)
- 环境(5232)
- 企(5081)
- 企业(5081)
- 发(4759)
- 农(4728)
- 产业(4611)
- 资源(4503)
- 融(4362)
- 金融(4362)
- 体(4123)
- 制(4048)
- 和(3959)
- 总论(3928)
- 信息(3745)
- 及其(3602)
- 农业(3513)
- 世界(3467)
- 机构
- 学院(68779)
- 大学(68695)
- 济(43113)
- 经济(42493)
- 研究(28832)
- 管理(23460)
- 中国(21118)
- 理学(19630)
- 理学院(19396)
- 管理学(19185)
- 管理学院(19052)
- 财(16486)
- 经济学(15189)
- 科学(14784)
- 所(14515)
- 京(13480)
- 经济学院(13278)
- 财经(13153)
- 研究所(12962)
- 中心(11861)
- 经(11795)
- 江(10444)
- 院(9892)
- 财经大学(9491)
- 科学院(9157)
- 社会(9038)
- 经济研究(8945)
- 北京(8818)
- 范(8255)
- 师范(8218)
- 基金
- 项目(39252)
- 科学(31216)
- 基金(29227)
- 研究(29167)
- 家(24805)
- 国家(24644)
- 社会(21636)
- 科学基金(20949)
- 社会科(20633)
- 社会科学(20628)
- 基金项目(14642)
- 省(14600)
- 资助(12302)
- 教育(12222)
- 划(11779)
- 自然(11286)
- 济(11242)
- 经济(11150)
- 自然科(10971)
- 自然科学(10969)
- 自然科学基金(10757)
- 发(10518)
- 编号(10182)
- 国家社会(9668)
- 发展(9231)
- 展(9114)
- 重点(9055)
- 部(8900)
- 成果(8371)
- 教育部(7904)
共检索到115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桂梅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方兴未艾。伴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深化,又一个具有潜在竞争力的经济集团——环印度洋经济圈正在兴起。1995年4月18日,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毛里求斯、肯尼亚、新加坡、阿曼环印度洋7国在毛里求斯集会,签署了一项推动环印度洋经济圈计划的联合声明,宣布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正在启动。这是印度洋地区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发展经济而联合起来,将成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凡
1993年11月18日,南非多党会议通过了临时宪法一揽子协议,奠定了新南非的基础。从这一天起,世界各国纷纷取消对南非的制裁。22日,印度与南非复交,也就在这一天,南非外长博塔提议酝酿建立“环印度洋经济合作区”,这一提议得到了印度的热烈支持。1995年1月24日,曼德拉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拉奥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环印度洋经济合作区”势将逐渐形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乃肖
当前国际产业链和产品价值链分工的深入和细化,推动水平型分工和垂直型分工向新的纵深方向发展,并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享受资源最佳配置提供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充分发挥中国在环太平洋经济圈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正确的应对方略和措施,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掌握主动权和制胜权。
关键词:
环太平洋经济圈 国际分工 产业链 价值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沙治平 丁萍
环印度洋区域是连接印度洋周边地区海上运输的关键性枢纽,其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与我国能源和贸易的运输安全息息相关。与此同时,环印度洋区域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发展路线存在较高的重合度,对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和长效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参与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印度洋战略研究"(17BG006)过程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小川和男 胡天民
一、日本与环日本海各国(和地区)的关系积极的合作对于日本来说,环日本海经济圈是个开放的经济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当然要首先进一步发展与美国、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关系,并且同样也要发展与环日海经济圈的其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关系。但是,环日本海经济圈目前尚处于将要诞生的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环日本海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超 宋农村 张艳华
亚洲自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是日本,继之是“四小龙”,再次是东盟各国和中国,相继踏上经济起飞架。在这个富有朝气、长期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发展速度的区域内,比起北美和欧洲,区域内的合作和联系比较薄弱,除东盟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济技术合作体制。七十年代特别是80年以后,各经济大国或经济联盟都相继提出了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合作构想。如东亚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大中国经济圈、南中国经济圈等,并于1989年正式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但奇怪的是,没有见到环南海经济圈的提法,虽然关于这一区域的其它提法亦涉及环南海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但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放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构建城市群的实践,表明国内生产力布局模式正逐渐向城市主导型转变。为此,研究环昆经济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加快环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云南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
环昆经济圈 协调发展 合作 一体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佩西斯·卡巴塔 卡尔·因德弗思 黄懿杰
全球经济中心将移向亚洲的判断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共识。因此,随着中产阶级逐渐扩大,印度这一新兴大国已经引起发达国家的注意。根据一些估计,印度的GDP将从现在的1.8万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近30万亿美元,成为届时世界上的第三大经济体。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印度可能会像今天的中国那样,成为全球的增长引擎"。然而,大部分人仍然认为印度经济还是靠信息技术(IT)产业驱动。事实上,IT产业仅占印度经济的7.5%,吸收就业也很有限。它仅仅是驱动因素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立民 孙永利 张鹏
由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部九州及山口地区,经济上的互补性构成了环黄海经济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枝 李怀亮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出台,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然而长期处于探寻跨区域协作方式的语境中,环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对接首都,首先要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功能,整合区域内外产业要素资源;再从延伸、补充和服务环节着手,以错位、迂回、追求超越的思路设计产业链;又要善于借助文化传播、科技力量优化价值链,实现辐射带动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高校教学:软环境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云 赵一强
生态产业化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它与产业生态化一起,构成生态产业的形成路径。生态产业化的实质是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生态学的进展和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生态学、经济学依据。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对生态安全的担忧不应成为生态产业化的障碍。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已探索出多种路径,包括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等,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得到初步验证。目前生态产业化在实践中存在进展缓慢和盲目发展两方面问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
生态产业化 环首都经济圈 绿色经济 森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