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2)
2023(4940)
2022(4148)
2021(3608)
2020(2880)
2019(6504)
2018(6530)
2017(11939)
2016(6447)
2015(7446)
2014(7942)
2013(7782)
2012(7480)
2011(7110)
2010(7439)
2009(6958)
2008(6641)
2007(6254)
2006(5854)
2005(5510)
作者
(19587)
(16360)
(16162)
(15660)
(10598)
(7721)
(7495)
(6252)
(6238)
(6079)
(5768)
(5609)
(5326)
(5301)
(5105)
(4962)
(4748)
(4726)
(4669)
(4588)
(4367)
(3965)
(3942)
(3913)
(3755)
(3722)
(3591)
(3517)
(3387)
(3172)
学科
(52002)
经济(51969)
管理(18553)
地方(15594)
(13292)
方法(12356)
地方经济(11806)
(10851)
企业(10851)
数学(10528)
数学方法(10464)
中国(9946)
业经(8796)
(8610)
(7407)
(6569)
经济学(6545)
(6521)
环境(6108)
理论(5962)
(5620)
金融(5619)
(5516)
(5488)
(5416)
农业(5209)
(5179)
银行(5176)
产业(5105)
(4984)
机构
学院(102829)
大学(99904)
(51775)
经济(50694)
研究(37202)
管理(33732)
中国(28952)
理学(27464)
理学院(27127)
管理学(26676)
管理学院(26476)
(22841)
(20677)
科学(20051)
(19013)
(17752)
财经(17529)
经济学(17452)
研究所(16549)
中心(16490)
(15572)
经济学院(15286)
(14099)
(13764)
师范(13667)
北京(13513)
(13070)
财经大学(12477)
(12028)
(11991)
基金
项目(55310)
研究(44010)
科学(42538)
基金(37829)
(31472)
国家(31172)
社会(28540)
社会科(26972)
社会科学(26966)
科学基金(26410)
(22546)
教育(20322)
基金项目(19110)
编号(18571)
(17422)
资助(16099)
成果(15775)
自然(14229)
课题(13848)
自然科(13828)
自然科学(13826)
(13760)
自然科学基金(13555)
重点(12605)
(12476)
经济(12354)
发展(11898)
国家社会(11762)
(11749)
(11721)
期刊
(71631)
经济(71631)
研究(37853)
中国(22805)
(18858)
管理(15159)
教育(12438)
经济研究(12218)
学报(11600)
(11407)
技术(11333)
科学(11201)
(10757)
金融(10757)
财经(9799)
业经(9616)
大学(9228)
(8702)
问题(8663)
学学(8595)
农业(7243)
技术经济(6981)
(6305)
统计(5909)
经济问题(5845)
世界(5822)
商业(5623)
国际(5409)
改革(5172)
(5172)
共检索到175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超   宋农村   张艳华  
亚洲自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先是日本,继之是“四小龙”,再次是东盟各国和中国,相继踏上经济起飞架。在这个富有朝气、长期保持在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发展速度的区域内,比起北美和欧洲,区域内的合作和联系比较薄弱,除东盟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经济技术合作体制。七十年代特别是80年以后,各经济大国或经济联盟都相继提出了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合作构想。如东亚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黄海经济圈、大中国经济圈、南中国经济圈等,并于1989年正式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但奇怪的是,没有见到环南海经济圈的提法,虽然关于这一区域的其它提法亦涉及环南海的有关国家和地区,但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于文金  邹欣庆  朱大奎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以海洋为联系纽带的区域经济持续活跃。首次提出南海经济圈的概念,阐述了南海经济圈产生的条件,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及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认为,南海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海岸带的砂矿资源丰富,港口众多,航道发达。区域内各国家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整体发展速度达4.5%,区域经济依存度增强。南海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差异性显著,互补性强,次区域经济体日趋活跃,各种经济要素流动性加强,经济圈条件日渐成熟,南海经济圈初显端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拉昌  
本文认为环南海地区的国家和地区应积极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环南海经济圈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努力实现区域的多目标整合,建立环南海经济圈,形成一个“规模经济体”,增强区域经济系统的效率和效益,对抗欧洲及北美贸易集团,捍卫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德鸿  
北部湾与珠三角及粤西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经济与资源互补性等基础条件,因此,共同组成更大的"华南海湾经济圈"势在必行。这个构想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区域规划,又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为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要以粤西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两大经济区的对接与融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桂梅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方兴未艾。伴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深化,又一个具有潜在竞争力的经济集团——环印度洋经济圈正在兴起。1995年4月18日,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毛里求斯、肯尼亚、新加坡、阿曼环印度洋7国在毛里求斯集会,签署了一项推动环印度洋经济圈计划的联合声明,宣布环印度洋经济合作组织正在启动。这是印度洋地区国家有史以来第一次为发展经济而联合起来,将成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小川和男  胡天民  
一、日本与环日本海各国(和地区)的关系积极的合作对于日本来说,环日本海经济圈是个开放的经济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当然要首先进一步发展与美国、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关系,并且同样也要发展与环日海经济圈的其他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关系。但是,环日本海经济圈目前尚处于将要诞生的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环日本海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杰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围绕中心城市开展生产力布局的模式,以放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借助城市经济实现区域的快速、协调发展。中国也不例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构建城市群的实践,表明国内生产力布局模式正逐渐向城市主导型转变。为此,研究环昆经济圈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建设重点,加快环昆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实现云南省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进一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差距,以促进云南省经济统筹协调和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佑鹏  过建春  
海南经济走“生物经济圈”发展道路初探柯佑鹏过建春一、问题的提出海南经济究竟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对海南的政策制定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正因为这样,近些年来,尤其建省办大特区以来,有不少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观点和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韩立民  孙永利  张鹏  
由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部九州及山口地区,经济上的互补性构成了环黄海经济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云  赵一强  
生态产业化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它与产业生态化一起,构成生态产业的形成路径。生态产业化的实质是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生态学的进展和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生态学、经济学依据。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对生态安全的担忧不应成为生态产业化的障碍。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已探索出多种路径,包括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等,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得到初步验证。目前生态产业化在实践中存在进展缓慢和盲目发展两方面问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枝  李怀亮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出台,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然而长期处于探寻跨区域协作方式的语境中,环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对接首都,首先要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功能,整合区域内外产业要素资源;再从延伸、补充和服务环节着手,以错位、迂回、追求超越的思路设计产业链;又要善于借助文化传播、科技力量优化价值链,实现辐射带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