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0)
2023(12245)
2022(9805)
2021(8808)
2020(7104)
2019(15554)
2018(15394)
2017(28257)
2016(15820)
2015(17380)
2014(16519)
2013(15452)
2012(13545)
2011(12032)
2010(11846)
2009(10933)
2008(10326)
2007(8952)
2006(7873)
2005(7005)
作者
(46079)
(38392)
(38052)
(36107)
(24265)
(18467)
(17025)
(14927)
(14743)
(13356)
(13044)
(12747)
(12404)
(11997)
(11921)
(11917)
(11902)
(11436)
(11210)
(10969)
(9926)
(9436)
(9378)
(8820)
(8815)
(8592)
(8458)
(8359)
(7862)
(7794)
学科
(54626)
经济(54554)
管理(41406)
(39580)
(30829)
企业(30829)
方法(21720)
(19041)
数学(18812)
数学方法(18564)
中国(18131)
业经(14546)
(14063)
(13394)
农业(12788)
(12171)
贸易(12167)
(11853)
(10618)
地方(10574)
理论(10557)
技术(9253)
环境(9079)
(8689)
银行(8632)
(8532)
财务(8507)
财务管理(8486)
产业(8481)
(8480)
机构
学院(211643)
大学(209146)
(80717)
经济(79067)
研究(75416)
管理(74815)
理学(65235)
理学院(64483)
管理学(62956)
管理学院(62634)
中国(54268)
科学(50331)
(46962)
(44169)
(39428)
业大(38400)
农业(37561)
研究所(36436)
(35034)
中心(33508)
(32167)
财经(28284)
(28084)
(27985)
师范(27478)
北京(26932)
技术(26406)
(25858)
(25193)
经济学(24829)
基金
项目(151063)
科学(117117)
基金(107765)
研究(104797)
(98375)
国家(97559)
科学基金(81528)
社会(65890)
社会科(62333)
社会科学(62314)
(61189)
基金项目(56801)
自然(54552)
自然科(53342)
自然科学(53322)
自然科学基金(52378)
(52059)
教育(49492)
资助(42784)
编号(41789)
重点(35237)
(33110)
(32394)
成果(32115)
(31724)
课题(30365)
创新(30219)
计划(30140)
科研(29676)
国家社会(27609)
期刊
(86326)
经济(86326)
研究(57810)
中国(44284)
学报(43953)
(43470)
科学(36939)
大学(32051)
学学(30526)
农业(29770)
教育(28392)
管理(27306)
(26177)
技术(17605)
(16683)
金融(16683)
业经(16346)
(16003)
经济研究(15480)
财经(13433)
业大(12640)
(12269)
(11602)
问题(11449)
科技(11044)
农业大学(10680)
商业(9900)
(9440)
职业(9150)
林业(8827)
共检索到306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兰英  刘攀峰  朱景乐  杜红岩  
本研究采用‘华仲6号’果用杜仲良种,对果园化栽培条件下杜仲进行了不同强度的环剥、环割处理,通过对其第2年生长指标和生殖指标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杜仲采用环剥、环割处理,对杜仲第二年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处理间除了果实含胶率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抑制新梢生长量低于对照11.84%~34.21%,单芽开花数超过对照32.35%~72.06%,单芽坐果数超过对照35.59%~69.49%,果实千粒重超过对照3.33%~8.08%,单株产果量比对照提高28.4%~56.2%,单株产胶量比对照提高33.2%~59.7%。不同的环剥环割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单株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勤  杜红岩  杜兰英  杨绍彬  李福海  
以5年生华仲6号杜仲良种为材料,研究果园化栽培条件下不同施肥配方对杜仲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试验将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以N、P2O5和K2O的质量分数共进行16个配方。调查每处理当年新梢生长量、坐果率、果实千粒质量、单株产果量及第2年单芽开花数和坐果率,并进行含胶率和产胶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配方对杜仲的当年生长、结果及第2年坐果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当年新梢生长量提高14.1%~25.0%,当年坐果率提高16.2%~21.8%,果实千粒质量提高3.4%~11.1%,当年单株产果量提高15.4%~67.0%,单株产胶量提高12.0%~68.7%,第2年单芽开花数提高12.8%~19.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敏  赵阳  马志刚  刘攀峰  杜红岩  孙志强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杜仲科(Eucommiaceae),本科仅1属1种,是仅存于我国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名贵经济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2]。杜仲叶、雄花、果皮和杜仲皮都含有多种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2-3]。例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笑林  刘攀峰  朱高浦  朱景乐  
为探索果园化栽培杜仲幼林的生产力水平,创新平原沙区困难立地条件杜仲人工林培育模式,基于4 a连续实测数据测算出平原沙区杜仲果园的生物量及相关计量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果园化栽培模式下建园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杜仲林生物量迅速增加,分别达0.762±0.117 t·hm-2、2.576±0.291 t·hm-2、8.717±0.762 t·hm-2和13.003±1.555 t·hm-2;枝叶比以建园第3年的杜仲林最高,达1.457,枝叶指数以建园第4年杜仲林最高,达0.719;建园1~4 a杜仲果园冠根比差异较大,在1.866~3.985之间波动;非光合部分生物量与光合部分生物量比值在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淑明  梁宗锁  董娟娥  
对12年生杜仲进行人工供水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对皮叶两用杜仲林萌条生长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供水对新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6~9月份,Ⅰ、Ⅱ、Ⅲ、Ⅳ级供水处理的新枝枝长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0.2%、37.1%、77.9%、56.2%,新枝直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4%、53.7%、117.9%、83.6%;Ⅲ级供水最有利于萌条的生长,二次分枝数最多(43个/株),平均枝条长度最长(27.3 cm),单株叶片数和叶干质量分别为162个.株-1和16.5 g.株-1;杜仲供水多时,水分并不能被根部全部吸收,水分利用效率降低;5~9月份,秦岭南坡杜仲适宜的灌水量为1 050 m3.h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玲玲  苏印泉  何德飞  
以人工栽培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试材,探讨了两种栽培模式杜仲林的负氧离子含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通过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关系并拟合得:P=71.87 Cond-2.28 Tr-0.07 Ci+8.86 T-154.572。结合其日变化趋势,分析杜仲的光合、水分生理变化对负氧离子的影响,得出,湿度对负离子含量的影响最大,其关系为I=0.053 H-0.319。通过深入研究杜仲的环境效应以及光合、水分生理特性。近一步探讨不同模式杜仲的适应性、环境效用以及其负氧离子含量变化的生理机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迪  杨秀珍  戴思兰  王敬丽  
为精准把握独本菊轻型基质栽培氮施肥水平,以品种‘紫如意’为研究对象,以V草炭∶V珍珠岩∶V蛭石=1∶1∶1为栽培基质,氮营养处理质量浓度为100、150、180、210、240 mgL 5水平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5个处理条件下,‘紫如意’生长开花均属正常,未有显著养分缺乏或过剩现象出现。当氮元素质量浓度从100 mgL增加到210 mgL时,株高、展叶数、花径、茎粗、叶面积呈升高趋势,当氮元素质量浓度高达240 mgL时,各项指标又有所下降。综合考虑认为,氮元素质量浓度为210 mgL时‘紫如意’生长开花指标最佳,花型丰满,脚叶饱满,茎梗挺直,故认为该质量浓度为本试验条件下最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风平  薛进军  张福锁  李绍华  崔美香  台社珍  田自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铁蕊  赵荣  陈绍志  
运用DEA-Malmquist对药用栽培模式、果园化栽培模式、雄花栽培模式和叶用栽培模式等4种杜仲栽培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的结果显示:4种栽培模式总效率的排序为果园化栽培模式>雄花栽培模式>药用栽培模式>叶用栽培模式;4种栽培模式的整体技术效率整体效率较好,均值达到0.780;4种栽培模式均处于相对规模报酬稳定状态,总体规模效率均值达到0.912;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对生产要素的投入需要合理化,急需改善涉及到技术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随着杜仲胶资源的广泛利用,以果园化栽培模式为主的新型栽培模式应得到大力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铁蕊  赵荣  陈绍志  
运用DEA-Malmquist对药用栽培模式、果园化栽培模式、雄花栽培模式和叶用栽培模式等4种杜仲栽培模式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的结果显示:4种栽培模式总效率的排序为果园化栽培模式>雄花栽培模式>药用栽培模式>叶用栽培模式;4种栽培模式的整体技术效率整体效率较好,均值达到0.780;4种栽培模式均处于相对规模报酬稳定状态,总体规模效率均值达到0.912;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对生产要素的投入需要合理化,急需改善涉及到技术效率方面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随着杜仲胶资源的广泛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超  师俊玲  周小娟  杨保伟  窦兴霞  
【目的】分离筛选杜仲(Eucommia ul moides Oliv.)树皮中产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G)的内生真菌,为PDG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表面灭菌法分离杜仲内生真菌,摇瓶培养分析各菌株产PDG的能力,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对高产菌株进行鉴定,研究培养温度、pH对其生长的影响及其对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情况。【结果】共分离得到18株内生真菌,有3株具有产PDG能力,其中以菌株XP-8的PDG产量最高(11.65 mg/L),分类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淑明  梁宗锁  董娟娥  
分别对12和25年生杜仲进行Ⅰ、Ⅱ、Ⅲ、IV级供水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杜仲愈伤组织和再生皮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水改善了林地水分条件,土壤平均含水量和贮水量增大,25年生杜仲消耗土壤水分较多,土壤含水量较12年生杜仲林地的低。杜仲剥皮后,供水能加快愈伤组织的形成,剥皮后第5 d,处理Ⅰ、Ⅱ、Ⅲ均有微绿色的愈伤组织出现,较对照提前5 d左右;剥皮后25 d,12和25年生的愈伤组织厚度分别达到1·00和0·94mm,生长速度分别为0·040和0·037 mm·d-1,分别较对照增加47·1 %和80·8 %。供水能显著促进杜仲再生皮的生长,剥皮后5个月,12和25年生杜仲Ⅰ、Ⅱ、Ⅲ、Ⅳ级供...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孟晓林  冷向军  李小勤  伦峰  刘贤敏  李宝山  李家乐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4%杜仲叶粉,0.1%、0.15%杜仲纯粉,饲喂规格为37±3 g的草鱼鱼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考察杜仲对其生长、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经过60 d的饲养,结果表明:(1)对照组、2%杜仲叶粉组、4%杜仲叶粉组,0.1%杜仲纯粉组、0.15%杜仲纯粉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315%、308%、322%、310%、342%,饲料系数分别为1.10、1.17、1.09、1.11、0.97,其中添加0.15%杜仲纯粉显著提高了草鱼增重率(P<0.05),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2)对照组、2%杜仲叶粉组、4%杜仲叶粉组,0.1%杜仲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鑫虎  马静  李仲峰  初金鹏  徐海成  贾殿勇  代兴龙  贺明荣  
【目的】基于2009—2010小麦生长季开始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麦田氮素供需平衡状况、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共设置当地农户模式(T1)、农户基础上的改良模式(T2)、不计生产成本的高产更高产模式(T3)和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T4)4个栽培模式。【结果】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T1、T2、T3、T4模式小麦播前容重分别降低6.21%、9.80%、12.25%和13.56%,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1.88%、26.80%、32.05%和36.39%,全氮含量分别提高34.16%、12.38%、39.60%和20.79%,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47.85%、48.87%、74.49%和62.21%,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62.73%、36.56%、297.93%和68.68%,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4.36%、40.00%、221.20%和59.60%。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3.96%、10.32%、52.77%和19.49%。pH分别从最初的7.50下降至6.28、6.68、5.35和6.64。2020—2022生长季4个栽培模式间籽粒产量和氮素的吸收利用差异显著。与T1模式相比,T2、T3、T4模式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4.14%、27.65%、22.52%,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54.80%、19.97%、49.1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2.95%、37.54%、48.15%,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49.76%、11.62%、44.14%,氮素表观损失率分别降低24.63%、11.62%、26.68%。T4模式开花期的整株和成熟期的穗子处于氮素供需平衡。【结论】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4个栽培模式0—20 cm土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表层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升高,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相应升高。与其他3种模式相比,T4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土壤理化性状、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协同改善,但其氮肥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在现有基础上仅通过降低施氮量无法实现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进一步协同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先贵  朱旭彤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5个不同小麦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等目标性状在鄂西北麦区的表现。结果表明,本地区品质表现最好的为优质小麦品种豫麦28,该品种在密度为120万/hm~2基本苗、基肥为105~135 kg/hm~2纯氮、拔节期追肥小于37.5 kg/hm~2纯氮、开花期追肥为45~75kg/hm~2纯氮的条件下,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较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